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邦故园,【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当我们漫步在花
2、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温柔、轻盈,悠扬、清丽,寂静、伤感,分析研读课文的2027节,扣住第二十节最后的一句话“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来作文章。,故园之春,诵读这一节课文,找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喻体 ; 春天的肖邦故园和什么样的肖邦音乐“般配”?,故园之夏,“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作者选择了故园中的哪些景物来让我们回忆起肖邦最成熟的作品的。请朗读课文并找出文中描写的内容以及与之对应的肖邦的成熟的作品
3、。,故园之秋,秋天,作者说“别有一番风味”。那么请大家看一下课文中关于秋天的描写部分,请注意尤其在情感的表述方面与春夏两季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在这么多秋的景物中,究竟哪一样招来了作者的思绪?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思绪?,干枯的落叶踩在脚下的沙沙声让我们理解了肖邦的“深沉的郁闷”,想起了“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为什么这里的秋天却是这样的一个悲秋?,1849年10月17日,还不到四十岁的天才肖邦,逝世于巴黎。四十岁,通常是一个人成熟且最具创造力的时候,然而在人生的这个金色的季节肖邦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因此这是一个我们和天才永别的季节。故园的四季生命
4、的四季,故园之冬,朗读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第2427节)。请注意文中的“没有”与“有”。,肖邦在生命的秋季就已经结束,为什么这里作者说“他还在这里”?,这里的他指的是肖邦的灵魂,肖邦的音乐就是肖邦的灵魂,它是永存的。,思考:,“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对于冬天,作者没有过多的铺陈描写,为什么却认为冬天是最美的?用了六个“没有”排比,这些句子的直接叙述,无疑在强调肖邦故园的冬天何等寂静,何等冷清,何等了无生机。同时,这里的“寂静、风雪”以及25段中“你”的处境实际上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当波兰人民遭受到苦难、困顿时,肖邦和他的音乐与你在一起,你仿佛听到了他遥远的心跳,肖邦的音乐和精神鼓舞、温暖
5、着我们每个人,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音乐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善无瑕的肖邦,一个无比纯净的灵魂,在与这个纯洁的人“促膝谈心”时,我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在肖邦的故园中,无处不洋溢着肖邦的音乐;在肖邦的音乐中,无处不眷恋着自己的家园。,1.为什么不用别的事物来比喻,非要用肖邦音乐的特点来比喻肖邦故园呢?(浏览38自然段),作者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故园与音乐,对于艺术家而言,“无论童年记忆在当时便很重要,还是后来事件的影响才变得重要
6、,留在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是最有意义的因素”。 弗洛伊德,肖邦故园不仅仅是肖邦的出生地,更是他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故园与肖邦,2.肖邦与故园(故乡、祖国)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阅读912自然段)肖邦对故园有着无尽的爱,他用音乐寄托满腔热情和对故土的眷恋。,5.那么,肖邦之家对于波兰民族又意味着什么呢?(阅读1319自然段),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支柱与基础,馨香醉人的玉浆,揭示世界的无限美好,给人 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是斗争武器:“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同人“促膝谈心”,肖邦与波兰民族,认识肖邦,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
7、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29岁后流亡法国,1849年10月17日,肖邦在他的巴黎寓所中逝世,享年39岁。临终前,他嘱托亲人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材料1.,1825年,肖邦16岁,他写下了一首歌词:小鸟在枝头鸣叫,知了在树梢吵闹,它们的语言,我听清了,还波兰人自由,让自由的波兰风光再现,材料2.,1827年,肖邦18岁,他在日记中写到:我将为波兰民族作曲一生,我的生命将和波兰人民、和波兰的土地紧密地相连着。,材料3.,1830年德军攻占波兰,肖邦带着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
8、银杯流亡到巴黎。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材料4.,德国诗人海涅对肖邦音乐的评价:他在钢琴前坐下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尊“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
9、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在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肖邦的音乐从何而来,从他的故园喷射出来的。“故园是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肖邦用自己的乐曲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的爱和怀念,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的音乐。他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甚至在去世前也嘱托亲人定要将自己的心脏运回故土。他的这种爱国情怀从本质上说,是对故乡的自发的质朴的眷恋之情。使他的音乐充满感人的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使他成为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这种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忧虑之情成为肖邦音乐中最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