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1 秋水 每课一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7).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42861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 秋水 每课一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6.1 秋水 每课一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6.1 秋水 每课一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6.1 秋水 每课一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6.1 秋水 每课一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0 课 秋 水(第一课时)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 )涘( ) 渚( ) 仲尼( )殆(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 描写海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5填空:庄子,名 , 中期 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有 篇, 七篇 十五篇, 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 是庄子所作。(胸怀全局,一整 体 感 知切尽在掌握

2、中)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勇于探索,乐互 动 探 究趣源自思考来)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 ,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 (不少于 2句) 8 “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第 20 课 秋 水(第二课时)1 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泾 jng 涘 y 渚 zh B泾 j

3、ng 涘 s 渚 zhC泾 jng 涘 s 渚 zh D泾 jng 涘 y 渚 zh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径流 渚崖 辩别 望洋向若B泾流 劝谏 旋转 欣然自喜C争辩 穷匮 孀妻 遗笑大方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野语有之曰 ( ) 我之谓也 ( )少仲尼之闻 ( ) 泾流之大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泾流之大:不辩牛马: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片片红叶,风精 段 赏 析景这边独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

4、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 ,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 ,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 ,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

5、是什么?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6、请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定题目。 (迁移能力,滋拓 展 阅 读润求知心田)(一)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惠子恐 于是鸱得腐鼠

6、 B、 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C、 发于南海 止于北海 D、 仰而视之 子知之乎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 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 有人C非梧桐不止 停止 D非练实不食 精熟、精美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二) 鲲鹏斥鴳(yn)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

7、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 ) 注释:抟:环绕,回旋。 扶摇:风名,是一种从地面一直上升的迅疾的暴风。斥鴳:斑鸠之类的小鸟。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穷发之北。 ( )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 ) 此亦飞之至也。 ( )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 6、翻译下列句子。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7、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8、 与此寓言故事相类似的故事是: (用成语回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 请以“做法”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情思感悟。 (100 字左右)(2007.茂名市)秋 水 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9、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 (6 分)(1) (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译: ( 2)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译: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第 21 课 愚 公 移 山1、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 ) 荷担( ) 箕畚( ) (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 雍南

10、( ) 朔东(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 ) 惩山北之塞 (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平( ) 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 而山不加增(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 词义: 4、 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 (2)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 (3)固不可彻 ( )

11、 固众人 ( ) (4)杂然相许( ) 曳屋许许声 ( ) (5)操蛇之神闻之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5、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6、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7、填空: (1) 愚公移山选自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 和 。 本文的体裁属于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 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片

12、片红叶,风精 段 赏 析景这边独好)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河曲智叟:A、老

13、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 汝心之固: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 何苦而不平: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 曾不若孀妻弱子: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 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 )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其如土石何? 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

14、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6、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迁移能力,滋拓 展 阅 读润求知心田)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

15、,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干:岸边。圮(p) :倒塌。阅:经历。棹(zh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柿(fi):木片。颠:颠倒、

16、荒唐。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 (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一老河兵闻之 果得之于数里外 A和句相同,和 句不同 B和句相同,和句相同 C. 和句

17、不同,和句相同 D. 和 句相同,和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故事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请以“愚公精神”为话题写一段话。(2008.烟台市开发区)愚公移山 列子太行、

18、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19、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 分)惩山北之塞( ) 吾与汝毕力平险( )河曲智叟亡以应(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何苦而不平? 译文:3第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第、层大意。 (2 分)第层:面山而居 第层: 第层: 4从本文可知, “阴” “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指明

20、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 分) 江( 长江 )阴: _ 洛( 洛河)阳 :_ 衡(衡山)阳:_ 华(华山)阴:_5在“搬山”还是“搬家(走人) ”的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 ,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请你对愚公的态度作出或赞成或反对的言之有理的评价。 (4 分) 第 22 课 扁鹊见蔡桓公1、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立有间( ) 有疾( ) 腠( )理 寡人( )好治不病( ) 桓( )侯 不应( )汤( )熨( ) 骨髓( ) 遂( )死2、填空扁鹊见蔡桓公一文

21、节选自 ,作者 , 时代重要的 家。他的著作,集先秦 家学说的大成。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 。3、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立有间 ( ) A、有一会儿 B、一会儿 C、中间 不治将益深( ) A、更加 B、更加深入 C、更加厉害 桓侯故使之问之( ) A、故意 B、特意 C、才,又 望桓侯而还走 ( ) A、往回走 B、转身就走 C、转身就跑 针石之所及也 ( ) A、达到 B、及时,来得及 C、连词,无意义。 司命之所属 ( ) A、属于 B、管辖 C、家属 臣是以无请也 ( ) A、求 B、邀请 C、问 奈何也 ( ) A、怎么办 B、没办法 C、拿(事或

22、人)没办法 使人索扁鹊 ( ) A、线索 B、寻找 C、绳索桓侯遂死 ( ) A、马上 B、已经 C、于是 ,就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立有间 古义: 今义: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益深 古义: 今义: 索扁鹊 古义: 今义: 故使人问之 古义: 今义: 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 今义: 5、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汤熨之所及也 通( ) ,译( ) 。 望桓侯而还走 通( ) ,译( ) 。齐之所及也 通( ) ,译作( ) 。 6、将正确的译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A、医生喜好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

23、病,把(治好“ 病”)作为(自己的)功劳。C、医生喜欢把治疗没病的人作为功劳。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 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C、鹊远远地的望见桓侯转身就跑。侯故使人问之。 ( )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C、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A、 (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没有办法了。 B、 (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办的事,没有什么办法了。C、病)在骨髓里, (那是)司命所管的, (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臣是以无请也。 ( )A、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B、我因此就不再请求了。C、我所以就不再说了。 (片片

24、红叶,风精 段 赏 析景这边独好)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 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5、)A. 精益求精 B. 良师益友 C. 日益发展2. 用一个成语概括蔡桓公的所作所为,这个成语是 。3. 扁鹊初见蔡桓公,为什么“立有间?”4. “不治将恐深”和“不治将益深” ,能不能互换?为什么?5. 翻译划线的句子: 6. 蔡桓公的病情步步严重,文中的词语是“在 ”, “在 ”, “在 ”,在“ ”我们常说的(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小故事。(迁移能力,滋拓 展 阅 读润求知心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26、。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 吕蒙传 ,有改动)【注】虞:意料,预料。造次:鲁莽,轻率。拊(f):抚摩。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数讨山越 ( ) 君宜顾之 ( )遂往诣蒙 ( ) 肃于是越席就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吕将军功名日显,

27、不可以故意待也。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有改动)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文中刻画人物是为了增强说理的生动性,扁鹊的善意规劝与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请以“由讳疾忌医所想到的”写一篇短文。 (150 字左右)。2

28、007.连云港市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何惧

29、而匿 (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 (4)欲荐诸朝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 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 相同的一项是 A.黑质而白章 B.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C.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5.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

30、原因有哪些?第 23 课 捕蛇者说(第一课时)1、给下面的字注音啮 ( ) 挛 ( ) 瘘 ( ) 疠 ( ) 募 ( ) 嗣 ( ) 蹙 ( ) 殚 ( ) 徙 ( )踣 ( ) 隳 ( ) 恂 ( ) 俟 ( ) 号呼 ( ) 腊之以为饵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可以已大风 (2) 岁赋其二 (3) 吾祖死于是 (4) 若毒之乎 (5) 君将哀而生之 (6) 则久已病矣 (7) 乡邻之生日蹙 (8) 汪然出涕 (9) 谨食之 (10) 时而献焉 (11) 以尽吾齿 (12) 虽鸡狗不得宁焉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31、C、非死则徙耳。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 翻译: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5、 捕蛇者说的作者是_朝的著名文学家_,他的字是_,他的作品收集在_ 。 (胸怀全局,一整 体 感 知切尽在掌握中)1、下面句子中不是直接说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是( )A、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B、吾恂恂而起,视其缶,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C、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D、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_”这句话中看出来。3、 “吾尝疑乎是”中的“是”指代的是:“_”文

32、中引用孔子的话,意在_。4、第五段用了_表达方式 ,论述的主旨是:_,事实论据是:_,理论论据是:_。5、补足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 (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 )尽死, ( )以啮人, ( )无御之者。 6、文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7、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原文回答) 8、试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9、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 10、有文段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态度如何? 11、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落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12、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悲惨

33、是充满同情的,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这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勇于探索,乐互 动 探 究趣源自思考来)13、就你的认识谈谈怎样才能使捕蛇者说的现象不再重演。 第 23 课 捕蛇者说(第二课时)1、说说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1) 太医以王命聚之(2) 言之(3) 君将哀而生之(4) 若毒之乎(5) 悍吏之来吾乡(6)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 “而”的用法有:A 表并列关系 B 表修饰关系 C 表转折关系 D 表承接关系,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1) 黑质而白章( )(2) 得而腊之以为饵( )(3) 恂恂而起 ( )(4) 时而献焉 ( )3、 解释下列特殊字词的用法(1)古

34、今词义可以已大风汪然出涕向吾不为斯役已尽吾齿(2)通假字谨食之(3)词类活用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君将哀而生之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 一词多义然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赋 岁赋其二复若赋食 谨食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若 若毒之乎貌若甚戚者毒 若毒之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已 可以已大风则久已病矣于 余将告于莅事者积于今六十岁矣吾祖死于是苛政猛于虎7、 说说下列句子在课文中的意思(1) 君将哀而生之乎?(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之乎(片片红叶,风精 段 赏 析景这边独好)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

35、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

36、的一项是 ( )A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C 若毒之乎 又安敢毒焉D 时而献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久已病矣 病入膏肓 B 又安敢毒耶 肃清流毒C 以尽吾齿 唇寒齿亡 D 殚其地之出 殚精竭虑3、晋代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生活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以下各句与这句话对比最鲜明的一句是( )A 而乡邻之生日蹙 B 殚其地之出 C 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 D 呼嘘毒疠4、文中蒋氏的自诉,主要用捕蛇的“利”与赋敛的“不幸”对比,反衬出赋敛之毒,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种对比的一项是( )A 悍吏的蛮横与

37、乡邻的骇然不宁。B 乡邻的“ 非死则徙”与蒋氏的“以捕蛇独存” 。C 蒋氏的“ 一岁之犯死者二”与乡邻的“旦旦有是” 。D 蒋氏的“ 弛然而卧”与乡邻的 “虽鸡狗不得宁焉” 。5、翻译句子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6、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7、蒋氏的这段“陈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表述)8、蒋氏的话通过对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9、蒋氏的自诉哀而不伤,唯起布尚,反而使人愈觉得悲痛。试举例说明。(迁移能力,滋拓 展 阅 读润求知心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一卧,

38、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天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柳宗元

39、始得西山宴游记)1、本文是柳宗元 中的第一篇。2、翻译下列句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 4、在本文中,作者寄情山水来排遣忧惧之情,所以在写山川景物时,融入了主观感受,在其他古文中也有这种融情于景的写法,请试举一例并作分析说明。本文选择了一个从事特殊劳动的人捕蛇者,让这位捕蛇者叙述自己的经历,写赋敛之毒。今天,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请你以一个农民的身份说一段话。 (100 字左右)2007 淮安市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

40、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君将哀而生之乎 殚其

41、地之出 犯寒暑 又安敢毒耶 2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22.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 第 24 课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1给加点字注音。燕然( ) 侯骑( ) 云鬓( ) 探看( ) 徘徊( ) 宫阙( )绮户( ) 婵娟( ) 夜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至

42、塞上 ( )(2)征蓬出汉塞 ( )(3)烟笼寒水月笼沙 ( )(4)晓镜但愁云鬓改 ( )(5)青鸟殷勤为探看 ( )(6)把酒问青天 ( )(7)不应有恨 ( )(8)隔江犹唱后庭花 (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杜牧 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王维唐 七言绝句 C.无题李商隐唐 七言律诗 D.浣溪沙苏轼北宋 词 E. 水调歌头晏殊北宋词4、下列诗句中划分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 /淮近/酒家。 B。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 无力/百花残。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3、 5.填空。(1)使至塞上的作者是 ,他是著名的 诗人,著有 。(2)泊秦淮选自 ,作者 , 代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 ,称本诗作者为“ ”。本诗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曲笔”的手法,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慨的诗句是 , 。 (3)李商隐 代诗人。字 ,号 ,继盛唐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 ”。(4)苏轼,字 ,号 ,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 (即弟弟 )及父亲 同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5)律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 、 。律诗最重要的规则是讲究 , 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 ,五、六两句叫 ,七、八两句叫尾联。一联中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 。 (胸怀全局,

44、一整 体 感 知切尽在掌握中)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 3、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 “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勇于探索,乐互 动 探 究趣源自思考来)5、试分析水调歌头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第 24 课 诗词五首(第二课时)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燕然( yn ) 侯骑(j ) 玉宇(y )B. 探看( kn ) 徘徊(hui ) 朱阁(g)C. 绮户( y ) 婵娟( ch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