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5分册练习册答案.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5854929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5分册练习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5分册练习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5分册练习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5分册练习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5分册练习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5 分册答案第 1 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基础练习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2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 . B 4 . A 5 . B 6 . D 二、拓展练习 7 . ( 1 ) “我”指香港, “母亲”指祖国 中国, “海狮”指英国。 ( 2 )该诗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共同抗击外侮,兴我中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8 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把中国拉向近代化。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只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战后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文明是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为代价的。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区分战争发动者的本意与战争的客观影响。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基础练习 1 亚罗号马神甫第二次鸦片战争 2 英国法国 3 . D 4 . D 5 . A6 , B 7 . 1858 年通过中俄 暖浑条约 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60 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186 。年通过中俄 北京条约 割占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约 40 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1864 年通过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括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 44 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19 世纪 80

3、年代通过中俄 伊犁界约 等几个边界议定书割占斋桑湖东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东南和阿克塞河源 7 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二、拓展练习 8 特点:数量多(从 5 个到 10 个) 、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 、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说明外影鲤遭些些垄鱼巨 9 . ( l )材料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人的鸦片比鸦片战争前更多。 ( 2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是英国商品侵略的理想对象。 (

4、 3 )原因:当时中国的经济由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市场的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两国的生活习惯不同、国情不同;英国等国大量输人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对策:英国先提出“修约” ,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要求,遭拒绝后,借口“亚罗号事件” ,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基础练习 1 南京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 2 江南大营江北大营 3 洪仁环资政新篇 4 . B 5 . D 6 . C 7 天京变乱。天京变乱使太平

5、天国元气大伤,从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弱。二、拓展练习 8 . ( 1 )清王朝。 ( 2 )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9 . ( 1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伟大变革。 ( 2 )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落后的农民运动,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仅仅是破坏。史实:拜上帝教虽起到了动员群众的作用,但其宗教迷信思想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瓦解了斗志,到后来成为领导集团内证的工具。 天朝田亩制度 虽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但它又有严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奋斗目

6、标,违背了社会潮流;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资政新篇 虽有进步性,但它未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缺乏阶级基础,又由于形势紧迫,缺乏实施的客观环境,故同样具有空想性。天京变乱,从原因上来看更是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来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使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形势逆转,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第 4 课洋务运动一、基础练习 1 洋务派奕诉曾国藩李鸿章 2 . B 3 . C 4 . A 5 .

7、 C 6 . B 7 . 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1873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1863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培养新式人才。二、拓展练习 8 . ( 1 )站在顽固派的立场上。 ( 2 ) 1862 年,总理衙门奏设同文馆,请外国教习教学生学习外语。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适应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需要。但由于国人观念守旧,不屑读“番书” ,故同文馆招生只好附加优待条件,如免学费、有津贴、成绩好的送出洋、回来有官做等等。但顽固派不以为然,撰上联以讽之。说明

8、洋务运动阻力重重。 9 我同意此观点。洋务运动是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 、 “求富”的旗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变革生产力而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它为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 创办近代工业。中国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近代轻重工业,同时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上有了质的飞跃。 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发展了工人队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创办新式学堂。对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科技起了重要作用。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少人回国后成为各界的栋梁。留学教育对封建传统教育是一个突破。 建立了一支近代化海军 第一单元

9、单元练习一、天朝的危机 1 闭关锁国政策。 2 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在中国战败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及相关附约,割占香港岛,获赔款洋银 2100 万元,并获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片面最惠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等特权。 3 在资本主义国家接连发动侵略战争的打击下,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侵犯;经济上,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开放国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在客观上打击了腐朽的封建势力,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10、鸦片战争后,要求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人越来越多, “西学”在中国逐步得到传播,对封建统治也是一种冲击。4 . 186 0 年 8 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直人天津,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 10 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焚烧圆明园。 5 战火直接烧到北京; 天津条约 和 北京条约 共开放通商口岸 n 个,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 天津条约 规定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都说明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外国公使驻京。 6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坚持抗清斗争十多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二、帝国的救赎 1 领导禁烟运

11、动,积极整顿海防,主持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主持编译 四洲志 ,记录了近代中国最初通过文字而了解到的西方形象,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 没有。人们大多只是将其视为一部“洞悉夷情”的域外地理书,几乎无人去阐发其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将其发展成“师夷长技以自强” ,并付诸实践。时代价值:这一主张,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侮的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先声。 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纷纷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急于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面对数千年之未有之变局”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

12、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在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下,倡导了这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4 主要指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在生产方式、军队建设、思想教育等方面迈出了现代化的一步。第 5 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一、基础练习 1 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新式学堂洋务 2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任选两位)洋务运动政治经济新兴民族资产阶级 3 . D 4 . B 5 . C 6 第 l 列: BDAC 第 2 列: DACB 二、拓展练习 8 . ( 1 )西学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带来了新知识、新学问。 ( 2 )废除科举考试,改革教育;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

13、宪政体;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 9 . ( l )被压制的人:民族资产阶级;站立的人:封建势力。 ( 2 )外国资本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而享有特权,同时资金多、规模大、技术力量强;本国封建势力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它们的革命性。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第 6 课甲午战争与 马关条约 一、基础练习 1 . 1894 东学党丰岛 7 . D 二、拓展练习 8 、 ( 1 )沙市、重庆、苏州湖列岛给日本。 9 . ( 1 ) 1896 年。 (

14、 2 ) 甲午 2 马关条约李鸿章刘永福 3 . A 4 . D 5 . B 6 . D 、杭州。 ( 2 )否。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深情和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强信心。第 7 课戊戌变法一、基础练习 1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2 .明定国是百日维新 3 . D 4 . C 5 . D 6 . C 7 . A 二、拓展练习 8 . ( 1 )洋务派。仅仅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不学习西方的制度和学问,不能使中国富强。政治制度。 ( 2 )中日甲午战争。9 . ( 1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2 )君主立宪政体。因为顽固派势力比较强大

15、。 ( 3 )故宫档案。因为故宫档案是原始资料,是直接史料,而 戊戌奏稿 则可能经过康有为的修改,是间接史料。第 8 课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 一、基础练习 1 西摩廊坊杨村2 痛剿李鸿章奕助半殖民地半封建 3 , A 4 . B 5 . B6 . C 7 . D 8 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等。二、拓展练习 9 . ( 1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 ( 2 )鹰代表美国。因为当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在与西班牙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结束时,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定。为此,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

16、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10 . ( 1 )自然灾害(“不下雨,地发干 ” ) ,以及他们生活的困难。 ( 2 )反对一切外国的东西,把外国人赶出中国。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 3 ) “扶清灭洋” 。盲目排外,盲从清政府,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第 9 课清末新政一、基础练习 1 预约变法督办政务处 2 资本主义专制制度 3 . B 4 . A 5 . D 6 . B 7 . D 8 厘定法律,广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规定召开国会年限,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设立谱议局和资政院,成立责任内阁。二、拓展练

17、习 9 . ( 1 )教育领域。 ( 2 )办学校,废科举,派游学。 10 . ( 1 )巩固清朝的君主统治,抵御外国侵略,抵制革命。 ( 2 )没有。 1908 年,清政府在立宪派、地方督抚和驻外使臣等压力下,确定预备立宪期为九年, 1910 年又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推动下,把预备立宪期限改为五年。第 10 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基础练习 1 黄兴宋教仁东京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民族民主 3 . A 4 . C 5 . B 6 . D 7 . A 8 . 1894 年,创立兴中会。 1895 年,发动广州起义。 1905 年,倡议成立同盟会,并撰写同盟会机关刊物 民报 的发刊词

18、。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二、拓展练习 9 . ( 1 ) 1895 年的广州起义。 (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义和团运动) 。说明经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已经大失人心;革命潮流急速向前发展。 10 . ( 1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 2 )总统制。美国。 ( 3 ) 临时约法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第二单元单元练习一、改变中日两国命运和历史走向的甲午战争 1 洋务运动。2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 洋务运动只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无法强国。 4

19、 三国干涉还辽。5 壮大了日本的实力,刺激了日本称霸东亚、对外侵略的野心。二、外国人眼中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否定态度,认为是 “骚动” 。2 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为维护中国东北的秩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东北未来还应该由俄国占据。掩盖了俄国的侵略本质。3 八国联军侵华的残暴行径。4 材料二属于历史叙述,材料一侧重于历史评价。三、危机中的变革 1 国会请愿运动。2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要挽救危亡。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 3 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四、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1 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富强的国家。 2 前者追求民主共和,后者维护君主专制。第 11 课 20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一、基础练习1 .伦敦美国日本 2 .三国同盟(同盟国)三国协约(协约国) 3 . B 4 . B 5 . B 6 . B 7 . D二、拓展练习 8 . ( 1 )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 2 )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因一果。20 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欧美列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与此同时, 19 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几乎让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卷人国际政治漩涡中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产物。 9 . ( 1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共同形成了

21、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共同形成了三国协约。 ( 2 )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第 12 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一、基础练习1 奥匈斐迪南萨拉热窝普林西普 2 同盟国 3 . D 4 . A 5 . B 6 . D 7 . C 8 . D 二、拓展练习 9 . ( 1 ) B ( 2 )斐迪南大公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队演习,公然向塞尔维亚人挑衅。 10 . ( 1 )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 ( 2 )美国 1917 年对德宣战。( 3 )威尔逊认为美国参战是“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树

22、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观点可以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这是美国参战的目的。看法二:大战已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人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此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占领亚非拉广大市场,大发战争财,这根本不是“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 。看法三:以上两种兼而有之。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4 )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第 13 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基础练习 1 巴黎美国英国法国 2 威尔逊 3 , A4 . AS . D6 . D7 . DS . D

23、 二、拓展练习 9 . ( 1 )关于处置德国殖民地的问题。 ( 2 )英、法、日。日本。合法地获得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 ( 3 )英、法、日等国被认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责任, 国联盟约 的规定使它们的分赃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 4 )日本乘一战之机在远东扩张势力,暂时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美国。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侵略利益。 10 , ( 1 )英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是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置于别国统治之下。原因是英国要维持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可能发生的报复;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 ( 2 )英国反对肢解

24、德国,而法国则力主把德国瓜分为若干国家并加以控制;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法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企图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理由是英国的主张已足以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第三单元单元练习一、 1914 年前的世界 1 美国 德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2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3 着眼点在欧洲大陆。核心是防止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4 德国对外政策已不满足于在欧洲大陆争雄,而要在世界上争霸,即由“大陆政策”发展到“世界政策” 。因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赶上和超过法国、英国,居世界第二,改变了帝国主义

25、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德国要参加重新瓜分世界领土。 5 德国疯狂对外扩张,与英国、法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6 . 1904 年、 1907 年英国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了军事协定,三国协约形成。 7 ,宣扬的观点:鼓噪与美化侵略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落实: 1879 年,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形成了三国同盟;疯狂地扩军备战,不断挑起局部冲突;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果:同盟国集团失败,这次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 1914 一 1918 年的世界 1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 美国人民厌战的和平

26、情绪和垄断资产阶级不愿过早卷入战争,害怕影响对交战双方的军火输出。 3 原因:由于投放在协约国一方的战债和贷款远远超过同盟国,协约国一旦失败,将使美国的战债和贷款无法收回,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借口:反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三、一战后的世界有了和平的迹象: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 非战公约 ,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国家的战争权。战争威胁仍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间的矛盾,尤其为德国和日本埋下了发动世界战争的祸根;战胜国

27、的宰割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战后,德、日、意等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日趋升温。第 14 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基础练习 1 沙皇专制制度 2 日俄 1905 年革命 3 . C 4 . C 5 . C , 6 . D 7 . B 二、拓展练习8 . ( l )和平、面包和土地。通过 和平法令 、 土地法令 等,决定俄国退出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 2 )通过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又通过 和平法令 、 土地法令 等解决了广大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和平、面包和土地问题。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苏维

28、埃政权在各地建立起来。9 . 20 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结构性矛盾本来已经非常尖锐,一触即发。而在一战中,俄军的失利充分暴露了沙皇政府的昏庸无能,点燃了这种危机。 1917 年初,俄国经济已陷人全面崩溃的境地。 “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俄国民众的共同呼声。第 15 课从 “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一、基础练习1 布列斯特和约 协约国 2 余粮 工业 自由贸易 3 . A 4 . D 5 . C 6 . D 7 . A 8 . B 二、拓展练习 9 十月革命期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适应战争和国内外形势,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生产和产品分配。随着形势的变化,又实行新经济政

29、策,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国民经济,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相比,表面是“后退” ,但调整了生产关系,恢复和发展了经济,这是符合生产力状况和当时局势的,是必要的。 第 16 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一、基础练习 1 斯大林模式 2 基洛夫阶级斗争尖锐化肃反运动3 . A 4 . C 5 . A 6 . C 7 . C 8 . B二、拓展练习 9 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时间限度: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 10 直接原因: 1927 年底粮食收购危机。影响:短期内有利于苏联工业的发展,为

30、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它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单元单元练习一、 1917 年前的俄国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 年的二月革命。 2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虽然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对民众最关心的和平与土地等问题置若阁闻。前线继续流血,后方依然面临饥荒。3 ,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4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攻打冬宫的场景。5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和平法令 、 土地法令 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 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与苏维埃政府严

31、重的对立情绪。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准备长期执行的政策。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 3 小生产、小农经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消除小生产方式。 4 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 5 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三、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1 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2 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因为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

32、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府。 3 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4 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第 17 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一、基础练习 1 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 2 哈里发拉丁字母 3 . B 4 . D 5 . D6 , C 二、拓展练习 7 . ( 1 )凯末尔。( 2 )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并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推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8 . ( 1 )一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战败国

33、,奥斯曼帝国彻底瓦解,国家主权丧失,首都被占领,大片领土被瓜分。 ( 2 )土耳其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向现代社会迈进。第 18 课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基础练习 1 . B 2 . A . D 4 . A 5 . C 6 . C二、拓展练习 7 提倡手工纺织是甘地所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唤起了更多的印度民众加人到民族自治的运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这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甘

34、地发展经济的措施,甘地并不排斥西方的工业文明。因此认为提倡手工纺织会使印度更加落后的观点是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误解。8 . ( 1 )政府:英国的殖民统治政府。事例: 罗拉特法案 、阿姆利则惨案、食盐专卖。 ( 2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动了印度社会的各阶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第五单元单元练习一、沉菏猛药,殊途同归 1 摆脱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 2 亚、非、拉美地区都有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但近代以来,它们都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民族压迫,不同程度地沦为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伴随着列强政治、经济势力的侵人,资本主义文化和思想观念也渗透进来,使本土文化面临严

35、峻挑战。在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本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是这些国家发展历程中函待解决的问题。 3 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首先通过武装斗争的道路,赢得了民族独立;其次,在“凯末尔主义”六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走上了世俗化、现代化的道路。印度在“圣雄”甘地的领导下,走的是一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路,试图通过和平抗议的方式取得民族自治权。4 现代化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首先赢得了民族独立,为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凯末尔主义”的指导下,又通过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走上了世俗化、现代化的道路。但改革

36、的某些措施存在割裂民族传统的倾向。印度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民族主义思想和国大党提出的民族独立政治目标由此深人人心,成为印度民众的共同呼声。两国虽然面临着相似的任务,但两国国情和具体形势的差异,促使两国人民各自选择了适合自身的不同道路。二、非暴力不合作1 不同看法: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是因为殖民当局的暴力压迫而产生的;甘地认为暴力的革命和暴力的压迫都是不能接受的,并同样是具有恶意的。原因:因为俄国十月革命是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范例,所以列宁希望印度也走这样的道路。而甘

37、地在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哲学,他反对“以暴制暴” ;主张用不合作运动团结印度各族民众,反对殖民统治,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做出让步。 2 既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又防止人民群众的革命。3 从历史背景看,阿姆利则惨案后,印度的民族矛盾激化,实现民族独立是印度人民的根本任务,任何有利于民族独立的运动都是进步的。从国情看,种族分裂、外国人侵,加之宗教的忍耐、顺从思想盛行,民族抗争意识较弱。为此,任何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运动都是进步的。然而,也必须看到,甘地的手工纺织运动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和限制了民众运动。三、 “

38、土耳其之父”和“印度之魂” 1 因为凯末尔是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耳其现行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创立者,是土耳其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被土耳其人民尊称为“国父” 。 2 曾经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大大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成为印度民族精神的化身,被印度民众尊称为“圣雄” 。 3 答案不必强求一律,言之有理即可,应该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和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改革:既要肯定它对土耳其的现代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确实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应该强调前者,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否定了土耳其的民主改革。

39、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在这场运动中,甘地的伟大人格魅力,毕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事业的决心,敢于斗争、持之以恒的精神等,都是值得推崇的。第 19 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一、基础练习 1 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 2 . B 3 . C 4 . A 5 . B 6 . D二、拓展练习7 . ( 1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 ( 2 )与帝国主义五国银行团签订 善后借款合同 。 ( 3 )二次革命。但是因为和袁世凯之间力量的悬殊和国民党内部纪律涣散,不久失败。8 . ( 1 )辛亥革命。 ( 2 )南京临时政府一系列革除, 旧染污俗”的政令。 ( 3 )内容:

40、涉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意义: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第 20 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基础练习 1 . 1915 青年杂志文学改良当议狂人日记 2 . A 3 . B 4 . D 5 . B 6 . C 7 . A二、拓展练习 8 . ( 1 )坚信文学改良是正确的,不容讨论;同时反对使用文言文。 ( 2 )陈独秀的态度在当时袁世凯帝制复辟、宣扬尊孔复古、反对文学革命的势力强大的大背景下,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对待传统文化不应该片面否定,我们既要摈弃传统文化中糟粕性的成分,也应该肯定其

41、积极的影响,结合时代的变化,保留并发扬其精华成分。第 21 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一、基础练习 1 . A 2 . C 3 . A 4 . D 5 . B 6 . C 二、拓展练习 7 . ( 1 )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的罢课斗争。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无理拒绝。 ( 2 )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中国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无产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 必然因素:上海无产阶级队伍强大;新文化运动开始于上海,有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

42、建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交通便利;上海租界众多,军阀统治力量相对较弱。第 22 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基础练习 1 吴佩孚孙传芳武汉周恩来 2 . B 3 . C 4 . D 5 . D 二、拓展练习 6 国际局势: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都被拒绝,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形势并没有因为一战的结束和中国是战胜国的身份而改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受压迫国家和民族以激励。中国的内部条件: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之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43、,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孙中山的认可。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力量弱小,难以独立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改组后的指导思想与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合作的基础。 7 . ( 1 )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 2 )有。孙中山接受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并实现了与中共的第一次合作。第六单元单元练习一、 “德先生”和“赛先生” 1 民主、科学。2 陈独秀,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3 . D 和 S 分别代指“德先生” (民宝刀赛先生” (科学) 。历史上北京大学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阵地。二、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1 建立资产阶

44、级革命团体、政党;组织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行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举行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2 兴起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引进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和农民运动等。 3 第一组: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目的是推翻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三、孙中山的转变 1 不同意。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

45、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进行社会改革。3 已经由改革思想转向革命主张。 4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5 原来只提出向西方国家学习,现在还认为应该向苏俄学习,以俄为师。 6 正确。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军阀割据混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列强各支持一方,谋求在华利益。 7 开始提出了反帝的政治主张。第 23 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一、基础练习 1 四一二分共 2 宁汉合流北平 3 . B 4 . C 5 . D 6 . D 7 . B 8 . D 二、拓展练习 9 . ( 1 )反映了当时中国发起的 “改订新约运动 ”。是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进行的。 ( 2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

46、不平等条约中,只有列强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因此一直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美国用“待遇不得有所差别”来代替“最惠国”的字样,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权利,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等原因,并不能真正取得对等的利益。第 24 课红色政权的建立一、基础练习 1 周恩来 6 , B 7 . 南昌革命战争人民军队 2 毛泽东红四军赣南闽西 3 . C 4 . C 5 . B B 8 . C二、拓展练习 9 . ( 1 )井冈山、瑞金、南昌。 ( 2 )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地。井冈山:在此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南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起义

47、在此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第 25 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一、基础练习 1 华北察哈尔防共自治运动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2 北平华北自治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 . A 4 . C 5 . A 6 . D 7 . D 8 . C 二、拓展练习 9 . ( 1 )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 ( 2 )通过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打败清政府, 1895 年签订了中日 马关条约 ,割占了中国领土台湾。 ( 3 )指中国东北地区。 1931 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 1932 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其殖民地。第

48、 26 课红军长征一、基础练习 1 中央御敌于国门之外阵地战 2 赤水大渡河沪定桥陕北 3 . B 4 . C 5 . D 6 . D 7 . B 8 . C二、拓展练习 9 . ( 1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 “围剿” ,当时的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政策方针,导致战局日益恶化,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2 )巧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翻越雪山。 ( 3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 4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枚关的转折点。 ( 5 )革命乐观主义。 ( 6 )不能完全采用。虽是亲历者的当时作品,但这是诗歌文学,有一定的主观虚构因素。第七单元单元练习一、如何评价南京十年国民党的成就 1

49、从数据看,国民经济在发展,但速度不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比重高;工业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快,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不大等。 2 . “为建设一个强大、民主和繁荣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 3 . 1929 一 1933 年的经济危机,九一八事变等日本侵华事件,新军阀混战与国共内战。 4 ,考虑时代背景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基本肯定,为国民政府执政寻找客观理由。具体理由略。二、读图学史 1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2 遵义 1935 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重新改组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枚关的转折点。 3 陕北4 会宁 1936 三、 “长城何恃” 1 辛丑条约 190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