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从社交网络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论坛(BBS)等虚拟社区的影响有所减弱,而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日益受到网民的追捧。国外的 Facebook、Myspace,国内的人人网,微博等社交网络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拓展,用户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在社交网络迅速崛起和发展的今天,它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代替的一部分。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不仅为信息的传播与分享提供了新的平台,而且成为用户展示自我、表达利益诉求、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社交网络概述,分析社交网络信息特点及传播特点,社交网络信息的价值体现,以及社交网络的发展特性。关键词:
2、社交网络、有效信息源、特性、信息价值、发展趋势How to Gain Valuable Information from the Social Networks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forum (BBS) and other virtual communities has decreased. The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relationship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Interne
3、t use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acebook, Myspace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RenRen, Sina Weibo in domestic speeds up th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social networks. The scale of users is expanding explosively. The Social Networks cant be replac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Social Networks not only
4、provides a new platform for the dissemination and shar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show users themselves, to express interest demands, to maintain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an overview of the Social Networks and analyzes the dissemination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in Social Networ
5、ks. It also presents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ocial Networks, effectiveness information source, featur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trends2目录1 社交网络概述 32 社交网络的信息价值 32.1 网络信息价值的测度 42.2 社交网络信息价值 43 社交网络是否是有效的信息源 53.1 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53.2 SNS 信息源的
6、有效性 54 社交网络信息特点及传播特点 64.1 低成本的信息传播 64.2 多维度的信息传播方式 64.3 即时互动的交互传播 74.4 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行为 74.5 裂变式的传播方式 75 社交网络的发展特性 76 社交网络信息资源类型 87 社交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 97.1 网络信息资源获取分析 97.2 社交网络信息资源获取分析 98 结论与讨论 10参考文献 1131 社交网络概述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英文简称为 SNS,是 Web2.0 体系下一个技术应用架构。SNS 通过网络聊天、博客、播客和社区共享等途径,实现个体的社圈
7、的逐步扩大,最终形成一个联结“熟人的熟人”的大型网络社交圈,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六度分隔理论特征1。在社交网络上注册过的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发布日志、状态、照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来反应该用户的生活状态、心情或爱好等。用户可以在社交网络上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结为好友,也可以与互联网上的陌生用户结为好友,在成为好友之后,各个用户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访问主页、评论好友发布的内容、即时聊天等活动。社交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社交活动搬移到互联网中。目前国外比较知名的社交网络应用包括 Facebook、Twitter 等,国内的大型社交网络有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腾讯
8、空间等,活跃在这些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数以亿计。以Facebook 为例,根据 2011 年底的统计,其全球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了 8.45 亿,其中一半是经常性用户,这就意味着全球大约 8 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这个社交网络上注册过2 。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在 2011 年初,人人网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 2000 万,是国内最大的类facebook 应用,而新浪微博的注册人数也突破 1.4 亿,是国内最大的微博类社交网络产品3 。据统计,约六成用户每天要访问社交网站,其中 38.2%每天访问多次,20.3% 每天至少访问一次;在内容原创方面,用户活跃度普遍较低:7.9%的用户每天都会更新状态或签名,而接
9、近一半的用户没有这一行为;只有一成五的用户平均至少每周发表一次日志或日记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社交网络日趋发展成为网民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网络传播媒介。由于社交网络种类的丰富和用户行为的多样性发展,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日趋复杂:信息并不是在单一网络中传播,而是出于多种社交网络应用共存环境下。社交网络的影响力逐渐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收集群众意见与建议,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到企业建设官方微博和社交网络应用等平台营销产品,反馈用户意见;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八卦新闻传播,大到社会工作中的舆论监督。由此可见,社交网络以其及时性强、信息资源丰富、用户面广、传播
10、广泛迅速的传播特点,逐渐改变人们对额日常生活,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42 社交网络的信息价值信息的价值可以理解为以下三层含义5 :一是信息热点度。信息热点度高的一般是一些当时的热门话题或者内容很吸引人的信息,由于得到了很多人的推荐或好评,此类信息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扩散速度也很迅速。二是信息的内容与用户的吻合度。用户在发布日志或状态时,可以对所发表的内容加上标题,即添加“关键词”。其他用户可以在转发过程中添加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所传达的含义,用户会选择与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所契合的内容关注或转发。三是用户的影响力,用户的影响力一方面取决于用户的身份,还取决于用户与好友的关系网。例如,一些
11、企业、名人、明星借助新浪微博开通自己的公众账号,这些公众人物发布状态、视频、照片等信息,可以号召好友去关注某个事件,或参加某个活动。2.1 网络信息价值的测度网络信息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的总和。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巨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频繁、价值不一等特点6 。在网络信息的主客体效应中,客体是网络信息,主题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或者利用者即人6 。由于信息价值具有动态性,尤其在网络环境下特别明显,使得网络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更强。不论是信息经济学中从广义上研究信息价值的测度,还是具体论述网络中信息价值的测度,必须首先承认信息是商品,这是研究信息价值测度的基础7 。袁红在
12、 信息获取模型与信息价值测度中介绍了两中信息价值测度方法:一是建立信息获取的成本模型对信息价值进行测度,二是建立信息获取的收益模型以测度信息价值8 。这些都是着眼于主体的利用对象 信息,从信息的获取成本、收益和信息商品的价值量计算角度来研究的。2.2 社交网络信息价值社交网络的信息价值应该从社交网络信息的主体社交网络用户的角度来分析,并着眼于主体的利用对象信息,从信息获取的成本、收益和信息本身有效性或可信度几个方面来分析。从信息获取的成本来说,社交网络中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获得的,大多数是用户在上网的过程中,通过阅览的方式获取信息的,并不需要对信息进行购买,因此获取社交网络信息的成本非常低。例如
13、,社会上刚发生的新闻,网络上能第一时间获取,好友发布的日5志及状态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所以单从信息获取的成本方面来说,社交网络的信息普遍具有一定价值。从信息获取的收益来说,社交网络本身是一个大型的网络圈,信息可以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因此对于社交网络信息的主体用户而言,信息的获取速度是很迅速的,并且信息量也比较大,而且由于用户浏览社交网络的信息,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过滤过的,这样使用户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对自己有效用的网络信息。所以,相对于其他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主体而言,从社交网络上获取的信息收益还是可观的。从信息本身的有效性或可信度来说,并不一定是所有的信息对某一特定主
14、体都具有价值。每一个具体主体对信息都有不同的需求,例如,主体的微博账号所关注的账号是根据个人兴趣关注的,但是主体不感兴趣的一些信息还是会平时的浏览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查看到,这些信息就是对主体而言没有价值的。因此,根据信息的有效性来判断社交网络信息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因为一些信息对于某个主体来说没有价值,但是对于另一主体可能是有价值的。信息的可信度也和信息获取的途径有关。对于每个用户来说,获得同一信息的途径可能不同,那么所造成的信息可信度也就不一样,因此根据信息可信度来判断信息的价值也是不定的,要是具体情况而定。但是社交网络信息的价值不能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或更多角度单独评判,要综合信息获取成本、收益、
15、信息有效性、可信度等因素综合测评,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比较客观。3 社交网络是否是有效的信息源3.1 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是指对网络信息可以信赖的程度;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大众传播学的兴起,国外就开始了对信息的可信度研究(Credibility Research),可信度研究最初所关注的是传播者(信息源)可信度,即信息来源可信度9 。而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研究可以从信息源的角度分析得到;怎样有效的利用检索工具找到可靠的信息源,即从传播者的角度分析信息的提供方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63.2 SNS 信息源的有效性信息源的有效性的其中一个体现在于信息源的有可信度。反过来说,
16、如果信息源不具有基本的可信度,在初始传播的时候就是没有依据的、虚假的数据,那它一定不具有有效性。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源大部分是社交网络的众多用户,信息也大部分都是由这些用户发布和传播的。举一个在社交网络中应用的实例。如果一个用户在人人网上注册的时候,没有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姓名,二是盗取了别人的个人信息,并以这个虚假的身份在社交网络中与他人互动交流,这样的信息源本身不具有可靠性。也就是说,这类信息源是无效的,并且可能会给虚拟的网络世界带来危害。但另外一种情况,例如,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这样的 SNS 信息源是得到了官方证实和验证的,在社交网络上,这类用户发布的新闻或者国家相关政策消息都是具有权威的,
17、而不是信口胡诌,则其他的 SNS 用户可以以这些信息源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并且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那么这类的信息源是有效的信息源。综合上述实例情况,社交网络的有效性不是绝对的,要分情况而定。如果信息源来源于政府的官方账号或者经过其他途径证实过的,则这样的信息源具有有效性和可信度。相反,如果信息源来源于广泛的大众用户或者来源不明确,则该种类型的信息源一般不具有有效性和可信度。4 社交网络信息特点及传播特点信息传播是社交网络的核心功能之一,信息的传播特点也依据信息特点形成的。由于社交网络中信息具有数量大、更新速度快、类型多、简单、通俗、无限制的特点,大部分信息精练短小,带有较多的表情符号。这类的信
18、息资源数量巨大、内容多,而且更新及时变化快,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相关度很高,方便检索。并且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一般都趋于口语化,而且也存在一些冗余的没有用的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方式也是根据信息特点形成的。订阅和分享是构建用户关系和进行信息传播最基本的两种行为,同时,用户的评论对信息传播业起着积极或者消极作用10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社区, SNS 中的信息传播具有以下特点:74.1 低成本的信息传播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低成本,包括三个方面11 ,一是获得信息发布权利的成本低,社交网络中没有书号、刊号的限制,没有繁琐的审批过程,不需要纸张、装订、排版、印刷、发行等物质投入,减少了财力消耗;二是内容
19、制作的成本低,写作简单,没有字数、大小的限制,不具有文学性,通俗易懂即可,并且操作简单;三是指信息传播的成本低,只需要利用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做任何事。4.2 多维度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传播方式上,传统的博客和论坛是“一对多”或“ 店对面 ”的传播模式,即由一个传播者向不明确特征的群体发布信息,也就是说,在传受的双方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关系。而SNS 兼具“一对一”、 “一对多”的传播形态,发布者可以单一向一个好友进行传播,也可以向某个固定的好友圈里传播。传播者可以向接受者传播信息,接受者也可以选择转发或者评论信息,或者不接受信息,即有了“多对多”、 “多对一”的传播形态,
20、从而更丰富了传播方式。4.3 即时互动的交互传播传统的网络社区,例如 BBS,因为信息发布渠道的限制或者篇幅较长的原因,信息往往有滞后的现象,更新的频率也低,同时由于阅览者不固定,互动性也就不强。SNS 通过绑定移动设备可以做到信息的产生和发布同步10 ,因此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4.4 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行为由于博客和论坛的信息都是面向整个网络社区,这些信息没有固定的接收者,而且接收之后的操作无法控制。而 SNS 强调的是熟人或者建立信赖关系个体间的交流,在相互确认身份的前提下进行信息的交互式传播。信息的传播渠道可以被用户操控,在信任的基础上接收、发送信息,实现信息的交互与传播。4.5
21、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在社交网络中,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很常见。假如 A、B、C 各有 100 个好友,不考虑8重叠的好友,从理论上来说,A 发出的信息被 B、C 分享之后,可能共有 300 个人会看到此信息,如果 B、C 的好友再将信息传播给自己的好友圈,这种影响力是极大的。社交网络中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迅速的扩散到该人的所有朋友以及网络的每个节点上,而每个节点收到感应后都会在进行相互影响,最终达到集腋成裘的“滚雪球”效应。5 社交网络的发展特性分析以 SNS 的基本内容、结构、模式,与传统的网络社区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发展特性:1.人际传播回归和社交网络关系化12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际传播和网络社交传
22、播息息相关。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而人际传播具有较强的私人性、亲密性、互动性、社会性和平等性特征。这些特性保证了人际传播良好的效果和影响。社交网络也不是杂乱无章的,也是关系化的。社交网络更多是将现实社会的关系反映在网络上,让人与人之间保持联系,以人际关系来吸引用户,维持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并扩大人际关系。尽管用户将信息都传播给认识的人,表面上看好像是缩小了信息传播的范围,但更容易达到深度交流和互动。2.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可以不需要懂得编程语言就创建属于自己的空间或主页,社交网络是基于“人际关系”的网络服务,核心是“ 用户创造价值
23、” ,用户自身的价值也更加重要。社交网络的是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和传播信息,用户的意识和行为成为关注的焦点,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是关键。基于这样的理念,社交网络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交网络的功能也更加丰富多样化。3.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结合传统的论坛相对来说比较开放,相当于一个公共空间,而博客的存在是相对私人的,相当于是一个私人空间。SNS 则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相结合,让用户对社区有归属感、认同感,又能同时置身于社区网络中。用户可以在个人主页上添加好友、撰写日志、发表照片等,也可以在好友的状态下写评论或意见,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还有公共空间的功能,例如:游戏、分享、交易等。总而言之,
24、社交网络塑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形态和信息传播途径,也巧妙的融合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96 社交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社交网络信息资源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集合,因此基本具有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分类标准。如果按照网络信息加工的层次13来分类,可以分为:网络资源指南和搜索引擎、案件信息资源、参考工具书、电子文献、网络数据库、其他动态信息。如果按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来14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非正式出版信息:是指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强的信息,并且该类信息是动态的,如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和电子会议、电子布告板新闻等发布的信息。版正式出版信息:是指受到一定产权保护但没有纳入正式出版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如政府机构和非
25、政府组织提供的信息,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提供的信息,企业和商业的产品介绍等。正式出版信息:是指受到一定的产权保护,信息质量较高、利用率较高的信息。而正式出版信息又包括一次出版信息、二次出版信息、三次出版信息。7 社交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7.1 网络信息资源获取分析信息技术网络化、数字化,促使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多种多样,信息在数量也大幅度提升。对于广大用户来说,不论信息资源的形式和数量,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有两个: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15 。1.直接获取方式直接获取方式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的需求,有一个明确的信息目标,通过搜索引擎或者网页的网址,就能准确的定位到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另一
26、方面,用户可以通过访问网络数据库15 ,来获取例如学术性的信息资源,网络数据库中都有自带的检索功能,这也是直接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这种直接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简单有效,为用户节省时间,由于目的明确,所以信息资源的准确度也比较高。2.间接获取方式间接获取方式就是通过网址链接或者网络导航来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因为大多数时候,用户不一定就很明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一般都是通过一层一层链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种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并非目标所指,是网络行为导致的一种必然趋势,10但是这种获取方式并不如直接获取简单快捷,一般会花费一些时间,而且有时候最终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源。7
27、.2 社交网络信息资源获取分析社交网络中信息资源的获取和采集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对于用户来说,社交网络信息的获取也可以有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两种方式。社交网络中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比较常见,例如,每一个用户的微博账号都有一个唯一的域名,我们访问的时候只需要输入网址或者从收藏夹中选取,这一类的获取方式可以归为直接获取。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快的找到用户感兴趣或者有用的信息资源,例如,某用户需要查看其中一个好友的日志,利用社交网络的检索功能,输入好友的账号,就可以快速访问该好友的主页,并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源。对于开发社交网络的人员来说,社交网络的信息资源的采集需要用支持异步J
28、avaScript 和 XML,即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术的网络爬虫技术。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人员实现了社交网路信息采集的技术:2007 年浙江大学的罗兵16在普通爬虫的基础上增加了 JS(JavaScript)解析和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操作模块,实现了对 JavaScript 代码的解析和 JavaScript 代码中相关 DOM 操作的支持,完成了对 Ajax 加载内容的分析;2009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曾伟辉17 采用改进动态脚本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对象的程序切片算法,达到抓取 Ajax 站
29、点 URL 的目的;同年,袁小节18 以采集新闻主题信息为例,采用基于协议驱动采集和事件驱动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聚焦信息的采集;2010 年,夏天 19对 Ajax 站点数据采集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采集 Ajax 网页动态信息的研究重点以及发展趋势。8 结论与讨论社交网络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是通过社交网络获取的,不论是用户主动获取还是被动获取的,所以对信息的筛选是我们从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社交网络中,根据个体的兴趣选取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并且对于社交网络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做判断和证实,避免上当受骗,避免因散布了虚假消息
30、造成违法行为。社交网络也相当于是一个大型的人际关系网,最大的两条优势就是:用户粘性高、实名制信息更准确。作为社交网络的用户之一,11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两个优势,在社交网络中在注意自己言行同时,对自己的信息安全加以保护,在接收别人信息的时候,提高警惕,同时在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的同时,不要侵犯其他利益。参考文献1. 张彦超, et al., 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 . 物理学报, 2011(05): p. 66-72.2. 吴文昊, 基于社交网络信息分析的综合服务研究, 2013, 北京邮电大学.3. 章鹏, 本., 国内社交网络激战正酣三大路径酝酿新格局, 通信信息报. p. A13
31、.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2 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 EB/OL, http:/ 李合莉, 多层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2013, 山东财经大学.6. 仇壮丽 and 郭慧芳, 论网络信息的价值及其判断标准. 情报探索, 2011(09): p. 1-3.7. 张瑞红, 注意力与网络信息价值测度研究. 情报杂志, 2005(01): p. 110-111.8. 袁红, 信息获取模型与信息价值测度. 情报资料工作, 1998(04): p. 10-11.9. 朱宁, 陈红勤, and 聂应高, 网络信息有效获取与可信度的案例分析 . 图书馆学研究, 2009(11)
32、: p. 55-57+19.10. 郭海霞, 新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和模型分析. 现代情报, 2012(01): p. 56-59.11. 宫广宇, 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与效果的思考以人人网为例. 媒体时代, 2011(04): p. 22-25.12. 李林容, 社交网络的特性及其发展趋势. 新闻界, 2010(05): p. 32-34+20.13. 刘颖,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检索策略.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06): p. 75-76.14. 张宝泉,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利用. 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p. 94-97.15. 王利军, 基于网络环境的用户信息资源获取分析. 晋图学刊, 2012(03): p. 33-36.16. 罗兵, 支持 AJAX 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爬虫设计与实现, 2007, 浙江大学.17. 曾伟辉, 支持 AJAX 的网络爬虫系统设计与实现, 20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8. 袁小节, 基于协议驱动与事件驱动的综合聚焦爬虫研究与实现, 2009,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 夏天, Ajax 站点数据采集研究综述.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0(03): p.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