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言大概自人类有了刃具之时起,木头就成为被雕刻的对象,时至今日,人类与木头的结缘已经历了数不清的岁月。起初,人们在木头上刻画象征宗教与神灵的记号与图纹,以寄托他们的精神与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式各样的木头制品,从居住的建筑装饰到日常的生活用具,乃至案头摆设以及供孩子们玩耍的木偶、玩具等,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挥了作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可以用来装饰、美化人们生活的物质材料应有尽有,如:金属、玻璃、塑料、聚合物等,然而与人类保持悠久历史并以天然质朴的材质美,仍然唤起人们对木头这一古老的材料怀有一种特殊的、可亲可近的美好情感。木头是那样的温和与美丽,以
2、致受到不少雕塑家的偏爱,有位雕刻家则说得好:“我将木料一层层地雕进去,犹如回到了远古时代。 ”在我国造型艺术的历史上,木雕艺术主要有古代帝王将相与奴隶主阶层的墓地随葬品木俑、寺庙中的神像与佛像、建筑装饰、家具及案头摆设和各种实用工艺品,数量之繁多、雕刻之精湛,充分显示出古代木雕艺匠的聪明智慧,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和可资借鉴的范例。从如今分布在江浙、闽南一带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艺术风格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民间木雕艺术中,清楚可辨的感受到传统木雕艺术的生命力。人们以刀为工具,以木为对象,在无限的生活题材中,在广阔的造型的世界里,相互传达彼此的心灵与感受,讲述那美丽而古老的传说。木
3、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它还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以及个人的艺术修养。大自然的恩赐,源源不断地为木雕艺术提供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材料,同时也在每一根原木上,在每一块板材中,蕴藏着艺术的主题和生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想象,我们就能让潜藏在自己意识中却又真正属于那个材料的形态、结构或者说是“感觉”的形象呈现出来,成为出色的木雕艺术品。因此,了解掌握材料的特殊性能,从而熟练巧妙地驾驭材料,因材施艺的运用材料以发挥材料的天然魅力,乃是我们学习雕刻的重要步骤,也是我们进行木雕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途径。应当说,以木为对象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某种需要是我们制作木雕的主要目的。那么,使用刀具来雕刻,就
4、是实现这个目的之手段,而工艺技巧则作为一种方法,它可以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情感等倾注于作品之中。因此,制作木雕的工艺技巧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因素。无论是纯艺术的欣赏品,还是供生活用的工艺品,都须通过一定的技巧去实现完成,假如没有这个保证,心中即使有了再好的主题也无法真正体现出来。 事实上,工艺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件作品产生的过程,作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是艺术家,又是工匠,两者应当是紧密相联,配合默契的。作为一个木雕艺术家,他必须在专心于精雕细刻的同时考虑材料的物质及其雕刻方法是否与之相适应,也就是说,把处理造型问题与处理材料问题视为有机的统一体,做不到这点,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木雕艺
5、术家。搞木雕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吃苦的精神,经久的耐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每一个木雕艺术家必备的素质。同时,对于我国的木雕历史,它所经历,它的产生过程,每一位木附录木材宏观识别特征基本知识木材宏观构造是指在肉眼或扩大镜下所能观察的木材构造-和外貌特征,分构造特征和辅助特征两大类。构造特征包括边材和心材、生长轮(年轮) 、早材和晚材、管孔、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及树脂道等;辅助特征包括木材的颜色、光泽、气味、滋味、纹理、结构及花纹等。另外,原木的材表特征也列为宏观构造范畴,作为识别的参考依据。一、木材的构造特征边材和心材从木材横切面上看,木质部可分为两郜分。通常外部靠近树皮部分的,材色
6、较浅,称为边材;内部靠近髓心的,材色较深,称为心材。木材心、边材颜色有显著差别的,称显心材树种,在针叶材 有杉木、马尾检、红松等。心材与边材颜色无显著差别的,分隐心材树种和边材树种,前者有含水率差别,后者尤含水率差别。边材与心材除有颜色的区别外,在立木时期,一般边材的含水率高,具有生碑功能;而心材的含水率低,无生理功能。边材中含有适合菌虫生活的养料,故易招致腐朽和虫蛀,而心材含单宁、色素、树脂、芳香油或碳酸钙等浸提物质,对蔺类有毒害作用,故心材的天然耐久性较边材强。但是,心材由于浸提物质的阻塞,故它对气体和液体的贯透性就小。有些心、边材无明显差别的树种,由于菌类寄生,常使木材变色(多变为棕色或
7、红棕色) ,很像心材,中心部分称为假心材或伪心材。以山杨最易形成。 l在心边材有明显差别的树种中,其心材部分偶尔会出现材色较浅的环带,这种形似边材的部分称为内含边材。这是在树木生长过程中,由于菌类的寄生或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栎木类木材中较为常见。 从边材到心材的颜色变化,有缓有急。各种树木的边材宽窄不同,边材的宽窄也是鉴定木材的特征之一。边材宽度随树种、树龄、生长条件(特别是土壤 )、光照等的不同而不同,在同一树种不同植株及同株不同高度也有变化。同树种内边材的宽度直接与该树木在林分里的优势程度有关,活力大的树木有较宽的边材。住附木内郎,树冠的边材最宽,向到树干基部宽度减小。(二)生长轮或年轮
8、、早材和晚材在横切面上,大多数树种的年轮平卅近似于侧形,如波浪形、曲折形等。树木伍生长季节内,山于菌害、虫灾、霜雹、火灾、气候突变等的影响,使生长暂时中断,经过定时期后,生长义重新开始。因此,存同一生长周期内,将形成两个或巫多的年轮,其中不完整的年轮称为假年轮。假年轮的界限通常不如真年轮明显,往往也不成完整的圆圈。2早材和晚材每个年轮均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年轮内部靠近髓心的部分系树木生长初期形成的,其细胞分裂速度快,因而体积大,胞壁薄,在肉眼下看,材质较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年轮外部靠近树皮的部分系树木生长后期形成的,其细胞分裂速度慢,因而体积小,胞壁较厚,材质较坚硬,颜色较深,称为晚材。由
9、于早晚材结构不同,在两个年轮交界处的组织有显著差异,明显地衬托出一条界线,称轮界线。在一个年轮内,早材至晚材的转变程度是识别针叶树材的重要特征之 。多数针叶树材从早材至晚材是逐步转变的,称为缓变,少数树种从早材至晚材的转变是急剧的,称为急变。第一节木雕的历史与发展概况我国木雕的历史源远流长,大约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不仅已掌握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而且还能运用工具(石斧、石锯 )制作各种可供日常生活的器物,如陶器、骨器、木器。虽说造型很简单,也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却在人类的工艺史上迈出了第一步。以后随着制陶工艺的需要和兴起(最初制陶工艺需用木质容器成型),木制工艺开始形成并为以后
10、木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者不仅占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且有权按自己的需要大规模地支配工匠奴隶从事各种手工业劳动,并让有技术的奴隶,进入专门的工艺场所工作。工匠们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改进了工具,提高了技艺,木雕工艺开始兴起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奴隶主阶层的宫殿陵寝,如: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墓葬中发现的雕花彩饰镶嵌野猪牙片的木椁板,就是最早的木雕工艺品。商代的建筑,即早期的宫廷、宗庙,也采用了相当一部分的木雕装饰,装饰图案丰富、雕刻技法为较粗线条的阴刻,并施以彩饰。人类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随着奴隶的解放,社会生产力也得到较大发展。人们普遍使用起铁制工具并发明了炼钢术,这给木
11、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雕刻工具的完善创造了条件。铁制木雕工具的种类、质量,较之原始的石斧、石锯、铜凿更易于切削、抛光,这给木雕工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使木雕的表现手段也从简单的刻纹和雕花椁板的阴刻发展成立体圆雕,而且被广泛地运用在家具、建筑中的木结构装饰上。另外一个促使木雕工艺发展的因素是春秋战国时期制漆工艺相当发达、漆器的成型与木雕工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当时的漆器主要是在木制的或木雕的器具上刷上一层或多层漆,再在漆上进行彩绘装饰,如: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漆木鹿” 、 “彩漆木雕鸟曾座屏” 、 “木雕双凤漆座屏” ,这些作品造型既生动逼真,又概括凝练;刀法爽洁、明快说明当时的木雕工
12、艺不仅在立体造型上已有相当的艺术水平,而且在装饰范围、表现形式、雕刻技艺诸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又如:湖南长沙仰天湖出土,现存于湖南博物馆的战国持剑木俑,是一件杰出的木雕作品,木俑头部采用浅雕,眉张目挑,威武刚健,左手捏剑柄、右手握剑鞘,身体略往前倾,双膝略呈弯曲,表现出战士的临阵状态,刀法粗犷有力,形象生动,颇为传神。秦汉时期封建制度已经完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方面都有所发展。木雕工艺也较战国时期发达,其原因与当时统治阶级中好名成风,生而奢侈、死而厚葬以及殉人制度的衰落,用俑随葬的习俗兴起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汉代墓葬的规模仪式有较严格的等级。因此不论大小的剥削阶级统治者死后都得用相当数
13、量的手工艺品随葬,这些随葬品形式十分丰富,有犁田、收割、扫地、打杂、马戏、奏乐、乳母等形象。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手工业工匠从事随葬品的制作,木雕工匠更不例外,他们主要制作木俑、木马、木牛等动物及木雕车等。这时期的木雕工艺有的已从漆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木雕艺术形式,并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木雕艺术风格,如汉墓出土的大量木俑及木雕船、车、马、牛、狗等,都是以简洁、概括、生动自然、粗放明快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物及动物各部分的比例、面部表情、动作的协调、衣纹线条的准确等。除此之外,汉代的木雕艺人能根据木材性能特点巧妙的处理四足动物造型中的身体各部分,使雕制、粘合,拼接相结合,为木雕工艺创作品类众多的艺术品积累
14、了有益的经验。南北朝时期因受外来影响,佛教兴起和佛教艺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木雕艺术的发展,最突出的是天监年间(502519)梁武帝大量兴建佛寺,特另是在江南一带耗费巨资,强迫众多百姓,广建寺院,许多信徒也纷纷出钱财,造像建塔,大大地促进了建筑木雕装饰的发展。佛像雕塑也有纯木雕的,比较注重精雕细刻,规模极大,有的用整木雕制,有的用拼木雕制。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中的一尊木雕观音像,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像。佛像高 2228 米、腰围 15 米、重 110 吨,有 42 只各持法器的手,45 只眼睛炯炯有神,而且清秀,体型匀称,充分体现了古代艺匠们的聪明才智。唐宋时期,政治比较安定,社会
15、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工艺美术包括木雕工艺也得到相应发展。特别是唐至五代,木雕艺术品的造型,工艺技法等都承袭了唐代风格,人物面部丰满、身材匀称、仪态庄严、圆雕技法纯熟。出土木俑中最具代表的要数新疆吐鲁番阿丝塔拉古墓残存的盛唐风格的彩绘木俑。其它如江苏省蔡庄五代墓发掘整理出的一批着衣木俑。据专家评论说:汉代木俑较注重轮廓美,唐至五代的木俑,则在完善轮廓美即造型美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注重神态、服饰的美,它使木雕艺术在表现人体的作品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木雕的应用范围也有所扩大,并形成了木雕工艺独特的装饰风格,如:雕花木器件、木座、木床、木制乐器、木制花几和木案等;雕花图案
16、也极为丰富精细,有木龙、木凤、蕙草、云纹、缠枝牡丹等,雕刻技法在浮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镂空的形式,两者结合极为出色。另外,木雕工艺在印刷术中所起的作用,是唐宋时期印刷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宋代的海运和商业十分发达,许多城镇还出现了集市贸易、手工业作坊,使市民阶层得到了扩大,商品流通量的猛增,也提高了手工业生产的技艺。木雕艺术便由此而盛兴起来,以致一般硕学善画之土都能握刀创作。所以宋代小件木雕极为流行,遗存也较多,虽然作品尺寸不大,但造型精致、形象生动、秀美、典雅,写实作风已趋完美。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木雕艺术由衰落走向繁荣,经历了较大的磨难与变迁。由于元代
17、不排斥多种信仰,对佛教的崇信相对减弱,大型的石窟造像和木雕造像不再出现,而中小型的寺堂、庙宇则到处兴建。在此期间,木雕艺术就较多的体现在建筑之中,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是可观的。其分布地区也较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西丁村遗址,皖南徽州地区,江西景德镇地区。木雕多用于梁、柱、斗拱、飞檐、栏杆、门楣、画板、匾额及门窗、隔扇等,表现形式多样,有圆雕、浮雕、透空雕;表现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静物等;表现形式活泼,既讲究写实,又有夸张和变形。木雕装饰精美不繁,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这一时期,明代家具已形成风格,木雕装饰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清代木雕工艺则体现在小玩具、小摆
18、设和木匣、木盒等文房陈设小品雕刻,俗称“小器作” 。艺术技法成就出色的主要在潮州、苏州、温州、东阳、福建等处。由于当时这些地区的商人愈加富有,豪华的生活必然要求雕刻艺术与之相适应。加之当时乾隆皇帝特别喜好豪奢、华丽、绚烂的器物,所以这一时期的木雕逐渐改变明代质朴、单纯又略显粗糙、呆板的古拙风格,趋向于细腻繁缛、注重情节和构图。表现内容民间多戏文及传奇故事之类;宫廷则以云、气、龙、凤为主。雕刻精致到过于繁琐纤细的程度,有些单纯玩弄技巧。具有优秀传统的木雕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又派生出仿古木雕。其原因与清代时赏古董的市俗、奢侈之风是分不开的。清代末期至解放前夕,木雕的主流仍然是建筑装饰和文房陈设小品雕
19、刻,但作品风格及内容已较多的是体现现实生活中为劳动人民所熟悉喜爱的形象,如:丰收、打柴、捕鱼。萝卜、白菜、瓜、蝶等。这是太平天国革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成果,也是木雕艺术史上的又一次转折。这一时期已有少数私人作坊出现,作品远销东亚各国,虽经外商层层剥削,却也繁荣过一时,并且产生了许多名家艺人,如东阳的杜云松、卢连水,苏州的赵子康,温州的朱子常,福建的陈天锡、柯庆元,潮州的张鉴轩,台湾的李松林等。他们的作品各地园林和民居建筑中尚有遗存。由于年代较近,又多保持了民间特色和历史传统,对各处木雕影响很深。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处境困难,发展缓慢,特别是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时期,建造庙
20、宇减少,木雕制品的用场也不如清代广泛,为了寻求生活出路,木雕艺人纷纷改行或奔走他乡,真正靠木雕谋生的艺人所剩无几,作品技巧也较前逊色,木雕艺术就此落入低潮。但是为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仍然有一些从事木雕的艺人临霜不败,克服重重困难,以小型作坊和个人、家庭承传的方式坚持发展木雕艺术事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保护、恢复、发展、提高的措施,使木雕和其他民间传统艺术一样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木雕艺术逐渐兴旺,艺人们被组织起来,统一生产,并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学习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题材,具有一定进步思想内容和宣传意义的,风格各异的木雕艺术精品。同时也为扩大发展木雕艺术的应用范围而刻意求新。
21、各地还组织和建立了大批工艺美术体系的木雕工厂,专门制作木雕陈设艺术品,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品。为丰富市场、美化环境、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并为促进外贸事业和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友好往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可以说,这个时期木雕行业的发展、壮大,木雕品类的繁多,技艺的精湛及应用之广,产量之大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能相比拟的。在培养人才方面,除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还产生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方法,涌现了一大批能画善刻的优秀艺术人才,有的已被命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大多被收藏陈列在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和地方工艺美术馆,并在为数众多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开拓,也
22、给木雕行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大变革,传统的技艺得到了较好的改造,木雕的工具和木雕初级阶段的工作实现了半机械化,创造出新的操作程序,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适应国内外木雕需求量的增加。近年来,我国实行革开放的政策,一方面是商品经济浪潮,一方面是外来意识影响,使得各个领域都受到很大的冲击,于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生存环境、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在此期间,木雕行业中有的纷纷又转向小规模的作坊或家庭研究所等形式,木雕的创作及生产方向主要迎合外商和国内旅游业的需求,如宗教用品、神像、佛像与佛龛。有的则与画家、雕塑家、环境设计师结合起来,为现代宾馆、饭店雕制了许多优秀的大型圆雕与浮雕壁饰。有的专门从事古
23、建筑的木雕装饰装修工作,并为“民族装饰走向世界”作了很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美术界的或者是更大范围的木雕艺术爱好者,在学习民间传统的木雕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形式与个人兴趣,创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木雕艺术品,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现代的木雕艺术,从而也促使木雕行业中新一代木雕艺人不再满足于传统技艺,而纷纷走向美术院校或雕塑家的工作室,以求获得新的知识,为木雕艺术事业开创新的未来。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工艺美术院校也开设了木雕专业课程,为培养造就工艺技术和艺术素养兼优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我国的木雕艺术事业向广而深的方向发展与完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纵观历史,木雕艺术是我国造型艺术史中一门不
24、可忽视的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传统的民族艺术,它的产生与发展,自古以来都是与历史条件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小至木梳、大至家具、建筑装饰,其形式与风格可以说五色纷呈,无处不有。一位行家说得好:“有人把印尼的巴厘岛比为雕刻的艺术世界,其实我国的民间木雕艺术世界又何一个巴厘岛!”第二节木雕的形式与创作方法首先介绍一下木雕的种类。我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 。其它种类如: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
25、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树帜各地;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木雕的种类还分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二大类。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或半圆雕的工艺技术雕制,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还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有思想意义的作品。如温州黄杨木雕,产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刀法纯朴圆润、结构虚实相生
26、,有诗情画意的特色。实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如:宫灯、落地灯、屏风、镜架、笔架、镜框、钟座、首饰盒、佛龛以及建筑部件、家具雕饰等。还有专为其他工艺品配制装饰的几、案、座、架,如玉器、牙雕、花瓶、首饰,瓷器等,这些艺术品配以木雕装饰,烘托了主体,丰富了整体,并增加了艺术欣赏价值。在木雕艺术中,工艺木雕虽然是根据某种装饰需要(它们大到传统建筑、古典家具、寺庙、神坛;小到生活用具、案头摆设),但却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华部分。由于这种木雕需要量大,应用范围广,所以一般是由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或工艺美术师设计雕制,再由工艺娴熟的工人大量雕刻复制的。因此在题材上表现形
27、式上就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制作工序也很明确,分出坯、修细、打磨、上光、配置、底座等流水作业。艺术木雕通常是指构思精巧内涵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艺术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艺术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它雕塑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一生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艺术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深思熟虑,苦思冥想;而变化多端的木纹又常常是影响作品艺
28、术效果好或不好的因素;有些木料的“残片碎块”不规则形状也能引发我们联想起某种形象的存在。因而许多雕刻家经常把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头搜集起来长久地摆放在周围时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虑成熟便拿起刻刀欲罢不能。当然作品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一念之差, “真所谓,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顺付东流。 ”这与作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密切相关。木雕创作的第三种方法是完全摆脱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用人工或机械堆迭粘合的方法,使大大小小的木块木片按设计意图拼制成大致的形状与厚度,然后再进行雕凿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能随意增加木头的体积,大大减少切削木料的功夫,节省大块原木。假如是用不同颜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来,呈木头形状的
29、“三明治” ,其木材外表经过雕制,会显现出清晰美妙的装饰性木纹,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有些雕刻家还经常在雕刻物的任何部位增加想要增加的木料,他们用组合粘接的方法,以期望扩大木雕的比例和形状。还有一些雕刻家在运用木材创作时更加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们把种在花园里的树木原地不动的雕刻成作品,有的还为它们加枝添叶,因势度形,创造出与自然同呼吸共生存的木雕艺术品。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物体,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好处,而人类所能给予的回报应是将它们那种特别的温和与美丽,以及纯朴的品质尽量地体现保存下来,并赋予新的生命。第三节材料如何识别和选择木材,是初学者首先遇到的问题。一般地说,在木头当中除去朽木,差
30、不多都可以用来做雕刻。区别只在于有的木头轻软好雕,有的木头粗硬难刻,有的质感强些,有的质感弱些。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含腊性强、切面光滑的称为硬木,如南方的红木、黄杨木、花梨木、紫檀木等,具有雕刻材料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最适合造型的结构复杂、玲珑剔透、精雕细刻、有枝条感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劈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雕起来很吃力、费工夫。北方的硬木如:核桃木、柏木、杜梨木。这三种木料虽然种类、色泽各有差异,但质地较硬,不易变形且韧性高,含腊性强,可以雕刻各种类型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优于北方的其它木种,历代艺人都把它们视为雕刻之佳料。木质比
31、较轻松,适合初学者用的有:椴木、银杏木、柳安木、楸木、楠木、樟木等软杂木均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作着色处理以加强其质感。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的材料如:水曲柳、松木、色木、榆木、香椿木等,就可以用来巧设计妙安排。一般说来,造型的起伏面越大,木纹的变化就越丰富,也就越有趣味;造型的形体动态越是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致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料的造型设计应该是最简洁概括,最充分利用木纹的因素,过于复杂和过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木纹固然美丽,但因木质成份中有含脂性
32、与不含脂性,两者相间界线分明的,雕刻起来就软硬不匀,有一定的难度,故需较锋利的刀具才能铲平修光。北方果园或农村庭院常有淘汰的老果树,如:桃木、梨木、枣木,苹果木等,也是较好易得的雕刻木材,但因其树身短,分枝点低,疤节虫眼多,选用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纹身水曲柳木总之,木材是最容 王小惠作易雕刻的材料,其表面有变化多端的纹路,又有千姿百态的自然形状,从事木雕艺术创作要懂得因材施艺,要有“相木”的本领。不少成功的木雕作品就是在揣摸木料的形、质、纹等方面,以稍加雕凿的整体美、装饰美与材料自身的质地纹理相统一,既协调了木材的整体性,又保持了它们生长的运动性,从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艺术效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33、,未经干燥处理的生湿木料不易马上用来雕刻,否则没等雕完木头就出现弯曲、炸裂等变形现象,影响作品的顺利进行以至破坏整体的效果。应当选择经过干燥处理后(含水量在百分之十左右 )或是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木料为好。有结疤或虫蛀、发霉的木头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或力求放在作品的背面及次要部位,以免影响作品的质量或收藏价值。在这个方面,我国传统的工艺木雕就很有讲究,如:树有阴面、阳面、上风、下风之分,阳面年轮较疏,阴面年轮较密;上风纹细下风纹粗。雕刻人物脸部及镂空作品应选阳面、上风木料,既美观又坚韧。虽然材料的选择天地很大,但是选择的好或不好,却直接关系到一件作品的“命运” 。初学木雕者可以先从自己的周围寻觅,
34、如旧的桌椅板、搓衣板、木头锅盖、桌椅腿等,先用软杂木练习。首先要掌握材料的性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创作。木材是一种极为朴素也是极易征服的材料,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有机会注入我们的感情,发挥我们的才能,创造我们的理想。一、各种木雕用材及性能介绍紫檀:名贵木材,产于亚洲热带,棕紫色。坚实细腻,通称“红木” ,雕刻后经高度抛光上腊呈黑玉色,极其美观。适合精雕细刻,多用于高档工艺品和实用工艺品。乌木:名贵木材。产于我国海南,质地坚实,色黑而有纹,通称乌纹木。有真假之分,置水则沉是真、置水不沉是假。适合精雕细刻多用于高档工艺品。红木:名贵进口木材,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纹理交错美观,材质坚
35、实略粗糙,初时色淡黄赤色,久时变为紫红色,经高度抛光上腊极其美观,适合做各类精致的小件工艺雕刻品和红木家具雕刻。檀香木:名贵进口木材,产于东南亚一带,色灰黄,质地较坚韧、纹理细密,有极好的香味,适合雕刻各类高档工艺品。花梨木:名贵木材。是我国海南岛特产,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林色红褐,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各类高档工艺品和传统家具雕刻。柚木:名贵木材。产于东南亚及我国南部地区,木质坚硬耐久,结构略粗,灰色有波浪与平直二种纹理,不易变形,极其美观,但雕刻时需要很高技巧。由于柚木径纫较大,可制作大型木雕。楠木:名贵木材,产于南方,材质细密,松软,色灰褐兼绿,有波浪形木纹呈金丝光泽,通称“金丝
36、楠” 。适合雕刻简洁概括及仿古作品,有古朴之美。香樟木: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尤以江、浙、湘、川两广为最。味香、色黄至灰褐色、红褐色。材质粗犷,耐久性能强。纹理交错明显,光泽美丽。自古以来作为木雕行业的上等材料,多用于仿古木雕和家具木雕,不易虫蛀。柏木: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色淡黄至久变深黄褐。材质细密坚实,纹理直但略显粗脆,适合雕刻比较大型粗犷的作品。椴木:产于我国北部地区,与银杏木相似,色微黄呈白(又称白木) ,材质轻软细密,纹理通直均匀,有绢丝光泽,极易雕刻。有不变形不开裂之特点,但不耐磨磕。适合精雕细刻,多用于各类浮雕壁饰和普通工艺品。黄杨木:名贵木材,产于我国南方,属黄色硬木,有象
37、牙效果。材质坚韧细密,纹理细致均匀,雕刻后经高度抛光上腊极其美观,最适合做精雕细刻的小型圆雕人物。桦木:产于我国北方地区,黄白略褐,纹理纯细均匀,有优美之斑点。材质坚硬细密光亮,略重易开裂,适合雕刻小型作品及实用工艺品。色木:材性与桦木相似,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木纹较明显有奇异的立体感,经过染色可以代替红木,适合雕刻小型作品及实用工艺品。楸木:产于我国东北地区,色灰白,有淡褐呈灰绿褐或淡红褐,木材重量及硬度适中,结构略粗,较疏松。纹理呈波纹形,经过染色可代替楠木效果,不易变形翘裂,特别适合做大型浮雕,或简洁概括的圆雕作品。黄波罗:材质特点稍逊于楸木,产于我国南方地区,木纹美观细腻光亮,初时色鲜黄
38、。山白杨:产于我国江南地区,生长量少,纹理细密,木质中软、百年成材。多用于制作屏风屏挂等工艺雕刻品。水曲柳:与花曲柳相似,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材质坚硬,纹理通直、木纹美观。径切面呈美丽的平行条状花纹,半弦向切面呈明显多变的带状花环。因木材易翘裂变形,仅适合雕刻简洁概括或较大抽象性圆雕作品,以特殊的木纹趣味见长。柳安木:产于东南亚地区。分白柳安和红柳安。白柳安结构粗、纹理钭、易于干燥和加工;红柳安结构纹理同上,径切面花纹美丽,但干燥与加工较难,二种均适合雕刻简洁抽象的作品。松木:产于我国东北,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湾地区。松木分落叶松、红松、马尾松。红松为黄褐色微显肉红;马尾松深黄褐色略微红;落叶松
39、色黄白略微褐。松木因年轮分界明显,树脂道多,而显得木纹粗放美丽,有强烈的装饰趣味,但不易加工,只适合雕刻简洁概括,抽象性作品。着色方面可以发挥树脂条纹作特别处理,如对比色,以加强其木纹的装饰性。银杏木:又称白果木,也是制作木雕的上乘材料,产于我国大江南北。木材呈浅黄色,质地纹理轻软细密,有黄杨木外观,不易变形,久时色愈深,适合做浮雕与概括性圆雕。但因其有药用价值,属国家保护植物,当前用于雕刻材料极少。二、木材干燥法介绍:人工干燥法: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达 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受到损坏,容易发脆失去韧性而不利于雕刻。一般讲原
40、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 30左右。简易人工干燥法:一是用火烤干木头内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头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称作水浸风干法。这二种方法干燥时间可以缩短,方法简便且树木的变异性也缩小,但只适合于小块木头(放在柏油桶内),而且浸水后的木材易变色也有损木质。自然干燥法:通常采用风干法。将锯好的木材分类(板材、方材或圆材 ),搁置成垛,垛底离地 500700 毫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数月,才能使木材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三、处理浮雕板料变形的方法干压法:将翘曲变形的板料放在平整的桌上或地面上,用重量较大的物体(如石块、铁块),压
41、在翘曲的部位,利用物体的压力将翘曲部位压平。如果板料弯弓翘曲,须将板料的凹面朝下平放,将重物体压放在板料的凸面上,直至弯弓翘曲部位压平再取出进行雕刻。水压法:与于压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利用上述干压法的同时,将所需要压平的翘曲部位洒水或整块浸水。板料压平后要注意平放要平、竖放要陡、要直,通风透气要均匀,第四节工具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 、 “三分手艺七分家什” 。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而工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木雕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
42、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雕刻刀的种类有很多,基本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称“砍大荒” 、 “毛坯刀” ,一类是“钻条形”的修光刀,主要用于掘细坯和修光。最宽的凿有46 厘米,最窄的凿只有针尖那么点儿。初学木雕者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产地、厂家或铁匠铺里定制购买。坯刀以浙江东阳、温州乐清和苏州光福出产的为好,有些地方的美术材料用品商店里也能买到比较合适的木雕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学会自己做,自己做的好处还在于无论刀的种类、大小形状,都可由自己选择决定,可根据不
43、同的用途和需要随时添置得心应手的工具。不过自制刀具只限于修光用的“钻条形” 。也有人试过用钢板锉改制成坯刀。像福建用的坯刀和修光刀都是直接用铁条或钢条打制而成,因其铁柄的上方呈四方形,不用装木柄也好打坯。下面就将木雕刀的种类与用途及其制作方法逐一介绍。圆刀:刀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 5 厘米一 05 厘米之间。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
44、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圆刀还有正反之别,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为正口圆刀,它吃木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为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活,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圆刀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铁杆弯曲形,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
45、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斜刀:刀口呈 45。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斜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上海的黄杨木雕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玉琬刀:俗称“和尚头” 、 “蝴蝶凿” ,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 。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
46、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一般用 46 毫米的圆钢) ,铣出 55。一 60。的三角槽,将两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在选择使用以上刀具时,要注意掌握刀头厚薄在用途上的区别。所谓刀头,就是实际使用的那段刀面。刀头越薄越锋利,但牢度也越差。根据这种情况,开毛
47、坯的刀头可适当厚些,以经受锤子的敲击和用力掘挠;修光用的刀则薄些,所谓薄刀密片,方可将木料刻得光洁不隙。总之,工具选择配置,一定要严格依照工艺性质,不能随意替代,而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有所保证,在传统的工艺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工艺一般的至少也要 30 件,当然,经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有的只是偶尔使用一下。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是指敲锤、木锉、斧子、锯子。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在 45。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磨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
48、理。木锉的作用还在于能大面积迅速地调整造型结构,并能与雕刻刀结合使用,将人物衣纹的辗转翻折处理得生动流畅,虚实有致。木雕敲锤的形状以扁、平、宽、方为好。锤面尺度可掌握在7552 5 厘米左右。太窄或太厚,都会影响锤子着落点的准确与力的均匀。敲锤分木制与铁制二种,木制敲锤一般采用木质比重大的硬木,如红木、黄杨、檀木、榉木及果树木料等,其规格可掌握在长 27 厘米,宽 55 厘米,厚 45 厘米左右;握柄部位呈圆形略扁一些,大小以握在手中适宜为准。木雕的辅助工具还包括小型电动木工抛光机和电动手枪钻。抛光机的用途仅在于作品完成后的表面处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积的磨光,比较省时省力,但只限于大中型的体
49、积较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枪钻主要用手镂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时,可用它打点切轮廓。木雕的操作设备:主要是指带交叉拉条的特别稳定坚固的工作台和木钳台,上面可安置台钳和 G 字夹。台钳用于凿圆雕,钳口必须配备软木以防止雕刻木料及工具被夹损。G 字夹用于凿浮雕粗坯用。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设置一些经济简便的工作台,如坯坯凳等。大件作品可放在地上或站着或蹲着灵活操作(图 12)。一、如何自制木雕刀前面说过,木雕刀的种类大致分凿粗坯用和掘细坯及修光用。因为粗坯凿子要经受锤子的敲击,所以必须使用管状形的刀具,而这种刀具在一般情况下,自己是无法制作的,只有到产地、厂家、商店或铁匠铺去定制、购买。这里所介绍的刀具制作法,一般只适用于掘细坯及修光用的刀,还有某些特殊形状的刀,也可根据需要自己添置。制刀用的材料主要选用拉直的弹簧钢条或高碳钢条,粗细约在 03 厘米一 1 厘米,截成 6至 7 厘米左右的长度。辅助工具是:电动砂轮、打铁墩、小型打铁锤或重磅头、铁钳,家庭煤炉或管道煤气各一件。制作方法如下:第一步:把截成一定长度的钢条放在火上加热到通红的程度,这叫退火。退火的目的是让钢条变软,以便任意改变它的形状。烧红后用铁钳夹起放在铁墩上用铁锤将其一端锤扁成刀的坯形。刀坯的宽度与厚度应根据钢条本身的粗细及所制刀具的类型来确定,切勿过薄(图 14)。第二步: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