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蜇人工育苗专业指导书 1、 海蜇人工育苗的质量目标1.1 必须选择辽东湾海区的天然海蜇作为繁殖亲体。1.2 所先亲蜇的规格必须严格地控制在 8kg/个以上。1.3 所先亲蜇的性腺必须外在第一产卵高峰以前。1.4 在越冬期以前的螅状体达 16 腕的百分率在 70%以上,8 腕以下的百分率在 10%以下。1.5 在整个幼体培育过程中完全采用人工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 1.6 螅状体培育过程中的脱板率小于 20%。 1.7 蝶状幼体培育过程中畸形率小于 5%,稚蜇培育中畸形率小于 7%,幼蜇培育中畸形率 小于 8%。 1.8 从蝶状体开始释放到出池时间控制在 1418 天。1.9 苗种出池规格
2、必须严格控制在伞径1.5cm。 1.10 整个苗种培育过程中完全不投药。2、海蜇人工育育苗 2003 年生产计划 2.1 附着基处理及装吊在 8 月 20 日之前完成,装吊数量控制在 1500 吊左右。2.2 8 月 20 日8 月 25 日间,刷池进水等准备工作完成。2.3 2003 年 8 月 25 日开始购亲蜇,规格在 8kg/个以上,数量控制在 200230 个之间。2.4 8 月 30 日9 月 10 日间螅 状体附着完成,之后将所有已经附着好的螅状体附着基倒池并吊起,同时进行初步定量,进行第一次投饵。2.5 20以前每 4 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一次,量控制在 10 个卤虫无节幼体/螅
3、状体;1020每 7 天投饵一次,量控制在 5 个卤虫无节幼体/ 螅状体; 510每 15 天投饵一次,量控制在 5 个卤虫无节幼体/螅状体;5以下完全不投饵。2.6 在 11 月中旬左右室外水温下隆到 4左右时,开始在冷库 5#、6#库内铺设塑料布并进水 80cm 左右,在室内处水温平衡后将螅状体附着基全部移入冷库进行越冬管理,越冬期间每天充气 4 小时左右,频率为 2 小时/12 小时,每 7 天检测一次溶液氧和氨氮理化指标。2.7 2004 年月 4 月初室外水温上升到 10左右时将附着基移到冷库苗室继续培育。2.8 在 5 月 30 日以后开始售苗,并陆续向南方基地发出螅状体附着基,预
4、计南北方的出苗量控制在 1500 万左右。2.9 预计在 10 月初结束育苗工作。2.10 生产措施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围绕着提高产量,所以生产措施的制定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以达到生产目的。发现问题及早解决,为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人员培训要在生产前进行,至少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培训,尤其对于新手更应培训到位,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帮助。在生产过程中对员工进行行之有效的激励,使其达到最高的工作热情。工作中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安排,以减少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工具及设备使用时要责任到人,及时有效地进行维护。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减少生产成本的不必要浪费。充分运用几年来的生产管
5、理经验以管理方法,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工作热忱,使其团结努力工作,发挥职工的最大潜能,使我们今年的育苗工作取得好的成绩。此计划中成本控制没进行详细计算,但原则是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并作详细记录,在明年的生产中作为参照,找出可控或可以降低的关键点,在以后的生产中成本得以最大程度的降低。3、海蜇人工育苗操作规程 海蜇人工育苗 饵料准备 育苗基础设施准备 亲蜇捕捞收购 亲蜇暂养饵料培育设施的准备 产卵与孵化 浮浪幼虫的变态 幼体附着饵料幼体培育 螅状幼体的培养 螅状幼体越冬 蝶状幼体释放 蝶状幼体培育 稚蜇培育 幼蜇培育 苗种出售4、海蜇的人工育苗过程描述 4.1 育苗基础设
6、施准备4.1.1 育苗池准备 用来蓄养亲蜇和培养幼体。水泥池或水槽均可使用,对水池的大小,形状和深浅等无严格要求,现有鱼、虾、贝、藻类育苗池均兼作海蜇育苗。蓄养亲蜇的水池以池壁光滑为好(如镶嵌瓷砖) ,形状以圆形,椭圆形或方形池四角抹圆为佳。4.1.2 附苗器准备 用来供螅状幼体附着。任何坚硬的无毒物质,如石块、瓦片、玻璃、贝壳和塑料等,均可用作附苗器。为有效利用水体和便于操作管理,通常使用厚 1mm的高压聚乙烯波纹板,按是距 34cm 立体组装成附苗器。一般 20 片组成一个附苗器。4.1.3 供排水系统准备 与鱼、虾、贝、藻类育苗相比较,海蜇育苗无特殊要求。沉淀海水甚至不经沙滤也可以使用。
7、但要求海区盐度常年不低于 24。4.2 亲蜇的捕捞收购 辽东湾地区的天然海蜇,其成熟期一般在 8 月下旬到 10 月上旬之间,在一个生殖季节,性产物有 23 次排放高峰期,应在自然种群性腺第一个成熟高峰期,即 8 月末至 9月初采捕亲蜇。海蜇个体大,且身体柔软易碎。应十分重视所捕亲蜇的质量,最好能用手操网捕捞;用其他网具捕捞时,下网至起网的时间不宜太长。捕到的亲蜇应立即置于船上备好的大桶中暂养。海蜇分泌物多,耗氧量大,暂养的运输过程严防因缺氧窒息死亡。正常情况下,亲蜇环肌收缩 4050 次/min。用汽车运输时,由于途中难于换水,容器应大一些,途经时间愈短愈好。入池前亲蜇环肌收缩 30 次/m
8、in 以下不能作为种蜇 。4.3 亲蜇的暂养 亲蜇入池后一般将雌雄个体分池蓄养,雌雄比例应该为 23:1。肉眼无法分别出海蛰的性别,分辨方法须依靠镜检。镜检后在雄性个体的伞下的胃柱上系上标志性的红绳,以便于分池时鉴别。亲蜇耗氧量在 2025下大致为 30004000mg/d 。在蓄养期间,若以每 24h 换水一次估算,每一亲体所占有的水体应不少于 1m。蓄养密度大则应增加换水频次。亲蜇蓄养期间,可适当在白天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或其它小型浮游动物,23 次/d。晚间一般不投喂。发现开始产卵既要停止投喂。4.4 产卵与孵化4.4.1 蓄水和水处理 将水池刷净,注入新鲜海水,作为孵化池。如果育苗室地处
9、内湾或城用,有利于提高孵化率。4.4.2 产卵 海蜇产卵和排精的时间一般在黎明,凌晨 03: 0004:00 将亲蜇从蓄养池移入孵化池,雌雄比以 23:1 进行搭配。亲蜇密度控制在 11.5 个/m即可。移入亲蜇 1h后,从池底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 2030min 抽样观察一次,产卵后 3h 左右大部分个体达到桑椹期,这时如果见不到两细胞卵即可将亲蜇捞出。海蜇产卵高峰过后,海蜇伞萎缩,体重变轻,活力减弱,在人工条件下弧长 30 厘米的海蜇,伞可以萎缩到 10 厘米以下,尚有一定活动能力,但已经沉入池底。海蜇的怀卵量和个体的伞径成正比。同时将已经产空的个体捞出,其余的雌雄分开
10、来培育。4.4.3 孵化 一般采用原池孵化,孵化池内微量充气。4.5 浮浪幼虫的变态浮浪幼虫活泼池游,左旋自转。随时间进行,个体逐渐拉长,前端具粘细胞,附着时起固着作用。前端附着形成足盘和柄部,后端形成口和触手;变态为螅状幼体的时间,快者 24h,多数为 3-4d。如变态时未遇到附着基,则在浮洲状态下变态,柄部向上倒悬浮于水面。柄端具粘性细胞,接触附着基易于附着。4.6 浮浪幼虫的附着和管理当镜检池地发现有变态的浮浪幼体是应该即使投放附着基。由于浮浪幼虫多以前端向斜上方游动,附苗塑料片应与水面平行。浮浪幼虫变态为螅状幼体,绝大多数附着于塑料片下侧,即螅状幼体柄部向上,口端向下,呈倒垂状。浮浪幼
11、虫变态附着密度以810 万个/m为好,投放附着基后的几天内最好不大量换水,防止未变态的幼体流失。可以少量多次的在一周内把水加满,最后移池培育。 4.7 螅状幼体的培养与管理4.7.1 螅状幼体培养 培养螅状幼体主要技术是适时投饵和换水,促进早期螅状幼体(4触手) ,正常发育,迅速长齐 16 条触手。早期螅状幼体很小,其饵料生物为个体小于 0.2mm 的浮游生物。目前所知,投喂单细胞藻类、酵母、轮虫和微胶囊人工饵料,对其生长发育并无明显促进作用;用贝类担轮幼虫、其它浮游幼体和小型桡足类投喂效果良好;以浮浪幼虫作饵料效果最佳。对于缺乏海蜇资源的地区,丰年虫无节幼体可作为早期饵料。效果并不比浮浪幼虫
12、差。同时,漂浮于水面的早期螅状幼体一量捕获饵料,可下沉附着。适时投饵对提高附苗量是至为重要的。投喂时间应在下附苗器械5d 后开始,每日投喂 1 次,投饵量为估计附苗量的5 倍以上,投喂 56 次后,发育至中期螅状幼体,具 8 条触手,体长 0.50.8mm 。此后的饵料用丰年虫无节幼体,每 2d 投饵一次,喂后 23h 部分换水(1/41/2 ) ,投喂45 次后,发育为后期螅状幼体,具 16 条螅状幼体。4.7.2 关于足囊生殖 足囊繁殖作为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是增加海蜇种群数量的重要环节。在螅状体达到 12 触手以上时开始形成足囊,自螅状体的体侧先生长出一条匍匐茎,逐渐长大并以其未端附着,形成
13、新的落足点。原柄部末端逐渐脱离附着点。进而形成足囊。实验证明:10以下海蜇无足囊繁殖现象,1530范围随温度升高形成足囊的螅状体数和平均每个螅状体形成足囊数均升高。足囊萌发率也明显升高。形成足囊的过程可连续进行。个体越大形成的足囊也越大。营养供应越丰富形成的足囊数目越多。一般个体可形成一到十几个足囊。足囊形成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自顶部萌发出新的螅状体。萌发的螅状体具有母体的一切生理功能。新螅状体在生长中和长成后,同样可形成新的足囊和萌发出下一代螅状幼体。足囊萌发率一般不高,足囊萌发和螅状体的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4.8 螅状幼体的越冬管理 人工培育螅状幼体的时间是秋季(910 月) ,而蝶状体
14、的放养时间是翌年夏季(56 月) ,其间相隔 7 个月左右,并有一个越冬阶段;在此期间,螅状幼体的管理至关重要,所以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8.1 控制光照 用黑布覆盖水池,使池中保持黑暗或弱光(500LUX 以下) ,防止杂藻等在附苗器上大量繁殖生长,以提高螅状幼体成活率。4.8.2 保持低温 螅状幼体适应低温生活,以 10以下,冰点以上为宜。4.8.3 适时投饵 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饵料,投喂频次依水温而定。一般是 5以下可 1 周投喂一次,610时每周投喂 2 次,投饵量为螅状幼体数量的 100200 倍。螅状幼体饱食后呈桔黄色,饥锇时呈苍白色,故投喂频次和投饵量可根据螅状幼体颜色深
15、浅酌情增减。4.8.4 适时换水 换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水温和投饵量,水温高、投饵量大换水量就大,反之则少,一般在 20以上每日换水 1/31/2 水体,越冬期间 57 天换一次即可。4.9 碟状幼体的释放4.9.1 横裂生殖 横裂生殖包括分节和变态两个紧密相连系的阶段,一个螅状幼体可横裂他为若干个裂节,这些裂节经过一系列组织器官的改建,重组和分化,形成营浮游生活的碟状幼体。横裂生殖开始的标志是 8 条感觉触手基部膨大,同时或稍后,触手下方的托部出现横沟。随着横沟增多,感觉触手由锥形变为长方形,且两上角延伸形成缘瓣,两缘瓣之间形成红色的感觉棍。在此过程中,感觉触手缩短,继而被吸收,随后 8 条从辐
16、触手也缩短和被吸收。口和口柄变为方形,腔肠中出现 4 条胃丝,从辐位上伞表层出现明显的8 丛刺胞。这种已完全形成但仍未释放的碟状幼体频繁地悸动。在顶部碟状幼体形成的过程中和形成后,其下方的裂节也依次变态为碟状幼体。随着碟状幼体被释放,在最后一个裂节下方的亲本螅状幼体上,触手再生。当全部碟状幼体释放完毕后,又回复螅状幼体形态。螅状幼体可多次重复发生横裂生殖。4.9.2 蝶状体的产生 第一、二批横裂繁殖的碟状体 8090%生活力强,体形正常。初生碟状体口腕部为柄状,下端为口,口为方型、口的边缘生有触手。 螅状幼体横裂生殖产生碟状幼体数量的多少,与发生横裂生殖之前螅状仂体的长度密切相关。个体越长,产
17、生碟状幼体数量越多。海蜇螅状幼体长度通常为 13mm ,不同体长个体产生碟状幼体的数量,一般是体长 1mm 者产生 34 个,2mm 者产生 79 个,3mm 者产生龙活虎215 个个别特别大个体产生碟状幼体的数量可多达 30 个。故在螅状幼体越冬之后发生横裂生殖之前这段时间,应特别重视饵料的充分供给,营养条件是影响螅状幼体生长和个体大小的主要因素。4.10 碟状幼体的培育管理 初生碟状幼体无色,半透明,直径 24mm。在 1822下,经 710d 生长,伞径达10cm 左右,为中期碟状幼体或称稚蜇;经 1520d 生长,伞径达 20cm 左右,为幼蜇。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4.10
18、.1 定时定量投饵:换水海蜇生活史中,不论是螅状体阶段还是水母体阶段,扑食的欲望都十分强烈,不管空“胃”还是饱“胃” ,只要是食物是扑捉,扑到后不需要食用的杀死丢弃。为此,育苗中投饵量过大,残饵多容易造成水质变坏,使所培养的活体死亡。为此,在海蜇全人工育苗中,对投饵量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碟状体在饱食以后一般要个 34 小时才能消化掉,所以一般每 4 个小时投喂一次。一般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量在早期 4060 个饵料/ 次 .个幼虫,中期碟状体(稚蛰)200400 个饵料/ 次.个幼虫,幼蛰阶段 15001800 个饵料/次.个幼虫。同时根据肉眼观察与镜检作少量调整。4.10.2 碟状体培育
19、阶段温度高摄食量大,产生的代谢产物及残饵很容易败坏水质。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换水,换水量在碟状体培育初期为半量每天,分两次完成。在中后期全量换水(水质不好时可以每天两个全量换水) ,分三到四次完成。4.10.3 倒池与分池倒池:蜇苗大规模培育不可避免的出现水质恶化现象,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度高换水不及时,残饵及排泄物在水底层积累导致,再换水可以暂时解决困难但治标不治本,用不多久水质照常恶化。倒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倒池时机:倒池时蜇苗越大越好,碟状体时期最好不要倒池,否则将产生大量的畸形个体。倒池方法:把所有的苗浓缩后移入一个新的池中。 分池:同一池中由于碟状体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就需要分池处
20、理。分池时机:分池应在移出附着基后不久进行。这一阶段水质清新,虹吸分池后水质与新进的水无太大差别。 分池方法:虹吸法分池,之后各加满水。4.10.4 光照:在黑暗条件有利于螅状幼体的成活,但却是横裂生殖发生的抑制因素。因此在越冬后应解除黑暗条件,置于室内自然光下培养4.10.5 充气 :初生碟状幼体的从辐缘瓣和网管尚未发育,浮游能力很弱,绝大多数个体沉降于池底,必须搅动水体,一般采取微量充气方法,搅动其浮游,摄食和生长。但发育至稚蜇和幼蜇阶段,由于胃腔和网管系统分化并复杂化,充气的气泡进入体内往往难于排出,影响幼体自主游动,容易造成死亡。此时应停止充气,可用静水培养;若有条件在池中造成人工波浪
21、,则培养效果更佳。蝶状体的培育密度以 10000 个/m为好。 4.11 稚蜇培育蝶状幼体经 710 天的生长,伞径达 10cm 左右,即进入中期碟状幼体或称稚蛰阶段;稚蜇阶段的幼体已经具有成体海蜇的雏形,伞下包,过半球形,长出口腕雏形,但仍然不中浮游,仍然需要水体的流动来协助其运动。稚蜇阶段幼体摄食量远大于蝶状幼体阶段,要适时地有计划的增加投饵量及换水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碟状幼体至稚蜇阶段的成活率,一般可达 80%以上;4.12 幼蜇培育蝶状幼体经 1520d 生长,伞径达 20cm 左右,为幼蜇。幼蜇较稚蜇的最明显区别是长出平衡棒,已经能够在水体中自由游动,主动摄食能力大大加强。摄食量较
22、稚蜇又有明显提高。人工控制条件下,蝶状幼体至幼蜇阶段的成活率,可达 75%以上。4.13 苗种售出幼蜇早期的个体(伞径 1.5 公分左右)已经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能够主动摄食,且大小合适,适于运输。综合考虑是出苗的最佳时期。5、作业标准5.1 亲蜇选购:选购个体超过 8KG/个,活力强:环状肌收缩频率30 下/分钟;性腺饱满;口腕完整无缺。5.2 亲蜇培育:培育水温 2030,海区盐度 2530;亲蜇下水后胃腕内不得存有气泡,如有则手工放出;培育密度 1 个/M 3,雌雄分开5.3 附着基处理:附着基是用来附着螅状体的,一般采用玻纹板。新的玻纹板表面有一层油膜必须先处理后才能使用,否则螅状体难
23、以附着。方法为用 10%的工业火碱浸泡 24小时后,用细砂进行打磨,再用清水冲洗,标准以玻纹板从清水中取出而不挂水珠为佳,已用过的附着基重新再用时则须先用 10%火碱浸泡 12 小时,用粗筛绢擦洗后用水冲洗,以拿出水面后不见赃物附着为准。5.4 刷池:进水前为防止有脏物附着于池壁对育苗产生影响,必须进行刷池处理。如池子是干放过很长时间,则须用 15浓度的高锰酸钾 10CM 左右深先浸泡 1520 分钟,全池泼撒,由人工不断向池壁上泼撒。如果育苗期间倒池则,须用 1020%的稀盐酸进行全池泼撒,再用刷子全池刷洗干净后放水冲干净待用。5.5 饵料孵化:这里主要是指卤虫卵孵化。先用 600G/M3
24、左右的淡水浸泡 6 小时,再放入温度在 2530范围内的盐度 1435的海水中进行孵化,整个过程中要持续充气,当观察已无“挂灯”个体,全部为无节幼体第一期时进行收集。5.6 无节幼体收集:已孵化过的卤虫卵空壳及一些未孵化的死卵如混在水中,容易败坏水质,所以须要进行去壳收集,如果有卤虫孵化器,可先停气再遮光 30 分钟,再从下面收集,将空壳去掉,再置于孵化器中注水,停气但不遮光,5 分钟左右幼虫大量聚集于中上层开始虹吸表层的水,反复多次即可较干净的收集到幼虫。如无卤虫孵化器,可用 50L 白塑料桶进行孵化,幼虫孵出后同样遮光停气处理 30 分钟后,撇去表层壳后同上处理步骤。5.7 充气:种蜇:人
25、工造成一个水体流动的环境而水体中不能有气泡存在,否则可能出现“吞气泡”现象,做法是将气头放在大网箱中使气泡只能在网箱内存在,网箱外又有水流。5.8 倒池:倒池:蜇苗大规模培育不可避免的出现水质恶化现象,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度高换水不及时,残饵及排泄物在水底层积累导致,再换水可以暂时解决困难但治标不治本,用不多久水质照常恶化。倒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倒池时机:倒池时蜇苗越大越好,碟状体时期最好不要倒池,否则将产生大量的畸形个体。倒池方法:把所有的苗浓缩后移入一个新的池中。5.9 分池:同一池中由于碟状体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就需要分池处理。分池时机:分池应在移出附着基后不久进行。这一阶段水质清
26、新,虹吸分池后水质与新进的水无太大差别。分池方法:虹吸法分池,之后各加满水。5.10 投饵:先观察水中饵料剩余量及幼体的饱食程度后,确定每一池的投喂量,再在充气的条件下全池泼撒不能有死角存在。5.11 出苗:要控制出苗规格:伞径在 1.5CM 以上,所用的虹吸管须是 1.5 寸以下的螺旋管,每一个收集网箱内不得多于 2 根,收集网箱的网目在 6080 目之间,如果网箱内苗的密度大于 300 个/L 时即须将虹吸管移到其它的收集网箱,再进行集苗,后进行抽样定量,售出。5.12 苗种定量:是售出前的关键一步,必须在客户在场方能进行,采用抽样定容定数方法,即将苗种带水集于一个定容的容器(一般为 40
27、L、32L)再搅均后取出 1L 进行定量,之后按“售苗个数 = 所定量的个数盛苗容器容积”出售苗种 6、岗位标准 6.1 苗室负责人:要求水产专业毕业,中专文化水平以上,有过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单独从事过海蜇苗室工作一年以上,有责任感,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应辩能力,吃苦耐劳。6.2 技术助手:水产专业毕业,中专文化水平以上,有半年以上的苗室工作经验(参加到实际工作中) ,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沟通能。6.3 车间主任:男,2550 岁,身体健康,初中以上学历,有两面三刀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责任心强,能吃葳耐劳,熟练掌握各项基层工作的基本操作,具有一定的领导组织能力。6.4 工人
28、:1845 岁,身体健康,初中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工作热情,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义务感。7、岗位职责 7.1 苗室负责人 7.1.1 单独应对海蜇育苗中的一切切问题。7.1.2 根据实际情况负责制定海蜇育苗的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制定出物品购买计划及人员安排。7.1.3 卖苗过程中要坚守岗位,并且负责定量及与养殖户讲解工作,不得转交他人。7.1.4 负责苗室物品管理,领收及入库工作,如工作过程中出现物品流失现象,则追究负责人责任。7.1.5 与技术助手一起带领苗室员工,保质保量完成当年的预定任务。7.1.6 定期向主管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出现问题及解决办法7.1.7 与上下级协调好关系,
29、不徇私舞弊,不欺上瞒下。 7.1.8 勤俭节约,以身做责,在不耽误生产的条件下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7.1.9 做好日常工作记录,阶段总结及年终论文写作的工作。 7.1.10 苗室负责人对基地经理负责。 7.2 技术肋手 7.2.1 协调负责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与负责人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7.2.2 尽量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过程中及进准确的做好工作日记,掌握第一手资料。7.2.3 在负责人请假,外出离场时,担负丐负责人的工作,并及时同负责人沟通及汇报情况。7.2.4 技术助手对苗室负责人负责。7.3 车间主任 7.3.1 熟练掌握基层工作的各项基本操作,在工作中起到带头人作用。7.3.2 在执行苗室负责人的技术路线过程中,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起工作的生产热情,保质保量的完成即定的工作。7.3.3 在工作过程中,如发生,发现突发事件和异常现象应及时准确的向苗室负责人汇报。7.3.4 工作向技术负责人负责。7.4 工人 7.4.1 保质保量的完成车间主任安排的各项工作。7.4.2 遵守有关厂内员式的各项规章制度。7.4.3 其工作向车间主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