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管理师总复习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突破考点考点细化、考点题化、考点强化“理论”、 “实操” 、“考试”三位一体目 录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第四章 绩效管理第五章 薪酬福利管理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第 1 页 共 55 页内部资料一、看书 第一遍看全面 第二遍看重点 第三遍理解中记忆复 习 要 求内部资料 第四遍根据课文内容能判断客观题、主观题、。二、复习计划1、合理安排时间:考试串讲前每天应安排适当的时间(个人做法:不低于 1 个小时)看书,可以是粗略的地看。通过反复看书,形成对书本内容的大概记忆。2、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平时看书时,对于每一章的重点内容
2、,纲要式的要点部分,边看边划,加强记忆。3、边看边做,辅助记忆:对于练习题,每看完一章书,安排一点时间去做。做好是独立闭卷做题。假如没有足够时间,也可以采用边做边参考答案的方法。难做的题目应马上翻书找答案,不懂的题目应做好记录。通过做题的方式可以加强记忆。三、复习技巧“熟悉”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充分理解与熟练运用,一般以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掌握”是指本课程所介绍的理论能很好地理解与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了解”是指对本课程所介绍的一般性或前沿性问题有所知晓,一般以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第 2 页 共 55 页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本章重要
3、知识点(考点)目录内部资料考点 1: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P1 3考点 2:组织理论的发展P2 4考点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P2 4考点 4:组织设计的 5 项基本原则(简答)P2. 5考点 5:组织结构模式P8 5考点 6:新型组织结构模式P4 5考点 7: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5 步)(简答)P8 6考点 8:不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P8 6考点 9: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P9. 6考点 10: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P10. 7考点 11: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21. 8考点 1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P24 8考点 13:制定企业人员规划基本原则P25 8考点 1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4、的内容P30. 8考点 15: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简答)P31. 9考点 1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P32. 9考点 17:竞争五要素分析法P33 9考点 1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三个原理P38. 9考点 1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性方法P40. 9考点 20: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量方法P41. 10考点 21: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P48 10考点 22:企业人员供给内、外供给预测类型P63. 10考点 23: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简答)P26. 10考点 24: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三种情况P69. 11 考点 1: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P1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
5、架,组织结构是企业规模扩大的产物,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它要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区别与关系: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1 组织理论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狭义的、小组织理论2. 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等;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3.二者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
6、逻辑上讲,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第 3 页 共 55 页【历年真题】(20070590) 1关于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B、组织理论被称为广义组织理论内部资料C、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大组织理论 D、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外延不同E、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外延相同【参考答案】ABD考点 2:组织理论的发展 P21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2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3现代组织理论: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它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
7、的有效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历年真题】(20070531)( )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A、古典组织理论 B、近代组织理论 C、现代组织理论 D、当代组织理论【参考答案】B考点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P2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
8、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地属于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但是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包容关系。【历年真题】(20070531) 从管理形式上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 )。A、静态管理 B、动态管理 C、权变管理 D、权威管理【参考答案】B【历年真题】(20071132)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 )所研究的内容占有主导地位。A、静态组织设计理论 B、动态组织设计理论 C、古典组织设计理论 D、近代组织设计理论【参考答案】A【历年真题】(20080
9、532) 以下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是( )。A、组织的规章 B、组织的体制 C、组织的机构 D、组织的协调【参考答案】D 【历年真题】(20081132) 下面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是( )。A、组织体制 B、机构 C、信息控制 D、规章1 以“20070590”示例:“2007”表示考试年份;“05”表示上半年考试(5 月份),“11”表示下半年考试(11 月份),26-85题为单选题,85-125 题为多选题。均为每题 1 分。第 4 页 共 55 页【参考答案】C考点 4:组织设计的 5 项基本原则(简答)P2内部资料1、任务与目标原则: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
10、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最基本原则。2、专业分工与协调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例关系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确定内部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时,应考虑因素有:企业规模大小、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要求等。5、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历年真题】(20070533) ( )表明,一个领导者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A、任务与目标原则 B、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C、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C考点 5:组织结构模式 P81直线制: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
11、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缺点:缺乏专业化分工;对管理者素质要求高;无助于管理者解决重大问题。只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2直线职能制:优点:既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效率较高。缺点:在大型企业横向联系和协调将变得非常困难;高层管理人员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适用范围较广泛。3事业部制:优点: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各事业部主管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实现高度专业化;责任和权力明确。缺点: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适用于经营规模大
12、、生产经营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业。4矩阵制优点:将企业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组建方便;能够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为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缺点:组织关系比较复杂。适用于现代大部分企业。考点 6: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P4 1多维立体组织结构:1)矩阵制和事业部制相结合 2)其考虑三维因素:产品、地区、职能参谋机构,形成产品利润中心、专业成本中心和地区利润中心 3)按地区将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统一起来。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2模拟分权组织结构:1)内部“模拟”的独立经营,
13、独立核算。2)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3)内部多个单位、管理特点不同、生产的连续性很强。应用于钢铁企业、化工企业等。3.分公司与总公司: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在法律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法第 5 页 共 55 页人企业。应用于由横向合并而成的企业中。内部资料4.资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是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子公司不是母公司的组成部份或分支机构,有独立法人财产。5.企业集团: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结构图:核心企业-控股成员企业层参股成员企业层协作成员企业层企业集团的职能机构框图:1、依托
14、型组织职能机构 2、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 3、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 4、非常设机构考点 7: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5 步)(简答)P8部门是承担某种职能的载体,按一定的原则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组织结构。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2根据所选的组织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考点 8:不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P8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
15、)等。优点: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缺点:很难了解整体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适用小规模企业。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事业部制: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它使每一个自治单位既能了解自己的任务,又能了解整个企业的任务;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一个企业规模很大且产品种类复杂或者分布区域很广时,采用此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需设置的分支机构,管理费用较多。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的一种延续。当一个大型的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技术、经营业务方面有紧密联系时,这种结构比较适用,但其明确性不强,实际工作中也不易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3.以关系为
16、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出现在特别大的企业或项目中。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实用性较差。【历年真题】(20070534) 以( )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A、成果 B、工作 C、关系 D、人员【参考答案】 A【历年真题】(20071191)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 )。A、矩阵结构 B、直线制 C、事业部制 D、分权制 E、直线职能制【参考答案】 ABE 考点 9: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P9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2.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变化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
17、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第 6 页 共 55 页【历年真题】(20071134) 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为减少竞争压力,企业会采取( )。A、增大数量战略 B、扩大地区战略 C、纵向整合战略 D、多种经营战略【参考答案】C【历年真题】(20081192) 企业组织发展的战略主要有( )。A、多种经营战略 B、扩大地区战略 C、增大数量战略 D、人才培养战略 E、纵向整合战略【参考答案】ABCE 考点 10: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P10(一)、组织结构诊断内部资料1、组织结构调查:系统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有:A 工作岗位
18、 B 组织体系图 C 管理业务流程图(包括业务程序、业务岗位、信息传递、岗位责任制)2、组织结构分析:分析三方面:A 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B 明确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C 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和类别。3、组织决策分析:A 决策影响的时间。B 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C 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D 决策的性质4、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1、变革前的征兆:A 业绩下降 B 组织结构本身病症显露 C 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多。2、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阻力:反对变革的主要原因:(简答)1 改革冲
19、击他们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技能, 担心变革会失去工作安全感2 一部门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 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证变革的顺利进行,应事先采取如下相应措施:(简答)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阻力。4)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建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权限,规范部门和员工的行为。(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
20、一种计划式变革。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避免出现“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现象。尽可能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整合顺利进行,除了要在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初步整合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历年真题】(20071135) ( )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A、改良式变革 B、爆破式变革 C、组织结构整合 D、突发式变革【参考答案】C【历年真题】(20080536) 企业实施组织结构变革时,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事先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第 7 页 共 55 页A、给员工增加福利津贴B、让员
21、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C、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D、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参考答案】A内部资料【历年真题】(20081137) 局部改变某个科室的职能属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 A )变革方式。A、改良式 B、渐进式 C、计划式 D、爆破式【参考答案】A考点 11: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P21广义:包括狭义的内容,还有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其它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绩效管理计划等) 狭义: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主要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历年真题】(2008
22、0537)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不包括( D )。A、人员配备计划 B、人员晋升计划 C、人员补充计划 D、人员培训计划【参考答案】D考点 1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 P24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 2、人口环境 3、科技环境 4、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内部环境:1、行业特征: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发展战略 3、企业文化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历年真题】(20081193)人力资源规划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外部环境因素包括( )。A、经济环境 B、企业的行业特征 C、科技环境 D、企业的发展战略 E、社会文化【参考答案】ACE考点
23、 13:制定企业人员规划基本原则 P25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人力资源的供给保障问题是人员规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考点 1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 P301.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2.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 3.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 4.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历年真题】(2008059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包括( )。A、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B、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C、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 D、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E、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参考答案】ACDE第 8 页 共 55 页考点 1
24、5: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简答)P31内部资料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是,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作用表现在:(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3.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二)对人力资源管理贡献:1.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历年真题】(20071138)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与前提是( )。A、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B、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C、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 D、人力资源
25、供求平衡和协调【参考答案】A【历年真题】(20080539) 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不包括( )。A、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B、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C、有助于开拓市场空间 D、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参考答案】C 考点 1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 P32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或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5、追加培训的需求 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 7、旷工趋向(或出勤率)8、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 9、工作小时的变化 10、退休年龄的变化 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历年真题】(20071194)( )是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
26、因素。A、顾客需求的变化 B、生产需求变化 C、劳动力成本趋势 D、追加培训需求E、生产率变化趋势【参考答案】ABCDE考点 17:竞争五要素分析法 P33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对竞争策略的分析、对自己产品替代品的分析、对顾客群的分析、对供应商的分析考点 1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三个原理 P381、惯性原理 2、相关性原理 3、相似性原理考点 1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性方法 P401、经验预测法 2、描述法 3、德尔菲法【历年真题】(20070538) 以下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不属于量化分析方法的是( )。A、德尔菲法 B、趋势外推法 C、马尔可夫分析法 D、人员比率法【参考答案】A【历年真题
27、】(20081139) 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的是( )。第 9 页 共 55 页A、灰色预测模型法 B、转换比率法 C、马尔可夫分析法 D、经验预测法【参考答案】D考点 20: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量方法 P41内部资料(一)转换比率法:计划期末需要员工数=目前业务量+计划期业务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增长率)(二)人员比率法(三)趋势外推法(四)回归分析法(五)经济计量模型法(六)灰色预测模型法(七)生产模型法(八)马尔可夫分析法(九)定员定额法:1、工作定额分析法 2、岗位定员法 3、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 4、劳动效率定员法 5、比例定员法(十)计算机模拟法【历年真题
28、】(20070595)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包括( )。A、转换比率法 B、马尔可夫分析法 C、回归分析法 D、灰色预测模型法E、趋势外推法【参考答案】ABCDE考点 21: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 P481.趋势外推法 2.回归分析法 3.灰色预测模型法 4.利用模型进行预测考点 22:企业人员供给内、外供给预测类型 P63(一)内部供给预测:影响因素:企业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预测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和管理才能清单;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二)外部供给预测:影响因素:地域性因素、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
29、、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历年真题】(20081195)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 )。A、择业心理偏好 B、企业人员的自然流失 C、社会就业意识 D、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E、地域性因素【参考答案】ACDE考点 23: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简答)P26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项信息。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型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给进行预测。4、制定人力
30、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项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第 10 页 共 55 页考点 24: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三种情况 P69内部资料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三种:(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2)人力资源供大于求,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地下;(3)人力资源供小于求,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根据企业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实现平衡。一、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很少存在,即使总量上达到平衡,也会在层次、结构上发生不平衡。二、企业人力资源供不
31、应求: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避免短缺现象,应对措施有:1、将符合条件且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高技术人员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如企业内部无法满足,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3、如短缺现象不严重,且员工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短期应急措施。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最有效方法是科学激励机制、培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改进工艺设计,从而提高生产率、减少人力资源需求。三、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
32、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解决方法有: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2、合并、关闭某些臃肿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其竞争力;5、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解决临时性人力资源过剩的有效方式;6、多个员工分担以前一个或少数人完成的工作,按工作任务完成量计发工资-定量核薪;【历年真题】(20070537)( )是人员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A、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 B、人力资源的需求顶测问题C、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问题 D、人力资源的系统设计问题【参考答案】A第 11 页 共 55
33、 页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本章重要知识点(考点)目录内部资料考点 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P72. 12考点 2: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P74 13考点 3: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P74 13考点 4: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P76. 13考点 5: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要素P79 14考点 6: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P81 14考点 7: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P84 15考点 8: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内容和方法P84. 15考点 9: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简答)P86. 15考点 10:面试的内涵P100 16考点 11:面试的类型P100 16考点 12:面试的发展趋势P100 16考点 1
34、3:面试的基本程序P101 16考点 14:面试中的常见问题(简答)P107. 16考点 15:面试的实施技巧P109 17考点 16:员工招聘时应注意问题P111 17考点 17: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P113 17考点 18: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P114 17考点 19: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简答)P115. 17考点 20:群体决策法的特点P122 17考点 21:群体决策招聘步骤P123 18考点 22:评价中心含义P125 18考点 23:评价中心主要作用P126 18考点 24: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P126 18考点 25: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P126 18考点 26:无
35、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P126. 18考点 27: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简答)P127. 19考点 28: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步骤(简答)P128. 19考点 29: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的类型P136. 19考点 30:无领导小组设计题目的原则P138 19考点 31: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设计流程P139. 20考点 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P721、个体差异原理:人的素质不一样,从人们完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就可以看出。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认为,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为意志所转移的。造第 12 页 共 55 页内部资料成人们素质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
36、自然、社会因素。具体到与工作相联系的素质,不同的人作相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效率。2、工作差异原理:工作内容、工作权责差异3、人岗匹配原理: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适合的岗位上,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即保持个体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历年真题】(20070541) 小王喜欢登山,小李喜欢听音乐,这体现了( )原理。A、个体差异 B、工作差异 C、环境差异 D、人岗匹配【参考答案】
37、A【历年真题】(20071141)销售工作要求执行者能说会道,秘书工作要求执行者细致周到,这体现了( )原理。A、个体差异 B、工作差异 C、人岗匹配 D、环境差异【参考答案】B【历年真题】(20080541) 以下不属于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的是( )。A、个体差异原理 B、同素异构原理 C、工作差异原理 D、人岗匹配原理【参考答案】B考点 2: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P74选拔性测评:目的:选拔优秀员工;特点:强调测评区分功能、测评标准刚性强、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开发性测评:目的:开发员工素质;在测评结束后,对测评的结果提出开发建议。诊断性测评:目的:了
38、解现状或查找根源;特点:测评内容精细或全面广泛、结果不公开、有较强的系统性考核性测评:目的: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中;特点:概括性,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历年真题】(20070542) 为了填补财务总监的空缺,对财务人员进行素质测评,这属于( )素质测评。A、考核性 B、诊断性 C、开发性 D、选拔性【参考答案】D考点 3: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P74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考点 4: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
39、要形式 P76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一次量化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提示了素质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质意义,因而称之为实质量化。二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一次量化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性完成。二次量化指整个素质测评量化过程要分两次计量才能完成。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都可看作为二次量化。类别量化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模糊量化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第 13 页 共 55 页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内部资料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
40、例量化:都可看作为二次量化。顺序量化是先依据某一素质特征或标准,将所有的素质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予相应顺序数值。等距量化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比例量化再进一步,不但要求素质测评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倍数关系。当量量化: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历年真题】(20081141)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称为( )。A、一次量化 B、二次量化 C
41、、类别量化 D、模糊量化【参考答案】A【历年真题】(20071197)在员工素质测评量化中,( )可以被看作二次量化。A、类别量化 B、顺序量化 C、实质量化 D、等距量化 E、模糊量化【参考答案】ABDE考点 5: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要素 P79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的测评对象的数量与质量的测评起着“标尺”作用。素质只有通过标准体系,或者把它投影到测评标准体系中,才能表现它的相对水平与内在价值。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1.标准: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表示的形式分为:评语短句式、设问提示式、方向指示式三种。2.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
42、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测评指标的标度分为: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3.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数字表示。他无独立意义,只有与相应强度或频率的标度相联系时才有意义。【历年真题】(20070543)( )就是指测评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A、标度 B、误差 C、标准 D、标准差【参考答案】C【历年真题】(20071142) 某一测量问卷中有一道 “你对 Java 语言的掌握程度如何?”的题,选项为“A 精通;B 善于;C 尚可”,在这里,“精通”、
43、“善于”、“尚可”是指( )。A、标度 B、指标 C、标记 D、标准【参考答案】A【历年真题】(20081142)形式为“优、良、中、差”的员工素质测评标度为( )。A、量词式标度 B、数量式标度 C、定义式标度 D、等级式标度【参考答案】D考点 6: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 P81测评标准体系设计为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横向结构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纵向结构是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或表征第 14 页 共 55 页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内部资料1.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员工的素质,可以概括为结构性要素、行为性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三个方面。2
44、.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1)测评内容(2)测评目标(3)测评指标关系: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则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历年真题】(20080597) 员工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包括( )。A、平面结构 B、立体结构 C、横向结构 D、综合结构 E、纵向结构【参考答案】CE考点 7: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P84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如飞行员选拔);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如国家公务员选拔)考点 8: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内容和方法 P841、品德测评:FRC 品德测评法;问卷法
45、;投射技术测评法(其特点 a.目的具有隐蔽性 b.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 c.反应的自由性)2、知识测评:依次为:知识(最低层次)、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认知目标最高层次)。我国知识测评三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3、能力测评: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力、学习能力【历年真题】(20081144)测评学习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A、心理测验 B、品德测评 C、投射技术 D、情境测验【参考答案】A考点 9: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简答)P86(一)准备阶段:1.收集必要的资料 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测评人员必须坚持原则、有主见、有测评经验、有文化、有事业心、办事公道、了解
46、被测评对象情况。3.测评方案的制定: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实施阶段(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1.测评前的动员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3.测评操作程序:包括从测评指导到实际测评,直至回收测评数据。(三)测评结果调整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数标准不够明确;晕轮效应:以点概面效应近因误差:以近期记忆代替整个测评时期的表现感情效应参评人员训练不足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最常用集中趋势量数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离散趋势分析: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是标准差。数
47、列的离散趋势描述数列的分散程度,以差异量数来说明。差异量数越大,记者能够量数的代表性就越小;差异量数越小,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越大。相关分析因素分析3.测评数据处理第 15 页 共 55 页(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内部资料1.测评结果的描述:数字描述、文字描述 2员工分类:进行分类的标准有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要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曲线分析法。考点 10:面试的内涵 P100面试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面试考官与应聘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考点 11:面试的类型 P100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面试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2、根据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