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用 IS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答:(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从 IS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 IS 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从 IS 和 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 IS曲线和 LM 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2) 在 LM 曲线不变时, 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 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 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 IS 曲线越平缓
2、,则 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 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 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 斜率越大,即 LM 曲线越陡,则移动 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 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下面用 ISLM 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变动。在图 46(a)、(b)中,假定 LM 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 和利率 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0Y0r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 G,则会使 IS 曲线右移到 ,右移的距离是1IS, 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
3、额的乘积,即 = G。在图形2E 2EK上就是指收入应从 增加至 , = G。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 ,0Y30YK3Y因为 IS 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 LM 曲线不动)。因此,无论是图 46(a)还是图 46(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 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 “挤出” 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 ,收入不可能从 增加到 ,而只能分别增加到 和 。1E0Y3 1Y2从图 46 可见, ,也就是图 46(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 401Y26(b),原因在于图 46(a)中 IS 曲线比较平缓,而图 46(b)中 I
4、S 曲线较陡峭。IS 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 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图 4-6 财政政策效果因 IS 曲线的斜率而异图 4-7 财政政策效果因 LM 曲线的斜率而异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 IS 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较少。图 46(a)中的 即13Y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 是这项财政政策01Y带来的收入。图 46(b)中 IS 曲线较陡峭,说明
5、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变动。在 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 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 曲线斜率越大,即 LM 曲线越陡,则移动 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 47 中所示。图 47 中,假设 IS 曲线斜率相同,但 LM 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入和利率 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0Y0r支出 G,则它使 IS 右移到 ,右移的距离 即 , 是政府支出乘数1IS12E03Y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
6、上升会产生“ 挤出效应” 。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 和 。01Y2从图 47 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 LM 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 LM 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其原因是:当 LM 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 ,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 LM 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
7、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试用 IS-LM 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答:(1)货币政策指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在政策的理论分析当中,考察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一国的国民收入。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 IS 和 LM 曲线的斜率。(2) 在 LM 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
8、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当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下面用 IS-LM 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变动。图 49 中,假定初始的均衡收入 和利率 都相同。政府货币当局实行增0y0r加同样一笔货币供给量 M 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LM 都右移相同距离 ,E= =Mk ,这里 k 是货币需求函数 L=kyhr 中的 k,即货币交易需求E03y量与收入之比率, 等于利率 不变时因货币供给增加而能够增加的国民收03y0r入,但实际上收
9、入并不会增加那么多,因为利率会因货币供给增加而下降,因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中一部分要用来满足增加了的投机需求,只有剩余部分才用来满足增加的交易需求。究竟要有多少货币量用来满足增加的交易需求,这决定于货币供给增加时国民收入能增加多少。从图 49(a)和(b)的图形看,IS曲线较陡峭时,收入增加较少,IS 曲线较平坦时,收入增加较多。这是因为 IS曲线较陡,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较小(当然,支出乘数较小时也会使 IS 较陡,但 IS 曲线斜率主要决定于投资的利率系数)。因此,当 LM 曲线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不会增加很多,从而国民收入水平也不会有较大增加;反之,IS 曲线较平坦,
10、则表示投资利率系数较大。因此,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很多,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增加。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变动。从图 410 看,由于货币供给增加量相等,因此 LM 曲线右移距离相等(两个图形中的 亦即 的长度相等)。但图 4E03y图 49 货币政策效果因 IS 曲线的斜率而异10(a)中 小于图 410(b)中 ,其原因是同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若货01y02y币需求关于利率的系数较大,则利率下降较少,若利率系数较小,则利率下降较多,因而在 410(a)中,利率只从 降到 ,下降较少;而在 410(b)中,利0r1率则从 降到 ,下降较多。这是因为,LM 曲线较平坦,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0r2的影响较大,即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大影响;反之,若 LM 曲线较陡峭,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小,即货币供给量稍有增加就会使利率下降较多,因而使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多增加,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总之,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LM 较陡时就会这样),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刺激作用(IS 较平坦时就会这样),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强;反之,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弱。 图 410 货币政策效果因 LM 曲线的斜率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