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5602559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年党员学习资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谈守法、自律、团结 、批评、自重谈 守 法“遵纪守法” 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的确,法律不 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守法,就是严格遵从法律规则,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人治的观念主导了几千年,潜移默化,深入骨髓。法治理念对国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规模构建,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要让

2、法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法律制度触及、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守法成为人的自觉行动,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的自由度加大,各种诱惑增多,社会道德滑坡,使许多人常常处于权与法、钱与法、色与法、情与法的冲突、纠结之中。一旦监督不到位,拥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很容易处于缺少制约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倘若其不注重个人修养及自律,就很容易变得狂妄自大、专横跋扈、目无法纪、为所欲为,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以身试法。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说,守法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考验;不仅是一种自律,也是

3、一种“自卫” 。守住法律的底线,并不仅仅意味着你在履行一个公民、一名党员的义务,同时也意味着你守住了做人的基本良知、做党员的基本要求,守护了他人及自己的基本权利。现实中,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有些党员干部,并非不知法不懂法,但却口是心非,知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在台上,他们讲起党纪国法来头头是道;暗地里,却干着违法乱纪的勾当,肆无忌惮且心存侥幸。多行不义必自毙。近些年,随着法治建设推进和反腐力度加大,不少有过贡献、身居高位的违法乱纪者,也没能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法律面前却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的精髓。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 年,依法治国方

4、略入宪。在依法治国的步伐稳健向前的今天,每一个党员对法律的知与行,无疑将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这一重要论断,值得每个党员牢记。在当下,提升认知,知行合一,是党员履行党章所规定的“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义务的关键 所在,也是增强党性修养、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内在要求。谈 自 律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自律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我们党不但制定了铁的纪律,也要求党员严

5、格自律。回顾 90 年的光辉历程,正是由于坚持廉洁自律、为民务实,党才能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革命之初,共产党人就深深懂得:严格自律,不搞特殊化,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常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 ”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 亲属关和生活关。当前,面对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共产党员的严格自律,尤显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 ”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改革开放

6、30 多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了,经受考验的机会也更多了。“不奋发,则 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无数正反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失去自律,就必然消极颓废,丧失斗志,腐化堕落。做到自律,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自律是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律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律是自我牺牲,自我奉献;自律是先人后我,舍小家为大家。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难以做到严格自律。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和信念,才能有自律的坚实动力。高度的自律是深深根植于人内心的事业向往和奋斗追求。做到自律,尤其要注重防微杜渐。做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坏大事也是从小事坏起。作为执政党

7、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要为人民慎用权用好权。在和平时期,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常常在一念之间“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去了不该去的场所,吃了不该吃的饭局”。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最后无原则为“朋友” 办事,酿成大错。吃喝玩乐,看似小事,有时毁掉的是党员的一生,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做到自律,还要主动接受监督。在法治社会,共产党人的自律要与他律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强调用制度指引人、规范人、约束人。邓小平指出:“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共产党员尊重制度,自觉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是自律的重要组

8、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共产党员还要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把一言一行放到公开的聚光灯下,让群众帮助我们“洗脸” 、“扫灰尘”。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是一面旗帜,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不忘立身之本,永葆政治本色!谈 团 结团结是什么?团结 就是力量。民族团结,推动着中华民族大发展大繁荣;军民团结,巩固着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团结,推动着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顾大局,重团队,讲协作,善补台这些都是讲团结的表现。讲团结来不得半点虚假,但在现实生活中,“假团结” 现象并不鲜见。几种“假团结” 现象值得警惕:一是“拉帮 结派”

9、。“结党”必然“ 营私” ,“小派系”、“ 小集团”、“小圈子” 等既是一些人攫取私利的温床,也是侵蚀党的事业的毒瘤。“拉帮结 派” 现象的存在,让 党性原则变得不堪一击,让诚信道德变得不足挂齿,让公平正义显得苍白无力。“团结” 一小撮人, 损 害大多数人,这样 的“假团结”不可不防,也不能不查。二是当“老好人”。在一些人看来,“ 不得罪人”是最佳的处事原则,对其他同志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不会、不愿、不敢批评,甚至违心地将坏说成好,把恶说成善,把错说成对,以迎合求“团结” 。装 “好人”是“ 老好人”的惯用伎俩,其特色是自私,于团结毫无益处,需要甄别和提防。三是“阳奉阴 违”。“阳奉阴违”的

10、存在,往往让执行大打折扣,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使散发真理光芒的指导思想难以深入人心,让伟大目标变得遥不可及,令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惠及百姓。揭批“假 团结” ,目的是促进真团结。讲团结是一种品德,一项素质,更是一种能力。站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讲团结有三个重要表现:一是争做“动车组” 。“动车”原理告诉我们,高速度来自每节车厢的强劲动力。“中国速度” 、“中国奇迹”的背后,是源于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激情和智慧所催生的无穷活力。增强使命感,提高主动性,争做“动车组” ,使每个人的力量都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讲团结的前提。二是善于“大合唱” 。再庞大的合唱阵容,如果没有得力的指挥,精巧

11、的配合,也难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再出色的演员,没有舞美、灯光、造型、音响等做铺垫,表现也将暗淡无奇。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只有各个角色之间不分高低贵贱,密切协作,才能唱响时代的最强音。三是甘当“老黄牛” 。吃苦不叫苦,任劳任怨是老黄牛的生动写照。不能完全不讲条件,但不能过分强调条件;不能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但不能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但应提倡大公小私、先公后私。讲团结首先要讲风格,讲奉献,讲责任,“老黄牛” 越多,我 们这个民族就越充满希望。团结是宝。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困难时期不气馁,胜利时期不骄傲,辉煌时期不发热,胜利就永远属于我们!谈 批 评善意的批评使人

12、 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 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 ,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 谚亦云: “批评如同你忠实的 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被实践证明为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 个话,放到今天仍没有 过时。宁

13、波市委原书记许运鸿因腐败受刑,他在忏悔书中说道:正是由于没有正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致使独断专行、贪欲萌生。大量的“反面教材” 反复验证 一个道理: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然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环节,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有的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他们思想深处,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穿了“小鞋 ”;批评同级怕疏 远孤立、伤了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人缘、丢了选票;自我批评又怕妄自菲薄、扫了面子在他们眼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像“烫手的山芋” ,看着熏人,用起来伤人,能不碰就别碰。有的不愿批评

14、与自我批评。在一些地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是批评工作业务上的问题多,批评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少;对一般现象的批评多,对具体问题的批评少;搞浮光掠影的批评多,能直击要害的批评少甚至“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 表扬和自我表 扬相结合”。总之,多栽花、少栽刺。在他们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只能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无论不敢还是不愿,都反映出人们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回避矛盾,一团和气,是非不分。说到底,是个“私 ”字在作怪。“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找到了

15、一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方法: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一个正确公式:团结批评团结;遵循了一个坚定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不就事论事;既充分敞开思想,又不泛泛而论,达到自我批评诚恳、相互批评中肯的效果。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需要进一步提起神、动真格。谈 自 重所谓自重,简单说 ,就是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古 话说:“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可 见自重对 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要一生遵守的

16、底线。因为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自当有更严格的自重要求。自重与被尊重,成正比例关系,自重越甚,越被人尊重。是否被他人尊重,很大程度是要看你是否尊重自己。中国人有句老话,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就是讲人不自重就会被人轻视的道理。如果不自重,经常做出令人失望和可耻的行为,就会耗尽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小到约会迟到,用自己的散漫浪费了朋友的时间和信任,次数多了,渐渐,没有人信任你,也没有人尊重你。由此可见,人要珍惜自己,看重自己,莫要辜负别人的信任,这是安身立命的底线。普通人尚需如此,作为一名有着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更需自重。周恩来同志曾自订 7 条“修养要则” ,规定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

17、想意识作原则上的坚决斗争,纠正自己的短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同志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对领导干部的真诚爱护,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尤其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做广大人民群众的表率,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果与这些要求相反,表现轻浮、庸俗,甚至贪赃枉法,做出与这一身份不相符的事来,那就叫不自重。不自重者,既损害党的形象,也必遭人民鄙弃,更谈

18、不上成就事业。自重要慎微,着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每一个党员都要用一生坚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珍惜党的荣誉和党员的声誉,注意自身的形象,不做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做到自重,就要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决不能不拘小节,因为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人格、有形象。要做到自重慎微,就要加强学习,提高免疫力,才能对现实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自觉抵制,要始终保持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保持一种敢于攻坚的勇气,保持一种勤奋工作的干劲,树立自重慎微的良好形象,做到做人有底气,干事有锐气,为官有正气。有大志者必自重,慎其言行,守其分际。如此,才能不生退屈之心,才可精而进之,有所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