收藏 分享(赏)

高校医疗,何去何从.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7520223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医疗,何去何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医疗,何去何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医疗,何去何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医疗,何去何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资料链接:河北大学校医院作为河北大学校直属医疗机构,其历史和河北大学一样悠久,前身为河北大学医务室,后于 1998 年更名为河北大学校医院。经过 90 年的岁月,现在河大校医院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拥有在职医疗人员 37 人(其中医师 17 人) ,3100 平方米医院面积,拥有全科门诊能力的综合一等医院。高校医疗改革,何去何从?功能齐全,责任重大当前, 高校学生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首先, 高校传染病发病率高, 我国学校肺结核患病率在 2000 年到 2009 年近十年期间内增加了近一倍, 近年来, 在一些省份高校出现了结核病的暴发流行。其次, 高校学生的重大疾病发病率高, 其中, 白血病、尿毒症、

2、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生率上升尤为显著。因此, 大学生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总则第二条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校医院是保障教学科研,稳定教学程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学校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四重职能河北大学校医院的定位,据刘院长所言,简而言之可概括为一句话, “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其中重点在于防治疾病的传播。刘院长介绍,每位前去校医院就诊的学生都会留有记录,校医院

3、会根据病情出现的频率,患病学生班级分布等信息监控病情扩散趋势,以供学校采取措施适时控制。不仅如此,所有关于流行病的数据还会上传至保定市疾病防控中心,对于监控传染病流行趋势,维护全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一旦威胁到河大师生的疫情爆发,比如在“非典” 、 “甲流”肆虐期间,河大校医院就会立刻成为河大师生健康安全风口浪尖上的关键。在“非典” 、 “甲流”期间,我校校医院作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承担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在疫情发生期间,校医院以近 40 名医护人员的人力扛起了全校近 4 万师生的医疗安全重担,所有医护人员身穿厚重的隔离服,在高温、疲劳、还有面对未知疾病的巨大压力下不分昼夜的轮班工作。除此之外,校

4、医院医护人员还负责追踪学生的病情状况,保证每位转院重病学生都一直处在学校的关注之下,一直到康复,正式体检复学为止。河大校医院不仅仅面向学生和老师提供服务,校医院同样在我校关老工作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公费医疗。我校老教授享受全额公费医疗,在我校就诊的老教授都可以 100%报销,费用由省财政承担。即使是用药上要求使用校医院无库存的药品,校医院也会专门购买医药来满足我校老教授的医疗需求。校医院面临的尴尬我国校医院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每个单位都有“小社会”的性质,导致在社会保障过程中“阵痛”不断。建国初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在新的形势下几经改革, 发展成为现行的社会统筹和

5、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逐步形成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但现行的改革并未覆盖高校学生这一群体, 在医疗费用已经快速上涨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今天,对高校学生实行的还是1998年制定的标准拨款给高校作为学生医疗费用的公费医疗制度。国家给计划内招生的部委所属院校学生每年每人拨 60 元, 省属院校学生每人每年 40元。目前, 这一体制下的高校、高校医院与学生的矛盾极为突出,按照一所高校 2 万人的标准计算,一个大学能报销的医疗费用只有近百万,而一旦有学生身染重大疾病,数十万的开销下,全校学生药费报销的资金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前所

6、述, 计划内招收的学生享受几十元的公费医疗,面对这一有限的经费, 各高校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学校将国家拨的医疗费用全部发给学生, 不再承担学生的医疗保障。大部分院校则是!国家拿一点, 学校负担一点, 个人承担一点的方式负担医疗费用。这样的制度设计, 基本属于 ! 低标准, 全包式。据笔者调查, 学生在校医院治疗, 大部分学校采取直接免除比例不等的费用, 免除比例高的是学生仅交挂号费, 药费全免, 免除比例低的学校仅承担 20%的费用; 对于最高报销金额各个学校的规定也各不相同,有些学校是几百元, 有些学校是几千元, 有些学校规定不能超过 10 万。对于患上重大疾病学生来说, 这点钱只能是杯水车

7、薪。而且, 大批的计划外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以及民办高校的学生完全排除在公费医疗之外, 没有购买商业保险的同学由家庭承担其疾病风险。在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方面, 少数学校采取了学校与学生共同承担商业保险费用的鼓励措施,大部分学校则是采取学生自愿入保的原则。目前, 自愿参保的学生比例低, 而且商业医疗保险的最高报销金额在 2 6 万之间, 保障水平偏低。目前, 各学校公费医疗拨款的总额是扩招前的 1998 年定下的, 近 10 都没有改变过,于是扩招规模越大的学校, 人均医疗费用越低。现行的公费医疗体制不包含重病和特大疾病的统筹, 目前每年各大高校都有几起重大疾病发生, 这几个患重大疾病的学生的治疗

8、费用不但可能花光国家拨给学校的所有公款医疗费用, 而且还要占用学校的教学经费。可见大学生的公费医疗已经成为高校的财政负担。这也是前些年高校一度将高校医院随学校后勤进行社会化的根本原因所在。但是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而长久的工程,我校的社会化改革便是一例。2001 年河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医院被推向市场,不再享受公费支持,经费彻底自收自支,导致的一大结果就是医疗资源的稀薄化和医疗价格的优势不再。河大校医院在鼎盛时期有 50 余名医护人员,而现在只剩下 37 名,日常医护任务尚可应付,但是根据以往经验,一旦有集中医疗需求的话,人力紧张会严重限制校医院正常功能的发挥。而在医疗价格上,河大校医院在没

9、有其他医院所拥有的资金支持前提下,也不能仿效商业药房一样通过“其他”途径购买廉价药,药物购买仍然需要遵循正规医院购药流程,所以要想在药价上达到其他高校“一折购药”的水平,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实现。但是资金的欠缺并不意味着我校校医院医疗质量的下降,据刘院长介绍,我校校医院共有医师 17 人,每个科室主任医师均有高职水平,不少医生拥有全科门诊资格,整体医疗水平完全达到大社区医院的标准。除开几十年从业经验不谈,校医院医护人员更是一群经历过“非典” 、 “甲流”等疫情考验的专业队伍,拥有丰富从业经验,完全有能力胜任绝大部分疾病的处理。面对困难,路在何方?在此,国外的经验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据了解,国外

10、高校医疗有着可供学习的多种模式。大体看来,有高校社区服务模式,即把整个高校看作社区,在其周边建立完善的医疗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机制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来缓解高校庞大医疗费用的压力。在国外大学,不存在校医院的问题。因为发达国家的后勤完全是社会化的。他们也有校医,但是他们校医主要的任务是防疫和一些最基本的保健。学生有病就像每一个公民一样去社会医院看。举例来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没有校医院,但学校周边整个社区服务都很完备,包括医院。大学旁边的医院收费,不会因为是大学生而有什么不同。至于学校则只管招生、学习和科研,学生生病不是学校需要管理的范围。从这点来说,河北大学全国校医院中都算走在前列,河北大

11、学曾经积极申请过参与社区医疗建设,但是制约河大校医院的一大因素也恰恰是社区医疗。河北大学周边社区(一、二、三区及紫园)在社区医疗体系中被分划有一个社区医院,河北大学校医院以其优越的自有条件成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的最优选择。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河北大学校医院最终没能获得社区医院的资格,同时失去的还有大量的政府投资,导致校医院在失去学校财政支持后又失去了政府资金注入,加之附属医院剥离了校医院的部分重要职能,多重打击下,校医院现在既要承担旧有职能,又无法得到新的投资,面临边缘化的窘境。不过。社区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解决高校医疗矛盾还可以通过建立基金和推广商业保险的模式进行。当前,高校学生的

12、贫困学生比例并不低, 占总在校生的 20% , 这部分学生生活困难, 凭自身经济条件难以参加医疗保险,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有专门制度和专项资金帮助这部分学生参加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及补充医疗保险。此外, 学校还可以通过吸收社会捐款, 鼓励教师、学生捐款等成立大学生医疗互助基金,使之成为本校学生重大疾病援助爱心基金。而商业保险制度则可以有效的减低高校财政压力,同样也集社会资金之力更好的保障在校生的医疗安全。正如刘院长所言,河大校医院这样的高校医疗机构无法媲美河大附属医院这样面向全社会的大型三甲医院,但是作为一所为学生服务的高校医疗机构,其医疗能力和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态度是真挚可靠的,在采访的最后,刘

13、院长向我们表示,会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提高医疗水平,更好的为师生和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记者手札:在采访之中,刘院长给同学们前来校医院就诊提出了诚恳的建议。春夏之际属疾病高发季节,同学们之中患急性肠炎,肺部感染等急性病,传染病的人数激增,很多同学为了方便选择去诊所就诊,然而诊所的医疗条件难以保障,在同样的价格上,多花一点时间在校医院可以得到更放心的医疗。对于同学们就医过程中的另外一个错误倾向,即就医偏好大医院,刘院长也给出了建议。院长以不久前一例长疖子的同学看病经历为例,因为抱着医院档次越高,医疗质量越好的心里,该同学前往大医院求诊,结果一上来就是几次全身检查,花费了好几百的冤枉钱,最后还是在校

14、医院看好,而校医院只收了该学生几十元费用。大型医院的优点在于治疗疑难重病,任何疾病都盲目追求大医院治疗,并不会带来任何便利,反而会造成钱财时间的浪费,相反河大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完全足以胜任一般疾病,并且同学可以持医保卡享受优惠,是更实惠经济的选择。同学广泛诟病的南院医务室营业时间问题也并不尽如同学们所想那般。河大校医院总共只有 37 名医护人员,为了保证新校区和医院门诊 24 小时有人,南院医务室只能抽出一班人手, 24 小时轮值在现有人手下无法实现。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校医院作为一个不论从地理还是心理上都被我们边缘化了的一个机构,其承担的压力实在过于巨大。随着“触电门” 、 “热死门”之后,学生对高校医疗的怀疑陡升,而根据本报记者所做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河大学生对我校校医院抱有不信任态度,而这不信任的根源,却更多的来自缺乏沟通和理解。一旦探究事实之后往往发现,造成误解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对校医院心理上的疏远,加上对校医院医疗能力的定位错误。一旦真正走进校医院,很多问题都会自然化解,偏见往往来源于不理解,不理解来自刻意的疏远,那消弭这份疏远的责任,岂是校医院一方能全部承担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