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磷脂饲料营养及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技术应用磷脂是动物体内细胞组成的重要成分,与蛋白、维生素并列为“三大营养素” 。磷脂对脂肪的转运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参与脂肪酸代谢,帮助脂肪溶解与吸收。磷脂还参与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活动来激活一些神经组织。因此,磷脂具有预防脂肪肝、改善体脂构成、增强抗病力及免疫力、节省饲料中胆碱与蛋氨酸等作用。关键词:磷脂;饲料;营养; 技术;应用磷脂富含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生育酚(VE)400mg/kg、丝氨酸磷脂,必需的脂肪酸、磷脂酸、糖脂蛋白、中性植物油等营养成分。 磷脂是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脂质,是一种多元醇与脂肪酸,磷酸酯化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豆中因此称为大豆
2、磷脂。由于大豆磷脂效果显著、作用高效,已成为国际上重点开发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在饲料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 磷脂的理化性质纯净的大豆磷脂在高温下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由于精制处理和空气接触等原因而变成淡黄色或棕色。大豆磷脂溶于油脂、脂肪酸和苯、乙醚等有机溶剂,部分溶于乙醇,极难溶于丙酮和乙酸甲酯,不溶于水。磷脂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遇水时能吸水膨胀,从而使其在油脂中溶解度大大降低,从油中析出。在磷脂分子中,有磷酸根和氨基醇亲水基团及碳氢键疏水基团,故磷脂能起表面活性剂作用,能使水、油两个不相溶的相形成稳定的乳胶体,这是因为磷脂在水、油两相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而降低油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成为很好的
3、乳化剂和分散剂。磷脂在空气中或阳光中不稳定,易氧化酸败而变黑,但在油脂中却比较稳定。磷脂的耐热性能较好,但温度超过 150会逐渐分解。磷脂在酸碱条件下易水解,其产物为脂肪酸、甘油、磷酸、氨基醇及肌醇等。2 磷脂的分类:根据大豆磷脂加工工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2.1 粗磷脂 它是由大豆精炼油的副产品(油脚)真空脱水而制得,也称为浓缩大豆磷脂。产品的丙酮不溶物(磷脂和糖脂)含量为 6064 ,大豆油含量为3640。2.2 改性大豆磷脂 它是由浓缩大豆磷脂经化学改性而制成,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水包油(OW )乳化功能。改性方法主要有 3 种: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其丙酮不溶物含量与天然粗磷脂含量相同
4、,但其乳化性和亲水性能较浓缩大豆磷脂有显著提高,因此在饲料添加性能、液体饲料制备和能量的消化吸收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在饲料中应用广泛。2.3 粉末大豆磷脂 它是浓缩大豆磷脂经丙酮脱除油脂后的高纯度磷脂产品,也称脱油磷脂粉。色泽为米黄色或浅棕黄色,呈粉粒状,丙酮不溶物含量为 95 98。2.4 漂白大豆磷脂 粗磷脂经过过氧化氢漂白后进一步脱水所得的产品,含水量小于 1。2.5 载体磷脂 是将液态磷脂加载体物料混合而成的固体粉状磷脂,磷脂含量为 1050、水份 6%10%、蛋白 6%12%。因为便与混合与储藏运输、使用方便,进年来此类磷脂产品在饲料中的用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载体磷脂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饲用
5、磷脂产品。3 磷脂的实际应用3.1 大豆磷脂的生理营养作用大豆磷脂产品的主要成分有油脂、磷脂、胆碱、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 等。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脑、神经组织、骨髓和内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大部分磷脂以脂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壁基质、细胞膜、髓鞘、线粒体和微粒体中,其作用是使非极性物质具有很高的通透性。磷脂还参与脂类的代谢,促进饲料中脂类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合成,防止脂肪肝的产生。磷脂不仅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而且改善维生素 A 的吸收。磷脂还参与钠离子与钾离子的活动,激活一些神经组织。磷脂与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必需脂肪酸作为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
6、,还可增强组织器官功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系统活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胆碱可节约动物体内部分蛋氨酸。油脂中的亚油酸、亚麻酸是动物体不能合成的,是细胞结构和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必须从饲料中摄取。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饲料中的其他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3.2 磷脂在饲料中的作用3.2.1 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饲料中脂溶性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延长饲料保质期。3.2.2 减少饲料挤压成型时能量的消耗和损失。3.2.3 防止饲料自动分级,减少饲料生产中的粉尘,提高粒制品的物理质量与产量。3.2.4 参与饲料中脂肪的分解与消化,提高脂肪消化利用率。3.2.5 使饲料中的脂溶性维生素 A、D
7、、E、K 转化为水溶性靡粒,增加营养,提高吸收利用。3.3 磷脂在水产动物中的作用3.3.1 为细胞的形成和更新提供磷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对于鱼虾幼苗料中添加磷脂以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磷脂是鱼虾幼苗必须微营养成分。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对于鱼类和甲壳类,在孵化后迅速生长、发育的这段时期需要丰富的磷脂来形成和更新细胞,可是幼体自身生物合成的磷脂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饲料中添加的外源性磷脂可以改善幼体内源性磷脂的不足,满足其幼体对磷脂的需要。3.3.2 提供能量、必须脂肪酸、胆碱、肌醇大豆磷脂中所含 35%的中性植物油,其热能含量不差于一般豆油。因而对于消化能力尚不完善的鱼类和甲壳
8、幼体,磷脂作为能量和必需脂肪酸(EFA)的来源优于中性脂。磷脂是鱼类幼体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在许多鱼类的胚胎期、卵黄囊期和仔鱼阶段都观察到磷脂,尤其是卵磷脂(PC)首先分解的现象。Geurden 等证实,胆碱和肌醇不能代替卵磷脂和磷脂酰肌醇,而卵磷脂有防止胆碱缺乏的作用。3.3.3 促进脂类的代谢磷脂肪分子中既含有亲水的磷酸基团,又含有疏水的脂肪酸链,因而具有乳化剂特性。可促进消化道内形成适宜的油水乳化环境,并对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以及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等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对于消化能力尚不完善的鱼类和甲壳幼体,卵磷脂可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使脂类得以充分乳化后被消化吸收。Salhi 等1995
9、年研究证明卵磷脂能够通过乳化性质改进鱼对脂类的吸收,弥补其胆汁分泌的不足。3.3.4 磷脂在水产饲料中不仅有普通的营养价值,还可在水胶化,有助于有机物吸附在一起,减少养分的散失,从而改善水产生物生存环境,减少换水次数及疾病发生。3.4 磷脂在猪养殖中的作用在猪业养殖中磷脂可提高乳猪和育肥猪的生长效率和饲料转化率。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仔猪断奶后 14d 内由于胆汁分泌不足,仔猪对脂肪的乳化能力较弱。在仔猪饲料中添加磷脂可提高日粮粗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减少因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促进代谢,改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Gunther(1994 )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 02 脱油大豆磷脂,仔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 95 ,料重比降低 75;添加 06日增重提高 171,料重比降低 12 。甘溢凌(2000)进行的大豆磷脂对断奶仔猪的试验表明,添加大豆磷脂组仔猪日增重提高 68,节约饲料约 54。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大豆磷脂也有同样的效果,李立(1999)的试验表明,生长猪日粮中添加 5大豆磷脂,日增重可提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