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maging in pulsatile tinnitus,G. Madani, S.E.J. ConnorClinical Radiology (2009),异位颈内动脉,鼓室球瘤,鼓室球瘤,颈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夹层,内淋巴囊乳头状瘤,耳硬化症,内耳道血管袢,Pagets 病,双侧横窦狭窄,施万细胞瘤,静脉优势,摘要,影像检查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耳镜检查结果 对于耳镜检查发现肿块的患者,首选薄层CT 对于耳镜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则首选CTA+CTV 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 PT)约占全部耳鸣患者的4%(英国),影像学检查局限性,部分PT患者并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
2、查: 短暂出现的PT(5min) 与药物或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贫血、怀孕)有关的PT 与偏头痛有关的PT 对听力学检查未见异常的非PT的病因诊断价值较低,最常用薄层T2加权像,PT病因,PT病因,存在明确病因的PT:4491% 研究对象不同、专业知识水平不同、研究方法不同 常见病因:静脉形态位置变异副神经节瘤 硬脑膜动静脉瘘 特发性颅高压 动脉粥样硬化,PT检查方法,耳镜发现肿块首选颞骨薄层CT评估中耳情况 耳镜未见异常CTA+CTVor(MR),该方法可同时评估动脉性、静脉性、颅底及中耳疾病情况 动脉性耳鸣(尤其是客观性PT)的影像检查未见异常利用常规血管造影排除小的dAVF。,PT患者影
3、像检查策略,鼓膜后肿块,动脉异常(异位颈内动脉、永存镫骨动脉) 颈静脉球骨壁缺失 副神经节瘤,异位颈内动脉,胎儿期颈内动脉发育不良 外侧鼓室下管扩张,常骨壁缺失 不能活检,永存镫骨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岩骨段 经闭孔(蹬骨脚之间)入面神经管鼓室段扩张 替代正常的脑膜中动脉,棘孔可消失或纤细,副神经节瘤,起源于沿神经特定部位分布的化学感受器细胞 CT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及颅底浸润性骨质破坏 MRI T2WI及增强T1WI表现“盐胡椒”征 DSA可显示肿瘤丰富的血供,动脉性耳鸣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PT常见病因之一,约占8-20% 研究发现伴颈动脉管腔狭窄(70%)及完全闭塞的患者更常伴发PT
4、复式超声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无创检查方法,但对于PT患者还需CTA、V或MR血管造影以全面评估血管情况,动脉性耳鸣夹层,16出现PT(颈内动脉多见) 宽窗CTA/V:可清楚显示内膜的撕裂及双腔征 MRI T1WI:新月形的高信号(壁内血肿),而残腔内流空信号变窄,动脉性耳鸣肌纤维发育不良,肌纤维发育不良可以影响中度管腔的动脉 PT是肌纤维发育不良者脑缺血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特征性影像表现为动脉管腔呈串珠样改变,原因是动脉局限性狭窄与扩张交替出现,脉管源性肿瘤,内淋巴囊乳头状瘤(压力差) 脑膜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转移瘤(压迫静脉窦) 骨化性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及动静脉畸形,累及横
5、窦或乙状窦的dAVFs最常并发搏动性耳鸣 颅外的动静脉瘘最常发生于椎动脉的侧支(亦可见于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侧支) CTACTV或增强后MRIMRA可发现以上异常 小的dAVFs仍需要经导管的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内耳道血管袢,搏动性耳鸣患者内耳道血管袢的发生率较持续性耳鸣患者高 可能是血管袢内湍流产生噪音在脑脊液中传导,然后通过神经间隙,经内耳道底传至耳蜗,耳硬化症 vs Pagets病(非PT多见),静脉性耳鸣特发性颅高压,静脉窦狭窄较为常见(MRV示90%以上患者双侧静脉窦狭窄)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排除引起颅高压的其他原因 发现一些相关征象,如空蝶鞍、后球扁平及视神经周围蛛网膜间隙增宽 通过腰穿测量脑脊液压可明确诊断,静脉性耳鸣静脉变异及异常,优势静脉回流 高位颈静脉球(颈静脉延伸至圆窗下缘,约25%) 异位乙状窦 静脉窦狭窄 大导静脉或颅板下静脉,结论,搏动性耳鸣的病因多样 影像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可治疗的病因 CTA+CTV可通过一次检查较好显示中耳、颅底及血管疾病,可作为耳镜未发现鼓室内肿块的搏动性耳鸣患者的首选检查 小的动静脉瘘在横断面上不宜显示,需要经导管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