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參考書目引用與寫法說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通用 2010 年 9 月 21 更新本 APA 格式引用與寫法說明,首先列出參考書目寫法範例 ,如I 部份;其次列出各型態出版品參考書目寫法說明 ,如 II 部份;至於內文引用他人表格或是二手引用之寫法,請見 III 部份。資料來源:張保隆、謝寶煖(2005) 。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華泰。謝寶煖(2001) 。APA style完全上手指南。台北:文華。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
2、cal Association (5th ed.). Washington, DC: The Author. 說明:當出版者與作者相同時,出版者部份寫上 The Author(如上例) 。中文則寫作者二字,如下例:教育部(2003) 。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作者。I、參考書目寫法範例說明:1、參考書目部分不用分別標出中文書目或英文書目之標題,書目全部列出,順序為先中再英。 (編輯word檔案時,先用滑鼠選取中文參考書目區塊,在指令處,點選表格再點選排序,便會得中文筆畫之順序;再選取英文區塊,同樣做法,得到英文字母之順序。 )2、每一條參考書目之第二行以後皆須內縮兩個全型空格(英文四個
3、字母空格) 。3、中文以新細明體字體。標點符號全部全型。年代採取西元。4、中文書名、中文期刊名稱與期刊之卷數排印成正體之粗體字。 (注意:非2斜體)5、翻譯書部分,以原文之作者為主,故與外文文獻一起排序。標點符號需特別注意,請見以下範例。6、外文以 times new roman 字體行之。標點符號全部半形。7、外文書名,外文期刊名與期數排印成斜體字。書名除第一個字的第一字母以及冒號後之第一字母大寫外,餘均小寫。期刊名稱則每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8、參考書目靠左對齊。 (注意,不是左右對齊,而是靠左對齊。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2004) 。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
4、(第二版) 。台北:五南。內政部戶役政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2006) 。十五歲以上人口數按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分。2007 年 3 月 19 日取自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0-0.html。余安邦、薛麗仙(1998) 。關係、家與成就:親人死亡的情蘊現象之詮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5,1-51。吳毓瑩、桂怡芬(1987) 。形成性評量效度的驗證及教師的角色以自然科平時評量為例。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課程教材教法(頁177-198) 。台北:漢文。蕭昭娟(2000) 。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
5、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Ableson, R. P. (1979). Belief and knowledge systems. Cognitive Science, 3, 355-366. 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1999)。 行 動 研 究 方 法 導 論 : 教 師 動 手做 研 究 ( 夏 林 清 、 中 華 民 國 基 層 教 師 協 會 譯 ) 。 台 北 : 遠 流 。 ( 原 著 出版 於 1993)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 Publication
6、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th ed.). Washing, DC: The Author.Guba, E.G., Lincoln, Y.S. (2000). Paradigmatic controversies, contradictions, and emerging confluences.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163-188). Thousand Oaks, CA: Sage.
7、hacker. (2008).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Retrieved May 7, 2008, from http:/www.merriam- J. , Lomax, P., & Whitehead, J. (2001). 行 動 研 究 : 生 活 實 踐 家 的 研 究錦 囊 ( 吳 美 枝 、 何 禮 恩 譯 ) 。 嘉 義 : 濤 石 文 化 。 ( 原 著 出 版 於 1993)Craft, A., Gardner H., & Claxton, G. Creativity (2010). 創造力、智慧、與信賴教育可以做什麼(呂金燮、
8、吳毓瑩、吳麗君、林偉文、柯秋雪、徐式寬、袁汝儀、蔡敏玲合譯) 。台北:心理。 (原著出版於 2008) Messick, S. (1992). Validity of test interpretation and use. In M. C. Alkin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p. 1487-1495). New York: Macmillan.Murdock, S., & Paterson, C. (2002). Youth and adults learning together: Setting up for succ
9、ess. Journal of Extension, 40(3), 223-235.Murray, M. (2006)。 敘 事 心 理 學 , 載 於 J. A. Smith 主 編 , 質 性 心 理 學 : 研 究方 法 的 實 務 指 南 ( 頁 111131) ( 丁 興 祥 、 張 慈 宜 、 曾 寶 瑩 、 。 。 。 請 寫 出全 部 譯 者 ) 。 台 北 : 遠 流 。 ( 原 著 出 版 於 2003)Olson, D. H., & Olson-Sigg, A. K. (2003). 共 創 活 力 的 婚 姻 : 親 密 關 係 的 十 大指 標 ( 林 秀 慧 、 莊
10、 璧 光 譯 ) 。 台 北 : 愛 家 文 化 基 金 會 。 ( 原 著 出 版 於2000)Schlick, M. (1959). Positivism and realism. In A. J. Ayer (Ed.), Logical positivism (pp. 82-107). New York: Free Press, as cited in Yu, C. H. (2002). Misconceiv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gical positivism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Retrieved November 2
11、5, 2002, from http:/seamonkey.ed.asu.edu/alex/computer/sas/positivism.pdf.Steil, J. M., & Turetsky, B. A. (1987). Marital influence levels and symptomatology among wives. In F. J. Crosby (Ed.), Spouse, parent, worker: On gender and multiple roles (pp. 74-90).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as
12、 cited in Olson, D. H., & Olson-Sigg, A. K. (2003). 共創 活 力 的 婚 姻 : 親 密 關 係 的 十 大 指 標 ( 林 秀 慧 、 莊 璧 光 譯 ) 。 台 北 : 愛家 文 化 基 金 會 。 ( 原 著 出 版 於 2000)Yoo, H. C., & Lee, R. M. (2008). Does ethnic identity buffer or exacerbate the effects of frequent racial discrimination on situational well-being of Asian
13、 American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5, 6374.Yu, C. H. (2002). Misconceiv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gical positivism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02, from http:/seamonkey.ed.asu.edu/alex/computer/sas/positivism.pdf.4II、各型態出版品參考書目寫法說明:一、圖書: 丁(1984) 。諮商心理學。台北:月旦。丁、王 OO
14、(1984) 。教育心理學。台北:月旦。丁、王 OO、李 OO(1984) 。諮商技術(第三版) 。台北:月旦。Author, A. A. (1984). Book title. Location: Publisher. Author, A. A., & Author, B. B. (1984). Book title (4th ed.). Location: Publisher. Author, A. A., Author, B. B., & Author, C. C. (1984). Book title. Location: Publisher.說明:1、中文書目,多位作者之間,以頓號、
15、 隔開,不用寫與 ;圖書的版次有括弧,正體,不用加粗。2、英文書目,作者與作者之間,以逗號隔開,最後一位作者之前加”, &”;圖書版次有括弧,正體(不用斜體) 。二、學位論文:丁(2008) 。碩士論文題目。國立台北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Author, A. A. (1997). Dissertation titl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Name, Place.三、研究報告: 丁(1998) 。澳洲小學教師評量信念研究(1/3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90-2513
16、-H-152-009-F14) 。四、圖書章節: 丁(1995) 。教訓輔三合一實施現況與檢討。載於中國輔導學會主編,5輔導制度評鑑(頁 327-357) 。臺北:月旦。Messick, S (1992). Validity of test interpretation and use. In M.C. Alkin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p. 1487-1495). New York: Macmillan.Author, A. A. (1995). Article title. In B. B. Lastname, & C.
17、 C. Lastname (Eds.), Book title (pp. xx-xx). Location: Publisher.五、期刊文章: 丁(2002) 。文章篇名。期刊名稱,7(3) ,42-47。Author, A. A. (1996). Article title. Title of Periodical, xx(xx), xxx-xxx. 說明:卷數斜體,期數正體,頁碼前面不寫頁 ,與第四項之圖書章節的頁碼寫法有不同。六、報紙: 丁(1995.1.25) 。與大史詩牽手。中央日報,21 版。Author, A. A. (1995, January 25). Article ti
18、tle. Newspaper Title, p.xx.七、會議論文: 丁(1994) 。主題困境對教育的挑戰。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當代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臺北。Author, A. A. (1994). Article title. Paper presented in the Meeting Title, Place.八、公開演奏或展覽: 丁(1997) 。後現代流線美展。台北:國父紀念館。說明:取自編輯之圖書的篇章,篇章名正體,書名斜體(凡是英文中之斜體部分,中文皆改以正體加粗之) ,篇名以及書名第一個字之開頭字母大寫,其餘均小寫;但如篇名或書名中有冒號: ,則冒號後之第一個字
19、母需大寫,其餘小寫。頁碼正體,前面有pp.pp.為小寫。如編輯有兩位以上時,注意要用 Eds.(為大寫 E) 。6九、網路資源/線上字典: 丁(1994) 。敘事治療法的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2004 年 12 月3 日取自 http:/ba.cc.ntu.edu.tw/servmgt/content/lecture13.htmMalhotra, Y. (n.d.). Knowledge assets in the global economy: Assessment of national intellectual capital. Retrieved August 10, 2001,
20、from http:/ ,英文寫(n.d.) 。網路字典之引用,十、翻譯之圖書: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1999). 行 動 研 究 方 法 導 論 : 教 師 動 手做 研 究 ( 夏 林 清 、 中 華 民 國 基 層 教 師 協 會 譯 ) 。 台 北 : 遠 流 。 ( 原 著 出版 於 1993)說 明 : 請 注 意 標 點 符 號 的 全 半 形 狀 況 。 前 面 英 文 部 份 採 用 半 型 , 後 面 中 文部 份 採 用 全 型 。 最 後 的 括 弧 後 面 沒 有 句 點 。十一、二手文獻:Author, A
21、. A. (1987). Book title. Location: Publisher, as cited in Author, B. B. (2003). Book title. Location: Publisher.Author, B. B. (2003). Book title. Location: Publisher.原著作者(年代) 。書名。出版地:出版社。轉引自第一手引用作者(年代) 。書名 。出版地:出版社。第一手引用作者(年代) 。書名。出版地:出版社。Olson, D. H., & Olson-Sigg, A. K. (2003)。 共 創 活 力 的 婚 姻 : 親 密
22、 關 係 的 十 大指 標 ( 林 秀 慧 、 莊 璧 光 譯 ) 。 台 北 : 愛 家 文 化 基 金 會 。 ( 原 著 出 版 於2000)Steil, J. M., & Turetsky, B. A. (1987). Marital influence levels and symptomatology among wives. In F. J. Crosby (Ed.), Spouse, parent, worker: On gender and multiple roles (pp. 74-90). New Haven, CT : Yale University Press, a
23、s cited in Olson, D. H., & Olson-Sigg, A. K. (2003)。 共創 活 力 的 婚 姻 : 親 密 關 係 的 十 大 指 標 ( 林 秀 慧 、 莊 璧 光 譯 ) 。 台 北 : 愛家 文 化 基 金 會 。 ( 原 著 出 版 於 2000)說明:7例如,你從林秀慧與莊壁光翻譯的 Olson 與 Olson-Sigg 合著這本書中,看到了Steil & Turetsky 的原作者資料,並用在論文中,那麼你是二手引用。你所引用的 Olson 這本翻譯書要列在參考書目中,另外,Steil & Turetsky 的原作者書目也需寫出來,最重要的是你並
24、沒有直接閱讀 Steil & Turetsky 這本書,訊息與解釋乃來自 Olson 的翻譯書,所以 Steil & Turetsky 這本書的書目後面再打逗點,加寫 as cited in Olson, D. H., & Olson-Sigg, A. K. (2003). 共 創 。 。 。 。 。 (如上例)以清楚表示你為二手引用,並非直接閱讀原作。十二、篇名或書名有問號:說明:當篇名或書名最後以問號結束時,則保留問號,不需再加句號,如下例:Yoo, H. C., & Lee, R. M. (2008). Does ethnic identity buffer or exacerbate
25、the effects of frequent racial discrimination on situational well-being of Asian American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5, 6374.8III、內文引用之寫法一、中文引文如超過 100 字,英文引文超過 40 字時,需要另起新的一段,新段每行對齊,全部內縮三個空格,中文使用標楷體,英文用斜體。二、引用重要表格或是圖示之寫法如以下 A 例與 B 例:A 例:研 究 者 自 問 , 為 何 在 自 身 投 入 於 研 究 歷 程 之 後 , 卻 有 行 動 和 研
26、 究 貌 合 神 離 之 感 呢 ? McNiff, Lomax 與 Whitehead( 1993/2001, 頁 12) 將 行動 與 研 究 的 特 質 作 了 一 番 釐 清 , 列 表 如 下 :表 1 行 動 與 研 究 詞 彙 對 照 表有 關 行 動 (action)的 辭 彙 有 關 研 究 (research)的 辭 彙行 動 (doing) 調 查 研 究 (inquiring)介 入 (intervening) 保 持 觀 望 (standing back)有 意 圖 (intentional) 小 心 謹 慎 (being careful)承 諾 投 入 (commi
27、tted) 紀 律 嚴 謹 (disciplined)有 動 機 (motivated) 講 究 證 據 (evidential)熱 誠 (impassioned) 系 統 性 (systematic)註 : 引 自 行 動 研 究 : 生 活 實 踐 家 的 研 究 錦 囊 ( 頁 12) , J. McNiff, P. Lomax, & J. Whitehead (吳 美 枝 、 何 禮 恩 譯 ), 2001( 原 著 出 版 於 1993) 。 嘉 義 : 濤 石文 化 。9B 例 : 圖1 調節變項與依變項之關係註 : 引 自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
28、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by R. M. Baron and D. A. Kenny, 1986,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 p. 1174. A 例 與 B 例 說 明 :1、 表 之 標 題 靠 左 。 圖 之 標 題 置 中 。2、 在 文 章 的 內 文 中 引 用 翻 譯 書 籍 時 , 引 用 的 寫 法 為 McNiff,
29、Lomax 與Whitehead( 1993/2001) , 1993 是 原 作 年 代 , 2001 是 翻 譯 書 的 出 書 年 代 ,文 中 需 寫 出 原 作 者 之 姓 氏 , 注 意 翻 譯 者 的 姓 名 並 未 出 現 於 文 內 。3、 所 引 之 表 格 如 出 自 一 本 翻 譯 的 書 , 則 需 清 楚 標 出 書 名 、 作 者 、 年 代 、 以及 頁 數 ; 作 者 的 標 示 為 名 縮 寫 在 前 , 姓 氏 在 後 , 如 上 述 A 例 。4、 如 果 表 格 出 處 是 期 刊 文 章 時 , 則 引 用 寫 法 如 上 述 B 例 ; 需 特 別
30、 注 意 其 資料 來 源 為 英 文 期 刊 文 章 , 篇 名 本 身 有 加 引 號 “ ”, 篇 名 之 每 一 個 字 字首 為 大 寫 , 篇 名 之 後 有 逗 號 ; 期 刊 名 斜 體 ; 出 處 頁 碼 必 須 標 示 清 楚 。 如果 有 兩 位 作 者 , 則 作 者 之 間 的 連 結 用 ”and”( 注 意 , 此 與 文 章 最 末 的 參 考書 目 皆 用 &之 寫 法 有 不 同 ) , 如 果 是 三 位 以 上 作 者 , 則 作者間以逗號區分,但最後一位作者之前有”, and”。請見 APA 第五版 172 頁 182 頁。4、 最 後 文 末 之 參
31、 考 書 目 中 仍 需 要 把 所 曾 引 用 之 書 目 列 出 來 , 如 下 。參 考 書 目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10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McNiff, J., Lomax,
32、 P., & Whitehead, J. (2001)。 行 動 研 究 : 生 活 實 踐 家 的 研究 錦 囊 ( 吳 美 枝 、 何 禮 恩 譯 ) 。 嘉 義 : 濤 石 文 化 。 ( 原 著 出 版 於 1993)三、二手引用別人一手引用的資料時,寫法案例如下:當利用評量結果來描述構念真正的值時,必須用到測量標準誤與信賴區間,例如根據此次閱讀能力表現 85 分的結果,我們有 95的把握這孩子的真正閱讀能力在 82 分到 88 分之間。 根據 Schlick(1959 ;引自 Yu, 2002) ,利用機率與測量誤差從樣本結果推論回母群時,便是邏輯實證論的證實觀點。上 例 說 明 :
33、當 你 為 二 手 引 用 時 , 原 著 以 及 第 一 手 引 用 的 兩 方 面 書 目 都 要 有 。 原 著 書 目之 後 面 , 需 加 寫 引 自 。 參 考 書 目 寫 法 如 下 所 列 。 亦 可 參 考 本 文 上 述 第II 之 第 十 一 項 、 二 手 文 獻 。參 考 書 目Schlick, M. (1959). Positivism and realism. In A. J. Ayer (Ed.), Logical positivism (pp. 82-107). New York: Free Press, as cited in Yu, C. H. (2002
34、). Misconceiv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gical positivism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02, from http:/seamonkey.ed.asu.edu/alex/computer/sas/positivism.pdf.Yu, C. H. (2002). Misconceiv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gical positivism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02, from http:/seamonkey.ed.asu.edu/alex/computer/sas/positivism.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