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文与日常应用文写作训练.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895669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与日常应用文写作训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公文与日常应用文写作训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公文与日常应用文写作训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公文与日常应用文写作训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公文与日常应用文写作训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知识概要,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说 第二章 应用写作基础 第三章 应用写作的主体与受体,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说,一、应用文的概念和功用二、应用文的发展沿革三、应用文的特点四、应用文的种类,一、应用文的概念和功用 (一)概念 顾名思义:“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二)功用,依据凭证,应用文的功用,规范行为,宣传教育,联系协调,指挥管理,二、应用文的发展沿革 萌芽期:殷商至战国 发展期:秦、汉 自觉期:魏晋南北朝 成熟高峰期:隋唐至宋元 稳定发展期:元、明、清 变革期:近、现代 繁荣革新期:新中国成立至今,三、应用文的特点价值的实用性强烈的时效性 应用文的特点 建构的模式性表述的简约性读者的

2、确定性,四、应用文的分类,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一、主题和材料二、结构与文本模式三、语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四、表达方式五、应用文的写作过程,文章写作四要素文 主题 “灵魂” 人章 材料 “血肉” 体写 结构 “骨骼” 构作 语言 “细胞” 成,一、主题和材料 (一)主题的含义和要求含义:观点、主张、要求、措施等就是文 书的主题。主题即主旨,是作者的思想结晶。是文章的 核心、总纲,是“统帅”和“灵魂”要求:正确 集中 鲜明 深刻,(二)材料及其来源材 学习积累料 查阅文献来 深入调研源 网络搜索,(三)材料的选择与使用选择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使用材料梳理、剪裁、加工,二、结构与文本模式 (一)

3、结构的含义与类型结构:对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应 逻辑结构用 内部结构 文 篇章结构的 横式结构结 外部结构 纵式结构构 交叉结构,(二)结构的表现形式,(三)应用文的结构原则1.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2.服从表现主旨的需要3.适合不同种类的实用文书的特点4.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四)应用文常见文本模式1.“凭”“事”“断”式2.“断”“事”“析”式3.“事”“析”“断”式,三、语体特征和语言特点 (一)语体的含义类型语 口头语体 谈话语体演说语体体 书面语体 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事务语体新闻语体,(二)文体与语体的对应关系,(三)应用文的语体特征,直接性,专业性,模式性,(四)应用文

4、的语言特点庄重庄严、郑重“板起面孔说话” 使用书面语,不用或少用口语、俗语使用标准语言忌滥用文学语言语言实在,言之有物,平实平易、朴实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朴素无华写作态度要诚实“少做作,勿卖弄”,明确明白、确切用于慎审周密,分寸得当用数字明确表述事物注意前后照应,避免互相矛盾不生造词语,不写错别字,正确使 用标点,简约简洁、精当简而不遗不漏,约而不失一词从特定目的、对象出发,根据需要写运用各种俭省的表述方法认真修改,案例:瞿秋白的“26”字演讲北伐战争开始前夕,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 请瞿秋白先生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演讲。与会者对他演 讲名气早有耳闻,都把这当成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做好了详细记

5、录的准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走上讲 台只说了一句话:“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 拳打死镇西,拳拳打在要害上”。一句话,26个字,当他走下讲台时,全场愕 然。寂静了几秒钟后,全场这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得体分寸、适当适合交际题旨和语境要适合发文者的身份要适合题旨要适合对象要适合语境,四、表达方式,应用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应用文的写作过程准备:平时 特定文章写作 构思:主旨 材料 布局表达:选词句 选方法修改:文种 要素 标点,第三章 应用写作的主体与受体一、应用文的作者 二、应用文的读者,一、应用文的作者作者的构成:个人作者群体作者 法定作者代言作者进入角色 把

6、握角色,应用文作者的修养人格修养 生活修养学识修养 语言修养政策理论修养业务知识修养,作者应有的能力调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辞章建构能力把握读者心理能力,二、应用文的读者读者类型:法定 普通 专业 读者阅读特点:功用性 实践性撮要性,阅读者心理求真务实 “有用” 为本讲职权、求尊重喜简尚新,中篇 公务文书写作训练第一章 行政公文写作训练第二章 日常事务公文写作训练第三章 经济文书写作训练第四章 法律文书写作训练,第一章 行政公文写作训练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行政公文的概念理解行政公文的作用掌握行政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及其要求,知 识 概 要一、行政公文文体常识二、行政公文格式三、行

7、政公文行文规则四、行政公文处理,一、行政公文文体常识行政公文的概念行政公文的种类行政公文的特点,行政公文的概念行政公文,又称文件,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既包括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13中公务文书及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所明确的14中公务文书,又泛指机关常用的应用文。狭义的公文,专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正式、主要文种。,行

8、政公文的特点明确的公务性 法定的权威性作者的法定性 严格的程序性特定的体式性 语言的庄重性,行 政 公 文 的 特 点,公文的作用,法规和准绳的作用(明令)领导与指导作用(传令)宣传教育作用(宣教)公务联系作用(纽带)凭证记载作用(凭籍),行政公文的分类 行政公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从内容的性质分从行文的关系分从内容处理要求分从办理的时间要求分从公文的来源分 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分,二、行政公文的格式1.什么是格式2.格式的种类3.书面格式,什么是格式公文的格式,也称公文体式。它是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及公文书面结构各组成要素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的总和。这种格式是公文的形式标志,它不仅可以

9、区别于应用文的其他文种,而且也表示出公文的法规性,使公文更好地发挥效用。,格式的种类1.用纸格式2.排版格式3.印装格式4.书面格式,书面格式1.眉首区2.主体区3.版记区,三、公文行文规则1.行文与行文规则2.行文关系3.行文方式4.行文原则,1.行文与行文规则行文: 各级机关在公文处理过程中以本机关名义撰制公文向受文机关运行的环节。行文规则 :以行文关系为核心的行文制度、行文方式的总和。,公文行文关系1.隶属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2.指导与被指导关系3.平行关系,公文行文方式逐级行文上行方向 越级行文逐级行文行文方式 下行方向 多级行文直贯到底行文平行方向 平行文,行文原则 1.确有必要

10、 2.注重效用 3.协商一致 4.向下级机关或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5.党政分工 6.正确选择适合联合行文的机关,四、公文处理公文处理的任务公文处理程序图,公文处理的任务 公文处理:发文、收文、立卷、归档等 特 点:严肃性、辅助性和应用性 原 则:实事求是、精简、高效 要 求:及时、准确、安全,公文处理程序收文处理程序签收登记分文拟办批办承办催办 注办 发文处理程序 拟稿会商核稿签发注发缮印校对 用印分装传递,第二节 命令和决定学习目标1.了解命令和决定的概念、特点及种类;2.掌握命令和决定的格式及写作 要领。,内容详解一、命令 概念 依法公布 行政法规和规章 宣布施行 重

11、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特点 权威性 严肃性 强制性,种类公布令:发布重要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令: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如特赦令、戒严令、动员 令、发行令等 奖惩令:嘉奖令和惩戒令的合称 任免令:任命或免除 用于部长级以上,格 式 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成文日期,写作要领 1.注意不同命令在写法要求上的区别,2.严格按照发文权限行文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国家主席、全 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各部 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才有权发布命令。一般而言,只有地市 级以上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才可使用。,3.注意用语的高度准确命令是指挥性公文,语言应准确,无 歧义;语气应坚决,忌用商量语

12、气。 4.撰写和签发命令必须严肃认真不得滥用,不得朝令夕改制发机关具有法定的权威性,二、决定 概念:重大事项全局性或具有重要 意义和影响的事项 重大行动对全局产生影响的 行动 特点:制约性 指导性 稳定性,种 类法规性(方针政策)指挥性知照性奖惩性变更性,写作要领 把握决定事项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了解历史,掌握政策的连贯性 了解现实,掌握有关现实情况,准确写明标题标题内容:作出决定的机关或通 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决定的事项、 文种要求:齐全、准确、简明,把握决定的多种结构形式 法规性决定:条款分列式 知照性决定:篇段结合式 指挥性决定:条块结合式或分块式 奖惩性决定:多段组合式,第三节 公告和通告

13、 一、公告 概念: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0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公布,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法律解释,省、市、区和较大的市人代会及常务会公布地方性法规,以及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公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都可以采用公告来发布。,特点:发文权力的限制性 发文范围的广泛性形式的公开性 题材的重大性受文对象的非特定性内容、传播方式的新闻性,种类: 重要事项公告选举、任命事项重大事件或成果 法定事项公告法人登记注册等,格式: 标题 发文字号 正文(开头、主体、结

14、语),写作要领 篇幅要短,文字要简 语言要庄重 发布要及时 严肃对待,不滥用 “告”当“公”之告,二、通告 概念: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属于法规性、知照性下行文,在机关 单位广泛使用。 特点:法规性 周知性 务实性 行业性 种类:告知性通告(事项性)制约性通告(法规性),写作要领 讲究政策性、法规性 内容要突出、集中 事项要具体明确 语言通俗易懂 区分“公告”与“通告”,第四节 通知和通报 一、通知,写作格式 标题:发文机关+事由+(重要、紧急、联合、补充)+文种 主送: 正文:缘由和目的、通知事项、执行 要求 落款:署名、日期,写作指要 正文基本构成:通知的缘由和目的、通知事项、执行要求 要着

15、眼于实 要防止滥用 要一目了然,发布性通知法规性文件经有关部门制定以后,需要 用通知的形式予以发布。这类通知的正文 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文件名称,文件由来,希望要求,附 件,指示性通知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对某一工作的布 置、要求、意见等往往用通知的形式传 达。这种通知带有指令性,必须有根据、 有目的、有任务、有要求,传达性通知这种通知带有指示性、规定性,多用于 上下级之间、职能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 对于通知中的有关精神,必须遵照办理、 贯彻执行。在写法上,一般是先交代问题 的来龙去脉,再讲有关指示、规定、意见 等,最后谈希望或要求。,转发和批转性通知上级或同级的来文要传达到下属单位贯彻

16、 执行,需要用通知的形式,这种通知叫转发性 通知。其写法有两种:一是照转照发;二是除 转发之外,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 况,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和希望。上级领导部门转发下属单位的来文,如报告、 请示、意见等所用的通知称为批转性通知。有 的照批照转,有的加些指示性的意见。,会议通知会议通知要求以极其简短的文字,写 明会议名称、目的、内容(时间、地点、 出席对象以及对出席者的要求等),任免通知上级机关对于所任免的人员需要用通知 行文任免和聘用。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的 任免,除向规定范围发通知外,还要向社 会公布。,写作须知 表达要明确 体式要规范 形式要灵活 要登记编号,二、通报,写作格式,标题,

17、正文,落款,写法指要 正文基本构成:通报情况通报决定、希望和要求 表彰通报:事项、决定、号召 批评通报:缘由、事项、分析、要求 情况通报:事项、现况、要求,写作须知 事例要典型 情况要真实 分析要准确 详略要得当 通报要及时,通知与通报的区别 内容范围不同 目的要求不同 表现方法不同,小 结 通知和通告均属于知照性公文,都有沟通情况、传达信息的作用。 通知通过具体事项的安排,要求下级机关在工作中照此执行或办理,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通报的目的在于宣传教育或信息沟通,第五节 报告和请示 学习目标: 了解报告、请示的文种常识 理解报告、请示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掌握报告、请示的语言特点及其写法,报 告

18、一、文种常识 含义: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 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特点:行文的单向性、表达的陈述性、事后性 种类: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报 告,二、写作格式标题 主送 正文 落款,三、写法指要正文基本构成:报告缘由、报告内容、结束语报告写作的通用规则:1.情况做法问题(意见)2.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3.情况问题今后意见4.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5.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6.情况问题建议,工作报告:基本情况、成绩和经验、问题与不足、改进办法 情况报告:情况或问题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处理意见、应吸取的教训等 答复报告:报告的原因、回答询问,四、写作

19、须知情况要真实、准确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合理安排结构、层次注重实效,不失时机语言要简洁凝练,请 示,一、文种常识 含义: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对某项工作或问题作出指示、答复或批准 特点:期复性 单一性 针对性 时效性 种类:政策性请示工作性请示,二、写作格式,标题,主送,落款,正文,三、写法指要,正文基本构成:请示原因、请示事项、请示语 常见请示语:“当否,请批示”、“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准”、“特此请示,即请予以核批”等,四、写作须知,理由要充分 事项要明确 请求要单一 文种要正确,五、报告与请示的区别,本章小结,报告、请示均属于报请性上行文,使用的范围和频率都很高。 报告是用来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对某项工作或问题作出指示、答复或批准的。 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要注意区分。,第六节 函、批复和意见,一、文种常识 含义:不相隶属关系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 特点:灵活简便 多向性 短小精悍 类型:商洽函,询问答复函,请批、批准函;公函,便函;去函,复函,二、写作格式标题 主送 正文 落款,三、写法指要 正文的基本构成:发函缘由、事项、结语 叙事清楚,说理有节 短小精悍,注意技法 不能将“函”遗忘,四、写作须知 文体要正确 内容要简洁 措辞要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