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2014 学年度七年级上册第 17 周第 1 课时 桃花源记复习学案 编者: 亓丽君 陈克峰 审批人: 复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复习本课知识,了解常识,积累文言词句,阅读理解,比较阅读,背诵默写。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复习重点:复习本课相关知识点,形成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复习难点:正确进行比较阅读,联系课内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复习过程:自主复习完成一至八题(第一层:每人必须掌握)1、文学常识:作者, ,朝代 ,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
2、等 2、通假字:“要”通“邀”, 。3、古今异义:鲜美古: 今: 开朗古: 今:交通古: 今: 妻子古: 今绝境古: 今: 无论古: 今:如此古: 今: 不足古: 今:4、一字多义:中 晋太元中 志 寻向所志 寻 寻向所志 舍便舍船中无杂树 处处志之 寻病终 屋舍俨然 5、重点注释:阡陌交通(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处处志之 ( )便扶向路 ( )阡陌交通 ( ) 欣然规往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便要还家( )欲穷其林穷( ) 具答之 咸来问讯( )( ) 悉如外人六、成语积累:(1)世外桃源: (2)豁然开朗: (3)无人问津; (4)落英缤纷; 七、重点句翻译: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初极狭,才通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八、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 B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理解课文,回答问题。(第
4、二层:三分之二掌握)九、文意理解。(读课文先完成自己理解部分,不理解部分同桌讨论解决。)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2.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示例: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的“世外桃源”。: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作者通过“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描绘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3.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 .作者为什么要写
5、“寻向所志,不复得路“?5.“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6.第一段描写桃花林美景又什么作用?7.“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十、中考链接:比较阅读(第三层:有能力的完成)【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 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
6、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 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 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 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 分)黄发垂髫 ( ) 甫行数里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阡陌交通 ( ) 悉如外人 (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自恨不如远甚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 分)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
7、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
8、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1.解词(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问所从来,具答之 B 民之所以为盗者C 上哂之曰 D 或请重法以禁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