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巧借诗词妙解美术.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6367934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借诗词妙解美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巧借诗词妙解美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巧借诗词妙解美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巧借诗词妙解美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巧借诗词妙解美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5 年新北区年会论文 美术巧借诗词 妙解美术唤起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常州市小河中学 张红霞摘要:高中艺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美术鉴赏这门选修学科。它以浓厚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继承、热爱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传统的美术鉴赏是“指令式”的,单调枯燥,灌输再灌输。本文对在美术鉴赏教程过程中巧妙地引入相关美术作品特色的诗句,唤起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作了探讨,着重就新课标下美术鉴赏,结合自身实践如何巧借诗词,妙解美术。关键词:新课标 诗词 美术鉴赏 兴趣我国古诗浩如烟海,灿若星河,特别是唐诗宋词更是文学史上的瑰宝,许多诗句,精妙绝伦,令人百看

2、不厌,过目难忘。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目,它本身的内容几乎包罗万象。它以丰富的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认同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养成一种文明的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获得健康的心理品质、生活方式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也是一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课程,它通过提供最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和创设艺术化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培养丰富、敏锐的感受能力。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入富有与美术作品相关的诗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使他们对美术的学习进入乐而忘忧、欲罢不能的境界。走出枯燥无味的境界。一、善用诗词,鉴赏玉石之美新课程高中美术教材第二课玉石之

3、分,从原教材的古代工艺美术章节中分离出独立的一节。在我国久远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优秀工艺美术品极为浩瀚丰富,成就极为辉煌,玉器是珍贵的工艺品之一,学生平时不易直接接触到。而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很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本人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恰当地引入相关诗词,学生的思绪飞扬。如玉作为“美石”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本为自然物质的玉石被人为地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把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相比附,于是出现了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讲到

4、玉质美,结合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这是由于古来的君子都把玉比拟为道德,象征道德的缘故。在补充讲到中国人佩玉之风起源很早,结合诗经中就有这样的描写:“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里所说的“杂佩”就指玉器佩带。再如,讲到战国时期人们佩玉是有很多讲究的,一方面,不同阶层的人所佩之玉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佩玉形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佩玉多为成串的组合,有时一串佩玉会有十件乃至几十件玉器组成,这种被编串在一起的玉器佩在身上,走起路来铿锵有声,即玉藻上说的“行则鸣佩玉” ,苏东坡也有“更爱玉佩声琅 ”之说。这样会给学生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

5、。趁着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让学生去鉴赏典型的例子的玉器,探讨点明玉石美之所在,达到举一反三、培养审美能力,唤起对鉴赏玉石的兴趣。深掘“玉的精神”更使玉超出了实用的,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载体。如此善用诗词的教学,学生怎能不兴趣盎然呢?二、巧用诗词,鉴赏瓷器之美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传统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讲解名窑有特色瓷器可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瓷器的理解,对瓷器美的探究。古代工匠从大自然的山光湖色,探寻最美的理想釉色,不断改进釉料中的含铁比例和探求还原火的最佳火候。人们的审美认识也在这个漫长的求索、创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如讲越窑瓷色泽湿润清

6、新之美,结合它受到唐代诗人的热情赞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 “ 捩翠融清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梁春水,轻旋薄冰盛丝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徐寅)明月春水,古镜破苔,嫩荷涵露,千峰翠色。道出人们对青瓷欣赏过程中丰富的联想和惜爱之情。有如此佳句的陪伴,学生对古代瓷器的理解再也不是难事了。再如在讲到补充典型工艺作品, 唐花釉罐时,首先介绍这件花釉罐,造型为唐代典型式样,圆唇口、溜肩、平底,肩上有双系。里外施釉,在外部黄褐色釉彩上加蓝彩斑点四块,斑点四块。斑点在高温下呈色各异,蓝中泛白,蓝中闪灰,又有色斑中隐约透露

7、出黄釉底色。彩斑象云霞,似叶片,颜色饱和,浅深相间,互为衬托,豪放潇洒,天然盎然。花釉装饰看似简单,却反映出唐人祟高尚天工与清新的审美观。李太白诗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句,“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也即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境;司空图诗品中题为“生气远出” , “妙造自然” ,都是追求一种自然、去除造作的美感。通过结合诗词,唤起学生鉴赏瓷器的兴趣,给学生了解花釉瓷器的装饰,充分表现出唐代文化艺术中开朗、清新、健康的气氛。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我引用琅琅上口的诗句,使学生便于记忆,化难为易。三、引用诗词,鉴赏青铜器之美青铜器艺术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创造的,青铜器

8、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历史环境不熟悉,再就是古代青铜器的名称生僻字较多,其用途也不为多数人所熟悉。在讲述某些代表性器物时,可结合诗词,化难为易,加深理解。在讲西周中期的青铜器装饰图案中,出现一些由动物变体而来的几何式装饰,它们虽然是由动物演化而来,但由于已经脱胎换骨,故而整体看去已几近抽象几何形了,只是隐约可见一些残留其中的动物特征。其中波曲纹是最典型的一种。如 壶 ,该壶的造型为细颈鼓腹,颈的两侧有兽耳衔环,自颈至腹饰以波曲纹三周,连续的波曲线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整体看去,大气磅礴。窃曲纹也是,西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此时本人结合吕氏春秋上有“周

9、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之说。让学生通过此话理解,这种所谓的窃曲纹实质也是动物纹的简化和抽象化,有的仍留有龙、蛇类纹样的特征以“s”形为基本结构,应用时都作连续排列成的二方连续的带状装饰。再如,带状兽面纹装饰是商代前期青铜器装饰中较常见的形式。兽面纹一般称“饕餮纹”据辞书上说,饕餮是一种传说中的贪食恶兽,后人用以比喻贪婪凶恶之人。 吕氏春秋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历代多沿此说,于是商周青铜器上的这种有首无身、非牛非马的怪兽谓之“饕餮”之说流传至今。结合补充图片一牛尊尊体上饰有一大鸟,昂首轩立,几乎占据了整个尊体,尤其是那巨大的卷角状冠和长而翻卷的大尾

10、,挺胸瞪目的神气,显然已非平常之鸟了。在此可结合诗商颂玄鸟 “降而生商”之说,让学生明白,所谓“玄鸟”即凤。自古以来凤就是受人尊崇的神鸟。再引正如说文对凤所描写的:“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颈鱼尾,龙纹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 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了解夏商时期的青铜器装饰纹样以什么为题材。通过引用诗词,学生似乎置身去考古一趟,深掘了青铜器制作中所蕴涵的艺术规律和创造精神,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创造我们时代的艺术。四、妙用诗词,鉴赏中国画之美我国大地辽阔,自然风光各异,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11、风光,椰林挺立、郁郁葱葱的南国秀色;有挺拔险峻、景色壮丽的名山,环境清幽、云雾飘渺的佛教名山。而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绘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欣赏代表着中国古代美术高度艺术成就的中国山水画时,可以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如欣赏展子虔的游春图时,首先学生会感到一阵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辽阔的水面波光潋滟,近处桃花正在绽放,远山青翠,几朵白云从林岫间徐徐涌出。结合宋代林泉高致一书山川之间的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 ”例如郭熙的早春图可作为补充画面赏析,构图幽奇,石状奇特。山光浮动,意境清旷。结合苏轼写的“玉堂尽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动睡起,白波

12、清峰非人间” 。诗句与此画意极为相似。再如欣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时可妙用李白的“朝辞百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来描绘此画面,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描写秦陇一带的景物,画面取景高远,中部的烟岚拉开了前景与远景的空间距离,令人感到远山异常雄伟高大。山间悬挂的瀑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吟唱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个是通过画面,借画抒怀;一个是通过诗歌,借诗抒情。都表达了画家或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胸怀。有此佳句陪伴,学生进入了文艺书画相融的境界。 梅石溪凫图是宋代马远的作品,画面展示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

13、,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可以与苏轼的佳句相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再如,现代王成喜的春这幅画可与中唐孟郊春雨后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都表达他们对春的感受和理解。这种例子举不胜举。诗人让学生懂得,画家让学生看画。教师与学生共赏如此妙创的环境,再让学生参与,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发展。底蕴深厚的古诗词,折射出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古诗人锋利的笔端凝铸了祖国的秀美山川,它为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材料,课堂中巧妙的借用,更能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在这环境中,不仅有各种知识和信息间的渗透、综合。还有在不断地探究和追问中体验艺术诗词所表现的丰富内涵。创设了艺术化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培养丰富、敏锐的感受能力。参考文献:1.艺术课程标准2.古代文学作品选 美术鉴赏高中选修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音乐美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