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同与小康 整理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4590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与小康 整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同与小康 整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同与小康 整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同与小康 整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同与小康 整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国文赏析 大同与小康 - 1 - 大同与小康【教学目标】1.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2.熟悉本文的艺术特点。3.掌握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大同的含义及其本文的主旨。2.中国古代的大同、小康与今天所讲共产主义、小康的本质区别。【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一、礼记简介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为后人研究古代礼制文明及早期儒家思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宋代的理学家选其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

2、对“礼”的解说。内容基本上是战国(公元前 475年公元前 221年)到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年公元 220年)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的先秦至汉初儒家关于礼仪教化的文章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仪礼一书记载周代的诸般礼节及其仪式,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士冠礼:年到二十岁谓之成人,要加冠服,规定给他为“士”的种种礼节。

3、士昏礼:即婚姻成家的礼仪;士相见礼:与人交接、相见,对待的方式。乡饮酒礼:乡“士大夫”在乡党之间,宴饮、集会的礼仪;乡射礼:春秋两季,人民集会,射于州序;燕礼:朝廷或诸侯,欢庆或纪念,集会、宴饮的一种礼节规定;大射:诸侯举行祭祀以前,举行的一种礼仪;聘礼:聘是朝聘或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礼节;公食大夫礼:国君以一种礼节,招待来聘的大夫的礼仪;觐礼:诸侯国君见天子的礼节;丧服:自天子以下死丧的礼制、包括丧服、丧期等等。士丧礼:“士”丧其父母,从死到殡葬的礼法;既夕国文赏析 大同与小康 - 2 - 礼:士丧礼的下篇;士虞礼:父母死后,祭祀、尸祝的方法;特牲馈食礼:诸侯之士祭祖先的规矩礼制;少牢馈食礼:卿

4、大夫祭祖先于家庙的礼节;有司:少牢馈食礼的下篇,讲祭祀后的一些措施。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二、关于背景“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yu)。庄子在这篇文章中,多次使用了这一概念。如曰:“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无己。”在这里,“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而破天荒用“大同”来状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是这篇礼运了。“大同”思想虽托为孔子首创,实际上是儒、道、墨、农各家社会学说的总结和发扬。它出现的时代很可能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其作者,很可能是个儒士。礼制分崩

5、离析,社会动荡纷乱,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人们惶惶不安,人们反对纷争,对国家、民族大一统热烈追求,希望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可惜在那个时代只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所以只能退求其次。即通过礼制的建设与推行实现“小康”社会。这也是人们对于儒家理论的新思考。三、翻译、课文讲解(略)板书国文赏析 大同与小康 - 3 - 四、内容分析评述第一自然段,对孔子言行的叙写,引出下文。第二自然段,对大同社会的的叙写。第一层,从“大道之行也”至“讲信修睦。 ”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 ,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 ,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

6、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 ,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 。 “讲信修睦” ,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第二层,从“故人不独亲其亲”至“不必为己。 ”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

7、用,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 ,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8、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大道之行也“大同”社会的纲领:1.天下为公政权性质(全民所有)2.选贤与能用人标准(德才兼备)3.讲信修睦成员关系(诚信和睦)“大同”社会的特征:1.“不独亲其亲”推己及人,亲如一家。2.男有分,女有归安居乐业,丰衣足食。3.恶货弃地而不藏珍惜产品,货尽其用。4.恶力不出不为己全力工作,人尽其力。与现实社会相比:1.谋闭而不兴不搞阴谋诡计。2.盗窃乱贼而不作无人盗窃、作乱。3.外户而不闭夜不闭户。大同宪法物质丰富境界崇高国文赏析 大同与小康 - 4 - 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第三层,从“是故谋闭而不兴”至“是谓大同。 ”是本段的

9、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第三自然段,对小康社会的叙写。“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 。庄子在这篇文章中,多次使用了这一概念。如曰:“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无己。 ”在这里, “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而破天荒用“大同”来状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是这篇礼运了。“大同”思想虽托为孔子首创,实际上是儒、道、墨、农各家社会

10、学说的总结和发扬。它出现的时代很可能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其作者,很可能是个儒士。当时,战祸频仍,民不聊生,人们自然会向往那种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幸福的“乐土” 。而在礼运作者看来,只要推行唐、虞之世的“大道”包括伦理纲常在内的最高治世原则,那么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个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1.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2.“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 ,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 ,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3.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

11、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4.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 、 “立田里” ;5.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 ,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很显然,这里所描绘的“天下为公” 、没有剥削压迫的“大同”世界,是原始共产社会的理想化,完全是乌托邦的。而且不可能找到一条通向这个“大同”的道路。况且, 礼运的作者,并

12、未摆脱儒家的立场,认为:“大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当前社会是处在“小康”的时代,所以君臣礼义等制度与观念,还是应予提倡的。然而值得特别肯定的是:这里所描绘的“大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已成为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这不仅仅因为它在客观上反映了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不说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就有它的折光,仅就中国近代历史考察,足见它影响之深远。例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 ,就曾以“大同”思想相鼓动。在原道醒世训中他“遐想唐、虞、三代之世,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的“大同”之世,并全文引用了礼运中有关“大同”思

13、想的文字。尽管洪秀全失败了,但传统的“大同”思想仍为进步的改革家所向往,这里要特别提及康有为和他的大同书 。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康有为,把礼运中的“大同”与西方的进化论,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博爱思想,糅合在一起,创国文赏析 大同与小康 - 5 - 立了“大同”学说。提出只有破除给人类带来无限苦难的“九界”(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人类社会才能由“据乱世”步入“升平世” ,最后进入“太平大同” 。康有为这种“大同之世”客观上反映苦难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然而它也毫无例外地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康有为这种资产阶级的“大同”思想,后来部

14、分地被孙中山所接受。孙中山“天下为公” , “以建民国,以建大同”的理想,即接受了礼运中传统的“大同”观念。从礼运的作者到孙中山,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但路是人走出的, “走的人多了,就便有了路!”五、艺术特点1.注意文字的铺陈与对偶。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子,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2.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六、课文难点讨论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答:“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