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 2008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9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儿童抚养者所提供的儿童指向语言(CDS )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成人语言的内容,其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超语言特征B.句子长度较短 C.疑问句和祈使句较多D.动词和修饰词较多 2.在语言学习模式中,强调儿童所处的语言环境和交往背景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的是( )A.行为主义B.社会相互作用论 C.认知相互作用论D.先天论 3.一岁半到两岁儿
2、童开始说出的两三个词组合而成的句子被称为( )A.单词句B.简单句 C.电报句D.完整句 4.学前儿童学会谈话的第一步是( )A.倾听B.回应 C.反馈D.注意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认为,儿童语言学习系统包括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 )A.语言运用B.语言交际 C.语言理解D.语言表达 6.根据语言学习“ 三环学说”,能够将语言信息外在形式与内在意义组配起来的规则属于( )A.认知 语言规则B.社会性规则 C.操作性规则D.理解性规则 7.1952 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制定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其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是( )A.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
3、来的 B.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 C.语言是一种行为习惯 D.激发儿童的语言表达兴趣 8.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的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和( )A.效果分析B.儿童与环境的互动 C.材料利用D.师生互动 9.教师在谈话活动中应起到( )A.直接引导作用B.间接引导作用 C.主要引导作用D.次要引导作用 10.在前语言阶段,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是( )A.发音能力B.表达能力 C.交际能力D.感知语音能力 11.在讲述活动中,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途径是( )A.观察B.表述 C.倾听D.情景表演 12.在“复习巩固发音” 听说游戏的练习
4、中,教师可以开展方言干扰音的练习、声调的练习、发声用气的练习和( )A.喉部发音的练习B.吸气发音的练习 C.错发音的练习D.难发音的练习 13.关于集体场合讲述的具体要求,不正确的是( )A.勇于在许多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B.乐于跟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C.和平时讲话的音量、语调基本一样D.在集体面前说话很大方 14.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A.引进新的讲述经验B.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C.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D.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5.创设听说游戏的情景,一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物品创设、语言创设和( )A.动作创设B.形象创设 C.情绪创设D.音乐创设 16.教师在指导幼儿听说游
5、戏过程中,可以( )A.由内部控制向外部控制转换B.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换 C.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换D.不作任何控制转换 17.语言文学作品的教学,使学前儿童对所倾听内容产生赞美态度,并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从而培养了幼儿的( )A.有意识倾听能力B.欣赏性倾听能力 C.创造性倾听能力D.评析性倾听能力 18.大班编构故事活动的重点为编构( )A.完整故事B.有趣情节 C.故事结局D.故事开端 19.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理解作品,不值得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A.引导幼儿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 B.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C.在第一次教学作品时,应反复地讲述该作品 D.
6、注意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 20.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中不包括( )A.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B.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 C.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D.辨别不同字义的经验 来源:考试大-自考21.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中,动态示范法的特点是针对具体的教学所需行为,提供标准的( )A.范例B.素材 C.手段D.评价 22.对于听觉障碍儿童而言,不利于创设他们的口语学习环境的做法是( )A.以“主题”的方式创设他们口语学习的经验 B.以活动的方式组织口语学习的过程 C.以分析的方式提供口语学习的内容 D.以强化的方式巩固口语学习的效果 23.对
7、于言语流畅度障碍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争论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学派有心理动力派、语言学派和( )A.认知相互作用派B.观察学习派 C.转换生成语法派D.学习行为派 24.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对班级内存在的语言障碍儿童进行矫治,不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单向刺激法B.符号互动法 C.自然情景法D.日常交往法 25.集中注意倾听的能力属于( )A.辨析性倾听B.有意识倾听 C.理解性倾听D.欣赏性倾听 26.多媒体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 )A.控制功能B.传递功能 C.集成功能D.反馈功能 27.根据美国语言矫治专家威廉姆斯 柏金斯的研究,言语流畅度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重复型、
8、拖音型、迟疑型和( )A.插语型B.丢音型 C.吃音型D.延迟型 28.在汉语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模仿、语言环境、情感动机和( )A.情感发展水平B.动作发展水平 C.语言发展水平D.认知发展水平 29.关于儿童语言学习中的模仿,表述不正确的是( )A.模仿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宜忽视 B.选择性模仿是在强化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 C.选择性模仿是对范句基本理解前提下的创造性运用 D.幼儿通过即时临摹、延迟模仿,产生对范例在新情景中的恰当运用 30.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评价中,主张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评价,这是评价的( )A.教师参与原则B.客观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D.参
9、照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1.同化和顺应32.专门的语言教育33.听说游戏34.故事表演游戏35.双语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36.简述认知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的主要观点。37.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分类结构的内涵。38.在幼儿园的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包含哪几层意思?3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40.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思路具体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41.试论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本
10、质关系。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 15 分)42.材料:谈话活动:有用的绳子(大班)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围绕“ 有用的绳子”进行谈话;(2)帮助幼儿学习用轮流、修补的方式进行自由、有序的交谈;(3)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大方地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各种绳子(毛线、尼龙绳、扎头发的发带)若干;(2)幼儿每人自带一根绳子。活动过程(1)通过“故事 ”引出谈话话题。老师讲故事:有一个糊涂人,常常忘事,他就用绳子打结帮助自己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结果呀与幼儿讨论如下问题:在哪里看见过绳子?绳子可以做什么用?找一找,自己身上有没有绳子。(2)运用“玩一玩,说一说
11、”的方法,让幼儿自由地交谈。让幼儿自由组合,将自己带来的绳子创造性地玩一玩,说一说它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与幼儿共同活动。例如:将绳子圈在椅子上跳、爬;把绳子放在地上,在绳子上面走;玩跳蹦蹦绳游戏等。老师指导幼儿边玩边说。通过插话,帮助那些只玩不说的幼儿与同伴交谈。(3)运用假设,拓展谈话范围。老师推出假设,假如我们的身体是一根绳子,躯干是根粗绳子,手指脚趾是根细绳子,四肢是根不粗不细的绳子,头发是根细细的绳子,它们又能干什么用?启发幼儿围绕这些假设,有兴趣地与旁边小朋友进行交谈,也可用集中谈话的方式进行有趣的谈话活动。从谈话活动的特点、目标以及组织设计原则,对上述材料中的活动目标、活动
12、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建议逐一作出评析。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9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语言现象是( )A.语言交际B.前语言交际C.交际倾向D.交际信号2.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包含三个方面,即语言形式、语言运用技能和( )A.语言理解B.语言内容C.语法结构D.语言感知3.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是( )A.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B
13、.主体先天能力C.环境影响D.遗传4.先将词安排在句子中学,将句子放在情境中学,然后再让儿童逐渐学习词、句子。这种先整体后部分的做法体现了( )A.整合教育观B.完整语言教育观C.活动教育观D.教育目标的全面观5.完整语言教育观指的是语言教育目标的完整性、( )A.内容的全面完整性、方法的有效性和形式多样性B.内容的全面完整性、活动的真实性和形式多样性C.内容的全面完整性、形式的真实性和形式多样性D.内容的全面完整性、形式的完整性和方法的有效性6.学前儿童语言的活动教育观强调( )A.儿童对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的牢固掌握B.教师对幼儿语言操作活动的控制C.儿童在活动中主动操作语言D.教师对儿童语
14、言学习的直接示范作用7.决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构成及分类的要素主要有儿童语言构成、语言教育目标本身和( )A.语言学习特点B.语言学科性质C.语言发展规律D.语言教育作用8.从社会要求的角度来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应当( )A.反映儿童的要求B.反映家长的要求C.反映教育机构的要求D.反映国家现阶段的价值观念9.学前阶段儿童倾听行为的培养,着重点应( )A.放在从语音、语法、语义及语用四个方面掌握母语的表达能力上B.放在学习正确恰当的口语表达上C.放在对语音、语调的感知和对语义内容的理解上D.放在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见解上10.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儿童更好地运用语言获得新的经验,这种语言
15、教育属于( )A.渗透的语言教育B.专门的语言教育C.日常生活的语言教育D.基本的语言教育11.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时应当遵循让儿童积极活动的原则、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则、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以及( )A.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原则B.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原则C.幼儿自发游戏的原则D.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12.有利于学前儿童对已有的零碎的语言经验进行提炼和深化的语言教育是( )A.渗透的语言教育B.专门的语言教育C.游戏中的语言教育D.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13.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文学活动和( )A.早期复述活动B.早期识字活动C.早期阅读活动
16、D.早期书写活动14.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必须遵循教师参与评价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 )A.针对性原则B.基础性原则C.有效性原则D.参照性原则15.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讲述活动可分为看图讲述、情景表演讲述和( )A.叙事性讲述B.描述性讲述C.实物讲述D.议论性讲述 来源:考试大-自考16.幼儿园讲述活动应创设( )A.日常口语交往情景B.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练习情景C.书面语言学习情景D.正式口语表达情景17.在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中,教师创设游戏情景,常常用实物、动作和( )A.话题B.唱歌C.语言D.凭借物18.竞赛性质的“游戏规则“ 在听说游戏活动中产生的效应是( )A
17、.激励幼儿积极参与B.教师易控制C.保证完成活动D.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19.幼儿园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练习的特点、具体的特点和( )A.明确的特点B.含蓄的特点C.抽象的特点D.概括的特点20.文学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主要途径有仿编诗歌散文、进行想象讲述和( )A.朗诵作品B.编构故事C.分析作品内涵D.学习作品中的字词21.幼儿园的故事表演游戏的类型可分为整体表演型、分段表演型和( )A.角色活动型B.细节表演型C.结尾表演型D.首尾表演型22.学前阶段儿童早期阅读行为与儿童进入学校后的读写成绩( )A.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B.不存在相关关系C.存在一般的相关关系D.存在很低
18、的相关关系23.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前书写经验和( )A.前图书制作经验B.前文字辨认经验C.前图书阅读经验D.前绘画经验24.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A.教师会说两种语言B.开设第二语言的课程C.教师使用两种语言组织幼儿活动D.班上的幼儿会说两种语言25.在幼儿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认知水平、模仿能力、情感动机和( )A.语言环境B.阅读材料C.第二语言的复杂程度D.幼儿的社会化程度26.对幼儿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关注幼儿对所听英语的理解程度和( )A.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B.幼儿在英语表达时的语言错误C.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D.幼儿对教给
19、的英语单词的掌握程度27.学前儿童的构音障碍类型包括错音、丢音和( )A.换音B.拖音C.混音D.迟疑发音28.对说话时声母和韵母都有问题的幼儿,可以( )A.先矫治韵母后矫治声母B.同时矫治韵母和声母C.先矫治声母后矫治韵母D.检查发音器官是否受损29.语言矫治指的是( )A.纠正学前儿童语言错误的过程B.帮助学前儿童纠正方言干扰音的过程C.帮助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克服障碍的过程D.帮助学前儿童改变不良的语言习惯的过程30.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计算机多媒体手段( )A.可以取代教师的教学B.可以帮助教师控制活动范围和幼儿的学习效果C.应当与教师的教学有机兼容和整合D.应当与教师的教学分别使用
20、 来源:考试大-自考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31.专门的语言教育32.语言形式33.听觉障碍34.双语学习35.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36.从纵向角度和横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具有哪些结构?37.幼儿园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有哪些含义?38.简述幼儿园讲述活动中讲述凭借物的主要作用。39.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40.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应当帮助幼儿获得哪些前图书阅读经验?四、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41.举例说明听说游戏的设计组织思路。五、材料分析与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
21、5 分)42.材料:诗歌绿色的世界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绿色的甜糕,绿色的手套。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不见了。问题:上首儿童诗歌是否可以用来设计组织仿编活动?结合该诗歌内容说明理由并进行具体分析。全国 2007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是一系列对刺激的反应,是通过强化、塑造和模仿获得的。这一语言学习模式属
22、于( ) A.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 B.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C.认知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来源: D.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2.儿童语义的发展指的是儿童对三个语言结构层次理解能力的发展,这三个语言结构层次是词、句子和( ) A.语段来源: B.概念 C.符号 D.语音 3.认知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决定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是( ) A.人类先天的遗传因素 B.语言环境的强化 C.儿童与语言环境中客体的相互作用来源: D.成人提供的恰当语言输入 4.关于口头语言的使用,开始的年龄一般是( ) A.1 岁1.5 岁 B.1.5 岁2 岁 C.2 岁2.5 岁 D.2.5 岁3
23、 岁 5.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 “我要球球”等,这说明他们的句法发展阶段处于( ) A.电报句阶段 B.单词句阶段 C.复合句阶段 D.完整句阶段 6.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语言知识和( )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的有效结合 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 C.学科知识、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 D.学科知识、认知知识的有效结合 7.学前儿童语言的活动教育观强调( ) A.教师对儿童语言学习的直接示范作用 B.教师对幼儿语言操作活动的控制 C.儿童对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的牢固掌握 D.儿童在活动中主动操作语言 8.完整语言理论认为,语言的本质特征是( )
24、A.交际性和丰富性的统一 B.工具性和对象性的统一 C.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D.工具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9.幼儿园基本语言教育活动( ) A.主要指教师利用生活环节,给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交际环境 B.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要求 C.没有规定的活动时间 D.充分体现个别化教育 1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划分为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和( ) A.谈话 B.游戏 C.倾听 D.讨论 11.在组织幼儿园文学活动中,教师需要( ) A.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背诵文学作品 B.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C.选择有利于幼儿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文学作品 D.选择有利于幼儿表演的儿歌或
25、散文 12.具有“ 听一听” 、 “玩一玩”、 “说一说” 、 “读一读” 等几种实施形式的语言教育类型是( ) A.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 B.日常语言教育活动 C.基本语言教育活动 D.专业语言教育活动 13.渗透的语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 A.充分练习、巩固和扩展儿童已有的语言经验 B.帮助学前儿童获得满足其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C.促进学前儿童与教师、同伴之间的有效语言交流 D.提高儿童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14.幼儿园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是( ) A.与幼儿目前的关心点有关的话题 B.幼儿不熟悉的话题 C.有明确的谈话内容要求的话题 D.曾经反复提起和谈
26、论的话题 15.讲述活动中,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观察主要是( ) A.通过触摸觉的途径进行 B.通过听觉的途径进行 C.通过视觉的途径进行 D.通过味觉的途径进行 来源 :考 16.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讲述活动可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7.幼儿园听说游戏包含一定的语言教育目标,其特点是含蓄的、练习的和( ) A.明确的 B.概括的 C.抽象的 D.具体的 18.幼儿园的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整体表演型、分段表演型和( ) A.角色活动型 B.细节表演型 C.结尾表演型 D.首尾表演型 19.幼儿园的文学活动有利于( )
27、A.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B.提高幼儿图书阅读的能力 C.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 D.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20.幼儿园文学活动可以用来培养评析性倾听能力、欣赏性倾听能力和( ) A.有意识倾听能力 B.分析性倾听能力 C.概括性倾听能力 D.理解性倾听能力 21.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专门培养幼儿书面语言敏感性的活动是( ) A.文学活动 B.听说游戏活动 C.讲述活动 D.早期阅读活动 22.按编码的特点,讲述活动类型中不包括( ) A.议论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叙事性讲述 D.表演性讲述 23.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
28、) A.前图书制作经验 B.前文字辨认经验 C.前绘画经验 D.前书写经验 24.对幼儿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关注幼儿对所听英语的理解程度和( ) A.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 B.幼儿用英语表达的准确程度 C.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 D.幼儿对英语单词的掌握程度 25.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 A.教师会说两种语言 B.开设第二语言的课程 C.教师使用两种语言组织幼儿活动 D.班上的幼儿会说两种语言 26.幼儿园双语教育重点在于( ) A.选派有能力的双语教师 B.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C.创设合适的两种语言环境 D.选择合适的两种语言教材 27.语言矫治指的是( ) A.纠正学前儿童语言
29、错误的过程 B.帮助学前儿童纠正方言干扰音的过程 C.帮助有语言障碍儿童克服障碍的过程 D.帮助学前儿童改变不良语言习惯的过程 28.经常说出“ 我、我、我拿这个、好、吧?”或“为什么?”等不完整重复的话,属于一种( ) A.构音障碍 B.言语流畅度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性交往障碍 29.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计算机多媒体手段( ) A.应当与教师的教学有机兼容和整合 B.应当与教师的教学分别使用 C.可以取代教师的教学 D.可以帮助教师控制活动范围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30.操作者与计算机之间的积极、频繁的信息交换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的( ) A.控制性 B.活动性 C.交互性 D.集成性
30、 来、源:考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 31.幼儿园谈话活动 32.活动教育观 33.渗透的语言教育 34.同时双语学习 35.幼儿园听说游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36.简述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的主要观点。 3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3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39.为什么说听说游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戏? 40.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 41.比较幼儿园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的异同点。 五、材料分析与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5 分)
31、 42.材料:童话故事野猫的城市 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它们都没见过城市,很想知道城市是什么样的。有一天,从城市里来了一只野猫,动物们见了,一起围着问长问短,想请它说说城市的事情。 野猫可得意啦。它摇晃着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皱着眉头说:“城市太大了,我怎么能用嘴巴讲得清楚呢?”忽然,它拍拍脑门, “有了,让我来比划给你们看吧!” 野猫先让斑马躺在地上。它告诉动物们,城市有许多马路,人们过马路要踩着斑马线走。接着,它就带领所有的动物从斑马的身上走了过去。斑马躺在地上觉得受不了,站起来踢踢脚,说:“看来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 ” 野猫又叫小鹿驮着它,站到了花奶牛的身旁。它对动物们讲城市很大很大
32、,有一种地图像花奶牛身上的图案,这一块那一块表示不同的地方。野猫边说边用手指在花奶牛身上画来画去。花奶牛忍不住呵呵地笑着躲开它,说:“看来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 ” 野猫想了一想,又拍拍脑门说:“对了,城市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城市里的爸爸都喜欢坐在抽水马桶上看报纸。 ”为了说明这一点,它让大河马张开嘴巴当抽水马桶,自己坐在上面,又拉开小鼯鼠的两手,装出读报纸的样子。森林里的动物们看得目瞪口呆,谁也说不出话来。正在这时,大河马闻到了一点不好闻的味儿,它打了一个喷嚏,把野猫给扔了出来。哎哟,野猫刚落地,就听见小鼯鼠轻轻地咕哝, “看来城市是个没羞的地方。 ” 野猫讲的城市没人要听了,森林里的动物都不喜欢野猫讲的城市。 有一天,一辆城里来的汽车开进了森林,车上来了许多小朋友。动物们远远望着他们,都在想一件事, “城市真的像野猫讲的那样吗 ?” 小朋友,如果你也从那辆汽车里走下来,你想对森林里的动物说些什么?你说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呢? 试分析童话故事野猫的城市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并进一步说明在幼儿园大班组织文学活动时,应当注意引导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师可以采用的相关教学手段。 来源:考试大-自考试大-自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