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剑桥学派.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308002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剑桥学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剑桥学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剑桥学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剑桥学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剑桥学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 剑 桥 学 派 概 论摘 要 : 在 凯 恩 斯 主 义 形 成 之 前 , 新 古 典 学 派 的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曾 先 后 在 英 国剑 桥 大 学 长 期 任 教 , 因 此 新 古 典 学 派 又 称 “剑 桥 学 派 ”。 第 二 次 大 战 后 ,在 与 新 古 典 综 合 派 的 论 战 之 中 , 剑 桥 大 学 的 琼 罗 宾 逊 、 卡 尔 多 、 帕 西 内蒂 等 学 者 提 出 了 与 新 古 典 综 合 派 相 对 立 的 主 张 , 由 于 他 们 的 理 论 观 点 完 全 背离 了 以 马 歇 尔 为 首 的 老 一 代 剑 桥 学 派 的 传 统

2、 理 论 , 因 而 被 称 为 “新 剑 桥 学派 ”。关 键 词 : 理 论 渊 源 理 论 特 点 主 要 观 点 政 治 主 张一 、 新 剑 桥 学 派 的 理 论 渊 源追 溯 新 剑 桥 学 派 的 理 论 渊 源 , 自 然 要 提 到 波 兰 经 济 学 家 米 哈 尔 卡 莱斯 基 的 理 论 。 在 凯 恩 斯 的 通 论 出 版 之 前 , 卡 莱 斯 基 在 1935 年 就 以 波 兰文 发 表 了 几 乎 和 凯 恩 斯 的 有 效 需 求 原 理 相 同 的 理 论 。 他 把 社 会 分 为 两 大 阶级 , 国 民 生 产 分 为 两 大 部 类 的 分 析

3、 引 人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活 动 的 分 析 , 把 不 完 全竞 争 、 垄 断 价 格 的 作 用 结 合 到 国 民 收 入 决 定 理 论 中 , 强 调 投 资 对 国 民 收 入 变动 和 分 配 所 起 的 决 定 作 用 。 这 些 对 新 剑 桥 学 派 的 形 成 起 了 一 定 的 作 用 。 罗 宾逊 对 卡 莱 斯 基 非 常 推 崇 , 她 说 : “卡 莱 斯 基 的 论 述 在 某 些 方 面 是 比 凯 恩 斯 的 就 业 、 利 息 和 货 币 通 论 更 为 真 正 的 通 论 ”。 凯 恩 斯 的 经 济 理 论 是 新 剑 桥 学 派 的 思

4、想 基 础 。 例 如 , 新 剑 桥 学 派 师 承 凯恩 斯 的 投 资 -储 蓄 分 析 ; 坚 持 有 效 需 求 原 理 ; 强 调 投 资 支 出 对 经 济 活 动 水 平的 决 定 作 用 。 正 因 为 如 此 , 他 们 自 命 是 凯 恩 斯 经 济 理 论 的 嫡 传 。 他 们 将 凯 恩斯 通 论 第 24 章 中 关 于 社 会 哲 学 的 思 想 更 加 系 统 化 和 深 入 化 。 他 们 认 为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财 富 和 收 入 分 配 是 不 均 等 的 , 因 而 是 不 合 理 的 ; 资 本 主 义 社会 存 在 着 坐 收 利 息

5、 的 食 利 者 阶 层 , 只 要 消 灭 了 这 个 食 利 者 阶 层 , 资 本 主 义 社会 就 可 以 改 观 , 走 向 “文 明 生 活 新 阶 段 ”。 对新剑桥学派有影响的,还有长期在剑桥大学工作的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斯拉法在 1960 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的一书,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新剑桥学派对斯拉法的这本著作极为推崇,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体系回到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所以,这个学派有时又有“新李嘉图主义”之称。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特点 新剑桥学派以嫡传凯恩斯主义自居,在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试图摆脱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理

6、论的束缚。他们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垄断竞争而不存在自由竞争;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承认价格机制不能使市场均衡,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促使利润增长,而随着利润的增长,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更加不公。他们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观点,主张改变社会各阶级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又有“凯恩斯左派”的称号。新剑桥学派在经济理论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二是特别注重收入分配问题。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凯恩斯在分析经济问题时运用的重要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法,也就是把现实世界当作一个理性世界来看待。然而,新剑桥学派坚决反对均衡分析

7、方法。认为,凯恩斯革命就在于从均衡概念转变为历史概念,从理性选择原理转变为根据推测或习惯作出决策。因此,所强调的应当是不均衡状态,而不是均衡状态的建立。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理论,所缺乏的是价值论和分配论,因此,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那就应该研究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在分配方面,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的相对份额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动的,其变动应该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而定。三 、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1.方 法 论第 一 , 他 们 主 张 摒 弃 新 古 典 派 的 均 衡 概 念 ( 不 论 是 马 歇 尔 的 还 是 瓦 尔 拉斯 的 ) , 树 立 “

8、历 史 时 间 ”概 念 。 罗 宾 逊 认 为 “凯 恩 斯 革 命 ”的 实 质 在 于从 “均 衡 概 念 ”向 “历 史 概 念 ”的 转 变 , 通 论 的 基 本 观 点 是 打 破 均 衡论 的 束 缚 , 考 虑 现 实 生 活 的 特 性 : 过 去 是 不 能 逆 转 的 , 未 来 是 不 能 确 知 的 。罗 宾 逊 认 为 人 们 一 旦 承 认 一 种 经 济 是 时 间 中 的 存 在 , 历 史 是 从 一 去 不 返 的 过去 向 着 未 卜 的 将 来 前 进 的 , 那 末 , 以 钟 摆 在 空 间 来 回 摆 动 的 机 械 比 喻 的“均 衡 ”就

9、站 不 住 脚 , 整 个 新 古 典 派 的 传 统 经 济 理 论 就 需 要 重 新 考 虑 。 与 之相 联 系 , 这 个 学 派 强 调 “不 确 定 性 ”对 分 析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的 重 要 性 , 认 为 货币 的 存 在 就 是 和 这 个 “不 确 定 性 ”有 密 切 联 系 ; 对 生 产 、 就 业 、 收 入 水 平 起决 定 作 用 的 投 资 之 所 以 易 于 发 生 波 动 , 正 是 由 于 这 个 “不 确 定 性 ”。 他 们批 判 新 古 典 综 合 派 在 一 些 教 科 书 里 把 传 统 的 均 衡 概 念 恢 复 起 来 ,移 植

10、 到 凯 恩斯 理 论 中 去 ,忽 视 “不 确 定 性 ”的 重 要 作 用 , 认 为 这 是 一 种 倒 退 。 其 次 , 他们 坚 持 凯 恩 斯 对 新 古 典 派 理 论 作 过 的 一 些 批 判 , 如 摒 弃 萨 伊 定 律 和 资 本 主 义经 济 通 过 市 场 的 自 发 调 节 作 用 总 是 可 以 达 到 充 分 就 业 的 传 统 假 定 ; 摒 弃 储 蓄支 配 投 资 的 传 统 观 点 ,坚 持 投 资 支 配 储 蓄 的 凯 恩 斯 观 点 等 。 再 次 ,他 们 彻 底否 定 以 边 际 生 产 力 论 为 基 础 的 新 古 典 派 分 配 理

11、 论 , 认 为 这 个 传 统 理 论 是 为 资本 主 义 社 会 收 入 不 均 的 现 状 辩 护 的 , 在 逻 辑 上 是 一 种 循 环 推 理 。 他 们 也 用 斯拉 法 的 生 产 价 格 论 否 定 新 古 典 派 的 主 观 价 值 论 和 均 衡 价 格 论 。 第 二 , 从 不 均 衡 出 发 对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进 行 动 态 分 析 。 英 国 后 凯 恩 斯 经 济学 认 为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是 在 历 史 时 间 中 增 长 的 经 济 , 但 它 的 增 长 过 程 是 很 不 稳定 的 , 因 而 处 于 不 均 衡 状 态 是 常 规

12、 。 为 了 说 明 这 种 不 均 衡 , 他 们 在 分 析 步 骤上 首 先 确 定 为 保 证 经 济 按 稳 定 的 比 率 不 断 增 长 所 需 的 条 件 。 他 们 在 哈 罗 德“有 保 证 的 增 长 率 ”( 即 可 以 保 证 经 济 不 断 地 稳 定 增 长 的 增 长 率 ) 公 式G =S/V( G 是 有 保 证 的 增 长 率 ,S 是 储 蓄 在 国 民 收 入 中 的 比 率 ,V 是 资 本 产 出 比 率 ) 的 基 础 上 , 把 社 会 储 蓄 倾 向 ( 储 蓄 在 国 民 收 入 中 的 比 率 )S, 分 解 为 利 润 收 入 的 储

13、蓄 倾 向 Sp 和 工 资 收 入 的 储 蓄 倾 向 S ; 2.收入分配理论新剑桥学派从价值理论出发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主要是想表明三个极其重要的观点:第一,收入相对份额的大小,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取决于利润率水平,而利润率水平是与生产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收入分配形成的结局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它不仅和历史上形成的财产占有制度有关,而且和劳工市场的历史条件有关。工资收入者的货币工资率取决于外部条件,如一国历史上形成的工资水平,国内劳资双方议价力量的对比等。利润收入者的利润是资本占有者凭借财产占有权而取得的非劳动收入。因此,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决不是公平的,合理的,而是

14、取决于劳工集团和资本集团各自的谈判权力。这些充分体现出新剑桥学派强调的是所有权和历史因素。第三,反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认为它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工资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利息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新剑桥学派认为这是一种循环推理。新剑桥学派主张的是回到新古典经济学以前的理论中去,也就是回到李嘉图理论中去。3.经济增长理论新剑桥学派把经济增长的过程和收入分配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为:在上式中,C 是资本产量比率。 是利润在国民收入

15、中所占的比例, 是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国民收入分为利润与工资两部分,所以 。Sp 是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w 是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根据这一公式,新剑桥学派认为:第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率越大,国民收入中利润的比例就越大,作为工资收入者所得的工资的比例就越小。因此,经济增长不利于占人口多数的工资收入者,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是新剑桥增长模型的重要结论。第二,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病症正在于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因此,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改进收入分配制度就应该放在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的首要地位。第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途径不是实现经济增长,而是实现收入

16、均等化。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途径是实现经济增长。新剑桥学派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经济增长不仅造成了污染、通货膨胀等问题,不仅使工人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而且还造成了绝对贫困。4.滞胀理论新剑桥学派竭力反对只根据货币供应的增加或集体议价的工资提高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由厂商控制其产品价格的能力来决定,或者是由于各阶层为自己的收入提高相互争夺的结果,即所谓“市场操纵”理论。新剑桥学派从区分不同类型的产品或市场入手来解释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进而说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膨胀” 。他们首先把世界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初级部门为工业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供

17、给品(食物、燃料和基本原料) ;第二级部门将原料加工为成品以供投资或消费之用;第三级部门则提供辅助其他部门的各种服务。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初级部门和制造业部门(第二级部门)这两个部门生产增长之间所存在的比例失调的现象。通货膨胀一方面限制工业活动的发展,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使得低收入家庭更加贫困,他们不得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所以,通货膨胀不仅减少了就业机会,还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使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形成了经济中的滞胀局面。新剑桥学派认为,正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级产品的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上升,引起了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四、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1.对其他流派政策主张的批驳新剑

18、桥学派在经济政策问题上,既反对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制度学派的政策主张,也反对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总需求问题,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根源却不在总需求不足,而在于分配的不平等。新剑桥学派反对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那种听任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观点。他们认为市场机制是个效率极差的调节器,主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观点实际上是旧经济学的自动趋于均衡学说的恢复,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已证明了它的失败。2.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新剑桥学派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是收入分配理论,并根据它的收入分配理

19、论提出以社会政策为基本内容的政策主张。其特征:一是把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放在“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的首要地位;二是主要依靠社会政策来改变收入分配制度。其提出的主要政策主张,可分为短期调节措施和长期措施。短期调节措施有:第一,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来改变现存的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状况。比如用累进所得税、高额财产税等对财产多和高收入人征收更多的税,然后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第二,给低收入家庭以适当的补助,改变他们的贫穷状态。第三,提高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以便使他们有更多的就业,并能从事收入较高的技术性工作。第四,制定适应经济增长,减少财政赤字,逐步平衡财政预算的财政政策,并根据经济增长率

20、制定预定的实际工资增长率的政策。第五,政府必须尽量减少用于军事等方面的开支,将更多的财力从军事部门转用于发展民用服务、环境保护和原材料生产等部门。第六,实行进口管制,发展出口品的生产,增加贸易顺差,以便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长期措施主要有:第一,主张实行没收性的遗产税,以便消灭私人财产的集中,抑制食利者阶层收入的增长,并把政府通过没收性的遗产税(和同样重的赠与税)所得到的财产及其收入可专用于公共目标,发展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第二,用政府预算中的财政盈余去购买公司的股票,把公司股份所有权从私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参考文献:1 琼 罗 宾 逊 , 现 代 经 济 学 导 论 , 1982 年 中 译 本2伯 蒂 尔 南 兹 隆 德 , 新 李 嘉 图 主 义 理 论 3马 克 思 , 政 治 经 济 学 批 判 序 言 、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 2 卷4斯 拉 法 , 用 商 品 生 产 商 品 , 商 务 印 书 馆 中 文 译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