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言警句,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 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 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马雅可夫斯基 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 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阿拉伯格言,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第一节 财政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理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选择,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预算平衡状态的指导原则、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和国债政策,往往体现和贯穿于一国财政活动的全过程。,古代朴素的财政政策思想是:藏富于民、轻徭薄赋、量入为出等,政府
2、干预经济方式的转变: (1)观念的转变 世纪年代以前,干预的偶然性。之后,人们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是经常的现象。 (2)目标的转变:现在财政政策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 (3)手段的转变。现在财政手段除了税收手段外,还包括预算、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公债和补贴等手段。,财政政策的三大构成要素,财政政策目标(政策要实现的期望值) 财政政策主体 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财政政策工具 即各种政策手段: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第一节 财政政策目标,一、充分就业 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四种类型的失业: (1
3、)磨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二、物价稳定 三、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理,一、国民收入的决定 财政政策运行的基点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可供购买的商品(劳务)价值总额(国民收入的产出)。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的收入流量是由消费C、储蓄S和税收T组成(如果是开放经济,还应包括进口M),即Y=C+S+T,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总额所形成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消费)。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社会总需求AD是由消费需求C(居民、家庭支出)、投资需求I(企业支
4、出)和政府支出G(包括商品和劳务)三部分组成(如果是开放经济,还应包括外国的总支出X),即:AD=C+I+G 当Y=AD时,即C+I+G=C+S+T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图14-1)。其中C为非政府部门的消费需求,它是国民收入Y的增函数和税收T 的减函数,I为非政府部门投资需求,G为政府部门支出 由上可得政府预算帐户、储蓄投资帐户之间的恒等式:G-T=S-I 如果是开放经济,还应包括国际收支账户,即: G-T=(S-I)+(M-X) 由上式可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财政因素是政府支出和税收。当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以减少总需求;反之,当社会总需求不足
5、时,财政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增加社会总需求。,简要结论,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政平衡作为局部平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财政平衡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主要是作用在直接调节总需求上(G),而非总供给上。 因为:首先,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或劳务活动直接由市场机制所支配。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存在着市场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获得平均利润率的合理预期,他们就会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提供市场所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因此,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只要作用于社会总需求就行了。 其次,在市场经济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由于技术条件所限,社会总供给的规
6、模总是有一定客观的约束界限而难以随意伸缩。而社会总需求则有着较大的弹性,当政府作为一个社会需求的因素介入时,它可以人为的扩张和收缩社会需求总量。,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及特点、功能,二、财政政策乘数,乘数: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 财政政策乘数:指由于财政支出的边际变动量引起的社会总需求的变动量。 (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在等式Y=C+I+G中,消费支出C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C= a+bY,其中a是一常量,表示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0b1) 将C= a+bY代入Y=C+I+G中,则有所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Y/G= 1/(1-b)它表示政府每增加元的购买性支出,就会增加1/(1-b)元
7、的总需求,显然1/(1-b)1(因为0b1) 。,(二)税收乘数,在引入政府税收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Yd=Y-T消费函数就变为C= a+b(Y-T),将此式代入Y=C+I+G中,则有那么,税收乘数为:由于税收乘数是负数,它表示:每增加1元的税收,就会引致国民收入(或总需求)减少1/(1-b)元。但减少的国民收入额是否大于所增加的税收额,则取决于消费倾向b。,(三)平衡预算乘数,由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将引出:如果政府增加征税T,同时又安排等量支出G(即G=T),则政府增加 的税收引致的国民收入减少量为: 政府增加的开支引致的国民收入增量为:则政府这一措施的净结果是: 即平衡预算乘数的数
8、值为1 。即政府增加开支同时又加征等量的税,所引致的国民收入增量,就等于政府增加的支出额;同理,政府削减开支同时也同量减少税收,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减少的数额为政府削减的开支额。,(四)政府转移支出乘数,在消费函数 公式C=a+b(Y-T)中的税收T是税收净额,即从政府事实上征收的税额Tg中减去转移支出R(如财政补贴)后的数额,即:T=Tg-R,将其代入C=a+b(Y-T)后,可得: C=a+b(Y-Tg+R),将此式代入Y=C+I+G中,得Y= 1/(1-b)(a+I+G-bT+bR) 当政府转移支出为R时,政府转移支出乘数为:它表示当政府转移支出增加1元时,总需求增加b/(1-b)元。,
9、很显然, 1/(1-b) b/(1-b),即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出乘数。这意味着,当政府增加单位购买支出要比增加等量转移支出增加的总需求更大。换言之,政府的投资或其它购买支出要比等量的财政补贴更能拉动需求。这是因为,在Tg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虽然将R全部变成可支配收入,但因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1,所以有一部分收入被“漏出“,转变成了储蓄。 同时,还可看出,税收乘数与政府转移支出乘数的绝对值相等,但正负号相反。这显然是因为税收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而政府转移支出则增加了个人可支配收入所致。,财政调控的特殊功能,(一)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及其平衡状况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 扩大(缩小)财
10、政支出,可扩张(紧缩)社会总需求。坚持财政收支平衡,则能为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整建设性财政支出的方向,可以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二)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可对企业和个人货币收支的增减和流向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企业和个人收入相对减少抑制民间需求;反之亦然。通过财政收入负担的轻重鼓励或抑制投资(生产、流通、消费),从而调节企业和个人的资金使用方向。财政支出有一部分流向企业和个人,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企业和个人货币收支的流向产生波及效应 (三)财政调控渗透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两大领域 其他经济杠杆只能调控市场活动。,财政调控的特点,财政调控的逆经济周期性 当社会总需求过旺、经
11、济过热时,采取适度紧缩的政策,以压缩社会总需求; 当社会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时,采取适当扩张的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财政调控的时滞性 一是认识时滞(较短); 二是决策时滞(较长); 三是执行时滞; 四是反馈时滞。,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选择,一、财政政策的分类 二、财政政策的选择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的分类,结构调节政策 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区域结构 总量调节政策(相机抉择政策) 扩张性 紧缩性 中性 自动稳定财政政策(非选择性,自身功能和机制自动发挥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 所得税制度,(一)可选择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扩张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
12、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载体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减税、发行公债、赤字预算。又称赤字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紧缩财政收支等措施以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载体为:压缩财政支出规模、增税、缩小国家信用规模、结余预算。又称盈余财政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平衡财政政策。,从理论上讲,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而言的,因此也叫做是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通常是在社会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实施的。“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这十六个字箴言实际上代表了稳健财政四方面的取向。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
13、缩的阴影,经济增长不断加快,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是由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导致的。根本上讲主要是体制机制还有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新的经济形势下做出的正确抉择。,(二)非选择性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 :1、社会保障制度2、所得税制度,二、财政政策的选择,(一)经济过热阶段的财政政策选择 应选择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避免经济过势,见图14-3。 (二)经济过冷阶段的财政政策选择应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弥补通货紧缩缺口,刺激经济增长。 (三)经济正常发展阶段的财政政策选择
14、应选择中性财政政策,即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指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求关系的一种金融政策。构成要素: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目标 单一目标:即稳定货币和促进经济发展二者择其一; 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促进经济发展并重; 多重目标:即除稳定货币和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包括充分就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二)货币政策工具(手段),1法定存款准备金; 2公开市场业务; 3再贴现; 4再贷款; 5贷款规模控制; 6利率控制。,(三)货币政策的类型,1、扩张性货币政策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通过扩张货币供应量,来刺
15、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货币政策。 2、均衡性货币政策 是指通过保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的货币政策。 3、紧缩性货币政策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紧缩货币供应量,来抑制和减少社会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1、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直接参与的再分配,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与的再分配,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分配基础上进行的再分配。信贷资金是以有偿方式集中和使用的,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与余缺部门之间进行调节。这就决定
16、了信贷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形成。,2、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从需求的形成来看,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社会消费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个人消费受财政和信贷两个方面的影响。,(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1、政策目标的协调配合 2、政策方向的协调配合: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应是反经济周期的逆向调节,以熨平经济周期(见图14-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方向搭配,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表14-1)。 3、政策力度的协调配合。,图14-1,,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缺口,,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是指超过充分就
17、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过度需求的价值,或者说是充分就业经济中的投资额超过储蓄额的差额。,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价值低于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能够生产的价值,或者说是实际投资额小于储蓄额的差额,本 章 小 结,1、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是政府进行反周期操作的政策工具,目的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政策工具可以进行多种组合与搭配,政府和货币当局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相机抉择的采取适当的政策来缓解经济波动,熨平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系,周期性
18、失业,指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萎缩而造成的失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有关。美国2001年911恐怖事件后,失业人口100多万人,创下12年来最高年度失业人数。2003年3月,美国失业人数10.8万。 2008年,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跌势不止、消费者缩紧腰带等负面因素严重冲击美国经济。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持续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5月25日为37.2万, 9月28日为354万人,比前一周多出6.3万人,连续10周上涨,几乎创5年来新高,显示许多美国人失业后难以找到新工作的困境。,全球性通货膨胀,我国CPI在2007年9月份短暂回落后,10月份又反弹至8月份创下的6.5%的十年来新高。而从世
19、界范围看,物价上涨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不仅仅是中国一家。其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近两个月来的物价涨幅最为抢眼。据统计,9、10月份CPI涨幅超过5%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俄罗斯(10.8%)、南非(9.7%)、阿根廷(8.6%)、越南(8.1%)、印度尼西亚(6.9%)、罗马尼亚(6.8%)、印度(6.7%)、中国(6.5%)和中国台湾(5.3%)。,而发达国家在此轮全球性通胀中也难以独善其身。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10月份美国CPI涨幅达到3.5%。如果国际油价持续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年底美国CPI涨幅将达到5%。此外,虽然欧元兑美元升值降低了通胀压力,但10月份欧元区CPI涨幅还是达到了
20、2.6%,比前一个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超过欧洲央行2%的预期目标。 对于本轮全球性物价上涨,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昨天分析称,除了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有关外,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此轮全球物价上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货币政策:“稳健“转“从紧“,作为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走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那时面临通缩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
21、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也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2005年以来,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央行历次调整利率时间及内容 次数 调整时间 调整内容 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 10 2007年12月21日,调整内容与5月19日。 9 2007年09月1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9月17日 开盘:5309.06点,收盘:5421.39点,涨2.06%。 8 2007年08月22日,调整内容与5月19日同。8月23日 开盘:5070.65点,收盘:5107.67点,涨1.49%。
22、7 2007年0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7月23日,开盘:4091.24点,收盘:4213.36点,涨3.81%。 6 2007年0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5月21日 开盘:3902.35,报收4072.22,涨幅1.04%。 5 2007年0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3月19日,开盘:2864.26 报收3014.442 涨幅2.87%。 4 2006年0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46,收盘上涨0.
23、20% 。 3 2006年0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到5.85% 。沪指低开14点,收盘1440,涨23点,涨幅1.66。 2 2005年0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沪综指下跌0.96。 1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沪指大跌1.58,报收于1320点。,17.5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什么?,2008年6月7日晚(星期六),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别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按0.5个百分点缴款。此举意味着,经过年内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6月底存款准备金率将高达17.5。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4、,有四个鲜明的特点。其一,上调幅度为1个百分点,在历史上仅3次,最近一次为2007年12月25日。其二,分两次按0.5个百分点缴款,为银行应对流动性管理预留缓冲时间。其三,地震灾区法人类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表明了央行对灾区重建的支持。其四,在5月份CPI数据公布前宣布,打破了前期上调规律。,单从数据上看,央行回收流动性的态度十分坚决。年初金融机构存款规模大致在40万亿元,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3.5,对应的存款准备金缴存规模为5.4万亿元。至6月底,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7.5,金融机构存款规模预计为44万亿元,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将增至7.7万亿元。仅半年的时间,金融机构需多缴存2.3万亿元的存款准
25、备金。毋庸置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初衷之一还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4月份数据显示,M2同比增速出现反弹,由3月底的16.29增长至16.94,PPI则继续上扬,由3月底的8.0攀升至8.1,CPI持续高位运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央行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自然也无可厚非.,至少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促使央行此次重拳出击。其一,央行不愿补贴全世界的行为长期持续下去。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的是低要素价格,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价格更低。表现为长期存在的低成品油价格,煤电倒挂等。后果是什么呢?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具有成本优势,大量出口,但背后却是政府在大量补贴资源性行业。比
26、如,一季度中石化就获得国家财政补贴76亿元。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在要素价格扭曲的体制下,在补贴全世界的富人。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怎么办呢?只能是把成品油价格放开,让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在目前CPI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显然不具备实施条件,只能等CPI形成趋势性回落后,一系列价格改革才能放手去做,不至于对CPI形成新的压力。,其二,越南的金融危机让管理层看到了前车之鉴。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越南正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国际贸易持续逆差,外资出逃,5月份CPI更是高达25.2,半年时间股市大跌58,且还在继续。种种迹象表明,越南宏观经济的蝴蝶效应正在向周边国家蔓延,而中国很可能就会首当其冲。比较可能的情况就是
27、大量出逃的国际资本,为套利而涌入中国,在FDI和国际贸易的外衣下,疯狂炒作资产价格,迫使人民币快速升值,进而全身而退,威胁中国金融安全。在上述背景下,央行采取更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从源头上抑制投资需求,为的就是未雨绸缪。 因此,央行继续采用数量型调控工具,大幅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谓用心良苦。从政策传递的信息看,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银行信贷投放可能会进一步放缓,贷款额度也将出现剩余,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凸显。,经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后,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对于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由“单防”向“
28、双防”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的同时,2008年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稳健。这样,自2005年以来“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变成一“稳”一“紧”相搭配。,单项选择题 1、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应采取 ( ) A.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 B.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 C.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D.收支相等的平衡政策 2、扩张性财政政策可通过以下方式达到 ( ) A. 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 B. 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 C. 只能减少政府支出 D. 只能增加税收 3、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指的是 ( ) A.扩大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 B.减少财政赤字和收紧信
29、贷规模 C.扩大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 D.减少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 4、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政策的内容是 (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1、B 2、B 3、D 4、B,多项选择题 1、财政政策的三大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100%的就业率 E、鼓励出口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有 ( ) A.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B.增加税收 C.扩大国债发行 D.增加财政结余 E.实行赤字预算 3、为了达到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应该 (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财政补
30、贴 D.减少财政补贴 E.增加财政支出 4、各国中央银行掌握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 D.利率 E.贷款规模控制 5、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支调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扩大财政支出 B. 削减税收 C. 减少财政支出 D. 增加税收 E. 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削减税收 1、ABC 2、ACE 3、AD 4、ABCDE 5、ABE,判断题 1、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财政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 2、一般说来,增加财政补贴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 3、市场调节能自发地实现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因此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4、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之一。 5、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过热时,政府可采取增加财政支出的办法,把一部分需求压下来。 6、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紧缩性缺口时,政府可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的办法,以扩大社会需求。 7、在经济过热阶段,应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名词解释 扩张性财政政策 简答题 1、如何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选择财政政策? 2、试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表14-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图14-3 财政政策调节,图14-4 财政货币政策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