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几减 8 教学反思吉花小学 赵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 9 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情境图将计算教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孩子积极的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的计算方法。上一节课学生学习了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只要学生能把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 8,那么,本节课学生就能轻松的掌握。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 9 的计算学习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动手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
2、创设的操作情境,让学生经历了“1284”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 , “想加算减” , “点数” ,的不同计算方法。但上课过程中,孩子们看到 12 减 8 能知道等于 4,但是却说不出计算的方法和过程。个别孩子想到用 “破十法” ,但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怎么“破十”减不知道减几,加不知道加几;用“想加算减”时,由于对 8 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交给学生“破2十”的方法,即“怎么破” ,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比如:“十几减 9”,虽然学生能意识到用 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知识的经验和储备想到的,至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多让孩子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多找找在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整个教学设计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