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216510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咬文嚼字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2 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诊断补偿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斟酌(zhn) 词藻(co) 倒涎(xin) 索然无味(su)B.婵娟(chn) 尺牍(d) 付梓(z) 咬文嚼字(jio )C.凝练(yn) 下乘(ch n) 胸襟(jn) 锱铢必较( z)D.岑寂(cn) 蕴藉(j ) 圆晕(yn) 清沁肺腑(xn)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A 援引:引用 不求甚解:很深刻 咬文嚼字:比喻斟酌B 尺牍:书信 一川烟草:一片平地 付梓:刻字C 蕴藉:含蓄 拘礼:限制 游离:不确定的3.辨析词语:斤斤计较锱铢必报顺畅

2、通畅简洁简练学习导航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一)阅读分析第一层(1、2 段),并思考:1. 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2. 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3. 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二)阅读分析第二层(3.4 段),并思考:1. 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2. 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

3、好?给你怎样的启示?3. 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三)阅读分析第三层(5 段), 并思考:1. 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知识总结咬文嚼字一文,第一个值得借鉴的是这篇文章就具有“简要清通”的特点。朱光潜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就写作技巧说,好文章的条理都是一样,第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致枯涩,高华不至浮杂。 ”他还曾提出要为“中国文创造一种新风格和新组织。 ”他要求自己在

4、写作时,要做到“我要求合逻辑。一番话在未说以前,我必须把思想条理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我总是小心提防它。我爱好法国所推尊的明晰。 ”咬文将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的辩证关系一线贯底,突出了“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这一主线,因为“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 , “思想情感”是第一位, “语言”是为它服务的, “思想情感”也要不断的提升和陶冶, “不致落入下乘” ,而要达到臻于“完满”就必须“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通篇文字简要清通,明澈可见。咬文第二个值得借鉴的是选取

5、典型材料阐释道理,理到笔随。作者对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例子,分析透彻,入情入理,令人首肯。为了剖析“是”与“这”二字的区别,先后引了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是单纯的文字之争,而是涉及到了“思想感情”的意味。接着作者将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对举,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惊讶的意味”和“斩截的意味”却已存无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 ,这是由于“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造成的,这个典型例子说明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 “苟简”是必须反对的。我们要注意从咬文中学习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的方法,逐渐做到行文时理到笔随。咬文第

6、三个值得借鉴的是写文章要善于选取新视角,遵从文贵新的原则。清代赵翼论诗绝句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是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他还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 ”他在论诗中强调“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他的删改旧诗作说:“诗文无尽境,新者辄成旧。 ”咬文嚼字一反过去以咬文嚼字为陋的观念,从新的角度对咬文嚼字的新意进行了阐释,入情入理,使人们的耳目一新。达标测试(一)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下乘(ch ng) 婵娟(chn) 锱铢必较(z) B尺牍(d) 付梓(z) 中石没镞(m) C岑寂(c n) 憎恶() 深恶痛绝(

7、w) D垂涎(xin) 携带(xi ) 咬文嚼字(jio) 2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A凝练 蕴籍 含糊 索然无味 B哕嗦 玩索 斩截 套语滥调 C涵义 斟酌 拘礼 自在无碍 D搅扰 胸襟 流弊 清沁肺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_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这段文字_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 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_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A逐步 因缘 简捷 B逐步 姻缘 简洁 C逐渐 姻缘 简捷 D逐渐 因缘 简洁 4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他把

8、张教授的一番演讲转述的 历历在目,使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B今晚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 C张林教授平时博览群书,著书立说,真可谓学富五车。 D王二强虽然家里有上千万的钱,但平时 锱铢必较,注意节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城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 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B对于这些问题,每一个公民乃至我们高中生都不应忽视,因为它们关系到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养成。 C诗中,他以瑰丽的语言,娴熟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D由于团市委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许多附近学校的学生都来参加这

9、次义务劳动。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 B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C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 文科触机 、 幼学琼林 、 事类统编之类书籍。 D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 惟陈言之务去” 。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合理恰当的一组是()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审判认定林世元犯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的事实清楚,_林世元犯罪情节特别严重,论罪应判处死刑。 A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理,定罪准确,证据确实、充分。 B定罪准确,证据确实、充分,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理。 C审判程序合理

10、,证据确实、充分,量刑适当,定罪准确。 D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刑量适当,审判程序合理。 8下列诗句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虞美人 B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居 C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D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二)课外阅读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整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

11、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和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 ,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 ,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无援。心与其所观境如鱼

12、戏水,忻合无间。试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 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

13、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 9理解第 1 段中加横线的语句。 “正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一句中, “丝缕” 、 “顽石”指的是_, “锦绣” 、 “雕刻”指的是_。 “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 ”这里的“不即不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不即”是指_, “不离”是指_。 10从第 2 段的内容看,作者认为诗的境界是由哪两个要素构成的? 第一个要素是: _ 第二个要素是: _ 11从第 3 段的论述中可以概括出诗的境界有哪三个特点? 诗的境界能使 _ 诗的境界能使 _ 诗的境界

14、能使 _ 12试用本文关于诗的境界的观点分析文中所引长干行一诗。 _ 13王维鹿柴描写了夕阳返照下鹿柴附近山谷和深林的寂静幽暗景色。第一、二两句写山谷的寂静,第三、四两句写深林中的幽暗。试分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衬托手法。 _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诗不是对人生世相的照搬,也不是对人生世相的简单模仿。 B读诗的时候,人们会因陶醉在诗境中而感到“孤立无援” 。 C欣赏者的性格与情趣,影响着对诗歌境界的理解。 D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有时是由若干片段组合而成的。 E文中所引两首诗都有原诗作者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答案诊断补偿1.B 2.B学习导航(一)1“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语气

15、坚决。六个“你这” 。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你是个好小子。 ”表假定语气。“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2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3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 、 水浒 、 屈原 、 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二).1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 原文“草中

16、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3.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三).1.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2.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3. 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

17、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达标测试一) 1C2A3D4C5C6 B7 D8 A(应是李商隐的锦瑟) (二) 9自然和社会(答人生世相亦可 )艺术(答作品或艺术作品均可)必有所创,创为艺术;必有所本,本于自然。 10生动的画境、戏景钩摄神魂的情感 11刹那成为终古片段成为完整的形象(或片段成为“小天地”) 无数心灵复现形象与精神(或使无数欣赏者从中吸取新鲜生命 ) 12答案不惟一,围绕文中所讲“诗的境界”的观点,讲得有道理即可。例如:这首诗抓住了人生片段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给以永恒的表现,用的是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作开掘了女主人公的个性和内心世界:天真、憨厚、孤独、大胆。 13诗中以偶尔的“人语响”来反衬出山谷长久的寂静;以深林偶尔出现的夕阳返照的短暂微弱光线反衬了密林中长时间的一片幽暗景色。本诗最显著的特色在于写出了有声的寂静和有光的幽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