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098375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腹部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作者:李瑞利 田夏青 许夕霞 尹艳玲 王彦霞 王玲玲 作者单位:05001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腹部肿瘤;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是外科腹部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此病可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以致残,甚至威胁生命。以往单用药物控制效果欠佳且易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应用 “动静脉泵”治疗理论,采用多腔体充气气囊依次进行波浪式充气、膨胀、放气,具有方向性、渐进性、累

2、积的“挤出作用” ,促进瘀积的静脉血及淋巴回流1,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术后 DVT 的预防。我科用 IPC 预防腹部肿瘤患者术后 DVT 的形成,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 年 5 月至 2010 年 4 月行手术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 12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试验组男 48 例, 女 12 例;年龄 4076 岁,平均年龄57.3 岁;结肠癌 12 例,胃癌 27 例,盆腔肿瘤 8 例,胰腺肿瘤 3 例,直肠癌 10 例。对照组男 42 例,女 18 例; 4078 岁,平均年龄 60.7 岁;结肠癌 10 例,胃癌 29 例,盆腔肿瘤

3、 4例,胰腺肿瘤 6 例,直肠癌 11 例。2 组性别比、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1)急性炎症皮肤病,皮肤溃疡 ;(2)已发生急性静脉血栓形成;(3)深部血栓静脉炎;(4)丹毒;(5)急性心肺疾病,肺水肿,心律不齐,不稳定性高血压;(6)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多普勒明确诊断。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方法 ,如患肢抬高、按摩双下肢、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试验组除常规预防,同时使用 IPC 辅助治疗。1.2.1 IPC 的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IPC LymphaTron)由 12 腔空气压力波压力产生器、12 腔下肢套筒加宽带构成。具有 8 种(

4、 模式 AH)治疗模式, 每腔压力 02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可调,最长治疗时间 99 min,治疗时可同时连接 2 个套筒2 。操作方法:上抬患者双下肢,戴上所需空气压力套筒,把拉链从足背拉到大腿最上面并扣好,把 4 个 Y 字型连接管分别连接在气管插头管上,再把 Y 型管的两个末端分别插入左右套筒的空气注入口上;打开电源开关,调整模式,调整压力调节钮,调节所需压力大小3。病情允许,术后 6 h 使用 IPC 进行预防性治疗 1 次,之后 2 次/d,30 min/次,5 d 为 1 个疗程,双下肢同时使用,调整压力至 60 mm Hg,待 58 min 后患

5、者适应套筒压力后,将压力调至 80100 mm Hg,压力的调节以患者肢体舒适为宜。设定好循环周期的时间,以3.55.0 s 的间隙,反复施加压力和释放压力。1.2.2 IPC 的护理:治疗时间 1 次 30 min。首先应做好患者心理指导,使其配合,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主诉,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仪器功效。重视患者的主诉。如果使用过程中患者感到异常,应该立即关闭开关,拔下电源。使用过的腿套用紫外线常规照射消毒后整齐摆放在医疗柜中备用。1.3 疗效判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诉、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分为 2 级。有效:术后 36 d,无下肢疼痛、肿胀,下地活动正常,体温正常,腓肠肌试验(Neuh

6、or 征)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异常改变;无效: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下地困难或直立后疼痛加剧伴有不同程度发热,Neuhor 征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管内有血栓形成。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对照组 60 例,有效 54 例,无效 6 例,有效率(90%);实验组有效 60 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率 100%;2 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3.1 DVT 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DVT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静脉血流障碍,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麻木、浅静脉曲张、栓

7、塞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4 。手术麻醉、应激反应都出现血小板增高,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术后卧床时间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易导致血流缓慢,惧怕疼痛,不愿意活动,血液循环不通畅,易血栓形成。术后患者常继续禁食、禁水,从而进一步致血容量不足,导致患者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3.2 IPC 作用分析 对于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 加用 IPC 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在设定治疗压力下,气囊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有序充盈, 由于周期性加压、减压的机械作用产生搏动性血流,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

8、及对血管内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此外 IPC 能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无论正常人或有静脉血栓的患者,使用 IPC 后即能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3.3 使用 IPC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 IPC 适用范围,对于有禁忌症的患者严禁使用。禁忌证:急性炎性皮肤病,心律不齐,丹毒,深部血栓性静脉炎,肺水肿,急性静脉血栓,不稳定型高血压,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 腿套包裹下肢时,松紧度要适宜,腿套与肢体间以容纳 1 指为宜。(3)使用 IPC 过程中,若患者身体感觉异常,或突然停电,或发现仪器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把定时器调到零的位置,关闭电源开关,把空气管从套筒上分

9、离并排除空气,使用过的腿套用紫外线常规照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IPC 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DVT 的预防。在患者使用过程中,无特殊不适感,说明按摩力量均衡,空气波压力治疗是用机械方式替代了人工按摩,且按摩速率与人体血流速率相近,安全无噪声患者感觉较为舒适;另外,减少了工作量, 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蒋妮,邓荣芳,侯丽琼,等.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99.2 孙爱臣,王蕾,马会清.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 .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903.3 莫咪蓉,沈佩娟,洪爱莲.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护理研究,2007,21:120.4 卜鸿翔,王小翠. 妇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现代临床护理,2008,7: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内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