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00406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届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台湾已进入“后马时代”,无论是朱立伦还是蔡英文,都须面对空前的挑战,而两岸政策将成为双方决胜的关键所在。B“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C“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决心。D不动产登记是摸清中国全社会不动产家底的国家级行动,将从经济到法律建设的方方面面产生难以估量的扩散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

2、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布局”或是“围绕的布局”。C“治理问题”搭配不当,可改“治理”为“解决”。D缺少介词,“将”后缺少“对”,应该为“对产生作用”。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评卷人 得分二、新添加的题型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那荒唐的十年中,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 鞭挞扬马,只有你一人而已。孔子弟子 者有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A.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 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3、 登峰造极C.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登峰造极:造诣达到最高顶峰,无以复加,泛指到了极点。登堂入室:学识、技艺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千古独步:指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此题注意第句中的“程度 ”,第 句中的“三代以来”,第句中的“最贤能”。3 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对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概括准确

4、的一项是 试卷第 2 页,总 14 页7 月 1 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 度旋转,乘 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 350 公里 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 69 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 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A. 外观美 人性化 速度快 噪音低B. 外观美 车厢亮 加速快 噪音低C. 流线性 人性化 速度快 阻力小D. 流线性 车厢亮 加速快 阻力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外观美:从“具有流

5、线美流线型设计”可归纳出来;人性化:从“设施先进环境好,设施先进“可归纳出来;噪音低:从“没有噪音“等可归纳出来。点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 、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要注意划分段落的层次,抓住主要

6、的关键词。4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C.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陈陶陇西行 )D.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李朴中秋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C 借代。ABD 为比喻。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

7、去理解都不嫌多。 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应先浏览语段,把握中心;然后熟读所给的句子,借助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等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段话围绕“王羲之的兰亭序 ”展开,是写今人的感受;“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明言时间已久,因此接用“ 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而后根据一点的写法排列的顺序。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

8、达运用 E。6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红楼梦中,贾赦想收鸳鸯为妾,他先当面要求凤姐帮忙,凤姐推脱;又派邢夫人去找鸳鸯,并拉鸳鸯去见贾母,鸳鸯不动;又叫来鸳鸯家人相逼,鸳鸯剪发拒绝。B. 老人与海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老人梦见狮子,这说明老人有不服老的精神,在老人体内还充满着勃勃生机。C. 茶馆中,人物安排很有特色: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D. 棠棣之花中, “棠棣”出自诗经小雅 ,代指兄弟情义。作品中聂政和聂嫈是两兄弟,他们是“愿将一己之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E. 哈姆雷特中,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

9、剧本都安排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考,如哈姆雷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准确传达了他当时的矛盾心态,是他犹豫延宕性格的典型例证。【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A 项,贾赦是先派邢夫人求凤姐帮忙;D 项“聂政和聂嫈是两兄弟”错。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课内学习中,要多积累典型作家和作品,以备不时之需。评卷人 得分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

10、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

11、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燕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民庶称之。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试卷第 4 页,总 14 页选自颜氏家训 (有删节)【注】苫块:古人父母居丧之时,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童竖:童仆。燕:通“宴” ,宴席。造次:匆忙、急促。触涂:处处。7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洁之行,物或致疑 物:他人B. 哀毁逾制 制:

12、常礼C. 雅自矜持 雅:儒雅D. 遂无觉者 觉:发觉8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B. 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C. 东莱王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D. 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体恤,升官后,本性暴露,不再体恤百姓,于是功绩被毁。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2)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10 作者认为,伯

13、石、王莽、 “大贵”三人的共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概括。【答案】7 C8 D9 ( 1)人的脚所踩踏的地方,面积只不过有几寸,然而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一定会从山崖上跌下去。 (每句 1 分。得分点“履” “过” “颠蹶” 。 )(2)喜欢那些礼品的名士一个接着一个地吹捧他,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也曾派他出境聘问。 (每句 1 分。得分点“甘” “饵” “递” “文华” “聘” 。 )10 作者认为,伯石、王莽、 “大贵”三人的共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概括。答案:贪名、巧饰、失名。 (答对 1 点 1 分,2 点 3 分,3 点 4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选自: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

14、 年代:南北朝7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的是文言实词的用法类试题,这类试题最好的一种做法是将所给的实词的解释代入原句,然后考核看是否通顺。雅,平素、向来。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本题 C 雅,平素、向来。8试题分析:邺下少年当初是为了高洁的名声,笃情帮助和体恤百姓,但是升官后,这样的费用日渐过多,于是他常常考虑不周全,并不是有意为之,但是他的名声还是受到影响。9试题

15、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1)得分点“履” “过” “颠蹶” 。 (2)得分点“甘” “饵” “递” “文华” “聘” 。10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伯石、王莽、 “大贵”三人的共同点:贪名、巧饰、失名。参考译文:名声与实际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艺周厚

16、,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而想在世上传好的名,就好比容貌很丑而要求镜子里现出美的影了。人的脚所踩踏的地方,面积只不过有几寸,然而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一定会从山崖上摔下去;从碗口粗细的独木桥上过河,也往往会淹死在河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的脚旁边没有余地的缘故。君子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个道理。最诚实的话,别人是不会容易相信;最高洁的行为,别人往往会产生怀疑,都是因为这类言论、行动的名声太好,没有留余地造成的。我每当被别人诋毁的时候,就经常以此自责。你们如果能开辟平坦的大道,加宽渡河的浮桥,那么你们就能如同子路那样,说话真实可信,胜似诸侯登坛结盟的誓约;如同赵熹那样,

17、招降对方盘踞的城池,赛过却敌致胜的将军。我见到世上的人,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真不知是不是后面的矛戟,在捣毁前面的盾牌啊!宓子贱说过:“在这件事上做得真诚,就给另件事树立了榜样。 ”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于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于作伪就还不如拙而诚实,接著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伯石的推让卿位,王莽的辞谢政权,在当时自以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万世,就叫人看了毛竖骨寒了。近来有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毁伤过度,这也是以显得高于一般人了;可他在草荐土块之中,还用有大毒的巴豆来涂脸,有意使脸上成疮,来显出他

18、哭泣得多么厉害,但这种做作不能蒙过身旁童仆的眼睛,反而使外边人说他丧中的居处饮食都在伪装。由于有一件事情伪装出现假,而毁掉了百件事情的真,这就是贪名不足的结果啊!有一个士族,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天资笨拙,可家世殷实富裕,他向来矜持,多用牛酒珍宝玩好来结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对牛酒珍宝玩好感兴趣的,一个个接著吹捧他,使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曾经派他出境聘问。齐东莱三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发生怀疑,怀疑大多数的情况,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构思的,于是就设宴敍谈,当面讨论测试。当时整天欢乐和谐,诗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这个士族轻率问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向来的风格韵味,好在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味,没有发

19、觉。韩晋明宴会后叹息道:“果真像我们所估量的那样。 ”邺下有个少年,出任襄国县令,能勤勉,公事经手,常加抚恤,来谋求声誉。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人人赠别,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表思念。 ”民众对他称赞,不是口说所能说得完的。到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经常办到。可见一有虚假,就到处难以相继,原先的功绩也随之而毁失。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昔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 ”尝欲进造知音论 ,未就而卒。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

20、其波三贤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11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5 处)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12 谢脁是 _时期杰出山水诗人,与 “大谢”_(人名)试卷第 6 页,总 14 页同族,世称“小谢” 。13 根据材料,概括文中所指当时诗文过于重视声律的原因。【答案】11 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贵公子/幼有文辨 /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12 南朝谢灵运13 王、谢、沈等名流熟知音律,引为时尚;文士竞相效仿【解析】选自:诗品 作者:钟嵘 年代

21、:南北朝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找到人称词和虚词,然后进行理解性的断句。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本题比较容易,注意词语“谢脁沈约” “三贤” “于是”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课内学习中,要多积累典型作家和作品,以备不时之需。13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题干的把握,可以作答为王、谢、沈

22、等名流熟知音律,引为时尚;文士竞相效仿。评卷人 得分四、诗歌鉴赏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注】特地:特别。(1)说说“双燕”这一意象的作用。(2 词的上片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试作简要分析(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答案】 (1)引发主人公情思,既有对成双晚归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与下文“独倚”呼应,衬托其孤独感。(2)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这是远望的景观。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

23、。这是近观的景象。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这是身边的景致。 (答“由内而外”亦可)(3)下片着一“独”字,见其独处的孤独寂寞。 “倚朱栏”可以想见主人公等待归人时的百无聊赖和苦闷难耐。 “罗衣”之“寒”更见不见归人时内心的凄冷。【解析】试题分析:(1)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此题“双燕”的作用引发主人公情思,既有对成双晚归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与下文“独倚”呼应,衬托其孤独感。(2)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理解诗歌的写景顺序的一道试题

24、,考生要注意先要找到写景的顺序,然后按照顺序陈述诗歌写景的内容。(3)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情感主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下片中的“独” ,结合诗句分析作者为什么独。评卷人 得分五、

25、默写15 补写出下列每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鲲之大,_。 (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_。 (屈原离骚 )(3)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覆压三百余里,_。 (杜牧阿房宫赋 )(6)水陆草木之花,_。 (周敦颐爱莲说 )(7)居安思危,_,有备无患。 (左传 )(8)_,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答案】 不知其几千里也 春与秋其代序 大漠孤烟直 万里悲秋常作客 骊山北构而西折 可爱这是甚蕃 思则有备 苟利国家生死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以填空的方式的名句默写题,考生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和丢

26、字落字现象。点睛:名篇名句默写,重在写,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千万不要出现错误。例如题中的“孤烟” “常” “蕃” 。评卷人 得分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铁圈【俄】索洛杜布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 ,老头心里思忖道, “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

27、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 ”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试卷第 8 页,总 14 页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

28、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

29、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

30、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16 小说中多次描

31、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17 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18 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老人的“想象”?19 试探究用“铁圈”作为小说标题的妙处。【答案】16 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每句 2 分)17 ( 1)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2)与“老人”白日梦中的幸福情景形成对照,

32、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3)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18 首先是揭示了老人对幸福童年、温暖亲情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希望摆脱人生苦难,以及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 (每点 2 分)19 ( 1)情节结构上,以铁圈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依次写老人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情节连贯紧凑。 (2)人物塑造上,铁圈引起了老人行为心理的变化,激发了老人对幸福的憧憬追求,从而促使他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 (3)作品主题上,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寄托着对童年的幸福,温暖亲情的憧憬,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

33、渴望。 (每点 2 分)【解析】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类试题,这类试题在作答的时候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整体的把握,把句子放在文中中去理解,本题通过理解可以作答为“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点睛:赏析的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主要是情感句,注意抓住老人的笑。17试题分析:环境是

34、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本题注意最终作用概括为“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与“老人”白日梦中的幸福情景形成对照,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18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

35、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结尾的作用类试题。19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

36、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试卷第 10 页,总 14 页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

37、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苦行僧式的

38、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39、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 所以,作为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而且,在传教上,释、道二教高度依赖世俗政权的支持。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

40、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20 第三段画线句中既有“道家” ,也有“道教” ,二者是不是同一个概念?请简要分析画线句,说明这个问题。21 为什么 “同意居庙堂之高的道教”没有消亡, “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结合文意回答。22 根据文意,墨家的消亡有哪些原因?【答案】20 ( 1) “道家”和“道教”不是同一个概念;(2)画线句先说墨家有自己的组织,在这一点上,墨家和道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道家是没有组织的。接着说在“这方面”墨家和道教“相类” ,也就是说,道教也有组织。21 ( 1)道教的修行目标是今世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它深得人们欢迎;(2)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3)道教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见容于世;(4)道教教人顺从世俗政权,没有什么威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能见容于统治者。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给 6 分,意对即可。 )22 ( 1)处于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2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