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玉文化产业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o7103235 文档编号:585647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文化产业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玉文化产业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玉文化产业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玉文化产业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玉文化产业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3 页)南阳玉文化产业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摘要:南阳地处中原,南阳玉文化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玉雕产业快速增长,作为中原的一种特色文化产业,它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玉文化研究成果为南阳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也为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积累的问题相当突出,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种负能量。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展望他们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关键词:南阳;玉文化;中原经济区;发展0 引言南阳玉文化,是依托于独山玉石制作的各种工艺和产品而逐渐形成,经审美和鉴赏而不断发展

2、升华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主要是依托经济区域而展开,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应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离不开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这块土壤,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但同时他也促进着它的进一步发展。1 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第 2 页 (共 13 页)1.1 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1.1.1 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南阳玉文化初繁荣。从

3、旧石器时代“南召猿人”可以看出,远在五十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在南阳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1。从南阳市黄山、新野凤凰山、镇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独玉铲、独玉璜等说明6000年前这里勤劳智慧的古人就开始利用独玉了,玉文化开始萌芽并初步繁荣起来。这时候玉器的总体特征是神秘的图腾,而独玉的特征却是实用。2.奴隶社会南阳玉文化塑辉煌。夏代兼及早商出土的文化遗址多集中分布在南阳盆地周围。镇平安国古城出土了夏王朝的两枚带孔独玉矿;湖北盘龙城、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独玉戈。安阳商代殷墟遗址出土的755件玉器中有很多是独玉,南阳市十里庙遗址不断出土小件玉器。淅川下寺楚墓出土了大量雕琢精美的玉器;桐柏月

4、河春秋墓也出土了丰富而精致的玉器。最著名的是楚人卞和发现的“和氏璧”。3.封建社会南阳玉文化的鼎盛。战国至汉代的玉器,突破了古玉呆板的格调,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在美化玉器形象和拓展用途以及表现东方玉器艺术水平上集装饰美、造型美和材质美于一体,使作品均衡适度,变化丰富,艺术感染力强。从出土的玉器来看,战国秦汉玉器比商周时代更丰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洛阳出土的成组佩玉,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四节佩,陕西咸阳的“皇石之玉璧” ,河北出土的金镂玉衣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玉业的辉煌成就。 4.随着改革开放,南阳玉文化获得了蓬勃发展。独山玉得到了广泛利用,琢玉精巧,风格窘异,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 ,南阳宝

5、玉石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 2。其主要表现在,无论是对独山玉矿进行普查,成立全国首家宝玉石协会,还有独山玉工艺品雕刻艺术的百花齐放,玉雕业成为南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都在全国宝玉石行业中独领风骚。对独山玉矿进行了普查和详查,证实为我国独有的优质第 3 页 (共 13 页)玉矿基地;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宝玉石学会,标志着我国玉文化事业在南阳率先鼓起了兴起的大旗;全国著名专家学者齐聚南阳,连续多年举办宝玉石学术交流会,宝玉石信息报刊创于南阳宝玉石学会,南阳师院地理系率先开设了宝玉石鉴赏课程,并成立了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及玉文化网站,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对玉文化的科学研究、教育与传播起到了

6、良好的带动作用:连续举办了八届“镇平国际玉雕节”和两届“南阳(镇平)国际玉雕节”,使南阳玉文化叫响世界。1.1.2 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近年来,南阳市在打造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已步入快车道,在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加强地方文化研究、培养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等方面大力推进,前景广阔。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牌逐渐打响,但在弘扬独山玉文化、构建玉文化产业这一潜在的巨大的增长点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3。1.玉文化研究的地位问题。玉文化特别是独山玉文化是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宝贵的财富,各级领导和部门应意识到它对做大做强南阳文化产业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团队壮大、科研方向、相关部门协调支持、科研经

7、费等。 2.产、学、研协调发展问题。长期以来,玉雕产品档次低、利润空间小、创新能力不足、走出去效果不佳等问题突出,制约了玉雕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根本问题是玉雕和经营管理人才少且素质低,使得玉文化研究成果转化率偏低,玉雕人才培养跟不上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结果使高雅的玉器卖成了红薯、萝卜的档次。3.“中国玉都”文化氛围问题。近年来,南阳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玉雕产业,并准备进一步加强珠宝玉器市场的经济秩序整顿、营造诚信的旅游购物环境,全面提高玉雕业的文化含量,按照“小产品、大产业”的思路打造南阳玉雕品牌,进而把南阳建成“中国玉都”。“中国玉都”作为南阳整体营销的宣传口号,不仅需要南阳人民的普遍

8、认同,更需要海内外旅游者的认可和认知 4。为此,需第 4 页 (共 13 页)要精心营造“中国玉都”的文化氛围和特色旅游环境,需要对玉文化产业进行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开发来提升其市场知名度。4.玉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问题。南阳玉文化是独有的、不可再生的、人无我有的独特的宝贵资源,所有的独特的、差异化的文化很难模仿和复制,是吸引旅游消费者好奇和兴趣的主要来源,在南阳旅游业开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升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的南阳玉文化遗产、遗址、艺术品等物质文化和延续、创新、习俗、规范等非物质文化资本,并由此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形成文化资本收益,是南阳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5.独山玉矿

9、开采问题。独山玉资源有限,开采要有计划,滥采乱挖不仅破坏资源,而且扰乱玉料市场。前几年自采现象严重,经过治理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但要防止私采重现,以保护好宝贵的资源 5。1.1.3 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1.弘扬独山玉文化,促进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独山玉文化研究工作,在以黄山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独山玉文化拓展的空间,夯实作为古代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的地位;加紧搜集整理南阳玉文化历史资料,追溯历史沿革与证据;加大南阳玉雕工艺创新开发研究,以“南阳四圣” 、 “汉画像石”等玉雕产品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中西合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南阳玉雕风格之路 6。2.产学研一体运行、协调

10、发展。积极促成南阳师院“玉雕工艺设计专业”的建立,加快培养高级玉雕人才的步伐;汇聚南阳工艺美术玉雕大师的集体智慧,在“独山玉雕创作室”这一创新平台上释放精彩,打造“南阳玉雕风格”与艺术品牌效应;在科研、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宝石检测检验中心”的功能空间,努力使其成为省级以上计量认证的有良好信誉、权威鉴定的珠宝玉器检验、公证的中心服务机构。3.玉雕节提升为宝玉石博览会。南阳市城区紧邻一座产玉的宝山,这在全世界如独山玉一般,独一无二我们有这样一座宝藏,应该将其第 5 页 (共 13 页)发挥应用到极致;南阳城市最早的雏形是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近7000年历史,它是独山玉文化最早的开拓地;南阳(镇

11、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我们有理由把“中国玉都”这块金字招牌树起来!4.培育玉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玉料交易市场大多是自发形成零乱而不规范。镇平的玉料交易也不完全适应作为全国最大的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的品牌效应。所以,在独山附近建立国内首家玉文化产业园区已成为可能。独山玉的知名度、南阳玉雕市场的兴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都将是这一具有美好传统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推进的最大动力。园区应形成以玉料交易市场、玉展中心和汉代玉街寺景观及珠宝玉雕培训学校为主体的玉文化产业链。5.把玉雕作为南阳旅游的主导产品来开发。南阳已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和贸易基地,但目前还没有专

12、门的玉雕旅游商品开发研究机构,只有个别的零星玉雕旅游商品问世,缺乏集团式和系列产品的推出。因此,我们应该及早认识到南阳玉雕这一大产品优势,把玉雕产品作为南阳旅游商品的主导产品来开发利用。2 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发展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区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和辐射地。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支撑中部,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紧密联系的地理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更好地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原地区加快崛起 7。2.1 文化产业集群及其形成的条件2.1.1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当前,文化产业的

13、发展出现了两种密切相关的趋势:一是产业整合的趋势,文化产业在产业内部及其它产业之间结盟或重组;二是空第 6 页 (共 13 页)间聚合的趋势,文化产业在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成高度的集聚倾向。这两种趋势表明文化产业正朝着一种集群化方向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建立起来并在一定区域集聚,形成文化产业的组合、互补与合作,从而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簇群。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交易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创新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扩张能力强等方面,并通过这些优势的充分发挥和系统内优势资源的整合来实现竞争力的增强 8。2.1.2 文

14、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要素条件,文化资源、人才资源、资本资源、消费市场、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条件:(1)从文化资源来看,文化产业集群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出现。 (2)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 (3)资本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要素,资本的市场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4)消费市场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重要影响因素。(5)制度环境和创新环境影响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因素。2.2 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2.2.1 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优势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经

15、济发展,促成了人口规模最大、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良好的经济文化基础。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文化历史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具有较好的经济文化基础。当前,河南文化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原崛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河南的重要动力。2.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原文化渊源流长,中原经济区中的郑州是商王朝的第一个国都,以商文化为代表,七朝古都的开封以宋文化为第 7 页 (共 13 页)盛,而九朝古都的洛阳则展示了大唐文化及北魏时期的佛教文化等等,这些都是

16、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战略性资源。3.适宜的区位条件。 中原经济区地处全国的中心,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交界处,又是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向内陆推进的要冲,交通优势突出。中部崛起规划布局的“两横两纵”经济带中,就有“一横两纵”经济带,即陇海经济带、京广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位于这一区域。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4.广阔的消费市场。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人口众多,拥有巨大的消费空间。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镇密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

17、求不断增长,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市场潜力巨大。2.2.2 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1.文化产业意识滞后。中原经济区地处内陆,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下,大多数人把握不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往往片面地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缺乏文化经济意识。文化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2.管理体制僵化。中原经济区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仍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不适应。具体表现在行政机构交叉重叠,职责不清;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机制落后,缺乏竞争、流动、淘汰机制;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3.文化产业人

18、才机制缺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以及经营方式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化产业的发展。4.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死板。目前,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现行的文化投资体制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投资渠道单一,缺乏必要的投资指导,投资方向的随意性较第 8 页 (共 13 页)大,在运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监督与保证机制,造成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5.产业链条不完善,产业群远未形成。从经济学角度说,产业链条拉得越长,对产业发展越有利。河南省是人文旅游资源大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文化艺术如何与旅游相互联系,已成为

19、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共同课题。另外,河南文化产业还未形成真正的产业群,各行业之间的互补性、渗透性、联动性及溢出效应未充分发挥。2.2.3 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对策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是中原经济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应以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为动力,通过创新机制体制,调整产业布局,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推动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9。1.要整合中原经济区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中原经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厚,文化资源的集中度不够是发展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群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发

20、展文化产业集群就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运作,推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实现对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努力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链,从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10。2.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当前,中原经济区要按照分类管理、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原则,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半经营性文化单位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着力把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广告会展业等打造成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支柱产业。3.要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培养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文化经营管理

21、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高层次发展的关键因素 11。目前我们要加大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的第 9 页 (共 13 页)力度,特别要加强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科技开发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建立文化产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出一批既通晓文化产业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人才机制上推动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4.要多元化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广泛调动民营资本。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是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一些大型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巨大,需要政府先期投入建设,以凝聚人气,创造品牌效应,推动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放宽

22、市场准入,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建立起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从单纯的政府投入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的投入。5.要精心塑造文化品牌,延伸文化产业链。文化品牌的无形资产有着巨大的增值效应,虽然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塑造品牌文化产品,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中原城市群已塑造出中国玉都 、 禅宗少林 、 清明上河园等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必须充分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开发衍生产品,广泛带动如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形成文化企业在空间的集聚。3 南阳玉文化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之间的联系河南是文化大省,历史悠久,资源

23、丰富,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河南具有良好的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潜力和优越的科技水平,这使得文化产品的创造、制造以及传播和贸易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的文化产业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特点,已经被纳入中原区域发展战略之中,特别是特色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丰厚的河南,较容易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南阳玉文化作为河南的特色文化,它的发展与在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第 10 页 (共 13 页)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政策导向政府运用政策引导、扶持以及法律保障等政策,在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24、中原经济区加大立法力度,形成健全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3.2 地方特色加强“中国玉雕之乡”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镇平县石佛寺镇自古以来素有“中国玉雕之乡”的美誉,是南阳玉雕的发源地,玉雕产业规模宏大,在赵河两岸建设的玉雕湾工贸区,集玉器销售、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成为河南省特色城镇建设的典范,发挥其地方特色优势,使其成为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加快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的步伐。3.3 区域优势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我国广袤国土的中部地区,是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区位条件;而

25、南阳又地处河南的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是一个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它因境内有丰富的独山玉以及蓬勃发展的玉文化而闻明。3.4 名片建设通过精心营造“中国玉都”的文化氛围和特色旅游环境,对玉文化产业进行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开发,加快培养高级玉雕人才的步伐等措施来提升其市场知名度,打造独山玉在中原甚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名片。对独山玉进行名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的影响力。4 结语第 11 页 (共 13 页)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南

26、阳玉文化和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历程,发现其面临问题,探索出解决对策,展望其发展前景,对于推进南阳玉文化发展,振兴南阳经济,推动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通过对南阳玉文化产业的研究,我们只有通过弘扬独山玉文化,促进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产学研一体运行,协调发展;提升玉雕节的档次;培育玉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玉雕作为南阳旅游的主导产品来开发等措施才能使玉文化产业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2.在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中我们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文化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培育文化

27、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多元化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广泛调动民营资本;精心塑造文化品牌,延伸文化产业链;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等措施来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3.我们要重点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南阳玉文化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玉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不仅能拉动南阳的经济发展,同时它也成为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的一股动力并且起到“模范”带动作用,为文化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也为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玉文化产业的滞后或者缓慢发展,不仅仅对南阳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同时也会成为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

28、集聚发展的一股“阻力” ,影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进程。参 考 文 献第 12 页 (共 13 页)1 江富建. 试论中原古玉业的产生与发展J. 南都学坛 , 1988,21(1).2 张建洪. 南阳独山玉的矿物学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 , 1986,8(3).3 江富建. 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J. 2007.4 江富建.南阳独山的独玉资源简论J. 南阳师专学报 ,1985,14(3).5 江富建.南阳地区宝玉石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J. 南都学坛,1990.6 李建明.南阳玉雕三分天下有其一N. 市场报 . 2004 年 9 月.7 曹万林.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探析J. 商业经济 , 20

29、10,5(17)8 曾小平.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2009,12(11)9 李德才. 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N. 商丘师院报. 201210 郝延军,许春玲. 基于产业集群化视角的陕西文化产业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0,7(2)11 郭印.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选择J. 改革与战略,2008, 3(12)12 王林,江富建. 中国独山玉文化论丛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5-16.Nanyang Jad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Economic Zone of The Cent

30、ral Plains Cultur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Cluster DistrictAbstract:Nanyang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Nanyang jade culture has a long and glorious history, the rapid growth of jade carving industry, as a kind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its rapid development has effectively p

31、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area. In recent years,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support of jade culture research results for Nanyang culture industry bigger and stronger laid certain foundation, and then to a certain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第 13 页 (共 1

32、3 页)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Area, but the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the problem is quite prominent, become the Central Plains after a negative energy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The outlook for their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a better future.Keywords: Nanyang;jade culture;Central Plains Economic Area;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