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说出文章所描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3、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圈点勾画各种符号的具体作用。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2、点评精要。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本文的示范批注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走近朱自清组织学生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作家作品: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第二块:初当评论家1、发示范批注的讲义,
2、明确如何批注:、介绍批注的常用符号;、要针对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丰富的含义和情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语句进行批注;、批注一般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为了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教师专门设计一张为本文作批注的讲义。2、选择优秀的批注让学生交流。3、组织学生汲取他人批注中的长处。1、学习示范批注,然后在讲义上给本文作批注。2、在班里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3、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教师发有关讲义。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20 分钟第三块:试当播音员播放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放开地、自由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及时播放有关磁带。或运用多媒体条件来播放。附注:绿这
3、篇文章安排三课时,每课时的重点分别是:初步阅读,有感情地朗读,深入阅读。本节课可能有些平淡,但教师千万不可为追求新奇而脱离语文学习的本质。本单元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样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所以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长时间地投入在文章的研读中,大胆地作批注。而这段时间里,不管学生写得如何,老师都不能去打断他们的静悄悄的思考。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一篇文章后,学生才能感悟到一些东西,他们的朗读才会有味。这节课一方面是在教学生圈点勾画地阅读,另一方面也是在为下一节课的大规模的朗读演练奠定基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情感。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并表达自己对这种
4、美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学生将课文读熟练有网络条件的可以在论坛上开设“绿朗读演艺台”栏目。无网络条件的可以事先让学生在家里进行配乐朗诵,并录在磁带上,带到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走进朗读工作室组织学生利用电脑将课文进行配乐朗读1、利用电脑将课文片段进行配乐朗读,制作成 mp3 文件。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制作片段)2、将文件上传到“绿朗读演艺台”栏目里。学生可以带有关的配乐资料,要给学生充分的制作时间,15 分钟。学生可以提前在家里制作朗读作品。第二块:朗读演艺台1、组织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2、评选最佳朗读作品3、在全班播放最佳朗读作品1、
5、在“绿朗读演艺台”栏目里听其他同学的朗读作品。2、给最佳朗读作品投票3、欣赏最佳朗读作品并进行评价。评价时要紧扣作者对梅雨潭水的种种感情来评价。教师提醒学生要文明上网。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20 分钟。第三块:放飞想象的翅膀组织学生通过听、读课文,谈自己似乎看到的梅雨潭的胜景。1、大胆想象,用恰当的词句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美景:比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使语言形象生动。2、表达自己处在大自然美景中的种种感受。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给关键语句作批注,且批注语言表达较前两节课有进步2、能在阅读同类文章时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3、能学习本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山水风光的习作。教学重点、难点 批注、写作课前
6、准备准备同类文章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哟 (纳兰风清)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批注擂台赛1、组织学生给绿的部分语句作批注(教师将课文的部分语句印在讲义上) 。组织学生评议: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最佳批注(有明显进步的也可以展示) 。2、组织学生给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哟作批注,并组织交流。 在讲义上给绿的部分语句作批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修改批注。并选送最佳批注(或有明显进步的批注)给老师。2、在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哟一文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作批注。在班里大胆朗读自己的批注。发有关讲义 第二块:自然写作园组织学生选择大自然中的一种色彩进行写作。组织学生讲评作文。学习绿的语言风格,写一篇关于山水风光的习作。可以提前一天将习作要求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3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