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位制度解读,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简介 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 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 四、面临的形势 五、目标与主要措施,一、我国的学位制度,学位类型:科学学位、专业学位 学位层次: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学位制度:1935年开研究生教育,至1949年,仅授予硕士学位232人。1950-1966年招生2.46万人无学位授予;1981年开始实行学位(科学学位)制度,同时接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位;1998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二、研究生培养中几个重要的环节,课程学习:含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 修和讲座 社会实践:教
2、学实践、临床实践、科研实践 、社会实践 论文工作:文献收集整理、选题和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预答 辩、论文答辩 学位授予:学位评定、授位,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简介,1935年 公布“学位授予法” 1935-1949年 共授予硕士学位200多位,授予博士学位0位 1950-1961年 共招收18,000名研究生 1962年 整顿(部分学校开始三年制) 1962-1965年 共有16,397名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 1965年 在校研究生达4,526人,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简介,1980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 国
3、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截止于2000年全国共培养61.6万名硕士7.8万名博士共批准硕士学位授予单位729个(其中学校457所)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312个(其中学校245所),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简介,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1. 硕士学位是一级独立的学位 2. 学位授予的学科、专业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 3. 严格的管理体制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制度,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1. 硕士学位是一级独立的学位 课程与论文并重 一般学制2.5-3年 课程32-36学分,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2. 学位授予的学科、专业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A. 学位按学科门类授予
4、学科门类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共十二个门类,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B.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统一制定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目录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科门类,12第二层次:一级学科,88(72)第三层次:二级学科,382(654)一个学科门类下有若干个一级学科一个一级学科下有若干个二级学科,例一: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化学 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例二: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
5、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C.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制定了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标准,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3. 严格的管理体制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制度 中国实行三级学位管理体制: A.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B. 省级学位委员会 C. 有权授予学位的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位委员会,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A.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制定全国学位工作方针、政策 审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领导各级学位授予工作 学位授予质量的检查与评估-常设机构为国务院学位办公室 -委员会按不同学科设立由专家组成
6、的学科评议组(710位专家,70个评议组),二、中国学位制度的特点,B. 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士授予单位、学科、 专业和硕士点 C. 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 环节的管理与监督,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二十年来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令世人瞩目,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全国研究生培养情况(1990-2001年),全国博士生培养情况(1990-2001年),全国硕士生培养情况(1990-2001年),二十年来主要进展可概括为: 1. 建立并完善了学位授予审核制度和学位管理制度,即上述三级管理体制 2. 建设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3.
7、逐步开辟了多层次,多品种不同模式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 4. 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评估制度 5. 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6. 形成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法规体系 7. 开展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1. 建立并完善了学位授予审核制度和学位管理制度,即上述三级管理体制 A.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B. 省级学位委员会 C. 有权授予学位的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位委员会,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2. 建设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1984年 试办研究生院 (首批22所试点单位,清华大学为其中之一) 1995年 正式成立33所研究生院
8、 2000年 又批准试办22所研究生院 据1999年统计,33所研究生院培养的博士占全国51.3%,硕士占全国48.7% 研究生院在培养质量上有明显的优势,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全国高校学位授予单位分类统计图,全国博士授予单位分布情况,全国硕士授予单位分布情况,3. 逐步开辟了多层次,多品种不同模式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 1985年开始在职人员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的试点,至1999年:有388个单位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有25,599名申请者获得硕士学位,有79个单位开展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试点,有578名申请者获博士学位,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
9、,1991年先后批准了十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MBA)、建筑学(学士与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公共管理(MPA)、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4. 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评估制度 1994年,成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 1995年,对全国33所研究生院进行全面评估 1999年,建立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 2002年,开始对重点学科进行全面评估,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5. 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1988年,国务院学
10、位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授予国外有关人士名誉学位的暂行决定截止于200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共审批授予92位境外人士名誉博士学位 审批了一批国外和香港地区合作办学项目至2002年8月,共批准71个合作办学项目 与1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相互承认学历、文凭和学位的有关协议,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6. 形成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法规体系 7. 开展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三、二十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进展,四、面临的形势,1. 挑战与机遇并存 A.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中共十六大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
11、用 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B. 国内形势的特点: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点上移 社会对研究生需求的多样化 研究生培养的物质基础有较大的改善 广大群众希望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热情高涨,四、面临的形势,2. 研究生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 国际化-办学要更加开放,要充分利用国际学术环境和条件 多元化-充分调动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加速知识的传递和交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效率 个性化-充分调动导师、学生和学校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特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创新性成果,四、面临的形势,五、目标与主要
12、措施,总体目标:基本满足国家科技、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大众对成才和获取高学位的愿望。,1. 计划至2010年: 可授予硕士学位的高校600所左右(目前457所)可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300所(目前245所) 在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硕士研究生达120万,博士研究生达15万 2. 取得一批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3. 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 4. 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五、目标与主要措施,主要措施:1. 建立有效的发展与调节机制2. 调整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和布局3. 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4. 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5.
13、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五、目标与主要措施,1. 建立有效的发展与调节机制A.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培养单位的调节作用 政府通过立法、计划、拨款、评估、监督等加强宏观调控 通过生源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和人才市场对培养单位发挥调节作用 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对培养单位产生自我调节和约束的作用,促使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五、目标与主要措施,B. 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多渠道筹措资金 学校自主进行学科设置和建设 对获准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可自主设置该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对于一些新的学科方向,可以在相近的获得学位授权的学科领域安排招生 改革招生制度和办法 招生规模、两段制考试、在职
14、攻读学位、博士入学考试完全自主安排,五、目标与主要措施,2. 调整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和布局 A. 学科结构的调整 集中有限力量支持一批优势明显的基础学科,高新技术学科,在注意建设人文、社会学科的同时,大力发展应用学科,重点扶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B. 调整学位类型 硕士研究生要从多数攻读学术型学位,逐步调整到应用型、复合型为多数的格局,特别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五、目标与主要措施,C. 调整层次结构 目前硕士研究生平均年增长12.3%,博士研究生年平均增长21.3%,今后要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授予博士与硕士学位之比接近1:10 D. 调整地区布局 采取措施,
15、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五、目标与主要措施,3. 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 A. 重点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 B. 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重点学科 C.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五、目标与主要措施,4. 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A.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学位法 B.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C. 完善基于网络的研究生教育服务系统 D. 加强研究生教育理论的研究,五、目标与主要措施,B.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1) 高校自身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对招生、培养、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师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充分发挥校学位委员会和院系分委员会的质量监督作用 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调查,建立质量反馈体系,五、目标与主要措施,2) 逐步建立完善国家、社会的质量评估体系 国家组织的评估要制定相应的法规 社会各界参与的监督(中介机构,相对独立) 改进评估方法和手段吸取国际经验,结合国情形成多种类型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涵和重点 从注意规模效益转向注意人均效益 从整体评估为主转向以学科评估、专项评估为主 从封闭式评估转向开放式评估 从教育主管部门单一型评估转向政府、中介机构、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型评估,五、目标与主要措施,5. 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人员交流、 合作办学、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多 层次、多类型和多途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推进政府间学位互相承认 建立与完善学位认证制度 稳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方 法、教材,培养锻炼师资队伍 扩大外国留学生的规模 鼓励水平高条件好的大学到国外办学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五、目标与主要措施,结束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中国研究生教育大有希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