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十 六 国,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汉族建立的冉魏和鲜卑族建立的西燕、代不在十六国之列。,前秦(351-394)之统一,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人怀利己”。晋书卷一一五符丕载记,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二、胡汉杂糅与
2、胡化、汉化,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胡汉杂糅”,就是胡制和汉制交织。“胡汉分治”,就是对胡人和汉人的采用不同行政编制。在十六国和北魏前期特点明显。,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晋书卷一一载记第一: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汉人:左、右司隶,下设43内史,各领一万户。少数族:单于台下设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余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初,帝欲法古纯质,每于制定官号,多不依周汉旧名,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民事,皆拟远古云鸟之义。诸曹走使谓之凫鸭,取飞之迅疾;以
3、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自余之官,义皆类此,咸有比况。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北魏孝文帝在位(471-499)期间,可以490年分为两个阶段,前主要是冯太后秉政,后为孝文帝亲政。两个阶段的主要趋势都是汉化改革。,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太和八年(484),颁行俸禄制。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令。 均田制并不触动人户原有土地,具有强制垦荒的意义。太和十年(486),推行三长制。,125 家,25 家,5 家,党 长,里 长,邻 长,二、胡汉杂糅与胡化、
4、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三十、五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太后曰:“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魏书卷五三李冲传目的: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汲取能力,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
5、之金德为水德,表明中华正统地位。,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改革官制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卷一九中拓跋澄传,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定姓族、改汉姓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禁止鲜卑服饰、鲜卑语言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鲜卑贵族死后不能归葬,姚薇元 著,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北魏初年
6、为防范柔然,在平城以北,阴山以南,自西而东设置六军镇。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者流涕。魏书卷一八元渊传,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化,而不为洛都汉化之所浸染。故中央政权所在之洛阳其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之反动亦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陈寅恪,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六镇之乱(523-525)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瓦解。随后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都源于六镇。 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朝士”
7、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恢复了胡族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隋李丽仪墓志,母武川刘氏, 长舅,柱国、荆安东南五十三州诸军事、荆州总管、荆州刺史、平原公顺。 / 第二舅,柱国、太保、泾州刺史、梁国公崇。,在北朝,爵为平原郡公且名顺者只有侯莫陈顺,爵为梁国公且名崇者只有侯莫陈崇,而侯莫陈顺恰为侯莫陈崇之兄。,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北周大象二年(580)十二月,杨坚建隋前夕,下令“诸改姓者,悉宜复旧”。北史卷一周本纪下既然“复旧”后为刘氏,那么说
8、明侯莫陈氏在西魏赐姓前为刘氏,西魏赐姓侯莫陈。侯莫陈道生为“朔州武川人也,本系阴山,出自国族,降及于魏,在秦作刘。大统九年(543),更姓侯莫陈氏”。庾子山集注卷一五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侯莫陈道生墓志铭,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侯莫陈氏为代郡武川人,世居六镇,并未随北魏孝文帝迁洛,因此不可能赶上孝文帝的改汉姓。从李丽仪墓志记侯莫陈氏在隋复姓刘氏的记载可知,在落后的北镇武人中也有些已用汉字为姓。西魏赐鲜卑姓不仅针对汉人,而且包含胡人,后又同恢复汉姓。不论是复汉姓还是赐胡姓,目的都是加强社会的整合,结果都是有助于民族的融合。,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二、胡
9、汉杂糅与胡化、汉化,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法 律,自晋氏失驭,海内分裂,江左以清谈相尚,不崇名法。故其时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北朝自魏而齐而隋而唐,寻流溯源,自成一系,而南朝则与陈氏之亡而俱斩。窃尝推求其故,而知南朝诸律,实远逊于北朝。程树德 九朝律考 南朝诸律考序,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法 律,北周律,唐律,隋律,北魏律,北齐律,晋律,魏律,汉律,陈律,梁律,齐,宋,三
10、、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北魏前期的政治制度1、分部制(胡汉分治)。2、宗主制和镇戍制。3、内行和外朝。4、“胡汉杂糅”政治制度的成因。,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北齐、北周的政治制度1、六官制度(天官府、地官府、春官府、夏官府、秋官府、冬官府,置六卿)。2、行台与总管。3、府兵制。,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北魏前期的政治制度1、分部制(胡汉分治)。2、宗主制和镇戍制。3、内行和外朝。4、“胡汉杂糅”政治制度的成因。,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