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158540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作者:罗 政 时间:2012-09-01 16:47:0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培养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地球运动对气候

2、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

3、不同。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让学生读图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 6.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7.活动:做相关活动。 8.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9.强调: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

4、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10.课后活动:指导学生做活动题“太阳高度与气温”。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板书) 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做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完成该题。 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 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近似圆的椭圆) 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斜着

5、身子转) 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读图得出结论。(66.5) 设问: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 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 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春分日:_月_日,太阳直射在:_,北半球昼_夜_ 夏至日:_月_日,太阳直射在:_,北半球昼_夜_ 秋分日:_月_日,太阳直射在:_,北半球昼_夜_ 冬至日:_月_日,太阳直射在:_,北半球昼_夜_ 讲解: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必须强调:除赤道地区外),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

6、的四季更替。 再引导学生观察: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全为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全为夜;到冬至日恰好相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学生讨论完成活动题。 A.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指出: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的节气是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在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的节气是冬至日。 B.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这一天是 6 月 22 日。 C.联系家乡所在地 5 月 1 日、10 月 1 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 (在我国范围内,5 月 1 日昼长夜短,10 月 1 日昼短夜长) 4.“地球上的五带”,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课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

7、自主讨论完成。 确定五带的范围。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 连线。 热 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七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具有哪种现象?哪个季节昼长夜短。 5.小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七、课后作业: 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

8、特殊现象。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 1 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地带性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如气候,生物和土壤等,在地表呈带状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 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热量分布和纬度有关,越靠近赤道越热,越远越冷。 经度地带性:我国受海洋的影响,越往内陆影响越小,和经度基本一致 垂直地带性:一般是高山,海拔越高越寒冷。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

9、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例如,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条件等非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隐域土,虽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但其形成和分布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同样,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

10、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 60N 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

11、.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 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如澳大利亚大陆,其东部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和沿岸暖流影响,分布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但从整体讲,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前者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属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后者因受

12、地形影响而成为高山植物区。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主要非地带性 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纬 60附近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成因:南纬 60缺少大陆 2.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沙漠中的绿洲 成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南信风 和沿岸寒流秘鲁寒流的影响) 4.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

13、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成因:大陆东、西岸的洋流不同(西岸:北大西洋暖流 东岸:千岛寒流) 5.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1)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草原带 分布:0附近的东非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对流)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带。 但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与刚果盆地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仍然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只是因为温度低、降水少,所以植被才没有西侧的刚果盆地茂盛,才形成的热带草原带。 (2)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主要包括北美洲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南美洲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遇到山地抬升,降下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中美地峡东部沿海:东北信风,墨西哥湾暖流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东南信风,马达加斯加暖流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东南信风,东澳大利亚暖流 巴西东南部沿海:东南信风,巴西暖流)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西北风) ,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降水几乎全部将在了安第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海岸,安第斯山脉而以东的大西洋岸处在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