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 说(第 1课时)韩愈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学习托物言志的构思方法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埋没人材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人材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 。相信同学们会从中会找到答案。一、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
2、,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听读课文 (一).注意读准字音(二).注意划分节奏(三).注意语气语调四.学生朗读,要求:(一).读准字音(先正音释词,再自由朗读)(二).读懂句意(先逐节翻译,再抽读评议)(三).读出语气(找出相关语句,学生齐读)1、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之情2、千里马的遭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慨诘问3、食马者的言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讽刺嘲笑 五.作业(一).翻译全文(二).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