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大纲汇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编二 OO 九年十月目 录前言1肇庆医专关于编写专科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意见2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生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6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3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9病理与病理生理课程教学大纲49护理药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57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67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75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80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5成人护理课程教学大纲96母婴护理课程教学大纲111儿童护理课程教学大纲116急救护理课程教学大纲123护理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28老年护理课程教学大纲133社区
2、护理课程教学大纲1371前 言教学大纲是学校规定各门课程的目的、任务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的范围和结构,体现了学校对各门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各门课程水平及结构。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完善教学文件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学校决定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9 级普通专科专业教学计划 (2009 年 8 月颁发)修订专科课程教学大纲。本次所编写的大纲有以下几个特点:方针明确,更加体现“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打破学
3、科课程体系,建立职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别是职业技术课内容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项目或任务取代章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条件”部分,不仅要求介绍校内的教学条件,还要求介绍校外实训实习场所等;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重视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考核等若干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注重基础与实践、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特点。本大纲由各课程梯队教师依据课程基本要求、教学计划和肇庆医专关于编写专科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意见编写的。经系(部
4、)初审,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并反复修改后而定稿。由教务处汇编成册。大纲的编写和编辑工作得到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甚至是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编者二九年十月二十日2肇庆医专关于编写专科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意见教学大纲是基本教学文件之一,它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课程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编写和修订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是深化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对规范我校教学工作,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总体办学水平,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
5、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计划,实现规范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特就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提出如下原则意见:一、编写教学大纲的原则1、课程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2、职业技术课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打破学科课程体系,建立职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4、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过程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教学环节;5、课程教学方式,特别是职业技术课教学方式要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工学
6、结合模式;6、课程教学大纲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时要突出重点、削枝强干,要注意讲清思路,讲明方法,讲好重点,讲透难点,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能力;7、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时要考虑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的可能性,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8、课程教学大纲在能力培养上要注意综合优化,要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操作技能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编写教学大纲的要求1、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进行教学的依据,凡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原则上均应制订教学大纲;2、各系(部)应指定课
7、程负责人或任课主讲老师执笔编写教学大纲;3、覆盖面较宽的政治素质课、职业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应顾及不同专业的要求,在编制和修订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征询相关方面的意见;34、编写教学大纲要求统一格式(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 。 三、编写教学大纲的基本程序1、教务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原则意见,布置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工作; 2、各系(部)组织有关教师编写和修订教学大纲;3、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的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根据意见进行修改;4、教研室审查合格后,由教研室主任签署意见并报系(部) ;5、系(部)审核,审核通过后签署审核意见,报教务处;6、系(部
8、)将大纲电子文档稿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返回系(部)修改;7、教务处再次审核修改稿,审核通过后印刷成册并下发执行。教务处二 OO 八年九月十八日4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部分课程编码:222200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98 其中讲授学时:54 实践学时:44学 分:5.5适用专业:高职高专三年制护理专业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生理学基础 、 病理与病理生理 、 护用药物 、 病源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 基础护理技术 、 成人护理 、 社区护理学本文部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基础课程由基础理论模块、技能实践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
9、组成。基础理论模块是人体结构的理论部分;专业应用模块,是针对护理专业方向的应用需求而设立的知识应用性拓展模块;技能实践模块是针对护理专业应用需求而设立的技术实践性拓展模块。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主干理论课程之一,为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课程任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基础是阐明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的科学,是医学护理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按功能系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联系;掌握和了解细胞、组织、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掌握和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儿生长发育过程、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为学习其它基础
10、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进一步掌握其在本专业方向上的应用及实践操作。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要贯彻“教-学- 做”一体化的原则来观察和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在相关内容上注意与后续课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尤其注意与护理学的联系。三、教学条件 1、基础理论教学:采用多
11、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通过图文、动画及视频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5提高教学效果。2、技能实践教学:人体结构实践教学采用多功能解剖实验室,约 2030 人一组,每组配 1 位指导教师。组织学与胚胎学实践教学采用多功能组胚实验室,实验课要求 40 人为一实验组,每人 1台显微镜,20 人配一位指导老师。辅以实验操作的录像教学。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个学期共 18 周,基础理论模块部分 54 学时, “实验技能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44 学时,合计 106 学时。(一)解剖学部分学时序号单元模 块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1 绪论基础理论模块1、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2、了解
12、: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2、人体解剖学的分科3、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4、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5、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1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骨的形态和构造。3、了解骨的理化特性1实验技能模块4、掌握躯于骨的名称、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5、掌握上肢骨的名称、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6、掌握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7、掌握颅骨的名称和结构,8、了解骨的理化特性;了解各部椎骨的特点;了解耻骨联合面,坐骨大小切迹,髂窝;了解颅整体观及部分形态结构。1、概述2、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骨的形态和构造4、骨的理化特性5、躯于骨:躯于
13、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以及主要形态结构。6、上肢骨: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形态结构。 7、下肢骨: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8、颅骨:颅骨的名称、数目、孔道和结构:2运动系统骨学专业 9、在活体触摸、确认全身骨性 9、全身骨性标志:46应用模块标志,为临床护理工作打好体表定位基础。顶骨、颞骨、额骨、蝶骨、筛骨、枕骨、上颌骨、鼻骨、泪骨、下鼻甲骨、颧骨、腭骨、舌骨、下颌骨、犁骨基础理论模块1、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了解关节的主要辅助结构和骨连结的类型。1实验技能模块2、掌握脊柱和胸廓的组成,3、掌握肩、肘、桡腕关节(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4、掌握髋、膝、踝关节 的组成
14、、结构特点和运动。了解骨盆的组成、分部;5、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1、概述:关节的主要结构和主要辅助结构,骨连结的类型。2、躯干骨连结:脊柱的组成;脊柱的生理弯曲、运动和胸廓的组成。3、上肢骨连结:肩、肘、桡腕关节(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4、下肢骨连结: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骨盆的界线、组成与分部;5、颅骨连结:颞下颌关节(下颌关节 )的特点、组成和运动。3运动系统关节学专业应用模块6、在活体上确认各关节的运动形式,为临床治疗关节疾病、关节功能康复的护理工作打好基础。6、全身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2基础理论模块1、掌握肌的构造、起止,作用、筋膜。了肌的形态。 14运
15、动系统肌学实验技能模块2、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作用、孔裂;腹肌的层次;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腹直肌鞘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两口及通过的内容物。1、概述2、肌的形态和构造3、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4、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和腱鞘,肌的命名5、躯干肌 背肌:斜方肌、背阔肌;胸肌:胸大肌;胸固有肌:肋间内、外肌;膈和腹肌。6、头肌和颈肌 面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273、掌握咀嚼肌、面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4、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5、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7
16、、上肢肌:肩肌 三角肌;臂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和手肌。8、下肢肌:髋肌 臀大肌;大腿肌:股四头肌;小腿肌:小腿三头肌和足肌。专业应用模块6、在活体触摸、确认全身肌性标志,为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打好体表定位基础。9、肌性标志:咬肌、颞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腹直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跟健。5消化系统基础理论模块1、了解内脏学概念,熟悉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掌握口腔分部、牙的形态结构和牙式、咽峡的组成、舌的分部和舌乳头功能,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部位。5、掌握咽的位置、分部。
17、6、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三个狭窄的部位及狭窄部距中切牙的距离。7、掌握胃的形态、分部、位置。了解胃壁的构造。8、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部位。 9、掌握大肠的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盲肠和结肠的特征;肛管的分部和结构。10、掌握肝的形态结构、位置及1、内脏的概念2、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3、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的结构4、肝、胰的功能5、口腔:口唇、颊、腭、牙、舌形态结构。6、咽:咽的位置、形态分部(鼻咽,口咽,喉咽)和结构。7、食管:食管的位置和分部,食管的狭窄8、胃:形态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胃壁的构造。9、小肠: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18、;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10、大肠: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48体表投影;胆囊的位置、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熟悉胆汁排出途径;肝外胆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11、掌握胰的分部、位置、胰管开口部位;实验技能模块12、在活体上确认胸、腹部标志线;腮腺导管的开口部位;麦氏点的部位。13、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分部和主要形态结构,11、消化腺:肝的形态,肝的位置和毗邻,肝的分叶,肝外胆道;胰位置和形态专业应用模块14、活体上确认腹部消化系统各器官在腹壁的对应区,并熟练触摸部分器官,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12、各器官在腹壁的对应区:右上腹:肝、胆囊、
19、十二指肠上部;上腹部:肝、胃3、左上腹:胃、脾;右下腹:盲肠、阑尾;左下腹:乙状结肠;脐区:小肠26呼吸系统基础理论模块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2、掌握鼻的分部、鼻甲与鼻道、鼻中隔;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鼻腔粘膜的分部。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3、掌握喉的位置、喉软骨、前庭襞、声襞、前庭裂、声门裂。4、掌握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了解气管的结构。 5、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分叶、体表投影。熟悉肺门概念。6、掌握壁胸膜、脏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胸膜顶、膈肋窦(肋膈隐窝)的位置;胸膜的体表投影。了解:胸膜顶、膈肋窦(肋膈隐窝)的临床意义;1、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
20、系统的功能。2、鼻:外鼻的形态结构;分部、鼻甲与鼻道、鼻中隔;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鼻腔粘膜的分部。3、喉:位置、喉软骨、前庭襞、声襞、前庭裂、声门裂。喉肌。4、气管:位置形态和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5、肺:形态、位置、分叶。6、胸膜:壁胸膜、脏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胸膜顶、膈肋窦(肋膈隐窝)的位置;胸29熟悉纵隔概念,了解纵隔的位置、分部及内容物。实验技能模块7、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呼吸系统各器官位置、形态和结构膜的体表投影。胸膜顶、膈肋窦(肋膈隐窝)的临床意义;7、纵隔:概念,纵隔的位置、分部及内容物专业应用 模块8、在活体上确定肺和胸膜下界的投影部位。为临床呼吸系统疾病的
21、临床护理打好基础。8、肺及胸膜下界定位锁骨中线:肺下界平第 6肋、胸膜下界平第 8 肋;液中线:肺下界平第 8 肋、胸膜下界平第 10 肋;肩胛线:肺下界平第 10 肋、胸膜下界平第 12 肋1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泌尿系统的功能。2、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内部结构、肾的被膜和固定装置。3、掌握输尿管的位置及 3 个狭窄的位置。4、掌握膀胱形态结构、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及特点。了解膀胱壁的结构。5、掌握女性尿道的特点。了解女性尿道的位置、开口部位。2实践技能 模 块6、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肾、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膀胱三角、男女性尿道。1、概述:泌
22、尿系统的组成和泌尿系统的功能。2、肾:肾的形态、位置、内部结构,肾的被膜和固定装置。3、输尿管:输尿管的位置和和形态及狭窄的位置。4、膀胱:膀胱形态结构、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及特点,膀胱壁的结构。5、尿道:女性尿道的特点。女性尿道的位置、开口部位。7泌尿系统专业应用 模块7、在活体上确定肾区、前列腺的部位8、确认泌尿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分部和主要形态结构,为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6、肾区定位 竖脊肌外侧缘与第 12 肋之间的夹角7、前列腺定位 肛门指检18男生殖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了解生殖系统的功能。2、掌握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1、概述: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3、2、男内生殖器:睾丸、附10和功能;附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输精管的行程;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部位;精索的位置、组成;前列腺的位置。3、掌握阴茎形态和构造;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2实践技能 模块4、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精囊、男性尿道。睾、输精管、射精管、精索、前列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3男外生殖器:阴茎形态和构造;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阴囊的形态、构造。系统专业应用 模块5在标本确认男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为男生殖系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6通过生殖系统的学习,掌握男性结扎部位及相关计划生育原理,懂得进行计划生育宣教工作。
24、4、男性结扎部位 输精管精索部1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子宫的形态、分部、子宫的位置及固定装置;阴道的形态、位置、毗邻。了解卵巢的固定装置;子宫壁的构造。2、掌握女性尿道口和阴道口位置。了解女阴的一般形态。3、掌握会阴的结构和分区。4、掌握乳房的位置和形态结构。2实践技能 模块5、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1、女内生殖器: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子宫的形态、分部;阴道的形态。子宫壁的构造。2、女外生殖器:女阴的一般形态3、会阴:结构和概念、尿生殖区、肛区。4、乳房:位置和形态结构。9女生殖系统专业应用 模块6在标本确认
25、女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为女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7通过生殖系统的学习,掌握5、女性结扎部位 输卵管峡部 111女性结扎部位及相关计划生育原理,懂得进行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腹膜壁层、脏层、腹膜腔;小网膜、大网膜的位置、组成;系膜的位置;腹膜陷凹位置。2、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的一般功能1实践技能 模块3、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大网膜、小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横结肠系膜、阑尾系膜、直肠膀胱隐凹、直肠子宫隐凹、子宫膀胱隐凹。1、腹膜概述:壁层、脏层、腹膜腔。2、腹膜形成的结构:小网膜、大网膜、系膜、网膜囊、腹膜陷凹。3、腹膜与脏
26、器的关系: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4、腹膜的一般功能。10腹膜专业应用 模块4在标本确认腹膜形成结构,腹膜与脏器的关系,为腹膜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1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内分泌腺的概念及组成;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胸腺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和胸腺的功能1实践技能 模块3、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胸腺1、甲状腺、甲状旁腺的形态和位置。2、垂体的形态、位置和分叶。3、肾上腺的的形态和位置。11内分泌系统专业应用 模块4在标本确认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分部和主要形态结构,为内分泌
27、系统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甲状腺位置112心血管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2、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了解心血管系的组成。1、概述:脉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心血管系: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123、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传导系及心的动脉。熟悉心的体表投影;心壁的构造。了解心包的形态结构。4、掌握:肺动脉干和肺静脉的位置。了解:动脉韧带的概念。5、掌握全身主要动脉的分部、走行及各部主要分支的名称。6、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和汇入。7、掌握下腔静脉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起始、走
28、行位置及汇入;门静脉组成、位置、收纳范围及侧支循环。6实践技能 模块8、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卵圆窝、三尖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左右冠状动脉、全身动脉主干和分支、上腔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心血管系的组成。2、心脏3、肺循环:肺动脉干和肺静脉。4、主动脉:5、头颈部动脉6、上肢动脉7、胸部动脉:8、腹部动脉:9、下肢动脉: 10、上腔静脉: 11、下腔静脉12、门静脉。系统专业应用 模块9、在活体上触摸、确认动脉摸脉点10、在活体上触摸、确认动脉止血部位11、在活体上辨别并确认浅静脉12、通过学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13、动脉摸脉点:面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
29、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13、动脉止血部位:颈总动脉、颞浅动脉、面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指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14、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513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淋巴系的组成;胸导管的组成、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2、掌握下全身各淋巴结位置、收纳范围和其回流。3、掌握脾、胸腺的位置及形态。了解脾的主要功能。2实践技能 模块4、在标本上辨别并确认脾、胸腺、淋巴结。1、总论:淋巴系的组成与基本功能; 2、淋巴管:胸导管、右淋巴导管3、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群、颈外侧浅淋巴结群、颈外侧深淋巴结群、腋淋巴结
30、群和腹股沟淋巴结群。肺门淋巴结群、肠系膜淋巴群、髂内淋巴结群和髂外淋巴结群。3、脾:位置、形态4、胸腺:位置、形态13淋巴系统专业应用 模块5在活体上触摸、确认全身浅表淋巴结位置6通过淋巴系统的学习,为淋巴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基础。5、浅表淋巴: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1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感觉器及感受器的概念。了解:感受器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2、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名称、位置、分部、主要形态结构和功能;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3、掌握:结膜和泪器的名称、位置及形态结构;眼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了解:
31、上、下睑的形态结构。1实践技能 模块4、在标本和模型上辨别并确认角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泪腺1、概述:感觉器及感受器的概念。感受器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2、眼球:眼球壁结构、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 14 视器专业应用 模块5在活体上辨别、确认眼表面结构名称6通过视器的学习,为眼疾病4、眼表面结构:角膜、眼睑114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中耳的位置、分部;鼓室内外侧壁;三块听小骨的名称及其连结;内耳的位置、组成、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2、熟悉外耳道的组成及弯曲;咽鼓管的位置和通向。3、了解耳郭的形态结构;鼓室各壁及乳
32、突小房的位置;鼓膜的位置、形态及分部1实践技能 模块4、在标本和模型上辨别并确认耳郭、外耳道、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半规管、前庭、耳蜗1、概述: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2、外耳:耳郭、外耳道、鼓膜。3、中耳:鼓室、乳突小房、咽鼓管的。4、内耳:迷路 15前庭蜗器专业应用 模块5在活体上辨别、确认耳表面结构名称6通过前庭蜗器的学习,为耳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5、表面结构:耳廓116神经系统总论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其基本功能和组成;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系统中常用术语。2、熟悉神经系统的区分。3、了解神经元的构造;突触;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1、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其基本功能和组
33、成;神经元的分类;2、神经系统中常用术语。3、神经元的构造;突触;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117中枢神经系统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侧束的功能。2、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主要脑神经核的部位、性质;了解薄束核、楔束核的位置及性质;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内侧丘系、锥体束的构成及位置。3、掌握小脑的位置及外形。了1、脊髓: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2、脑干:脑干的外形;脑干的内部结构。3、小脑:小脑分叶和功能分区。4、间脑:背侧丘脑;下丘脑的主要核团。5、端脑:端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15解小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4、掌握间
34、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功能;了解下丘脑位置和功能;后丘脑的位置及一般功能。6、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外形、分叶及其主要的沟、回、重要的皮质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了解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及投射纤维的概念。7、掌握各传导路的构成、行程及功能。熟悉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了解锥体外系。8、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以及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粒的位置。9、掌握脑室的名称、位置;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10、掌握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布范围;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了解脑的静脉5实践技能 模块11、在标本或模型上辨别并确认脊髓、延髓、脑桥、中脑、小脑、间脑、中央前回、中央后
35、回、角回、缘上回、颞横回、内囊、基底核、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硬膜、蛛网膜、软膜端脑的内部结构;边缘系统。6、传导路:7、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专业应用 模块12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学习,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3周围神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纤维成分及其来源;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分布。了解颈丛皮支、脊神经后支、闭孔神经和隐神经的分布;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1、脊神经:颈丛的组成和位置、颈丛的分支;臂丛的组成和位置、臂丛的分支;胸神经前支;腰丛的组成和位置、腰丛的分支;骶丛的组成和位置、骶丛162、掌握 12 对脑神
36、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范围及一般功能。了解嗅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与副神经的主要分布及一般功能。3、掌握内脏神经的概念;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比较。了解交感干的组成和位置;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节的位置及主要副交感神经节的位置。4实践技能 模块4、在标本或模型上辨别并确认膈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肋间神经、股神经、生殖股神经、闭孔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内脏大、小神经。的分支。2、
37、脑神经: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3、内脏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18经系统专业应用 模块5在活体上辨别、确认颈丛、臂丛的体表位置。6通过周围神经系统的学习,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319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基 础 理 论 模 块1.掌握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通路2. 掌握头面、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及粗触觉的传导通路3. 掌握视觉传导通路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4.熟悉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级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5.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及机能概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2痛温觉
38、及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3视觉传导通路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4听觉传导通路。217念6.了解锥体外系的传导通路。实践技能 模 块7.在模型上辨别并确认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通路;头面、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及粗触觉的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5平衡觉传导通路。7锥体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8锥体外系:概念;纹状体-黑质- 纹状体环路;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 皮质环路。专业应用 模 块8、通过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的学习,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打好基础。9、深反射10、浅反射240 32合计课时722、组织胚胎学部分学时
39、序号单元 模 块 教学要求 主要内容(项目) 理论 实验基础理论模块1、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2、了解组织胚胎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技能模块1、 组织胚胎学常见研究技术:光镜和电镜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 绪论专业应用模块学会并掌握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保护,培养爱护实验仪器,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的学习习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地位。、组织胚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光学显微镜(以下简称光镜)和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电镜)下常用的长度单位。、简介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1 0.52 细胞 基础理论模 、掌握细胞的光镜结构。、熟悉细胞的电镜结构。
40、 1、细胞的一般概况2、细胞的结构 1 0518块 、了解细胞的一般概况和细胞分裂。实验技能模块1观察组织切片,在切片上辨认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观察不同的组织细胞,确认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专业应用模块、通过光镜的观察,在切片上分辨出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形态,为理解其它组织细胞形态打下基础。2、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为学习生理功能打下形态学基础。3、细胞分裂基础理论模块、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掌握常见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熟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了解腺上皮的结构特点。实验技能模块1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各种
41、上皮,找出其共同的结构特点。2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六种被覆上皮的形态特点3上皮组织专业应用模块通过上皮组织实验,初步学会用归纳、对比、排除、综合等方法对所观察的结构作出正确的判断;巩固、加深对所学理知识的认识;增强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上皮组织的共同特点。2、被覆上皮的类型、各类被覆上皮的光镜结构特征、主要分布和功能。3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及功能。、腺上皮的基本概念1 14结缔组织基础理论模块、熟悉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血液的组成和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软骨和骨组织的基本结构及1、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和功能。2、疏松结缔组织中结
42、构特点和功能、软骨组织的结构2 119骨的发生。实验技能模块1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各种结缔组织,并与上皮组织比较找出其结构特点。2在组织切片上观察、辨认疏松结缔组织、三种软骨和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专业应用模块结缔组织与皮下注射、软骨及骨损伤中保护软骨膜及骨膜的意义,血浆及血清的采集, 。特点及分类。、长骨的结构特点及骨发生的基本过程。5、血液:血细胞的发生及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临床应用。基础理论模块、掌握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特点与功能、熟悉骨骼肌超微结构。、了解骨骼肌的分子结构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实验技能模块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三种肌(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形态特点,
43、并加以比较鉴别。5肌组织专业应用模块肌组织与肌肉注射。、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及电镜下的形态结构特点, 。、骨骼肌的分子结构和收缩原理。、心肌结构特点(与骨骼肌比较) 。、平滑肌的分布和形态结构特点。1 0.5基础理论模块、熟悉神经组织的组成和分布。、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神经纤维结构、分类与功能、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分布, 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实验技能模块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特点。6神经组织专业应用模块通过在组织切片、模型的观察、根据其结构特点分辨出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为了解其生理功能和病理
44、学变化打好形态结构的基础。1、神经组织的组成和分布及功能。、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突触的的概念、光、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分布。、神经纤维概念及分类,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神经末梢的分类、1 0.520分布和功能。基础理论模块、掌握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分类;以中动脉为主,比较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掌握心壁的结构和传导系统的组成。、了解静脉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实验技能模块1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心壁、大、中小动脉的形态结构特点。2结合功能理解心壁、大、中、小动脉中膜结构上的不同。3、结合实际,理解形态与功能关系。7脉管系统专业应用模块通过学习本章节内
45、容,初步了解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及休克的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的基础。、循环系统的组成。2、毛细胞血管的结构、 、分类分布和功能。3、动脉管壁的三层结构,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4、心壁的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静脉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6、微循环构成与功能1 0.5基础理论模块1、熟悉淋巴组织的组成。2、掌握各淋巴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了解静 B、T 淋巴细胞在淋巴器官中的分布。4、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和单核吞噬系统的概念。实验技能模块1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淋巴结和脾的形态结构特点。2结合功能理解淋巴结和脾结构上的不同。3、结合实际,理解形态与功能关
46、系。8免疫系统专业应用模块1、通过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根据其结构特点辨认出淋巴结和脾等器官,为了解淋巴器官常见疾病生理功能的改变和病理变化打下形态结构的基础。 1、免疫系统的组成。2、胸腺的结构和功能。3、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和意义。4、脾的结构和功能。5、单核吞噬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1 0.521基础理论模块、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胃、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了解食管和大肠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消化管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点和 APUD 系的概念。、熟悉消化腺的组成,胰腺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肝脏的结构,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功能。、了解三对唾液腺的结构。实验技能模块
47、1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消化管壁从内往外的四层结构2、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胃、小肠粘膜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加以区别。3、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肝的形态结构特点。4、结合实际,理解形态与功能关系。9消化系统专业应用模块通过消化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恶性贫血、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黄疸等疾病发病原理与防治措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的基础。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食管的组织结构3、胃的分部、胃壁的结构。胃底腺的结构及格功能。、小肠的分部和结构,小肠粘膜上皮的结构特点,绒毛的结构与功能。肠腺的分布、类型和细胞组成。、大肠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6、胰腺外分泌部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内分
48、泌部的特征,细胞的类型和功能。8、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结构。肝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门管区的组成和功能。1.5 1基础理论模块、熟悉气管、支气管的结构。、掌握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了解鼻、喉粘膜的结构特点。实验技能模块1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呼吸管道从内往外的三层结构并与消化管壁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2、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辨认气管、肺的形态结构特点。3、结合实际,理解形态与功能关系。10呼吸系统专业应用模块1、通过在组织切片、模型上观察、根据其结构特点辨认出气管、肺等器、气管、支气管的结构与功能。2、肺的一般结构。肺内各级支气管结构变化的规律及意义。肺泡的结构:上皮的类型,形态特征和功能,肺部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