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9 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现想象力。过程与方法搜集 5 个甲骨文文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
2、文和汉字的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教学方
3、法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根据本课标题,大家都十分清楚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的: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要求全班朗读课文内容提示,明确问题: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2、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 3、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的哪个朝代? 进行新课一、甲骨文 请一学生朗读第一段文字 ,回答问题一,明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解释“可考” ,可资考证、研究、证明,即从商朝起我们的历史就可以凭借文字资料来考证研究了。 全班朗读文字资料“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上古之书,我国古代较为著名的古书之一,这条资料告诉我们,商朝就有书册了,有
4、书册就必定有文字,文字就是甲骨文,书册就是龟甲、兽骨,读照片“龟甲刻辞” “牛骨刻辞” ,这就应该是尚书所指的书册,而这些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教师提出问题:有一片没有刻上文字的龟甲,如果我们在上面刻上文字,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吗?学生思考表达意见,明确: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才是甲骨文。 提问:商朝时人们为何要把文字刻在龟甲上、兽骨上?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师明确: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贵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就是预测凶吉,其方法是在龟甲或兽骨上钻眼、火烤,凭借裂后的裂纹形态走势预测凶吉,并将预测结果刻在上面,以期以后验证,因此,我们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甲骨
5、文就是商朝人占卜的记录,故甲骨文又称为卜辞。 提问: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怎样理解?我们已经知道,甲骨文是一种古文字,但又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因为它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专家早就指出,甲骨文又具备了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示、会意、转注、假借、形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都是用这六种方法创造出来的,而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这六种方法,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又因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许多就是由甲骨文发展变化流传而来的,所以我们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在书上勾画出五个甲骨文,你能归纳出这五个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6、吗?明确:象形 师说明:(1)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具备六书) (2)甲骨文基本上是种象形文字 (3)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 盘庚迁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阳小屯一带,史称殷墟。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民发现,搜挖甲骨 为“ 龙骨”卖给药店。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当一八八九年他在北京发现甲骨后,确定 为“ 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 “龙骨”
7、 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继续大量人为地毁灭。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说明: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不仅是商朝、商朝仅是青铜器的代表)是很有名的,闻名于世。 提问:1、何为青铜器?铜铸的器皿就是青铜器吗? 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以上金属按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不同比便合铸而成) 2、商朝青铜器为何能闻名于世?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部分,然后指导学生回答:(1)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等数十种。 (2)青铜器铸有装饰花纹、有兽面纹、虎纹、象纹、龟纹等。 3、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司母戊鼎” 。 (1)为什么叫司母戊鼎?指名朗读课本注释。(2)司母戊鼎是世界上
8、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有多大?学生回答:司母戊鼎高高 1.33 米,长 1.10 米,宽 0.78 米,重 800 多千克。(3)那么司母戊鼎是怎样铸造的呢?学生回答:(课本 P48 小字部分。 )(4)教师讲述司母戊鼎的发现、出土经历的种种磨难。20 世纪 20 年代初,安阳小屯甲骨文的出土让这里的人们觉 得脚下这片沃土可能埋藏大量宝物,探宝人不断出现。1939 年 3 月 19 日的晚上,一位当地吴姓青年在自家祖坟地里盲目探宝。当他把探杆钻到十多米深 时突然感觉碰到了硬东 西,拔出后看到探杆 头上带有铜锈,立即回村找堂兄吴培文商量。他们觉得自家祖坟地下可能埋有宝物,挖不挖很
9、犯难,挖的话要破坏祖坟,不挖若是让已侵占安阳的日本人听到 风声一定来挖。吴培文当即组织 20 多个小伙子进行挖掘。当挖到近 13 米深时,吴培文只身来到坑内拨开泥土,一截器物顶部显露出来,因鸡叫天要放亮,他们怕被日本人发现赶紧把坑填上第二天晚上 继续挖,一尊大方鼎露出全貌。吴培文指挥大家用 3 根圆木搭成架子,挂上 辘轳,将鼎拉了出来。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 铜鼎拉回家后,吴培文将它埋在垃圾坑里。事后大家决定应将大鼎卖给中国人。不久,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商肖寅卿从北平专程来到安阳看这大鼎,吴培文感到他是位真正的中国买家,决定让他看看。肖寅卿看后出价 20 万大洋(相当于 现在的人
10、民币 2000 万元)要买这尊大鼎,但又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运输方便不被日本人知道,要将鼎切割成 10 块。吴培文按着肖寅卿的要求买来锯条进行切割。由于 这尊鼎特别结实 ,锯条都断了也没切割成,他们又试图用锤砸,也没有砸烂,这尊大鼎才逃过粉身碎骨的命运。 由于无法将鼎分身,吴培文重新将它埋在地下。这时日本人也得到消息,派军队包围吴家。由于日木人没有得到准确消息,只是搜了搜就回去了,但随后又派 300 多人来吴家,吴培文得到这个消息立即翻墙逃跑。日 军没有追赶他,而是直奔埋宝的西屋马棚,却又鬼使神差地拐进隔壁西院马棚,鼎又逃 过一劫。后来吴培文又将大鼎转移到东屋水槽下面埋起来,并找来一只类似古董的
11、铜夜壶用布包了几层藏在床下。几天后鬼子又来搜 查,把 铜夜壶当成宝贝带走,这只铜夜壶救了大鼎一命。吴培文深知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选择了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吴培文出走后日本人又来了几次,他们确认宝贝被吴培文带走后才算罢休。 吴培文一走就是 10 年。在第 7 个年头时也就是 1946 年,国民党安阳政府获悉了藏鼎的准确位置后将鼎挖出放在了县政府,后来国民党 军队一司令将鼎运到南京当作寿礼送 给蒋介石,存放在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博物 馆。南京解放前夕,蒋介石准备将鼎运到台湾被解放军截获。1959 年中国历史博物 馆新馆建成, 这尊鼎存放在中国 历史博物馆中。教师简介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三
12、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1929 年开始发现。学者 们认为 三星堆文化距今年代约三千多年,是商朝时候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青铜立人像是 1986 年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像高 1635 厘米,躯体修长,身着左衽(rn)长袍。青铜人的右臂向上曲举,左臂向下弯曲,宽大的手掌空握,好似握着什么器物。长袍下部雕有饕餮(to ti)纹,下摆成燕尾状。面部方正,大眼睛,直挺的鼻梁,方额大耳,耳垂还穿有小孔。脑后垂长发辫,头戴华丽高冠。双脚赤裸,站在一方座上,神情肃穆庄严。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个铜人可能是古蜀人掌握祭祀大 权的巫师。 铜像采用分段 浇铸法铸成,说明这一时期的青
13、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明确青铜器的意义 (1)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2)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 (3)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最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还了解了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特别是古蜀国的青铜文化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奴隶社会繁荣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国不愧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要努力学习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文明,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华夏子孙。 板书设计 第 9 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一、甲骨文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今天汉字的渊源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布置作业:你认为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有什么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