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孩子的生活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学习时代变了,有些东西不能变有感郑海龙昌城镇芝灵初中2009.12.19对孩子的生活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务劳动在家庭教育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对于这个问题,基础教育已经在尝试着回答。比如,有的学校布置给学生的假期作业是,回家做一道菜,并记录做菜的过程,开学用图文的形式进行展示。学校希望用这种做法,引导学生做一定的家务,参与家庭的建设,了解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但是,在有家长、学生赞同的同时,这种做法同样受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反对,在家长看来,孩子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家务没必要让孩子做,孩子也做不好,而且做一次家务难道就能了解父母的艰辛?在学生看来,好不容易一个假期,还
2、要把做菜作为家庭作业,觉得有些形式主义。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学生对家务的如此理解,由此使得今天大多数学生从小就与家务不沾边,在一些家庭条件不错、请有保姆的家庭,学生们就更与锅灶无缘。当然,做不做家务,其实与学生的人格、与对父母的感情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这与家庭条件、孩子的兴趣有关系。人们从学生很少做家务中,看到的是今天整个家庭教育的迷失,不做家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面。有的人士甚至担忧,从来不做家务的孩子,被教育“今后一辈子也不做家务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会对劳动产生尊卑等级意识,会在潜意识中不喜欢从事服务他人的工作,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可以说,在应试教育体系中,今天的家庭对孩子成才的要求已经
3、完全模式化,几乎每个家庭都以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准,却忽视了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孩子个体的健康发展,通过接受教育,让他们对生活热爱、对人生充满责任。很多时候,不少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之后才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生活教育,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笔者看来,做家务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一项内容。学校与家长没有必要刻意通过布置孩子家务来进行教育,而应该让孩子们在共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对孩子多一些“生活教育”-学习时代变了,有些东西不能变有感陈玉堂昌城镇芝灵初中2009.12对孩子多一些“生活教育”煤气中毒怎么办?呼吸道梗塞如
4、何急救?对骨折者怎样固定搬运?受了外伤如何现场止血、包扎?对于这些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救护常识,有能力采取基本救护行动的第一目击者几乎为“零”。缘此,珠海市红十字会今年首次在学生军训期间开展救护培训,1 万余名中学生基本掌握了心肺复苏、4 项急救技术等救护知识(据珠江晚报9 月 11 日报道)。这则新闻涉及到孩子的“生活教育”问题。生活教育思想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他主张“真正的全面教育”,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旧有教育模式,“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
5、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一教育思想依然具有启发意义。从目前看,一些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观念教育仍然迫切和亟需。在几年前的一个中日学生夏令营上,面对“火灾”,我们的孩子乱作一团,缺乏基本的自救意识和技能,而日本的孩子大多能从容逃生。一时间舆论哗然。至于有些中学生不懂得烧饭、洗衣、乘公交车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更是较为常见。这不能不说是生活教育的缺失所致。从这个层面上看,在学生中开展救护培训,正是一种“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学生本人,都具有增加知识与力量的人文蕴意。而在生活观念上,一些孩子的娇、奢二气潜生暗长。据同日珠江晚报报道,目前一些中小学生从攀比学习用品、名牌衣服、名牌鞋子,
6、转移到攀比虚拟世界中的汽车洋房,在家园里给自己买衣服、首饰和汽车等等,花费不菲。其中所暴露出的虚荣心理自是显而易见,但深层次的追求奢华、享受的思想萌发,更应引起注意。这其中,当然有成人世界的某些影响,但归根结底,依然是生活观念教育的缺失所致。不敢想象,如果任由奢华和享受成为一些青少年的生活观,未来会是一种怎样的“羸弱”。100 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讲:“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在生活观念的教育上,责任意识不可或缺。期待着对孩子们多一些“生活教育”,让他们更多学会自立和自强,学会生存和救护,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担当一些家庭甚至社会责任,成为“强悍的一代”!重视对孩子生活与劳动的
7、教育郑海龙昌城镇芝灵初中2009.12.09重视对孩子生活与劳动的教育据在一些农村小学所做的抽样调查表明:愿意当工人和农民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 25。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父母有意无意的影响。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时,往往这样教训孩子 “读不好书,只得做工人、农民,苦头自己吃!“有的父母 为激励孩子奋发学习,常常以跳出农门、当了干部的作榜样对孩子进行教 育。家长也几乎 1O0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当工人、农民,认为工人要下岗,工作无保障,待遇又低;农民辛苦无奔头,自己已吃苦够了,不能让下-代人再去吃苦受累。所以大多数学生家长碰到老师开口问的是:我的孩子成绩怎么样?语、数成绩排在第几名?很少
8、有过问孩子的自理能力,劳动态度学校组织小秋收,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参加,让孩于拿家里的稻谷或钱向学校交任务。对生活与劳动课中的手工制作,有的学生家长也不支持, 唯恐孩子分散精力,影响学习。这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步的现象 严重地影响着索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损于孩于能力的发展和培 养。因为科学教育培养的是认识能力,而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创造性实践能力,后者显然要以前者为基础,但却是前者的综合与创造性运 用,而后者要比前者复杂得多。实 践表明,想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发展智力的良好愿望,如果脱离开劳动技术 教育,势必落空。 生活与劳动课旨在从小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和创造,培
9、养新世纪合格的劳动者和有用人才。家长应紧密配合,重视对 孩子进行以下四方面的教育、指导和督促。 l、自理能力。生活与劳动中编 写了“整理书包”、“整理床铺”、“钉钮扣”、“折叠衣裤”等有关培养自理能 力的内容,这些课程教学在学校,但大量的实践必须在家里进行,如果没有孩子父母的指导、督促和严格要求,则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育人的实 践告诉我们,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往往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阻碍孩子的 成长。父母要以长远目标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2、家务和公益劳动。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 钱,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 重要条件;从最低要求看,劳动是每 -个人的谋生手段
10、,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为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和劳动技能,生活与劳动课根据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编写了“洗碗筷”、“红烧猪肉”、“铺路填坑”、“秋收劳动”等内容。这类课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在讲授目的意义、相关知识、操作的基本方法、步骤提出相应要 求的同时,只能作示范性的操作或组织一般性的实践劳动。而培养孩子热 爱劳动的观念,视劳动为美德,熟练地掌握家务和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父母的言 传身教,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逐步养成和掌握。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他们成为爱劳动,
11、对劳动怀有一种光荣感和亲切感的好孩子。 3、动手能力。生活与劳动课中的手工工艺制作,如“编篮子”、“绣手帕”、“制作七巧板”等内容,在小学低年级占总课时的 25左右。中高年级占 33左右。这充分说明培养孩子动 手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孩子正处在长 身体、长知识时期,让他们手脑并用, 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丰富知识,提 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一双灵巧的手,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机体充满活力,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对手工工艺制作的学习, 学生兴趣盎然,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意识。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通过动手劳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会以创造的成果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4、卫生、生活习惯。一个人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反映了这个人的最基 本的素质。卫生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和给他人的 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又必须从小养成。生活与劳动课中的 “看电视”、“不挑食、偏食”、“生活起居要定时”等课,明确地规定了看电视的正确姿势,每天入睡、起床的时间,饭前便后洗手,衣着整洁,勤洗头 理发等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学校在教学之后只能作定时或不定时的检 查评比,平时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亲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体指导和及时督促胜于学校教师的教育,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