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072380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李孔婕 汉语言文学 2011 级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神魔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作为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是以宗教故事为描写对象的神话小说,但从内容中看,它不仅没有宣扬宗教思想,反而是对宗教的一种讽刺和批判。深入剖析宗教思想和反宗教之间两者的矛盾,对于我们解读西游记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无疑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西游记;宗教;批判;佛道;道教Abstract: As ghost mystery novels in our country classical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2、the culmination,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water marg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said four classical masterpieces in China. “Journey to the west“ as a good romantic god evil spirit novel, is based on religious story novel about the myth of objects, but seen from the content, it

3、not only failed to promote religious thought, instead, is a kind of satire and criticism of religion. Religious thought and deep insight into the religi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both, for us to read thought connotation and the value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undoubtedl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

4、yword: religious; critique; Buddhism; Taoism引言: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同时,这部作品中内容涉及到得佛道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复杂。在奇幻的神话世界中,让神魔、鬼怪的活动及于现实的范围,同时,又将现实世界的风俗人情和世态渗透到神魔、鬼怪的领域。使之相互- 2 -交错,溶于一体。既神秘奇幻,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各种情节的构思和规划,和对佛道的阐释以及各种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作者笔端流露出来的反宗教意识。一.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西游记中的

5、宗教文化粗略可分为两个体系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佛道两家的文化贯穿着整部小说的始终,从猴王的出世直到孙悟空灵山修成正果都无处不体现着这两种文化的交叉、融合的结果。(一)佛家文化。佛家文化是小说中体现最鲜明的部分。这部小说就是以佛家佛主如来的弟子金蝉子唐僧以及悟空、悟能、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要题材。因此,读者不难看到佛家文化在其中的身影。小说中塑造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形象正是小说中反应出的佛家文化。佛家讲究慈悲为怀,小说通过唐僧师徒的生活起居以及行途待人,反映了佛教的不吃荤、不杀生、不淫欲、不妄语等清规戒律。同时,小说中书

6、中描述的许多环境都宣示了佛教文化,比如:“佛主在灵山讲佛法时,佛教方面的术语更比比皆是” 。而小说中最明显的佛家文化莫过于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临近结尾处有这样一段描写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经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 3 -多心经 ,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这里出现了一段佛家经文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段。无处不显现这部小说中的佛家文化。单是从诸多

7、回目中就可以随手摘录到并且在很多章回名都直接引用了佛家的词。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无神中的菩提。 “菩提”一词是梵文 Bodhi 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这也是佛家文化的体现。至于书中具体描述佛教徒参禅诵经以及佛寺建筑陈设等方面的文字更是不胜枚举,整部书中处处可见佛教文化的内容。(二)道家文化。小说中同样也有大量的道家文化。如佛教有灵山、佛主、诸位菩萨、罗汉等相对应的道教有天庭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天兵天将等道教人物。道教的法术像炼丹术、定身术、隐身术等在小说也有所体现。如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

8、天宫诸神捉怪中就出现了孙悟空在太上老君丹房偷仙丹,并在蟠桃园用出了定身,隐身等法术。有一段关于道家炼丹术的典型描写:“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练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及丸尝新。”并且孙悟空就是在偷吃了大量的仙丹并在炼丹炉中烧炼之后而获得了巨大法力,才能帮助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降妖除魔。如后面帮助唐僧师徒度过劫难的九转还魂丹、定风丹等丹药都是具有神秘莫测、起死回生的功效,这是道家炼丹术的最终目的,也正是道教文化最鲜明的体现。孙悟空破石出世,最初“参访仙道”,遇到的第一个师父虽然叫作须菩提禅师,修炼的却是道家功

9、夫,教给悟空的本领也是从道家入手,如七十二变。在菩提禅师讲- 4 -经论道时,须焚香盘膝而坐,且其门徒弟子身穿的服饰是道教的服饰。唐僧师徒在经途中所遇劫难,悟空求助太上老君,老君所使用的各种法宝均是道家至宝。道家的理论或道观的建筑风格在小说中也涉及良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佛道两家的文化,以此来为下文的反宗教做铺垫。二.西游记反宗教倾向的形成一部写神魔志怪的小说,如果它的主题是宣扬宗教精神和思想,那么它不可能具有反宗教倾向。但是要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把西游记分成三部分来读,第一回到第七回写猴王出世和大闹天宫;第八回到十二回写取经人唐僧的来历和取经的原因;第十三回

10、以后,写取经的经过直至灵山成佛。从这三个部分中我们可以把现实社会和小说中的神魔志怪联系起来,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了:“春秋笔法。”文笔隐晦曲折,而蕴含褒贬,以曲写直的笔法。借神魔志怪。来暗指现实中某些不能明写的事。因此,我们要逐一分析小说中的神魔志怪和现实的联系,以及反宗教倾向的形成。(一)神魔志怪与现实的关系“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山顶有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就是猴王的出世,如果按照古时的伦理纲常来讲,他无父无母,生养他的只不过是一个石头。在封建社会注重社会等级的情况下,他的出生,注定是身份

11、低卑。即使日后有翻天覆地之- 5 -能,却是终究不能成为大千世界的主宰人物,后面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欲把玉帝打下宝座,成为天上人间的主宰。但终究还是没有逃脱的了西天佛主如来的手掌心,只能是被镇压五指山下五百年,勒令惭愧,历经风雨,才终得出世,将功补过,护唐僧西天取经成正果。这些种种的表现突出了正统的重要性。也体现出离经叛道者终究还是在统治者的思想指导下重新回归的封建体制中。在中国上下两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的腐朽时期,几乎都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每一次都深深地撼动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的甚至易朝换代。从小说中的孙悟空与历史中的农民起义者是何其的相似。尤其是第五回:“大闹天宫”这一章节。更

12、是赤裸裸的体现出反对旧有的封建制度,希望成立一个新的制度的思想。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正是对中国历史中各农民起义的集中概括和典型代表。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从秦代到西游记成书以前的大约一千八百年间,几乎所有的反封建运动似乎都是可以用“失败”两字来描述。有的被镇压,有的被招安,有的是推翻了旧有的王朝建立了新的王朝,但不可避免的同样是封建王朝。如果从国家制度的这个角度看和彻底反封建的角度来看,那毫无疑问的无疑也是失败的。这易朝换代也只不过是掩人耳目,换汤不换药罢了。由此又可以看出,大闹天宫的失败,是必然的,同样也是作者对历史现实的一个客观反映。不可否认,虽然历史上的反封建运动都失败了,但那些卓越的领导者

13、以及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传奇故事无疑在后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楚汉相争中失败的楚霸王项羽。他的英雄气概至今流芳百世。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底层英雄代表,那么玉帝领导的天庭就是一个正统的统治阶级。所以作者安排大闹天- 6 -宫这一段情节的主题思想很明显的就是:被统治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从而反抗及反抗过程中所表现的英勇无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反封建的思想。但,本文是从反宗教的倾向来阐释西游记,那么反封建和反宗教之间又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二)宗教与统治者的关系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此期间的统治者都有着自己一套治国的理念,从而形成一定的统治思想。然历史的源远流长

14、,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具有强大的包融性,如果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就会被同化融合。而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面对这一个大国,该如何进行有条不絮的统治?因此统治者除了自己的治国理念的方针外,还需要别的教派的思想理念来融汇于治国方针中,来求得天下大同。这时既需要积极入世的儒教,也需要讲究出世的道教和佛教加以补充。儒教专注于现实世界,并学以致用,治理天下。而道教和佛教淡泊名利,追求的是“天理”彻悟的是“人心” ,讲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因此,在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三教合一” 。到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故而,三教共容有其文化深层的必然性。这表明,宗教和统治者是密不可分的,两

15、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可以说宗教历来是统治者控制人民群众、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因而只要有这一功能的宗教都是统治者乐于提倡和利用的。汉唐以来,统治者不仅尊崇儒教,他们中有不少还信奉佛教,更有一些统治者追求道教所谓的长生不老术而昏庸无能,败坏朝政。但诸多朝代对儒、道、佛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统治者对三种宗教的提倡为宗教多元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而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族封- 7 -建王,传统文化发展到了项峰,拥有相当强的包容性。除儒教被官方认可外,道教和佛教也受到了相当理性的尊重。儒教、道教和本土化了的佛教已经高度融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者吴承恩生活的年代里,明朝皇帝如

16、明世宗朱厚穗又是热衷于方士之术、沉迷于道教玄修的昏君。由此可知宗教文化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的。而以上的两点也表现出作者在小说中反宗教倾向的形成是有现实中的因素所在的。三 西游记中反宗教的体现以及对现实的批判(一)在小说中反佛教的体现唐僧,其实是这部小说中反佛教倾向最明显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是东土大唐的高僧、圣僧,是如来佛的弟子转世。他承载着大唐皇帝和国人的希望,踏上了千里迢迢的西天取经之路。那他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的表现又是如何呢?他胆小如鼠,困难来临就叫苦不迭;身陷险境时促手无策,只望徒弟来救。如: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中,白马被孽龙吃了:三藏道:“既是他吃

17、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就忍不住暴躁,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状!你且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叫他还我马匹便了。 ”三藏又扯住道:“徒弟啊!你哪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蹿将出来,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从这一段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这么一个大唐鼎鼎大名的高僧,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是毫无- 8 -主见,懦弱无能。没有一丝圣僧的风范,反而犹如凡俗女子般的哭哭啼啼。第二十一回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黄风洞的妖怪

18、把他绑在定风桩上:那师父纷纷落泪,心里只念悟空、悟能,不知都在何处。唐僧愚昧地迷信佛家“不杀”的戒律,每次看到孙悟空杀妖,都要讲出一番禁止杀生的大道理,说什么“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 ”即使被妖魔吃了,也是“在劫难逃” 。这一段虽说反映了唐僧的迂腐顽固,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僧人应有的品行,他紧守着佛家的戒律,不杀人,宽恕世人。但有时却在不明所以时,仍然的惩罚了有明辨是非的孙悟空。这点所说是对宗教的一种讽刺,但何不是借助讽刺宗教来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三次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企图吃掉唐僧,都

19、被孙悟空果断地打杀。然而唐僧却把这种除恶务尽的做法看成是“步步行凶” 。责备孙悟空是个“无心向善之辈” ,终于把他贬逐了回去。在小说中,唐僧经常错怪悟空,常常善恶不辩,当悟空大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时,唐僧就百般埋怨,谴责孙悟空,时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白骨精变成老人、女孩时,唐僧轻信老头的话,不相信悟空。孙悟空将他们打倒,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话,不明辨是非,仍念紧箍咒。这其实揭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批判宗教的伪善和不明辨是非的行为,常常是自认为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对世人进行劝导和教化。但,岂不知这种教化往往是背离了现实,背离了实际。只不过是空想主义者罢了。也隐晦的指向了明朝嘉靖皇帝修道,不理朝

20、政,- 9 -听信小人,不明大义,乱惩忠臣的行为。不止唐僧如此,连通明大义的孙悟空有时也是蛮横无理,面对土地山神,全然没有敬畏之心。在求这些小神帮忙的时候,没有好言相求,往往是威胁、动用武力来使对方屈服,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在佛家戒律中是极其严重事,然而作为西天取经的大使却屡屡触犯了佛家戒律,这不得不说作者用意之苦。孙行者身为佛家弟子,通晓佛家戒律,却屡禁不止的触犯戒律。说明了当时的佛家在自我内部的管理中往往是严于人宽于自。而佛家作为统治者的一种统治手段,都有着这样的倾向,更别说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了。朝政的黑暗,和官员们都是执掌法律之力天下,而自己却站在法律之上来对世人施法。在这宗教的虚伪和虚假中

21、,作者的反宗教倾向也逐步明显。而作为圣僧的二徒弟,猪八戒。那就更不用说了,取经信念异常的软弱,常常是一遇到困难,就开始提散伙。他回他的高老庄去,孙猴子去当他的花果山美猴王。并且色心尤为突出,常常经受不了美色的诱惑,而屡屡致唐僧于险地。而三徒弟,沙和尚更是一个毫无主见,碌碌无为的人。然而佛家要求“心境澄明” ,一个真正的佛家弟子,就算手无缚鸡之力,也当无所畏惧;就算困难再大,也当竭力向前;就算他人有错,也当劝诫教导,不应嫁祸于人。唐僧愁苦的念叨、如雨的泪水、害怕的祈祷让人实在想象不出他“高”在何处, “圣”在哪里。而孙悟空的暴虐,猪八戒的软弱,沙僧的无能,让人在大跌眼镜的同时禁不住要怀疑起佛教徒

22、的道貌岸然来。然而这样的几个人,最终居然也修成了正果,位列仙班,实在是对整个佛教的一大讽刺和嘲笑。- 10 -明明历经了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取回来的确是无字真经,师徒四人绝对不可能像许多文学作品里描述的情节一样突然从白纸上悟到“大道至简”的玄理,于是自然回去讨说法。原来是四人的人情做得不够。如来佛祖都说了:“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

23、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佛祖授意,迦叶啊傩当然是欺负得理直气壮。 于是,唐僧叹出了整部作品最核心的一句话“徒弟啊!这极乐世界,也有凶魔欺害哩!”这堂堂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的净土,却是出现如此荒唐的一幕,让人一下看清了佛教的虚伪本质。更别提佛家的大能坐骑、义女下凡为妖,扰乱凡间,无恶不作。像青狮精、黄眉怪、黄风怪等作恶多端,在被孙悟空降服消灭之际,却是被原主人施施然的从远空飘来,一句:“大圣,莫伤他命。 ”便是徒劳无功了。只能任由原主人带走。而这些童子、坐骑为妖时所犯下来的大罪就这么烟消云散了。怎奈何的是小说中,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救走了,没背景的妖怪都被一棍子打死了。这是作者的

24、可以安排,不仅是讽刺了宗教,更是对当时的社会现象的一种鞭挞。(二)在小说中反道教的体现。在西游级的故事情节中,只要道士一出场,大抵没有什么好事,作者不但对普通道士极尽嘲讽之能事,而且将整个道教及其祖师都挖苦得一片狼籍。其揭露道士们无能、阴谋、专横乃至祸国殃民的意图显而易见。- 11 -太上老君是道教的祖师,这个人在西游记中没有什么本事,只会享享清福炼炼丹,在抓捕孙悟空的行动中,更是不顾自己的身份,躲在天上居高临下地搞偷袭。当然玉帝表扬了他,因为他的偷袭,悟空才被抓。悟空被抓以后,他没有表现出一点慈悲心肠,为了炼回被悟空吃掉的丹丸,欲将其化为灰烬。结果他的八卦炉不但没有烧死悟空,反而熏出他一双火

25、眼金睛,最终被悟空一棒子打得粉碎。可以说,在西游记中,八卦炉乃是道教的圣物,现实中,炼丹术也是道士借以骗取统治者青睐和高官厚禄的把戏。八卦炉被毁这一情节无疑是对“炼丹”这一活动和那些炼“仙丹”的道士们的讽刺、批判和彻底否定。乌鸡国的老道,依靠求雨骗取了国王的信任,当上了国丈还不满足,最后狠毒地将真国王推入井中,自己做起了国王。车迟国那三个道士一来,就拆寺庙,杀和尚,将好端端一个国家搅得乌烟瘴气。更有甚者,比丘国那个老道给国王送了个美人,骗得信任后,竟然要杀一千多个小儿,取其心肝来制药丹,让人不寒而栗。当然,这些“国丈”都由妖精变化而成,是批着道袍的假道士,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假道士,就说作者的

26、批判落在了宗教之外。在明朝,就有许多道士通过祈雨、炼丹、治病等欺骗手段来获得高位,掌握大权。例如嘉靖初的道士张彦羽,邵元节,都以祈雨求嗣被奉为“真人”,邵元节甚至做到了礼部尚书。这和西游记里的“国丈”身份差不多,其手段也极其相似。作者所反映的正是这一现实状况,批判的矛头也是直指这一群体的。西游记中,这些道人都没有获得好结果,最终都在孙悟空的铁棒下现出了原形,也正是作者对道士及此- 12 -类行为的讽刺和否定。结论西游记一书,作为我国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不仅仅是为了给我们描绘出来一个虚幻的世界,使之消遣。重要的是借助这个虚幻的世界来表达一种对宗教的讽刺,更是对不能直言的现实社会的一种揭示

27、和鞭挞。参考文献: 1 吴承恩: 西游记 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 月 1 版. 2 旬波: 道家与神魔小说 M .巴蜀出版社.1999 年. 3 陈大康: 明代小说史 M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年. 4 张锦池: 西游记考论 M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年 5 萨孟武: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 王德才: 佛教常识 M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3 -鸣 谢历时半载,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我由衷地感谢关怀、教诲、帮助、支持和鼓励我完成学业的老师和朋友。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杨老师,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悉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为我创造了很多锻炼提高的机会。杨老师洞察全局、高屋建瓴,为我的论文的顺利完成指出了很好的方向,杨老师渊博的知识、宽广无私的胸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和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力,都将使我毕生受益。 在此我谨向我的导师以及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老师、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