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探讨.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280415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探讨 整合问题探讨前阶段,我们在爱辉区小学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赛课活动,同时又在各校组织了几次关于整合的讲座与观摩交流活动。本次活动评价重点:有没有整合点(教学的各环节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作支撑,是否较合理地运用了网络资源,课件的运用是否到位,教学资源的组织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独立或合作学习,完成课堂任务)。整合点运用得是否有价值(该环节如果不用信息技术手段是否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三点反思:(1)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在课堂中只要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就算是整合,没有对课程整合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理解)(2)教

2、师对在网络教室中开展的整合课有一定的畏惧懒惰心理,嫌麻烦(纠其原因是对课程缺乏深入研究的信心) 。(3)教师对技术操作的掌握成度还有待于提高(技术是整合的工具,技术在整合中起着支撑作用,技术不到位,整合就难以顺利地进行)教师们对整合的理论和实践都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找不准整合的切入点,找不到好的整合内容,即使找到了比较适用的内容又不会进行合理的设计,有了合理的设计又苦于找不到好的教学媒体资源,这些都是困扰教师们想讲好整合课的问题。一、教师们要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教师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所了解,而且在公开课中还经常运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运

3、用了媒休就是整合,这样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这的确是一种整合方式,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整合应该说是另一种方式的整合,是更深入的整合层次,要做好这方面的整合,我们应该明确课堂中如何运用媒体?媒体充当什么角色?媒体运用的是否恰到好处?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 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 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此基础上来理解就很容易了,从工具层面上理解,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它

4、还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另外也是教学环境的构建工具。具体地说,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构成和谐互动的整体。整合应包含以下两个层面:1辅助层面的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信息技术充当教师的教学工具,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把媒体作为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直观演示教具,教师利用的课件、积件、教学资源库、教学软件平台对整个教学活动及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技术支持作用。辅助式学习是信息技术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这其中,教师通过校园网教

5、学平台把所备的课程和布置的作业等内容上传到校园网资源库中,学生登录校园网,浏览或下载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只能说是整合的一个侧面或是一个环节,是浅层次的整合模式。2课程层面的整合 这一层面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的学科课程中,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学的有机整体,成为教与学的一个因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教学环境,组织教学资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这种整合模式是辅助教学与辅助式学习理念的提升和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深层次的整合模式) 二、我们为什么进行课程整合(1)教学媒体需要整合信息化教育概论对整合的阐述中指出: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融入

6、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信息技术是主要的教学媒体,并不意味传统教学媒体是次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现代的教学应该是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媒体的有效整合。象教科书、挂图、实验演示装置模型及教师的自制教具等传统教学媒体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特点。另外,教师的语言、表情、手势、板书、板画等 传统教学媒体还具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如优美的板书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语言可以调控信息,交流师生情感,创造良好的“现场效应 ”。但传统教学媒体在形象性和信息显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传统媒体受技术程度的限制,在

7、为课堂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方面表现较弱,另外,中小学生的主要认知思维方式是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而语言描述、挂图、板书、图表等其表现力往往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感受性,而现代教学媒体的形声兼备、动静结合的优点在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方面比传统教学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因此,我们需要整合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整合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学校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学校的硬件基 础设施)(2)教师、学生的信息化。 (即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水平)(3)教学的信息化。 (做好 2 方面:教学 资源(课程资源)的完善;教学中教 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的提高)整合是实

8、现学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完善学习过程,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可以完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我生存能力。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堂标准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中有阐述: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

9、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整合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重创新性,应注重整合的实际效果,不要把它定式化,要注重整合课程的学科特点与教材内容特点,并基于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对于教学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运用媒体,就拿创设教学情境这一课堂环节来说,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才是最重要的。如:语文学科中课件播放的配音朗读并不一定效果就好,有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比播放多媒体课件更让学生动情。因此,整合必须要深入学科教学内容中,否则,技术和内容就像油和水一样,无法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持以下观点: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需要时才用,用就要用在恰当

10、处。四、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要提升整合的实效性,需要做好以下两点:(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整合的认识-必须研究具体的学科课程特点,找到技术的最佳结合点“课程”是整合之本,整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课程,教师们应更多地关注课程内容,关注整合后的实际效果,即,是否优化了学科教学,是否提高了教学效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深刻理解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研究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2)努力提高自身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业务水平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授课和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加强学科素养,把握学科教学目标,掌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教师在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 Word 和 PPT 等)的基础上,还要研究运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