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鲁迅在社会教育司姓名:李赛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史指导教师:王雷20100328i 内容摘要 从 1912 年 8 月 到 1926 年 8 月 ,鲁迅一直供职于北京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并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主管社会文化、科学、美术等事宜 。 在职期间,他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工作,并且以 1918 年为分水岭,形成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鲁迅 是老老实实的教育部职员,做着循规蹈矩的日常公务。后一阶段,受俄国十 月革命的影响,鲁迅 开始积极投入到“五四”新文化革命运动中,并立刻成为了新文化运动 的主将。这时,教育部工作已经不
2、是他唯一的社会职业,他开始马不停蹄地着手于其它的社会教育工作,如著书写作,翻译国外进步作品,参与并举办各种文学团体等,他的 矛头直指封建旧教育、旧道德和封建礼教, 目的就是要“补助文明”、“改良社会”,为新社会的诞生培养优秀的革命人才。 这时,他还慢慢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社会教育思想, 在社会德育、社会智育以及社会美育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对今天的教育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论文围绕鲁迅在社会教育司的十四年展开。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引子 ,对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及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做了简单的概说,同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一定的分析;第二部分介绍了当时
3、社会教育司的基本情况及鲁迅与社会教育司的渊源关系;第三部分主要写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 ,对他的日常公务及社会教育司以外的社会教育活动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第四部分着力突出鲁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社会教育思想 ,并对他的社会德育、社会智育、社会美育思想做了探究 ;第五部分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的功绩予以肯定 ,并在农村教育和儿童教育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第三、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 究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予以充分展示,并从中了解其丰富的社会教育思想,目的是想 得出启发,更好的为今天的社会教育及其它 教育服务。 鲁迅以他的前瞻性和创造性为我们揭开
4、了社会教育崭新的一页,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 :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思想,价值,启示 iiAbstract From August 1912 to August 1926, Lu Xun had been serving f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he Northern warlord government in Beijing, and served as the first chief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charge of socio-cultural, science, ar
5、t and so on. During the working time, he had done a lot of effective social education affairs. And the 1918 year was seen as the watershed, which formed the two stages: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 In the earlier stage, Lu Xun was an honest office clerk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ing conscienti
6、ously daily public affairs. In the later stage, Lu Xun was subject to the impact of the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 he began to actively plunge himself into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immediately became the commanding general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t this time, the work for the Ministry of
7、 Education had not his only social business, and he began to set about other social education affairs, such as writing books, translating foreign progressive works, and participating in and organizing various literary groups. He directed straight to the old education, the old ethics and the feudal e
8、tiquettes and rules, whose purpose is to “supplement Civilization”, “reform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nurture the outstanding talents for the revolution in the interest of the new society. At this moment, he gradually formed his own rich social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offered many insights in the as
9、pect of social and moral education,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soci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k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peoples physical strength”, “opening peoples wisdom”, and “renovating peoples moral thoughts” presented by Yan Fu, o
10、ur enlightenment ideologist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o have important instructive implications on todays education. The present paper is undertaken around the subject about the fourteen years of Lu Xun as the server in the Depart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
11、n of this paper as to why the author writes it and as to the simple summary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writing, and makes some analysis on the fruit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and the original re
12、lationship between Lu Xun and this department. Moreover, the third part is the description of Lu Xun soci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his daily affairs and the social activities outside the department. iii The fourth part is to highlight the social educational thoughts which were shaped during the per
13、iod of Lu Xun soci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make an inquiry on his social and moral education,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soci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finally the fifth part is over the subject of the affirmation about Lu Xun soci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his achievements
14、 on thoughts, and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put forward her own views on rural education and child education. Among them,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t are the focus of the paper,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as well as field survey method to fully demonstrate Lu Xuns soc
15、i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to learn about his rich social educational thoughts,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get an inspiration from his thoughts, and better for todays social educatio n and other education. Lu Xun used his foresight and creativity to open a new era in social education for us, wh
16、ich can be described as pains for the moment, gains for the millennia. Keywords: Lu Xun,Soci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Social Educational Thoughts,Worth,Inspiration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 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 了 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
17、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有权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1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教育是 整个社会的职责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 1 】 1 狭义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 社会(或
18、阶级)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 2 】 不管 是狭义的教育还是广义的教育,培养人成了它的首要责任,但最终的任务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便明确 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 3 】 教育承担了培养人和服务社会的双重职责,而人们又习惯把这样的职责都强加于学校教育, 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唯一对象,学校是培养人才 的摇篮,教材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莘莘学子的唯一引路人 。 21 世
19、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社会的瞬息万变也向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和要求 , 教育也因此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在教育领域,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接踵而至。在种种教育变革思潮中,终身教育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呼声愈演愈烈。 教育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地位,它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迎接新科技革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更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 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远远满足不了这样的需求,时空的局限性让它只能着眼于学校学生的教育。 全民文化修养 及文明举止的养成、人文素养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可以肩替的。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更不是学校教育所能承担的。当 政
20、治和军事冲突更多地让位于文化冲突和文化竞争时, 增强国际竞争的软实力 , 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这样的重任学校教育更不能挑负。 在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便明确指出:“不要把教育的权力交给一个单独的、垂直的、有等级的机构,使这种机构组成【 1 】【 2 】 董纯 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M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社, 1985 : 1,1 【 3 】 国家教委政策法规司法规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适用大全 M 广州 : 广东教育 出版社, 1995 :25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2一个社会中的独特团体。相反,所有的集体、协会、工联、地方团体和中介组织都必
21、须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 【 1 】 2 “教育目的应该利用一切 机会,一切场合,一切方式得以实现和落实,教育活动和教育措施应该广泛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 2 】 。 由此, 传统的学校系统不再是唯一可利用的资源, 在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开发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让整个社会中一切有利于教育的场所或系统都 成为 教育目的的实施之处、教育活动的展开之所。 这样,开展社会教育意义重大也势在必行。 究竟什么是社会教育?真可谓见仁见智 ,国外学者大多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校外教育、平民教育等概念来形容、表述 社会教育的含义 。 我国的社会教育出现于 20 世 纪初,它是随着翻
22、译国外各种教育学 说而逐渐被介绍于国人的,且最初 由日本教育界传入 我国 。 与教育一样, 社会教育同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 【 3 】 狭义的社会教育 是 “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 4 】 随着历史的推进与社会的发展,社会教育也不断 被赋予新的内涵,人们对社会教育一词 也 逐渐达成了共识, 认为它是学制系统以外、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私人和民间团体推动为辅助,为了提高失学民众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5
23、】 社会教育以它对象的全民性、组织的灵活性、教育设施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的延续性将教育予以普施,并受惠于全体民众,特别是各类弱势群体。 尽管社会教育资源丰富,社会教育手段多样,社会教育潜力无穷,然而人们对于社会教育的重视却很少,研究也很薄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秘书处的一位负责人便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社会教育却正在边缘化。 ”为了让边缘化的社会教育步入正轨,为了学习化社会的养成,为了终身教育的发展,也为了让整个社会更好的服务于教育 并承担起教育的 职责 ,我们要对社会教育进行很好的研究 ,而如何展开社会教育更值得深思和探讨。 (二)鲁迅 对社会教育
24、的重视 鲁迅很早就开始关心社会教育, 1912 年 1 月越铎日报刊登了他与周建人联名写的维持小学意见书一文,其中指出:“今之所急,唯在能造成人民为国柱石;即小学及通俗之教育也。 ” 【 6 】 从中便可见社会教育的端倪。 从 1912 年【 1 】 联合国教科组织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 202 【 2 】 王雷社会教育概论 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7 : 8 【 3 】【 4 】 董纯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M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社, 1985 : 1,1 【 5 】 王雷中国近代社会教育 史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25、社, 2003 : 8 【 6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鲁迅论教育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 : 265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35 月到 1926 年 8 月,他一直在北京北洋政府教育部担任社会教育工作,并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任职长达十四年。 然而,鲁迅的这段经历却很少有人提及,甚至有研究者觉得,“鲁迅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不仅毫无 意义可言,而且还有损于这位文化伟人的光辉。 ” 【 1 】 3 也有人说:“入民国后,他又做过多年北方官僚社会的小京官,也可说是闲差事。 ” 【 2 】 持这样的观点者,大抵是被鲁迅文学家的光辉形象遮住了双眼,亦或是对社会教育工作的不了解。 其实当
26、时的社会教育司是教育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机构,且是当时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的全国最高管理机构。从所管内容来看,基本上是属于社会文化工作及自然科学方面的一部分。尽管社会教育工作在当时有明细分工,但专制的军阀独裁统治是不允许社会教育得以充分实施的,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尊孔复古主义更限制了社会教育的 充分施展。 然而鲁迅作为社会教育的一名先锋战士,他是超凡脱俗的,他抱定了“利用职权,各行其是”的主张,并声称“仆以为有权在手,便当任意作之,何必参考愚说耶?” 【 3 】 因此,他利用在社会教育司工作之便,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工作,如提倡美育,筹建图书馆和历史博物馆,筹办展览会,参加读音统一会等,还于
27、 1913 年 2 月,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了儗播布 美术意见书一文,集中阐述了对保存祖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意见,并充分表明了自己的美术观点,还 提出了实施社会教育的具体意见,被视为当时社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不能因为忽视而埋没,开展今天的社会教育,需要从前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鲁迅在社会教育司的奔走呼告及行动力足以让后人去学习和借鉴。 因此,有必要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进行很好的研究,以此启迪后人。 二、研究意义 鲁迅为社会教育所做的努力以及他的独到见解与 个性化的处世方式曾经吸引了大批青年人追随于他,并唤醒了无数的人民群众,从而使他们成为改造旧中国的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
28、意义非同寻常。 (一)理论意义 第一,鲁迅生活在一半满清,一半民国的特殊时代,从小受着封建教育的洗礼,后又走异地,求异学 ,呼吸了新的空气,接受了新的教育和思想。 荼毒心灵、麻痹心智的封建教育让他深感绝望,满 目疮痍的社会又令他深感责任重大,【 1 】 吴海勇时为公务员的鲁迅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 2 】 孙世哲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8 : 3 【 3 】 孙瑛鲁迅在教育部 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 : 19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4所以他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封建 道德。可以说,他对社会教育的主张很 大一部分来自于
29、他对传统国民教育、奴性教育的批判。 另外他还有自己独特的美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和儿童教育思想,所以他的社会教育思想是颇有意义的一部分,将其从形成原因到特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使其作为教育家的形象更加丰满,当然也有利于充实鲁迅的思想研究。 同时他对传统国民教育、奴性教育的批判,有助于揭示社会中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些因素,从 而可以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理论。 第二,中国的社会教育出现于 20 世纪初, 它是随着翻译国外各种教育学说而逐渐被介绍于国人的,且最初是由日本教育界传入我国 ,对此王雷教授在他的 社会教育概论和 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事业与管理 两书 中 都 有充分的论证。 社会教育的
30、传入是因为清末“新政”留日热潮的兴起,鲁迅恰好追赶了这一时代潮流,他在日本先是学医,后又弃医从文,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要拯救麻木的国民,国民的拯救当然得依靠社会教育。 虽然鲁迅不是社会教育的直接传入者,但他的行动已经证实了他就是一个社会教育的执行者, 回国后的社会教育司工作以及著书立说、讲演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为当时贫乏的社会教育增添了一抹亮色,所以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中国近代的社会教育,同时也为中国教育史、教育思想以及社会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典型个案。 (二)实践意义 我们虽然和鲁迅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当知识经济社会如期而至的时候,竞争、压力、变革一样没有
31、缺少,反而愈加激烈。面对这些,惟有不断学习和进步。当传统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时候,应该集中社会力量并将其很好地转化为教育资源,因此,社会教育势在必 行,但中国的社会教育似乎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并不完善和健全,因此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思想,鲁迅这样一位思想丰富的社会教育家当然更在借鉴之列。我们可以通过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进行研究,了解其深刻的社会教育思想主张,从而目标明确的做好今天的社会教育工作。 当然对于我们改革旧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文献综述 ( 一 ) 整体概述 鲁迅作为思想界和文学界的巨头,人们对他
32、的关注和研究向来不少,他们从 文学、思想、美学、哲学、编辑、教育(主要针对家庭 教育和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对鲁迅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但在琳琅满目的鲁迅研究中,全面关注其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的实在不多,特别是 1949 年以前更少有人提及。 但从 1950 年开始,人们开始关注鲁迅对于教育的贡献,这方面的作品也开始创作问世。 这可以以说明的鲁迅教育思想研究论文索引一文为依据,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5作者参照了全国报刊资料索引、扬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编 制的鲁迅研究资料编目索引以及西北大学编制的鲁迅年刊,并收集了有关鲁迅研究专著,从四个方面(分别为鲁迅的教育思想;鲁迅的教学活动;鲁迅与青年;鲁
33、迅与儿童)对鲁迅的相 关教育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搜集和整理,时间跨度是 1949 年 1980年。 其中最早的是 1950 年 10 月 19 日发表在天津日报上的大吕的鲁迅先生是怎样教育了我,另外一篇是魏金枝发表在青年报上的青年导师鲁迅先生,时间同样是 1950 年 10 月 19 日。 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文章鲜少能在中国期刊网上查询到。 从现有可寻的资料来看,人们对鲁迅社会教育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大概有这么一些,试见下表统计: 表一:专著方面 专著名称 作者 出版社及日期 鲁迅在北京 陈漱渝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 鲁迅在北京(一) (二) 山东师院聊城分院中文系图书馆编 山东师范学院聊城
34、分院, 1978年版 鲁迅在教育部 孙瑛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9年 8 月第 1 版 鲁迅治学浅探 凭常彬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年 8 月第 1 版 鲁迅美学思想浅探 张颂南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 1 月第 1 版 鲁迅论儿童教育 董操、陶继新、蔡世连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5年 8 月第 1 版 鲁迅论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6年 8 月第 1 版 鲁迅教育思想浅探 何志汉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1 987年 9 月第 1 版 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孙世哲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8年 8 月第 1 版 蔡元培鲁迅的美育思
35、想 孙世哲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年 12 月第 1 版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顾明远、俞芳、金锵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01年 8 月第 2 版 时为公务员的鲁迅 吴海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年 8 月第 1 版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6表二:论文方面(包括硕士论文) 论文名称 作者 期刊及日期(或学位论文单位) 鲁迅教育思想初步研究 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 何寿昌 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 ,1956 年第 3 期 鲁迅教育思想简论 陈乃林,陈霖村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年第 3 期 试论鲁迅关于培养“完全的人”的教育思想 黄芥田 湖北师
36、范学院学报, 1985 年第 2 期 试论鲁迅的教育思想 李明渊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年第 3 期 学习鲁迅教育思想随笔 小溪 殷都学刊, 1987 年第 1 期 鲁迅的教育思想 王世意 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年第 3 期 鲁迅教育思想改革略论 范安平 上饶师专学报, 1996 年 鲁迅 科学教育思想略论 范安平 江西教育科研 , 1996 年第 5期 鲁迅教育思想片论 王强,贾广恩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 年6 月第 2 期 论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 向思楼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年 7 月第 4 期 浅论鲁迅的女子教育思想 孙晓清
37、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 3 月第 1 期 简论鲁迅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曾智昌 教育探索 , 2004 年第 7 期 鲁迅创新教育思想和实践初探 张晓宜,李世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 7 月第 4 期 鲁迅教育思想与现阶段职业教育实践研究 杨现钦 教育史研究, 2006 年 7 月下 回味与反思 重温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反思当前儿童教育 张权生,谢丽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年12 月第 6 期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7鲁迅的教育思想 翟晋玉 高教观察, 2007 年 8 月(中) 论鲁迅的教育思想 王宗凡,徐旭红 当代教育论坛, 2008
38、 年第 7期 鲁迅与京师图书馆 李致忠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9 年第1 期 论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郝艳茗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探讨 周泉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4 年 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玲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从鲁迅作品对儿童形象的塑造中看其教育观 刘旭 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中国现代科学美育的先驱者 鲁迅科学美育思想初探 罗永祥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年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尉红梅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广场上的呐喊 鲁迅讲演及讲演辞创作研究 贾海宁 山
39、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 从以上两个表 格的统计来看,涉及到鲁迅社会教育的专著有 11 部,论文 25篇,人们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思想、社会教育活动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但单刀直入写鲁迅社会教育的作品几乎没有,从前人的研究来看,他们一般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创作。 1 、关于鲁迅社会教育思想的研究。 据上两个表格统计,代表性专著有 6 篇,论文中有 23 篇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研究。 虽然这些专著或论文都有涉及到鲁迅的社会教育思想,但侧重点不同。有的全面而具体,既写了鲁迅对旧教育的批判,又写了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还写了鲁迅的青年教育思想以及工农教育思想等等。比较典型的代表 作便是顾明远、
40、俞芳、金锵编著的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这本书在第二编(鲁迅教育思想研究)的第二至第八章,还有第十章中充分而精辟地展现了鲁迅的社会教育思想,内容包括论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对旧教育的批判,论培养和造就大群的革命战士,论青年教育,论教育要联系实际,论儿童教育和儿童读物,论美育,论工农教育。但有的却从某一方面的思想入手,详尽阐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8述了鲁迅对社会教育的努力和关注,如孙世哲著的蔡元培鲁迅的美育思想和张颂南著的鲁迅美学思想浅探,这两本书都发掘和探索了鲁迅对于社会美育的主张,他积极提倡美育,并身体力行。 特别是第一本书阐述了鲁迅对各种艺术的见解,在材料的搜集上也非常周详,还把蔡元培和鲁
41、迅的美育思想进行了比较。从学位论文来看,似乎更多的是去发掘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主张, 6 篇学位论文中就有 5 篇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其中更有 4 篇是专门写儿童教育的。 体现了鲁迅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及解放孩子的幼本位思想。 至于其它论文,由于受篇幅限制,虽然有的观点全面,但文字简洁,材料组织也不够详尽,就不一一分析了。 2 、关于鲁迅与社会教育司及社会教育实践工作的研究。 体现这方面的作品实在很少,就所查资料来看,专著有 4 部,论文 2 篇。 专著方 面,孙瑛的鲁迅在教育部以及吴海勇的时为公务员的鲁迅着重探寻了鲁迅在北京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工作时的活动事迹。而陈漱渝及山东师院聊城分院所编的鲁
42、迅在北京不仅写了鲁迅在教育部的工作情况,还涉及到了这一时期鲁迅在教育部外的其他活动,如鲁迅在北京的教学活动、演讲、写作、编辑等。论文方面,李致忠的鲁迅与京师图书馆这篇文章写了鲁迅改组京师图书馆,并筹办京师图书馆分馆及通俗图书馆等事宜。贾海宁的广场上的呐喊 鲁迅讲演及讲演辞创作研究从鲁迅的演讲出发,还原了一个“活的鲁迅”。 他的演讲都是针对现实的问题有感 而发,如批判国民性和反传统,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且有典型的社会教育意义。 3 、关于鲁迅自己的教育作品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专著里,这些作品不是后人发挥和创作的,而是从鲁迅自己的作品中挑选和整理出来的,这方面的著作有 2 部。 一部是
43、董操、陶继新、蔡世连编的鲁迅论儿童教育,另外一部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鲁迅论教育,虽然这些作品都出自于鲁迅,但编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却有些不同,前者更倾向于儿童教育,后者除了儿童教育以外,还有青年教育、女子教育和工农教育等,在这里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同时他也告 诉年轻的一代, “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 1 】 4 。另外在 顾明远、俞芳、金锵编著的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第三编(鲁迅教育论著选编)中也收录了 62 篇关于鲁迅自己的教育作品,其中有很多篇文章就关系到社会教育,如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就是社会教育
44、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另外还有风筝、读经与读史、青年必读书 应 的征求、关于知识阶级 在上海劳动大学之演讲、点句的难等都体现了鲁迅的社会教育【 1 】 鲁迅 鲁迅全集(第三卷)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49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9思想。 (二)现有研究的 不足 根据对鲁迅社会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不难发现,对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的研究可以说是个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度少,研究不够系统。 写鲁迅教育思想的著作有几部,文章也不少,但没有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对鲁迅社会教育思想从形成原因到对其评价的系统性研究成
45、果更是鲜见报端。何志汉著的鲁迅教育思想浅探里虽然列章写了鲁迅的社会教育,但思想和实践杂糅在一起,写的不够详尽具体。 郝艳茗的论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也有提到鲁迅的社会教育,但只局限于写他 的儿童教育思想,并没有关注其它方面的内容,比较片面。 2 、研究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 人们在研究中,往往会关注到鲁迅的社会教育,如孙世哲著的鲁迅教育思想研究里就写了鲁迅的大众教育思想、儿童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以及对旧教育的批判,还有很多文章里也提到了鲁迅的民众教育、创新教育、“立人”教育思想等,但这些内容不是具体针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思想来写,而是笼统的把它们归纳为鲁迅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研究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
46、时候,往往把家庭儿童教育和社会儿童教育混杂在一起,没有突出鲁迅教育思想中社会环境、社会因素对儿童教育的 重要作用。 3 、研究缺乏特色,且研究范围狭窄。 在研究鲁迅教育的文章里,人们往往局限于研究鲁迅的教育思想,且仅仅从鲁迅的作品里去探寻鲁迅精神,这因此忽略了对鲁迅教育活动的关注,其社会教育活动更是无人提起,甚至他的社会教育司工作还被人看做是闲差或是毫无意义的。 并且很多研究往往是就事论事,没有注重鲁迅教育思想与活动对后世的借鉴性与启迪性。 ( 三 ) 研究特色 本文力图以史料为基础,以前人的研究为积淀,梳理、阐释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的内容、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根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试图克
47、服前人研究的不足,对鲁迅的社 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掘,将其和社会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系统而全 面地呈现鲁迅对于社会教育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以及对今天的影响和启发,最终为我国社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导向。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10四 、 主要的研究方法 ( 一 ) 文献研究法 通过认真阅读鲁迅先生的论著、日记、年谱以及前人的研究资料,从而获得充分的研究材料,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掌握鲁迅社会教育的精髓,当然这也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二) 历史研究法 采用史学的研究方法,把思想放回到历史场景或历史情境中去研究,立足于对思想观念的成因、影响与思想内容进行客观的分 析,从而使
48、研究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 调查法 通过走访鲁迅故居、鲁迅博物馆及纪念馆,在深刻感受鲁迅先生所作所为的同时,加深对他的认识,获得研究鲁迅社会教育的原始资料。 鲁迅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研究 11第二章 鲁迅与社会教育司 一、社会教育司的成立及职责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始对封建教育进行系统的改造,在教育行政上,废清学部为教育部。 在教育目的上“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 1 】 5 。 蔡元培作为首任教育总长,对教育也励精图治,并做出了一些改革和调整。 面对当时教育重人才轻 民众的落后状况,蔡元培认为“不仅在教育青年,须兼顾多数年长失学之成人” 【 2 】 。 于是“草拟官制时,坚决主张于普通、专门二司外特设社会教育司” 【 3 】 。 所以,当 1912 年 5月教育部迁至北京后,教育部是按“ 1+3 ”的格局设置的,“ 1 ”是指“承政厅”,也便是后来的“总务厅”,相当于现代政府的办公室兼后勤处,专为教育部领导服务。 “ 3 ”是指三个业务部门,分别为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和社会教育司。普通教育司专管中小学教育,专门教育司专管大专学校教育及国外留学事宜,社会教 育司专管社会文化教育。 其中社会教育司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机构,其下又设3 个科室:第一科,负责宗教礼俗;第二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