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310741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摘要: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99 年,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2000 年 10 月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达 10.2%,12 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达到 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 23.6%,我国人口老龄化占两个一,一是老年人口规模世界第一,二是我国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十二五时期,我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加 860 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21

2、 亿,2021 年到 2035 年,我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 1100 多万,预计未来 40 年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上升 10.8 个百分点,而我国将上升 21 百分点,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比世界的平均速度快一倍,贫困、疾病和失能是老年阶段的“三大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和过程,一般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的比例超过 7%,即可看做是老年型人口,也称人口老龄化。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

3、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00 年 10 月 31 日,全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10.2%,标志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转变为老年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1年年底,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7.1%,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截至 2008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在 1.5989 亿,占总人口的 12%,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为 1.0956 亿,占总人口数的 8.3%,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 2011 年末,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达到 18499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7%,65 岁以上人口达到 12288 万人,占总人口

4、的 9.1%,增加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的速度加快,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 2002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 多万达到 2.21 亿,届时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 2400 万,65 岁以上老人将超过 5100 万,而到了 2050 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 3.32 亿,超过总人口的23%。二、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特点和影响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转变过程所决定的,特别是20 世纪 50 和 60 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以及他们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经历的低生育

5、率,形成了代际之间生育率水平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不仅启动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并且决定了其迅速发展的势头。从 1950 年到 2000 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0 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从 1953 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 4150 万增长到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近 1.3 亿,增长了 3 倍。按5 岁组划分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从 1990 年的标准金字塔变为 2000 年的重檐庙庙宇顶形状,再到 2050 年的类似方型的金字塔形状,根据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学者将我国的人口增长期划分为五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增长开始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高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

6、,2065 年左右,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历史最高峰。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我国的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1) 生育率迅速下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动因。一是计划生育后,我国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减少或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下降,进而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率提高;二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使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2) 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属于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列。根据美国老龄研究所和人口普查局的报告,除日本外的发达国家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7%提高到 14%,所用时间都在 45年以上,其中法国用了 115 年,瑞典

7、用了 85 年,澳大利亚和美国也将用 70 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可能将只用 27 年的时间就会走完这段历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整体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开始时间提前了 15 年左右,达到老年型人口听时间提前了 25 年左右。(3) 老龄化水平的城乡及地区差异显著。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乡村,城市次之,镇的水平最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 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 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 33 年。根据老龄委

8、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有 21 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 2004 年的 22 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 302 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 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 年底,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43 亿,占总人口的 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 、天津(13.75%) 、江苏(13.75%) 、北京(13.66% ) 、浙江(13.18%) 、重庆(12.84%) 、辽宁(12.59%) 、山东(12.31% ) 、四川(11.59%) 、湖南

9、(11.51%)和安徽(11.18%)等 11 个省市。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我国面临的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大约是在 2025 年以后。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因为我国的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迅速变革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形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及老年人群体的全面打挑战。(1) 对劳动力供给的不利影响。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 2015年以后会开始减少,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也称人口扶养比,是指平均每一个处于 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人所负担的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人口老龄

10、化会直接提高人口社会扶养比,被扶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据从 2009 年 6 月开始,至 2011 年 10 月结束的山西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情况显示:目前我省是 5.7 个劳动力抚养 1 个老人,到 2050 年将面临 1.7 个劳动力抚养 1 个老人,而在全国1990 年平均 7.1 个劳动力扶养 1 个老人,2000 年比 6.25 个劳动力扶养 1 个老人,2025 年将会进一步提高到 3.45 个劳动力扶养 1 个老人,到 2050 年将会面临 2 个劳动力扶养 1 个老人的严峻形势。当我国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家庭的代际扶养比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未来我

11、们将面临着老年人社会扶养比和家庭扶养比大幅度提高的双重挑战。(2) 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负担老年人口的比例提高,以及老年人的寿命延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养老金缴费者和养老金领取者比例不断恶化,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逐年加大。据统计,1990 年到 2000 年期间,全国离退休金总额从 274 亿元增加到 2507 亿元。即使如此,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量仍然严重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离退休人员增长率高于参保职工增长率。据统计,1996 年至 2001 年期间,

12、我国企业参保职工年均递增 0.86%,而参保的离退休人员的年均增加率却高达 5.9%,使在职职工对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负担率从 1995 年的 25.6%上升到 34.4%。据测算,到 2034 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 6 万多亿元。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攸关社会和谐和安全稳定,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3) 对医疗保障的压力。老年人口对医疗保障需求的增长非常迅速,有统计表明,老年人所消耗卫生资源是普通青壮年的 3 倍。老年人口巨大的医疗需求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000 年我国城市老年人中只有 60

13、.8%的人享受医疗保险,而且在其医疗支出中平均有一多半为老年人个人和子女负担。家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则仅为 3%,看病和住院费用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子女或亲属负担。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巨大差距直接导致了贫困现象的加剧与老年人健康的损害。据统计,2006 年底,我国城镇真正纳入两类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为 4152 万占城镇老年人口 6800万的 66%,其余 3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养老社会保障的范围。造成这些老年人有钱吃饭,没钱看病的局面。(4) 对公共消费及市场的影响。公共消费支出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结构的

14、变化以及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我国老年人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十分迅速。在21 世纪中叶以前,我国老年人将超过 4 亿,80 岁以上老人预计 1 亿左右。但我国目前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老年产业发展滞后,我国应当把涉老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点领域。三、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其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二是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正常生少;三是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员的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做好社会性问题的防治,

15、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1、 养老问题(狭义的养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基本生活的吃穿住问题)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实施了近 20 年,但相应的法律还没有出台,更不用说其他尚未列入工作议程但已经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城镇居民能够享有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干地区依然以家庭做为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保障单位,我国的保险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我国的养老保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1991 年国务院关于

16、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事的制度”2005 年底,全国已有 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达 924 万人。(2)农村养老保险根据国家“七五”计划关于“抓紧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并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实行个人账户储备积累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是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据统计,真正纳入养老保障的老

17、年人只有 7100 万,占老年人总数 1.53 亿的 46%,其余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养老社会保障的范围。2、 慢性病问题、就医问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慢性疾病问题、医疗保健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挑战。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从 2010 年到 2020 年老龄化本身对慢性病人群的数量影响是非常庞大的,特别是 65 岁以后,在这个区域里面,有大量慢性病的发生,男性比女性更为严重。必定会带来疾病负担的增加,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 2005 年疾病负担占到了当年 GPD 的 12.9%,其中慢性病达到 8.1%,而其中 40%来自于老人。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带来家

18、庭资源的冲突,4个老人,1 个孩子,很多家庭在老人生病和孩子上学两件事上,难以做到平衡处理,而我国截至 2006 年底,真正纳入城镇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为 4152 万占城镇老年人口 6800 万的 66%,目前的保障水平非常低,造成这些老人有钱吃饭,没钱看病的局面。3、 心理健康、精神贫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健康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唐振兴认为,满足老人的生活护理是基本,如何更进一步的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精神需求是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在我国,老年人的精神贫困有普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因

19、素:(1)对“ 老”的主观感受。200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中,自认为“老” 了的比例为 75.7%,农村这一比例为 88.1%。2006 年城市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下降为 69.4%,农村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下降了 5 个百分点。农村男性老年人的心里年龄较女性年轻。(2)老年人的担心和忧虑。对生活费来源的担心;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对无人照料的担心;对子女失业的担心;对交通安全的担心,这些年来,优良传统道德受到冲击,相当一部分人,只顾自己,对父母只是索取,不愿付出,使得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上都得不到保障。(3)生活满意度 。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两个主要因

20、素。2006 年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高。无论城乡,2006 年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满意的比例均比 2000 年调查时下降了。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生活满意度越高。有偶同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高。单独与老伴生活以及与孙辈一起生活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而与子女一起居住、独居,以及与其他人同住的老年人满意度相对较低。(4)主观幸福感 。近六成老年人认为现在和年轻时一样幸福。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多认为老年之后不如年轻时幸福。“过去的老年人没有现在的老年人幸福”这一观点得到城乡老年人的广泛认同。51.8% 的老年人认为自己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幸福程度差不多;39.4%

21、 认为自己比其他老年人更幸福;8.8%认为自己比其他老年人不幸福。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家庭方明层面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敬老文化,老年人的境遇可想而知的,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四、 我国 21 世纪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1 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 2001 年 2100 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2001 年到 2020 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 596 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 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

22、到2.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17%,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2.37%。 第二阶段,从 2021 年到 2050 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 620 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 2023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 2.7 亿,与 0-14 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 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4 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 30%以上,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23、9448 万,占老年人口的 21.78%。 第三阶段,从 2051 年到 2100 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 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 4.37 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 2 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 3-4 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 31%左右,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五、 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对策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已经资助开展过多项健康老龄化长期跟踪调查,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变化、影响因素以及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研究。健康老龄化已经成为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重

24、要战略。近 10 年间,我国的长期照顾服务发展势头良好。据了解,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 39904 个,床位 314.9 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约 242.6万人,比 2005 年增长了 1 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也进一步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 1 万个,居家养老服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老龄化形势严峻,解决难度大。做好老年卫生工作,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幸福,而且关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告诉记者,“ 我国高龄老年人多,带病生存时间长、医疗费用昂贵,老年卫生

25、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还没有形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针对老年人服务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尹力表示,在“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战略,完善老年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提高老年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扶持和发展老年健康产业,转变老年卫生服务模式,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确保老有所依。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和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 规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各类养老床位 342 万张,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服务并监测 65 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发展老龄化产业以满足老年

26、人的卫生保健需要。六、 应对老龄化的方法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 开展好老龄工作。1、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享受全民性的福利照顾是不够的,必须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关注和研究对老年人的特殊照顾政策。2、 要从服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老年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需求。3、 健全规范老龄机构组织休系,减少国家人财物的浪费,又好双快地发展老龄事业。(二) 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我国现阶段在养老保险这块做的还比较好,以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为发展方向。1、基本养老保险。依据法律

27、规定由社会对因年老退出劳动领域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它主要作用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金,实现收入再分配。2、补充养老保险。也叫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是指用人单位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超生或自愿原则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计划。以此来减缓国家的养老保险压力,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3、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需要选择投保档次,它的作用是通过为自己准备辅助性养老金,保障老年后较高的生活水平。去年以来,把城镇无业居民纳入养老保险的范畴,根据需要选择缴费档次,特别是 60 周岁以上的老人,有了自我保障的有效途径。(三) 建立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老年人

28、特殊的生理特征,患病特点及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有着特殊需求。在庞大的老年人群和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必须控讨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保障每个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与健康服务。1、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有数据显示,老年人所需医药费为总人口平均数的 2.5 倍,退休人员的人均医疗费用约为在职职工的 23 倍。而与之相对的是,绝大多数老人的经济状况要比年轻时差,老年人有病看不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钱,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老年人有病看不起这一问题的重要保证。2、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活动能力逐步下降,日

29、益需要在不脱离自己的社区内获得方便、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定期体检以及以预防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对老年人而言非常重要。这就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点,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有条件的健全慢性病监控网络,对老年病人进行监护和用药及康复指导,把老年人的大部分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除此外还可以创办社区老年心理咨询中心,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卫生保障服务。3、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现在的农民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一但患病还是难以支付医疗费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来自主选择缴费,对于已陷入贫困的农民家庭,还应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为其提供医疗救助。(四) 广泛开展老年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1、 可以通过群众性的老年文化宣传活动展示老年人的风采,从而改变社会上对老年人存在的偏见,形成更加关心和尊敬老人的风尚。2、 老年代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能有力地抵制封建迷信,净化人们的心灵,推进社会主义精刘文明的建设。3、 由于老年文化活动的基础在基层,点多面方,参加的老年人多,社会的影响面大,老年文化的内容又大多涉及老年人的问题,可使老龄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对社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