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实词、虚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3.理解作者写作的原因。【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教学课时】 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河东狮吼”的故事引入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
2、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被贬黄州期间,苏轼与陈慥再次相遇于岐亭,二人流连诗酒,互相酬和。随后苏轼为陈慥作传,写下了这篇方山子传 。三、听录音,字词正音:闾(l)里 折(zh)节 岐(q)亭 陈慥(zo) 矍(ju)然 勋(xn)阀 阳狂垢(gu)污 傥(tng) 四、疑难共析问余所以至此者:的原因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儿子使酒:嗜酒从两骑:使动用法见:通“现”阳狂:通“佯”2虚词“于”的讲解第二课时五、问题探究: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并填写下表:方山子档案原名 陈慥 字 季常号的来
3、历 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家庭情况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折节读书,然终不遇。生平简历 晚年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爱好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 ,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明确: (1)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时血气方刚 一身侠气稍壮折节读书 有志用世晚终不遇 遁于光、黄间 (2)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所著帽,方屋而高 (3)待人接物的态度: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4)大气洒脱的行
4、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世有勋阀,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皆弃不取,独来穷山 。3、 “前侠后隐”可以概括方山子的行迹,那么“侠”生动地体现在哪个情节?如此豪侠之人,为何要隐?明确: “侠” 体现在方山子西山怒马射鹊,与作者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为何要隐:原文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4、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 ,如何理3解这个细节背后的丰富内容? 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世道的熟悉,见怪不惊; 含蓄表达了方山子对作者的理解、同情;对打击诬陷作者的奸邪小人的蔑视。六、拓展探究有人说:这篇小传是苏轼“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请联系本文、苏轼的经历或作品以及别人写苏轼的作品谈谈你的理解。七、总结全文在这篇人物传记中,苏轼以其奇特的构思和奇妙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异之人方山子。通过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安贫乐道的高洁品德,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