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劳动课程整合初探唐云中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为指导,提高劳动素养为新理念拓展劳动教育。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创立,把劳动教育带进广阔的天地。由于劳动课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本质特征,使它成为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新亮点、新链接、新突破。引言我校以教室网络为支撑开展信息技术与劳动课程整合的研究实验,旨在就地处西部地区农村小县的中心小学如何用好现有设备,提高劳动和信息素养,经过年的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课程整合,提高教案质量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
2、教案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案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案方式。”由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的运用,使劳动课教案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例如做贺年卡劳动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让学生从教案网资源库中各种调出贺年卡的图像,激起同学们极大兴趣。信息环境,拓展思路。再指导同学打开作为贺年卡底色,图案资料库,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鉴别、选择;交流协作,突破难点。通过网络广播、动画展示操作流程。运用工具,实践创新。贺年卡制作比赛。反馈评价,资源共享。在粘贴热带鱼教案中,还让同学创作一个“可爱的家园”同学创作劳动作品;出现几条热带鱼海中漫游、红红太阳正对海面、海
3、水中有蓝色水草,美丽贝壳、小鱼、一串串气泡,命题为“没有污染真快乐”。自然地把劳动、美术,社会环保有机整合。大大提高教案质量。优化信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即教案环境信息化、教案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信息化)我们在劳动课教案注重对具体的劳动教案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此外如粘贴热带鱼,课件播放着重呈现各种美丽奇特的热带鱼生活情况,让同学观赏,引起同学兴趣,再指导同学来观察特点,同学劳动作品也是多姿多彩。加强劳技训练,培养能力水平在信息技术与劳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劳动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劳动技能的学习方式”因此,安
4、排必要的信息素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增添了网页制作、电子报刊制作劳技课。让学生这种对劳动技能学习方式不断强化,迁移、提升,形成能力。启蒙继续学习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1 / 2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信息技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劳动课程,如石竹仿真标本网络信息,启迪思维。网络展现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生活资料,为学生提供创作定向的素材,其中有个同学提出她带的卵石扁圆,很像“七星瓢虫”想象制一套石竹七星瓢虫的仿真标本,成立“石竹昆虫仿真标本”兴趣活动组,同学们自己到网去查资料。还协作攻关,做成一套“石竹昆虫标本”只昆虫栩栩如生,集工艺、装饰、学具劳技创作干一体,概有观赏价值又有收藏意义,获全国一等奖参加国际昆虫博览会。结论几年来我校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劳动课整合实验提高了劳动和信息素养,科技劳动作品获全国中小学电子制作网页一等奖:电子报刊、全国二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