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把酒问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18201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酒问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把酒问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把酒问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把酒问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把酒问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把酒问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1、学习“抓诗眼,品意境” “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2、理解诗中景情的融合,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教学方法:品读、点拨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月诗”及关于李白的资料。2、准备明月几时有歌曲录音带。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传统的题材,月亮和人们的亲情与爱情,骨肉之间的悲欢离合紧密相连,赞美月亮是展示自我,美化自我的一种方式,其中的写月高手首先当数大诗人李白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李白的把酒问月 。二、简介李白学生汇报,教师补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汉族,又号“谪仙人” ,彰明人 。祖籍陇西成纪,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 ,开始了广泛漫游,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

3、,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直到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 ,不久即病卒。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朗读障碍的突破。2、揣摩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四、精读探究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引导。1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诗人停杯凝思,带

4、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这亘古如斯的一轮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有史以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宫中,以求长生不老,但都没能实现;而明月却依旧用万里清辉普照人间,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3、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一轮圆月揭开神秘的面纱,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发出清澈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亭台楼阁。4、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于西天云海隐没,如此循环往复,踪迹实难推测。5、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

5、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6、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类世代更替,逝者如斯,然而明月则亘古不变。7、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8、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五、品读赏析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随机点拨。1、意象美“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

6、陪伴她呢?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2、意境美月亮之于李白,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避难所。李白

7、对月亮的向往,是一种主动的意志追求。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这是一个人唱出的热闹的戏。错综杂沓的光影,既营造出一种迎来送往的幻像,也真实地指示着那旋转舞动着的不过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灵魂。一个人醒着,却刻意为自己演绎着幻觉,知道,那是宁可沉醉,不愿醒来。在这热闹的孤独中,李白要坚持不懈地演出,没有观众,没有结局。这种坚持本身说明,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冷冷的月色就是李白孤芳自赏的光辉。3、人情美孤芳自赏是一种内在激情的燃烧,孤独的承受中有一种特别坚韧的人格力量。 “皎若飞镜临丹阕。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就在那无人知晓

8、的云间海上,孤独的花为自己绽放出晶莹的色彩。李白正是凭着坚强的人格本身,鄙视现实,升华精神,超脱现实。孤芳自赏又是一种冷漠,因为不再期望任何人的理解,更不愿意将自己和世俗的世界混同为一,所以在冷漠中保持一个距离,在无限的空虚中漂泊游荡。杜甫赠李白很恰当地描述了李白这种精神面貌:“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 ,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情理

9、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人格美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 “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

10、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 、 “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 “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

11、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六、再读拓展小组合作展示,教师引导作结。1、将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加以比较,分析两者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引导:李白的对月和苏轼的对月,皆由自孤独。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花间”这一非世俗的场所,就表明了李白对不在世的自觉,表明了李白对人世自觉的离弃。所以李白的孤独是对彼岸生命的自觉承担,它不可能在人间找到解决之道。苏轼自然也能理解这种绝世才子的孤独,他的把酒问天也包含着对人类生命的超然反省。但苏轼更关注的是人生境遇中的“悲欢离合” ,关注的此在生命的“不应有恨” ,所以他的把酒问月是不离现实的

12、在世之问,他的孤独需要在人间寻找现实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温情和对温情的憧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都是孤独,都是对月,却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叶嘉莹女士将这两位分别称为“仙而人者”和“人而仙者” ,她说李白的仙表现了“绝世天才入世的悲哀” ,而苏轼则是“凭籍着几分飘忽的仙气而得到解脱” (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 ) 。但 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高下的分别,也许有人觉得苏轼更亲近,也许有人觉得李白更自由,但不论是李白还是苏轼,不论是抗拒还是执著,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那些飘逸游荡的月的精魂,不但体现了对此在生命的爱惜和一往深情,也赋予人类生命本身更为深厚悠远的意蕴。教师补充资料,分发于学生。

13、附:李白苏轼笔下的“月”:唐人李白和宋人苏轼,一个被人称为“诗仙” ,一个被人称为“坡仙” 。既然都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起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所以,他们都是月的精魂,在每一个喧嚣落尽的夜晚,涤去浮尘,守护着 心灵深处最后一片宁静和自由。但盈虚者如彼,万川之间又各有风情,那么,李白的月亮和苏轼的月亮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这里有两首关于月的诗篇,一是李白的月下独酌 ,一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透过那婆娑的斑斓光影,能看到两颗同样杰出的心灵,却有着不同的精神历程。把酒问月,是一个徒劳的追问,但自春江花月夜后,就一直缠绕着诗人,李白和苏轼也不能例外

14、。一个没有答案的追问,实际上只是在暗示着没有起始的月是一个永恒的存在。而一个自明的永恒一再被追问,只能说明诗人内心的不甘和惆怅。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面对着这片宁静而深邃的月色,每一个发问者都会感受到“永恒沉默”所带来的震撼。月就是圣洁而深沉的彼岸世界,那里有人类的对永恒的憧憬。这种无望的憧憬萌发了诗人追问的冲动。 但一个彼岸世界,是如何和现实人生建立联系的呢?李白把酒问月诗云:“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月和人类有着遥远的距离,在古人眼里,那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到达的彼岸世界;但月却对人间有着密切的关注,那是一种怜悯和同情的关注,它因为爱莫能助而远远离开,甚至顾影自怜

15、。对于人类来说,月亮是一个孤独的主体。但李白竟然能够坦然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表明月与李白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暗示了李白并非“凡人” 。在世俗的世界里,李白感到了一种异类的孤独,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这种无端而起的孤独,是一种生存意义上的孤独,它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领悟和拒绝。因此,李白不生活在现实世界,他不是一个凡人,他是另外一个独立而孤傲的主体,骄傲并满怀同情地俯视着芸芸众生。因此,月和人类的疏离关系不能范围李白,月和李白的关系,就是人和影子的关系。月就是李白,他们因共享孤独而成为一体,并从世俗人类中超脱出来,在幽冷空寂的云的深处高蹈。在苏轼的词中, “不知天上宫阙,

16、今昔是何年”也迷朦着一种浓郁的怅惘,也暗示了月和人类世界那遥不可即的距离,月亮是一个超越此在人生的世界,比起那轮唐朝的月亮来说,它甚至更加冷寂。但苏轼也不是凡人,他在盈和虚之间的左右逢源,他对阴晴圆缺和悲欢离合的坦然和顺从,表明苏轼可以凭着自己通透人生的智慧,超越无常的人生,从而能“遗世独立” , “羽化登仙” 。月亮对于苏轼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那凛冽于凡人的月亮,是飘然可及的“天上宫阙”和“琼楼玉宇” 。换句话说,月亮对于苏轼是一个场所,而不是一个自在的主体,那是一个理想和超脱的世界,是一个敞开的世界。对于有着无数烦恼和悲凉的人生来说,只要能真正放弃对此在的执著,那轮明月就是一个遮风避雨的栖息

17、地。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容他人窥视,就不得不冷漠,在冷漠中展现了一种韧性,让孤独成为一根支柱,守卫着自己的世界。李白的冷漠和拒斥,使凡俗之人感到了难堪,这就是“世人皆欲杀” (杜甫不见 )的理由。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月,不是游伴;对月的认同,不是为了解脱自己的孤寂。没有相互的安慰,只有加倍的同一,月之孤独、明丽,倍增 的孤独、明丽。 “蛾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下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李白峨眉山月歌 )当李白一往深情地追踪着那轮明月的时候,他迷恋的正是月的高洁、孤独、冷漠,或许还有一种深沉的忧郁。他是月,它只能在海上云间出没,他不得不孤独。苏轼因为现实

18、的孤独而不能认同现实,要乘风归去,踏上月宫。但“起舞弄清影”需要有超人的毅力和人格力量, 知道那是可行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且, 又如何能以一种孤独来消除另一种孤独呢?所以遥远的月不过是苏轼悲凉的后院,而不是永恒的家园。对于苏轼来说,应该有现世的解脱之道。月亮的阴晴圆缺确证了悲欢离合不仅是一种个体的体验,而且也是宇宙的铁律。也就是或,悲欢离合是和 生命过程仅仅联系在一起的,是注定要承担的一种本质,那么,为什么要逃避呢?进一步可以说,孤独并不存在,而温情却存在于孤独之中。当苏轼悟出这个道理时,他是幸福的。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既是一种对空寂和虚无感悟,是一种期待和担忧,也是一种纠

19、缠和留恋。苏轼的月亮离现实人生是如此的贴近,又是如此的充实,它告诉 平凡的人生中既有孤独,也能够寻觅到温情之所在。所以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要 有对温情的渴望,就能从孤寂的现实中超越出来,获得人生的安宁和幸福。2、 (教师引导)在中国诗词中, “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审美意象。不说那诗人之众、诗作之巨、流派之多,单是那和谐的韵律、严整的对句间所凝聚的世间万种风情就会令人流连忘返。皓月当空,长风拂面乃自然界之一物像,然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缀入,便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而成为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明月之诗” 。由此,在诗人笔下月亮就成为一个包括相思在内的多重意象的。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

20、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 请你展示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月”附:“月诗”面面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西州张少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置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22、别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 雁自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晓镜但愁

23、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

24、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25、,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今夜麓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七、作业 月亮是中国诗人吟咏最多的意象之一,它在李白笔下呈现出丰富的意境,寄托了深厚的感情。请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把酒问月诗歌赏析。板书设计:把酒问月李白意象美意境美 旷达博大的胸襟人情美 飘逸洒脱的性格人格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