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吸附白喉疫苗.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50083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附白喉疫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吸附白喉疫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吸附白喉疫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吸附白喉疫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吸附白喉疫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吸附白喉疫苗Xifu Baihou YimiaoDiphtheria Vaccine, Adsorbed本品系用白喉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毒素经甲醛脱毒、精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用于 6 个月12 岁的儿童预防白喉。1 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2 制造2.1 菌种生产用菌种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2.1.1 名称和来源采用白喉杆菌 PW8 株或由 PW8 株筛选的产毒高、免疫力强的菌种。2.1.2 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2.1.3 种子批的传代主种子批

2、自启开后传代不超过 5 代 ,工作种子批启开后至疫苗生产,传代应不超过10 代 。2.1.4 种子批菌种的检定2.1.4.1 培养特性在吕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应呈灰白色、圆形突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在亚碲酸钾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应呈灰黑色、具金属光泽。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灰白色、不透明、不产生 溶血素。2.1.4.2 染色镜检革兰染色阳性,具异染颗粒;菌体呈一端或两端膨大、杆状,菌体排列呈栅栏状 X形或 Y 形。2.1.4.3 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 、糊精 ,均产酸不产气;不发酵蔗糖、甘露醇、乳糖、可溶性淀粉 (附录 ) 。2.1.4.4 特异性中和反应接种在 E

3、leks 琼脂培养基上,可见明显白色沉淀线。2.1.5 种子批的保存种子批应冻干保存于 8 以下。2.2 类毒素原液2.2.1 毒素2.2.1.1 生产用种子工作种子批检定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由工作种子批传代于适宜的培养基,然后传代至产毒培养基种子管 23 代,再传至产毒培养基培养制成。2.2.1.2 培养基采用胰酶牛肉消化液培养基或经批准的其他适宜培养基。2.2.1.3 产毒毒素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杂菌污染,凡经镜检或纯菌试验发现污染者废弃。检测培养物滤液或离心上清液,毒素效价应不低于 150Lf/ml。2.2.2 精制2.2.2.1 可采用硫酸铵、活性炭二段盐析法或经批准的其他适宜方法精制

4、。2.2.2.2 透析过程可加适量防腐剂,有肉眼可见染菌者应废弃。2.2.2.3 用同一菌种、培养基处方、精制方法制造的类毒素在同一容器内混合后除菌过滤者为一批。2.2.3 脱毒2.2.3.1 毒素或精制毒素中加入适量的甲醛溶液,置适宜温度进行脱毒。 精制毒素亦可加适量赖氨酸后再加甲醛溶液脱毒。2.2.3.2 脱毒到期的类毒素或精制类毒素应每瓶取样做絮状单位( Lf)测定。2.2.3.3 脱毒检查每瓶类毒素或精制类毒素取样,用灭菌生理氯化钠溶液分别稀释至 100Lf/ml,用体重 2.0kg 左右的家兔 2 只,每只家兔分别皮内注射上述稀释样品各 0.1ml 及 25 倍稀释的锡克试验毒素 0

5、.1ml,另注射 0.1ml 灭菌生理氯化钠溶液作为阴性对照 ,于 96 小时判定结果。样品注射部位须无反应或仅有极微反应,锡克毒素反应须为阳性,阴性对照应无反应。2.2.3.4 脱毒不完全者可继续脱毒,必要时可补加适量甲醛溶液。2.2.3.5 精制类毒素可加 0.1g/L 硫柳汞为防腐剂,毒素精制法制造的精制类毒素未除游离甲醛者可免加防腐剂。2.2.4 类毒素原液检定按 3.1 项进行。2.2.5 保存与有效期于 28避光保存。自脱毒试验合格之日起原液有效期为 3 年 6 个月, 总有效期为6 年。2.3 半成品2.3.1 佐剂配制2.3.1.1 配制氢氧化铝可用三氯化铝加氨水法或三氯化铝加

6、氢氧化钠法,用氨水配制时需透析除氨后使用。2.3.1.2 配制成的氢氧化铝原液应为浅蓝色或乳白色的胶体悬液,不应含有凝块或异物。2.3.1.3 氢氧化铝原液应测定氢氧化铝及氯化钠含量。2.3.2 吸附类毒素的配制2.3.2.1 含白喉类毒素 3050Lf/ml。2.3.2.2 氢氧化铝含量应不高于 3.0mg/ml。2.3.2.3 可加 0.050.1g/L 的硫柳汞作为防腐剂。2.3.2.4 加入氯化钠至 8.5g/L。2.3.3 半成品检定按 3.2 项进行。2.4 成品2.4.1 分批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2.4.2 分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2.4.3 规格每

7、瓶 0.5ml、1.0ml、2.0ml、5.0ml。每 1 次人用剂量 0.5ml,含白喉类毒素效价应不低于 30IU。2.4.4 包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3 检定3.1 类毒素原液检定3.1.1pH 值应为 6.47.4(附录 A) 。3.1.2 絮状单位(Lf)测定依法检查(附录 D ) ,应符合规定。3.1.3 纯度每 1mg 蛋白氮应不低于 1500Lf。3.1.4 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 A ) ,应符合规定。3.1.5 特异性毒性检查每瓶原液取样,等量混合,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成 50Lf/ml,用体重 250350g 豚鼠 4 只,每只腹侧皮下注射 5ml,观察 30

8、 天。前 5 日注意观察注射局部,第 10 天、第 20天、第 30 天称体重。观察期间每只动物体重不得持续下降,到期每只动物体重应比注射前增加,注射局部无坏死,无连片脱皮、无脱毛,后期不得有麻痹症状。3.1.6 毒性逆转试验每瓶原液取样,用 PBS(pH7.07.4)分别稀释至 3050Lf/ml,置 37 42 天,用体重 2.0kg 左右的家兔 2 只,于每只家兔背部分别皮内注射上述稀释原液各 0.1ml 及 25 倍稀释的锡克试验毒素 0.1ml,另注射 0.1ml PBS 作为阴性对照,于 72 小时判定结果。原液注射部位红肿反应直径应不高于 15mm,锡克毒素反应须为阳性,阴性对照

9、应无反应。3.2 半成品检定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 A) ,应符合规定。3.3 成品检定3.3.1 鉴别试验可选择下列一种方法进行:(1)疫苗注射动物应产生抗体(同 3.3.4 效价测定) ;(2)疫苗加枸橼酸钠或碳酸钠将佐剂溶解后,做絮状试验(附录 D) ,应出现絮状反应 ;(3)疫苗经解聚液溶解佐剂后取上清,做凝胶免疫沉淀试验(附录 C) ,应出现免疫沉淀反应。3.3.2 物理检查3.3.2.1 外观振摇后为乳白色均匀悬液,无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3.3.2.2 装量按附录 A 中装量项进行,应不低于标示量。3.3.3 化学检定3.3.3.1pH 值应为 6.07.0(附录 A) 。3.3.

10、3.2 氢氧化铝含量应不高于 3.0mg/ml(附录 F) 。3.3.3.3 氯化钠含量应为 7.59.5g/L(附录 G) 。3.3.3.4 硫柳汞含量含量应不高于 0.1g/L(附录 B) 。3.3.3.5 游离甲醛含量应不高于 0.2g/L(附录 L) 。3.3.4 效价测定每 1 次人用剂量中白喉类毒素效价应不低于 30IU(附录 C) 。3.3.5 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 A ) ,应符合规定。3.3.6 特异性毒性检查每亚批取样等量混合,用体重 250350g 豚鼠 4 只,每只腹侧皮下注射 2.5ml,观察30 天,注射部位可有浸润,经 510 天变成硬结,30 天可吸收不完全。

11、在第 10 天、第 20天、第 30 天称体重,到期每只豚鼠体重比注射前增加,无晚期麻痹症者为合格。3.3.7 稳定性试验生产工艺有改变时应做稳定性试验。抽 3 批连续批号的供试品,保存于 2 8 ,在有效期末进行外观、 pH 值、特异性毒性及效价检定,应符合规定。4 保存、运输及有效期于 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 生产 之日起有效期为 3 年。5 使用说明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和批准的内容。附录 C 吸附白喉疫苗效价测定法第一法豚鼠毒素攻击法(仲裁法)本法系用白喉毒素攻击经供试品与标准品分别免疫后的豚鼠,比较其存活率,计算出供试品的效价。标准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标准品和供试品用生理

12、氯化钠溶液按等比间隔稀释35 个稀释度,使中间稀释度在攻毒后必须能保护约半数动物。测定法 用稀释好的标准品和供试品溶液分别免疫 250350g 豚鼠,每个稀释度至少免疫 10 只。另取 5 只不免疫豚鼠同时饲养作为对照。免疫 4 周后,每只免疫豚鼠皮下注射 100LD50白喉毒素 1.0ml。对照组豚鼠注射经100 倍稀释之上述毒素,每只皮下注射 1.0ml。攻毒后观察 5 天,每日记录动物死亡情况。根据第 5 天存活率,以标准品的效价为标准,用平行线法计算供试品的效价。供试品的效价为每 1 人用剂量应不低于 30IU。如 95%可信限大于 50%200%,则 95%可信限的低限效价应大于 3

13、0IU/人用剂量。【附注】试验成立的条件:(1)供试品的最低稀释度能保护半数以上动物;(2)供试品的最高稀释度能保护半数以下动物;(3)对照组动物应部分死亡而不全部死亡;(4)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剂量反应曲线在平行性及直线性上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第二法小鼠Vero 细胞法本法系用 Vero 细胞法测定经供试品与标准品分别免疫后的小鼠血清中的白喉抗毒素水平,计算出供试品的效价。试剂(1) MEM 适宜 培养液 临用时于 MEM 培养液中加入小牛血清、3%谷氨酰胺、青霉素、链霉素适量,使其终浓度分别为 10%、0.03%、100IU/ml 和 100IU/ml。用 7%碳酸氢钠溶液调 pH 至 7.07

14、.2。(2)无 Ca2+、Mg 2+缓冲液称取氯化钠 8.0g、氯化钾 0.2g、磷酸氢二钠 1.1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3)0.25%胰酶溶液称取胰酶 2.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2g,用无 Ca2+、Mg 2+缓冲液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用 7% 碳酸氢钠溶液调 pH 至 7.0。Vero 细胞悬液的制备 将 Vero 细胞培养于 150cm2培养瓶中,待单层细胞长满至80%100%时,弃去上层培养液,加入 0.25%胰酶溶液 10ml,置 37消化数分钟,弃去胰酶,加入 10ml 培养液,分散细胞进行计数,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至每 1ml 含 2.5105个

15、细胞。标准品及供试品溶液的稀释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将吸附白喉类毒素标准品和供试品分别以 2 倍系列稀释法稀释成 35 个适当稀释度。测定法 (1)免疫与采血用吸附白喉类毒素标准品和供试品的每一稀释度分别免疫1014g NIH 小鼠 8 只,每只小鼠皮下注射 0.5ml。 免疫 5 周后,采血,分离血清,56 30 分钟灭能,置-20保存。(2)阳性对照小鼠血清用 吸附白喉疫苗 含白喉类毒素成分的疫苗 免疫 1 批小鼠,免疫 5 周后采血,分离血清,56 30 分钟灭能,分装小管,冷冻 干燥 ,保存于-20。(3)毒素试验量测定 Vero 细胞测定白喉抗体试验时毒素浓度采用 1/10000 Lcd。

16、在 96 孔培养板中用 MEM 培养液将毒素做 2 倍系列稀释,每孔 50l,然后向各孔中加入标准白喉抗毒素(0.0001IU)50l,加盖,室温放置 1 小时后,加入 Vero 细胞悬液50l,加盖,用封板膜封板,置 37二氧化碳孵箱培养 67 天后,观察结果,使细胞死亡的最大毒素稀释度(红色)即 1/10000 Lcd。1/10000 Lcd 的毒素量相当于 110-4 Lf 的毒素,适合本试验。(4)抗体滴定于 96 孔微量培养板中测定。 向每孔加入 50l 培养液,但 A11、A12 孔和 H11、H12 孔不加,而 G11、G12 孔加100l 培养液。 取 8 份待检血清,分别加入

17、 A1 至 H1 孔各 50l ,横向进行 2 倍系列稀释,直至A10 和 H10 孔。 将标准白喉抗毒素稀释至每 1ml 含 0.008IU,加入 A11、A12、B11 和 B12 孔各50l,从 B11 和 B12 孔开始竖向做 2 倍稀释至 D11 和 D12 孔。 H11 和 H12 孔加入阳性对照小鼠血清 50l。 除 G11 和 G12 孔外,向其余各孔中加入毒素(1/10000 Lcd)50l,轻轻转动培养板,混匀,加盖后,置室温 1 小时。 收集 Vero 细胞,进行计数,并稀释成每 1ml 含 2.5105个细胞的悬液。 室温放置 1 小时之培养板,每孔立即加入 50l V

18、ero 细胞悬液,加盖,用封板膜封板后,置 37二氧化碳孵箱培养 67 天。 取出培养板,根据培养液颜色变化记录结果,黄色为(+),红色(-),颜色不明显者则可用显微镜观察,如单层细胞完整无损为(+),否则记录(-)。最终结果用以 2 为底的指数表示,终点为变成黄色的最高稀释度孔的指数。例如,变黄的最后 1 孔稀释倍数是 256,即为 28,则结果记为 8。用平行线分析法进行结果计算。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剂量反应曲线在平行性及直线性上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供试品的效价每 1 人用剂量应不低于 30IU。如 95%可信限大于50%200%,则 95%可信限的低限效价每 1 人用剂量应大于 30IU。【附

19、注】试验要求:(1)E11、E12、F11 和 F12 孔代表毒素量和 Vero 细胞敏感度,应出现(-) ,如果出现(+) ,则毒素量和细胞敏感度都很低,应重试;(2)细胞孔 G11、G12 和阳性对照孔 H11、H12 都必须是(+) ,如出现(-) ,应重试;(3)如毒素用量准确(1/10000 Lcd),则 A11、A12 和 B11、B12 孔均应为(+),而C11、C12 和 D11、D12 均应为(-),否则应重试;(4)细胞计数应准确。吸附白喉疫苗使用说明药品名称 通用名:吸附白喉疫苗 英文名称: Diphtheria Vaccine, Adsorbed汉语拼音:Xifu Ba

20、ihou Yimiao 成分和性状本品系用白喉杆菌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产生的毒素经甲醛脱毒、精制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均匀混悬液,长时间放置后佐剂下沉,溶液上层无色澄明,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含防腐剂。辅料:按批准的执行。接种对象6个月12岁儿童。作用与用途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6个月至12岁的儿童预防白喉。规格每瓶0.5ml、1.0ml、2.0ml、5.0ml。每1次人用剂量0.5ml,含白喉类毒素效价应不低于30IU。用法用量 免疫程序和剂量 (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剂量如下:-针次 剂量(ml)-全程免疫 第1年 第1针 0.5(间隔48周)第2

21、针 0.5第2年 注射1针 0.5加强免疫 35年后 加强1针 0.5-不良反应注射本品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消退。常见不良反应:1 可出现轻发热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中度发热,应对症处理。2 当发热反应超过 39 时,应给予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3 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4 全身性反应有不适、疲倦、头疼或全身疼痛等。罕见不良反应:1 高热反应,应给予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2 局部硬结, 1 2 月即可吸收。3 过敏性皮疹:个别接种者在接种疫苗后 72 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极罕见不良反应:(1) 过敏

22、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后 1 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抢救,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2) 过敏性紫癜:极个别接种者可出现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规范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3) 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神经系统反应。 禁忌 (1)患严重疾病、发热者;(2)有过敏史者;1 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组分过敏者。2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3 对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4 注射白喉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注意事项(1) 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

23、。(2)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3) 疫苗开启后应立即使用,如需放置,应置 2 8 ,并于 1 小时内用完,剩余均应废弃。(4)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12 个月即可吸收,注射第 2 针时应换另侧部位。(5) 接种本品和注射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 1 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6)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休息片刻 观察至少 30 分钟 。(7)严禁冻结。贮藏 于 28避光保存和运输。 有效期3 年 36 个月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企业名称:生产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网址: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耳鼻咽喉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