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指导目录.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553277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指导目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指导目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指导目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指导目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指导目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附件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指导目录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2018 年 10 月ii前 言“十三五” 以来,广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 展实验区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实验区作为科技惠民、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作用,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围绕可持续发展,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研究,形成了一批创新核心技术,有力地支撑了广西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精神,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征集工作,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推

2、荐技术进行筛选评估,遴选出一批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 编制形成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指导目录。入选技术均通过工程示范或用户使用等方式得到应用,具备进一步推广的前景。为便于使用者查阅和掌握整体情况,本指导目录分为技术目录和技术简介两部分。第一部分技术目录中,简单介绍了每项技术名称、技术简要说明、适用范围以及示范应用情况;第二部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各项技术的具体内容、示范应用的典型案例、技术提供单位的信息等。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指导目录所列技术,请认真研究分析该技术在相关应用中的适用性,并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提供方约定双方权利与义务,在技术交易和使用中严格履行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iii目 录

3、前 言 ii目 录 .iii第一部分 技术目录 1第二部分 技术简介 5一、混泥土快速修复材料及关键技术 .6二、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技术 .7三、马尾松优良种质高效繁育与利用 .9四、茉莉花提质增效技术 10五、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 1 号、尧山秀绿选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12六、竹莹素系列天然清洁消毒产品产业化 .13七、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及一体化装备 .15八、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C-MBBR)污水处理系统 .16九、基于陶瓷平板膜的 CMBR 技术 .181第一部分 技术目录2序号 技术名称 技术简要说明 适用范围 示范应用情况1混泥土快速修复材料及关键技术本技

4、术通过掺入聚合物及复合助剂提升水泥通用性能,研究发现由于助剂的辅助作用,促进了聚合物在水泥体系中的均匀分散与交联,提升水泥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 200%以上、提升劈裂抗拉强度 30%以上,提升耐磨性 20%以上,提升累积疲劳荷载次数 30%以上。通过复合调凝技术,可以实现水泥混凝土构造物小型病害修复后 3-6 小时开放交通。伸缩缝混凝土及路面换板等大型病害修复后 12-24 小时开放交通。路桥水泥混凝土病害修复防城港市群星大道桥梁伸缩缝混凝土修复,南宁市绕城高速西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修复2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技术本技术主要研究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其中包括湿法再生、热法再生、机械再生、热

5、湿法复合再生铸造废砂再生方法以及高值粉尘利用技术、低值粉尘和炉渣综合利用技术。该技术可实现铸造废砂全量再生循环利用,再生砂回用铸造,分离出的污泥经干化后,可作代用煤粉、水泥、煤球等材料的外掺料使用,从而确保了废砂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可实现铸造企业铸造废砂零排放。并且再生砂较之新砂还有急热膨胀性小、热稳定性好、颗粒形状更趋圆整、角形系数改善等优点。有着经济与资源、环境保护和技术、质量提高上三方面的效益。适用于铸造固废处理(1)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25 万吨/年铸造废砂处理量,稳定运行 6 年;(2)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3 万吨/年铸造废砂处理量,稳定运行3 年。3马尾松优良种

6、质高效繁育与利用本技术以通过审(认)定的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为繁殖材料,针对马尾松组培快繁中生根效果不稳定、茎段芽培养困难、移栽成苗率低、育苗成本高等关键问题,创建了基于生根活性萜烯物质合成代谢途径调控马尾松组培单芽生根的技术,单芽生根率达97.6%,移栽成活率为 98.1%,造林用级苗出圃时间为 68 个月,出圃率近 100%,实现种苗繁育提质增效。首次提出外植体幼化是马尾松离体组培的关键,创建形成了马尾松成年优株茎段芽组培离体植株再生技术,接种污染率10%,初始芽诱导率94.5%,继代单芽增殖系数 6.7,构建了 220 个优良单株基因型的马尾松无菌繁殖体系,实现了 59 个无性系组培无性化

7、苗木生产与应用。发明了融合体胚与器官发生途径的组培育苗新技术,实现马尾松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培育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无性化壮苗 63 万株,营林场营建试验示范林 1640 亩,造林成活率 95.5%,造林保存率达 98.7%,苗木野外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造林成本低,育林效果显著提升。适用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贵州、江西等 17个适宜马尾松生长的省区。建立了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无性化壮苗繁育中试基地,在广西全区范围内 8 个区直国营林场开展了试验示范林的营建,显著提升了马尾松的行业竞争与社会影响力。4茉莉花提质增效技术收集保存茉莉花资源 36 种,涵括了全球 50%的茉莉花品种资源,建立国

8、内最大茉莉花资源圃。筛选出香型独特、花期长、抗逆性强、适宜加工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香妃系列品种(系) , “香妃 1 号”成为首个通过审定的单瓣茉莉花品种。创建了茉莉花设施扦插技术、根插技术以及单瓣茉莉花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其中茉莉花根插繁育技术及单瓣茉莉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设施扦插成活率从传统扦插的 70%提高到 95%,首次制订颁布实施茉莉花规模化育苗技术标准,有效解决茉莉花大田育苗成活率低、感病率高等瓶颈问题。首次创建了茉莉花白绢病生物防治和低产田改造技术体系,白绢病防病效果达茉莉花栽培 横县茉莉花白绢病生物防治等3序号 技术名称 技术简要说明 适用范围 示范应用情况71.0

9、7%、增产 35.74%,低产田改造增产达 33.33%。5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 1 号、尧山秀绿选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选育桂绿 1 号、尧山秀绿 2 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特早生、优质、高产、高抗、适制性广,比江浙茶区提早一个月开采,有利于抢占早春茶市场,降低市场风险,适合大面积推广,并可加工多种茶类以适应市场不同消费,品种特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建了茶苗快速繁育技术,显著提高了育苗成活率、出圃率,提早4-6 个月出圃,成本降低 50%;山地茶园高效栽培技术,显著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快速成园,提早 1-2 年投产;多茶类产品的加工技术,拓宽了制茶种类并显著提高产品品质,在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

10、中获金奖、银奖、特等奖 33 项。农业-茶叶建立了试验示范茶园 12 个,共计面积 4524 亩。培训技术骨干和茶农 10312 人次。经过项目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及配套关键技术应用达 5.8 万亩,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辐射推广 42 万亩。6竹莹素系列天然清洁消毒产品产业化本技术的核心技术是竹莹素的制备工艺。竹莹素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过滤,调节 pH 到弱酸性,过滤液减压蒸馏,收集得到馏出液,得精制竹醋液;(2)精制竹醋液用于制备宠物除臭、洗护系列产品;(3)除去竹醋中的刺激性成分、杂质,保留其中的抗菌成分,得竹莹素,用于制备表面抗菌产品。本技术解决了竹醋液因强酸性和多种有害物质而不能

11、够直接应用于人体皮肤和黏膜的问题。去除竹醋液中的强酸性物质和酚醛类有害物质,使其刺激性降低,生物相容性达到皮肤黏膜抗菌产品卫生要求,同时又能保留其抗菌抑菌效果,在 2 分钟作用时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杀菌率达到 100%。竹子加工剩余物利用桂林漓峰医药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 1 条,生产能力 2000 吨/年, 2017 年销售额超过 600 万元。7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及一体化装备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及一体化装备是由纳米陶瓷膜分离技术和 MBR 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采用第五代纳米陶瓷技术生产的纳米平板陶瓷膜,本技术级装备利用 MBR膜

12、生物反应器工艺的长污泥龄优势,在系统内通过精确控制溶解氧、污泥浓度等条件,实现系统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提高生物除磷能力,再通过纳米陶瓷膜进行膜分离,有效拦截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处理效果好,污泥排放量少、节能降耗、可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等诸多优点。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水再生回用、屠宰养殖废水、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渗滤液等领域。技术及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广西贺州旺高污水水处理厂、广西梧州市不锈钢园区平浪污水处理厂、广东畲江镇水质净化厂等上百个工程。8多 级 复 合 移动 床 生 物 膜反 应 器 (MC-MBBR)污 水处 理 系 统针对传统村镇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一体

13、化设备技术落后、建设成本高及运营管理难的问题,项目组在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攻克设备内部构造、填料材料及结构、远程在线监控等关键技术难题,创新研发了处理效率高、节能降耗、运营管理简单的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C-MBBR)村镇污水处理系统。该技术是以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为核心构件,填充自主研发的高生物亲和性悬浮填料,充分结合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工艺,增大了微生物的生物量及接触面积,提高了氧传质速率和利用率,缩短了污水的生化停留时间,污水中的污染物在移适用于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技术成果在广西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得到广泛应用,生活污水总处理规模达到 5 万吨/天。4序

14、号 技术名称 技术简要说明 适用范围 示范应用情况动床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有效去除,出水指标优于一级 B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村镇污水处理设备产业化升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9基于陶瓷平板膜的CMBR 技术CMBR 技术是采用基于陶瓷平板膜与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技术,使用的陶瓷平板膜的膜孔径为 0.1 m,该陶瓷平板膜具有透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耗能低、易于维护管理等优点;使用的微生物为经过驯化的适用于膜反应器的特殊种群,该种群对难降解类有机物、氮元素、磷元素等均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CMBR 技术能够将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直接处理使其达到中水回用水质要求,工艺

15、处理效率高、管理方便、耐冲击负荷、自动化程度高。污水处理与回用,特别是校园污水回用,以及工业园区废水回用。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5第二部分 技术简介6一、混泥土快速修复材料及关键技术1.技术名称:混泥土快速修复材料及关键技术2.适用行业:道路桥梁养护3.技术提供方: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技术内容:聚合物改性水泥由于其性能远优于传统水泥材料,且价格明显低于环氧树脂类修复材料,是目前水泥混凝土病害修复研究核心技术内容。本技术研发中全面对比了 PVA、环氧乙烷、丁苯树脂、VAE 等聚合物对水泥适应性并通过复掺助剂,促进聚合物在水泥体系中的分散与交联,充分发挥聚合物改性性能。确保在聚合物低掺量条

16、件下赋予水泥混凝土(砂浆)优异的粘结性能、劈裂抗拉性能、累积疲劳荷载、耐磨性等,在经济掺量下上述指标分别提高200%、50%、30%、20%以上。通过对硫铝酸盐水化特性的研究,比选出最佳的激发剂及缓凝组分,通过调整水化诱导期时间及水化反应速率,确保水泥混凝土(砂浆)具有相对充足的施工时间,并且保 证足够的超早期强度,可实现水泥混凝土小坑洞、麻面、错台、裂 缝等小型病害修复后 3-6 小时开放交通,混凝土路面换板、桥梁伸 缩缝混凝土等大型病害修复后 12-24 小时开放交通。通 过对矿物掺合料的配比设计, 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砂浆)路用性能,保 证材料体积稳定性及后期强度,并 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综合

17、成本,促进材料与技 术的产业化与普及。5.环保效果:路桥水泥混凝土病害快速修复材料在拌合与施工全过程无污染物排放,且无毒,环境及人体无任何有害影响,相比具有异味且微毒挥发特性的环氧类修复材料以及需现场加热的沥青类修复材料,路 桥水泥混凝土病害快速修复材料在市政路桥混凝土病害修复中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且该材料技术可应用于市政、公路交通设施绝大部分混凝土构造修复并实现快速开放交通。与传统混凝土材料施工后需养护 14 天以上相比,采用路 桥水泥混凝土病害快速修复材料避免了因混凝土养护而带来的长时间交通封闭,提高市民出行效率与舒适度,间接降低因 拥堵造成的尾气排放污染与物流经济损失。6.技术示范情况:

18、经调研,广西地区还没有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初具规模的修复材料生产研发企业,在修复材料研 发领域广西地区仍是一片空白。虽然聚合物改性水泥制备高性能水泥混凝土修复材料,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及工程人员的研究热点。但是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产业化与工程普及率较低。路桥 水泥混凝土病害快速修修复材料及关键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防城港群7星大道桥梁伸缩缝、南宁绕城高速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能够满足快速开放交通要求并且目前使用性能良好。7.联系方式:联系人:周胜波电 话:18172306652传 真:0771-2311985地 址:南宁市西乡塘区高新二路6号邮 编:530007E- mail:二、铸造废

19、砂再生循环利用技术1.技术名称: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技术2.适用行业:铸造业3.技术提供方:广西兰科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4.技术内容:本公司对该技术已进行多年的研究、开发与孵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技术工艺成熟,涵盖机械干法工艺、湿法工艺、热法工艺,能处理国内不同铸造工艺的所有类型的废砂。 (1)湿法再生:兰科擦洗机组采用多缸串联对废砂进行柔性擦洗,废砂杂质去除率达到 99.5%,回收率达到 95%以上,远高于行业水平,而且同比节能60%。(2)热法再生:自主开发的窄通道流化沸腾焙烧炉,具有升温速度快(15-20 分钟,竞品 90-120 分钟),焙 烧热能集中,散 热面积小,两段换热设计,

20、尾气浓缩燃烧热交换进行余热利用,能耗低于竞品 1/3 以上,而且尾气排放可达到最 严标准。(3)机械再生:利用自主研发的选粉脱膜机利用物料之间相互摩擦的原理,在保证大于 70%脱膜率的情况下实现了 95%以上的收得率,同比其它相似设备高 15%以上。(4)表面改性:采用专有技术在再生过程对再生砂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再生砂获得更好的使用性能,能有效降低粘结剂加入量,防止铸件脉纹、 烧结、粘砂等缺陷的产生。8(5)特种砂分离:兰科特种砂分离的专有技术和设备,可实现对废砂中含有的铬铁矿砂、宝珠砂进行有效分离和提纯,能大幅度提高再生的经济效益(6)再生砂深加工:针对再生砂的特性,我们开发了利用再生砂代替

21、或部分代替特种砂生产高端树脂砂(型)芯的深加工应用技术,可以较大幅度降低铸造成本和提升铸件质量(7)综合利用:湿法再生的污水经絮凝沉降、压滤等处理,得到清水和滤饼 ,清 水 达 到 工 业 一 级 回 用 水 标 准 循 环 利 用 ;对 于 含 煤 滤 饼 ,采 用 活 化 、干 燥 、粉 碎 等 专有 技 术 处 理 后 生 产 湿 型 砂 造 型 用 复 合 粉 进 行 综 合 利 用 ;对 于 其 它 滤 饼 可 以 用 作 陶 粒 、水 泥 或 建 筑 砖 的 原 料 进 行 综 合 利 用 ,从 而 保 证 废 砂 的 100%综 合 利 用 。5.环保效果:该技术可实现铸造废砂全

22、量再生循环利用,全部铸造废砂实现再生循环利用,无铸造废砂外排;生产装置无废水、 废 渣及有机气体排放;生产过程产生的颗粒物排放采取了有效的收集措施,排放量极少;污泥采用太阳能干化后得到可作为外掺料使用的干粉;生产用水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循环使用;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至工业园污水管网, 污染物总量排放小;相应噪音设计中采用一定的环保设施,确保噪声符合标准要求。6.技术示范情况:(1)该技术自 2013 年应用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后,排放的全部铸造废砂实现再生循环利用,无 铸造废砂外排;(2)项目至今累计处理玉柴铸造厂的铸造废砂近 60 万吨,并经再生后全部有玉柴铸造厂回用;(3)铸造废砂经

23、再生后得到的再生砂质量指标优于铸造厂采购的同源内蒙大林新砂;(4)铸 造 厂 使 用 再 生 砂 的 砂 芯 强 度 比 同 源 大 林 新 砂 高 30%以 上 ,同 等 强 度 条 件下 可 降 低 树 脂 粘 结 剂 的 使 用 量 ,不 仅 可 降 低 树 脂 采 购 成 本 ,而 且 减 少 铸 造 废 气 产 生 。(5)铸造厂使用再生砂后降低铸件变形、烧结、粘砂和脉纹等缺陷,提高 铸件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从而减少铸件废品率, 铸件废 品率的降低不但提高质量,也降低了铸造成本。(6)项目地位于玉柴铸造中心内,运输距离短,受运费因素影响不大,再生成本相对稳定而且可控,而石英 资源开采

24、和加工成本在国家不断严控下会日益升高,项目的 实施有助于玉柴 铸造厂降低铸造砂采购成本。97.联系方式:联系人:梁炎电 话: 0775-3820725(固话) 18178576665(手机) 传 真:0775-3820523地 址:广西玉林市玉柴坡塘工业园区铸造中心北侧邮 编:537000E- mail:三、马尾松优良种质高效繁育与利用1.技术名称:马尾松优良种质高效繁育与利用2.适用行业:林业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3.技术提供方: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4.技术内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分布范围广、利用价 值高、发展潜力大,是我国南方生态建设和造林用材的主要

25、造林树种。种苗良种化欠缺,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是当前马尾松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技术以通过审(认)定的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为繁殖材料, 针对马尾松组培快繁中生根效果不稳定、茎段芽培养困难、移栽成苗率低、育苗成本高等关键问题 ,创建了基于生根活性萜烯物质合成代谢途径调控马尾松组培单芽生根的技术,单芽生根率达 97.6%,移栽成活率为 98.1%,造林用 级苗出圃时间为 68 个月,出圃率近 100%,实现种苗繁育提质增效。首次提出外植体幼化是马尾松离体组培的关键,创建形成了马尾松成年优株茎段芽组培离体植株再生技术,接种 污染率10%,初始芽诱导率 94.5%,继代单芽增殖系数 6.7,构建了 22

26、0 个 优良 单株基因型的马尾松无菌繁殖体系,实现了 59 个无性系组培无性化苗木生产与应用。发明了融合体胚与器官发生途径的组培育苗新技术,实现马尾松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培育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无性化壮苗 63 万株,营林场营建试验示范林 1640 亩,造林成活率 95.5%,造林保存率达 98.7%,苗木野外适 应性强,生长迅速,造林成本低,育林效果显著提升。5.环保效果:本项目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马尾松良种壮苗的繁育与利用,实现马尾松育苗育林上的提质增效,对解决当前马尾松良种匮乏,林分遗传分化差异大、生产力不高等问题意义重大。以良种壮苗为 基础,是 实现马尾松人工林10高效培育与利用的

27、有力保障。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建设和造林用材树种,从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角度,大力 发展马尾松人工林很有必要,而在推 动马尾松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本项目技术成果将发挥关键性作用。马尾松生态效益显著,通过马尾松人工林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性的生态意识, 这与当前国家生态优先的政策原则是不谋而合的。同时,依托本项目建立的马尾松组培育苗技术体系及繁育的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有力的深化了与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为马尾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与技术支持。 6.技术示范情况:种苗良种化是限制当前马尾松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采用现代林业生物技术手段,以通 过审(认)定的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为繁殖

28、材料,通过组 培快繁实现了马尾松良种壮苗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在广西派阳山、博白、六万、三门江、天洪岭、大桂山、良凤江、 庆远 等 8 个区直国营林场利用马尾松良种无性化壮苗进行造林,林木 长势良好,活力旺盛,马尾松林分成活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获得了良好的造林效果,充分彰 显了 马尾松组培无性化壮苗优势及其速生、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上 马尾松营林中的一些落后生产方式,避免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为 周 边林农及林业生产单位树立了马尾松人工林高效培育的典范,带动了林农种植马尾松人工林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马尾松行业的发展。 7.联系方式:联系人:姚瑞玲电 话:0771-2319

29、996传 真:0771-3332376地 址:广西南宁市邕武路23号邮 编:530002E- mail:四、茉莉花提质增效技术1.技术名称:茉莉花提质增效技术2.适用行业:茉莉花栽培3.技术提供方: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4.技术内容:针对我国茉莉花种质资源缺乏系统调查、收集及评价利用,栽培11品种单一已远不能适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率先开展茉莉花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收集保存及评价利用研究,收集保存茉莉花资源 36 种,涵括了全球50%的茉莉花品种资源,建立国内最大茉莉花资源圃。首次开展茉莉花特色品种选育研究,筛选出香型独特、花期长、抗逆性 强、适宜加工等综合性

30、状优良的香妃系列品种(系),其中“香妃 1 号”单位面积产值较主栽品种高 60%,成为首个通过审定的单瓣茉莉花品种,解决我国茉莉花种植品种单一、香型单调、品 质下降等问题。针对目前茉莉花繁育仍沿用传统大田扦插育苗,成活率低,种苗质量差, 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对良种优质种苗的需求等突出问题,创建了茉莉花设施扦插技术、根插技术以及单瓣茉莉花 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其中,茉莉花根插繁育技 术及单瓣茉莉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创新了茉莉花健康种苗繁育新的方法和途径,单瓣茉莉 组培增殖倍数为 3 倍、生根率达 94%;设施扦插成活率从传统扦插的 70%提高到 95%,首次制订颁布实施茉莉花规模化育

31、苗技术标准,有效解决茉莉花大田育苗成活率低、感病率高等瓶颈问题。针对茉莉花产业中大田种植产量低、病害严重等问题,创建了茉莉花白绢病生物防治和低产田改造技术体系,白 绢病防病效果达 71.07%、增产 35.74%,低产田改造增产可达 33.33%,解决了茉莉花种植 产业中白 绢病严重、化学防治农药残留、老龄低产、品种退化等关键问题。5.环保效果:提质增效技术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特别是项目研发了 TM伴侣型抗病微生物菌肥,形成了茉莉花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技术,并形成地方标准推广应用。生物菌肥防治白 绢病, 绿色环保,有效遏制高毒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产品药物残留,对保 护环境、 产品安全,推 动

32、 健康绿色生态的茉莉花产业有着积极的重大意义。茉莉花自然结实率极低,不能产生正常性种子,主要依靠扦插繁殖,大量未被应用的茉莉花种质资源面临灭绝。项目从国内外广泛收集保存茉莉花资源,并建立了国内最全的茉莉花资源圃,丰富了我国茉莉花 资源库,对茉莉花种质资源的保育具有重要意义。6.技术示范情况:茉莉花种苗繁育技术、低产田改造技术、白绢病防治技术以及白绢病生物菌肥等在广西等茉莉花主产区推广使用。近 3 年累计推广 3.17 万亩,新增 产值 3.13 亿元,新增利润 2.87 亿元,节支减耗 755.14 万元,取得了显著12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7.联系方式:联系人:李春牛电 话:0771-32

33、45346 13481187627传 真:0771-3246421地 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花卉研究所邮 编:530007E- mail:五、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 1 号、尧山秀绿选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1.技术名称: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 1 号、尧山秀绿选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2.适用行业:农业-茶叶3.技术提供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4.技术内容:选育桂绿 1 号、尧山秀绿 2 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特早生、 优质、高产、高抗、适制性广,比江浙茶区提早一个月开采,有利于抢占早春茶市场,降低市场风险,适合大面积推广,并可加工多种茶类以适 应市场不同消费, 对促进茶农增收、

34、企业增效、财政增长有积极作用。品种特性达到国内 领先水平。创建了茶树长侧枝扦插繁育技术,有效解决了国内短穗扦插成活率、出圃率低,出圃时间长,管理成本高的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育苗成活率、出圃率,提早4-6 个月出圃,成本降低 50%。制定地方标准茶树长侧枝扦插繁育技术规程1项。创建了山地茶园“ 深种低覆盖凹型 ”种植技术和“低位压枝”高效栽培技术,有效解决山地茶园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瓶颈问题,显著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快速成园,提早 1-2 年投产。制定地方 标准 1 项,获市级重要技术标准奖。创建了多茶类产品的加工技术,有效解决机械化采摘茶园原料不一致造成的产品品质下降、中小叶种揉捻碎茶率高的技术难

35、题,拓 宽了制茶种类并显著提高产品品质,在国际、国内名 优茶评比中获金奖、银奖 、特等 奖 33 项。制定地方标准 1 项, 获自治区、市级重要技术标准奖 2 项。5.环保效果:通过项目的实施,已推广种植新品种的面积达 5.8 万亩,未来还13有大面积的发展。茶叶为常绿植物,随着 树体的增大,根系插得越深,固土作用越强,加上茶篷面的大幅度遮挡,可以有效遏制山区的水土流失。同 时,大面积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及负氧离子,提高环境质量。另外,茶叶生产过程都采用生态、绿 色的栽培管理技术,加工过程无污水排放,多采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保 护环境。因此,生态

36、效益和环保效果良好。6.技术示范情况:项目结合广西贫困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大行动,在广西桂林茶科所、龙胜、 临桂、阳朔、凌云、 乐业、鹿寨、金秀、贺州平桂区等建立了试验示范茶园 12 个,共 计面积 4524 亩。培 训技术 骨干和茶农 10312 人次。 经过项目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及配套关键技术应用达 5.8 万亩,带动了老、少、 边山区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加 农民收入,提高产业 扶贫效果。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辐射推广 42 万亩,有利于提升我区茶园种植栽培管理水平、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推 动茶产业向“品种、品 质、品牌”的方向发展。完成单位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额 1.3

37、5 亿元,新增利 润 5257.6 万元,推广 应用单位累计新增销售额 2.03 亿元,新增利 润 7546.44 万元。7.联系方式:联系人:陈佳电 话:13457678983传 真:0773-2200176地 址:广西桂林市金鸡路17号茶叶研究所邮 编:541004E- mail:六、竹莹素系列天然清洁消毒产品产业化1.技术名称:竹莹素系列天然清洁消毒产品产业化2.适用行业:农林加工剩余物利用3.技术提供方: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4.技术内容:本技术的核心技术是竹莹素的制备工艺。竹莹素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4(1)通过过滤,调节 pH 到弱酸性,过滤液减压蒸馏,收集得到馏出液,得精制

38、竹醋液;(2)精制竹醋液用于制备宠物除臭、洗护系列产品;(3)除去竹醋中的刺激性成分、杂质,保留其中的抗菌成分,得竹 莹素。本技术解决了竹醋液因强酸性和多种有害物质而不能够直接应用于人体皮肤黏膜问题。去除竹醋液中的 强酸性物质和酚醛类有害物质,使其刺激性降低,生物相容性达到皮肤黏膜抗菌产品卫生要求,同时又能保留其抗菌抑菌效果。项目实施期内,完成净化车间设计和建设, 试生产,制定标准和产品检测备案,产品已 经获得了上市许 可。新 产品对致病性真菌和皮肤癣真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能力,可进一步开发治 疗皮肤病、脚气等真菌 类 疾病的液体制剂和凝胶剂;竹莹素与植物提取物的混配在抗菌能力上起到增效作用。本

39、技术成果有助于我国毛竹加工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延伸。5.环保效果:竹子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树种,竹子以其生长周期短,易栽易活,速生丰产,用途广,同时 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重效益而成为今后发展经济林、防护林、 绿化林等必 选的优良树种,广西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竹子大面积种植,是我国竹子重要产区。但种竹子,靠 卖竹笋和竹竿,收益太低,而毛竹加工停留在初级竹制品水平,大多只生产竹签、竹针、竹筷、竹席、竹藤产品等,厂家经济效益低,财政收入不高。深度加工成竹莹素天然清洁消毒产品,增 值可达 10 倍以上,广西气候温暖湿 润,适合竹子大面积种植,是我国竹子重要产区,广西多个 县份

40、把竹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途径,如田东县近年来种植面积已达 30 万亩,大面积的竹子为竹莹素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广西区内有大量竹子粗加工企业,可以进行竹莹素产品生产。开发竹莹素系列天然清洁消毒产品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清洁消毒需求,如 妇科清洁及宠物清洁等方面,产品可推广应用于学校、医院、部队、家庭及城乡公共场所的清洁、杀菌、消毒。目前国内天然植物消毒抑菌产品仍为空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该类产品使用安全性的关注度也在提升。该产品同时具有抗菌能力强和刺激性小,实际无毒的特点,使用安全性方面 远高于国内市面上 销售的消毒和抑菌产品。6.技术示范情况:桂林漓峰医药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 1

41、 条,总投资 200万元,竹莹素抗菌液生产能力 为 2000 吨/年, 2017 年竹莹素产品销售额超过 600万元。项 目实施后,新增就业岗位 28 个,带动农民增收 118 万元/ 年。工厂招聘当15地村民就业,村民就地就业,不 须要再远出打工,下班后还可以从事家务农活、照顾家人。既增加的农村经济收入,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又促 进了社会稳定。7.联系方式:联系人:杨漓电 话:18977169779传 真:0771-3332376地 址:广西南宁市邕武路23号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邮 编:530022E- mail:七、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及一体化装备1.技术名称: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

42、术及一体化装备2.适用行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屠宰养殖 废水、农 村污水、垃圾渗滤液3.技术提供方: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4.技术内容: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计数(Nano ceramic membrane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ique,(简称 NCMT)是由纳米陶瓷膜分离技 术和 MBR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采用第五代 纳米陶瓷技术生产的纳米平板陶瓷膜。本技术在开发中结合纳米陶瓷膜的特点,通 过控制系统内溶解氧浓度(DO),氧化 还 原电位(ORP ),污泥浓度(MLSS )能够实现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SND)以及生物除磷,从而降低能耗,实

43、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以下工艺特点:活性污泥浓度高,可达到 10000mg/L,实现污染物的高效率去除, 节能降耗;在低溶解氧浓度下实现 SND;出水水质稳定,可 实现 中水回用;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系统自动化运行,运行成本低;膜系统不容易堵塞,使用寿命 长达 15年以上。纳米陶瓷膜高效水质净化器(Nano ceramic membrane high-efficiency water purifier,简称 NCMWP)是在 NCMT 技术的基础上,集陶瓷膜 组器及生物反应器于一体,综合了生物处理和陶瓷膜过滤技术特点的复合型水质净化器。该一体化装备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 标准化生产具

44、有以下优点:工程造价低,占地最少,无需土建;技术先进, 设备高度集成,安装简便;效果显 著,出水稳定,可实现中水回用;运营成本低,污泥量少,运营简便;无需值守, APP 智能化远程控制。165.环保效果: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及一体化装备出水水质稳定优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 A 标准,技术和装备的运行每年可以消除大量的 COD、氨氮和 总磷等污染物。一方面避免了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效改 变了水体污染现状,提高了区域水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用作反冲洗用水, 还可作为绿化用水和生态补水,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污水资源化循

45、环利用,节约了用水成本,提高了城镇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水平。在相同 污水处理规模下,采用本技 术及装备可减少占用 75%90% 的土地,节省 50%的能耗,并且在 处理过 程中由于系统内污泥龄较长,所以 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很少,故产生的二次污 染少。6.技术示范情况: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及一体化装备适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业废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屠宰废水处理、稀土废水、化工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领域。具有适用领域宽,占地面 积 少、处理效果好,污泥排放量少、节能降耗、可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等诸多优 点。目前该技术及装备已经在广西、广东、北京等多个地区进行推广和应用,处 理能力 总计达到

46、每天近十万吨的处理量。典型工程案例包括:贺州市旺高工业园区污水厂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20000 吨/日、梧州市不锈钢园区平浪 5000 吨/日污水处理厂、梧州市香山直排口 1000 吨/日污水处理、广 东梅州畲江镇水质净化二期 1000 吨/ 日、广 东梅州三河镇水质净化一期 500 吨/日、蒙山长坪乡 250 吨/日污水处理站、贺 州市生态园区 300 吨/日污水处理站、 贺州公安镇大田村污水处理工程 300 吨/ 日、岑溪市南渡食品厂屠宰废水处理 50 吨/日等上百个工程案例。7.联系方式:联系人:林望华电 话:0774-2026499传 真:0774-2026499地 址:广西梧州市万秀区

47、西江四路22号锦江宾馆五楼邮 编:543002E- mail:八、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C-MBBR)污水处理系统171.技术名称: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C-MBBR)污水处理系统2.适用行业: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3.技术提供方:广西益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技术内容:本技术属于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针对传统村镇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技术落后、建 设成本高及运营管理难的问题,项目组在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攻克设备内部构造、填料材料及 结构、 远程在线监控等关键技术难题, 创新研发了处理效率高、节能降耗、运 营 管理简单的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C-MBBR)

48、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该 技术是以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为核心构件,填充自主研发的高生物亲和性悬浮填料,充分结合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工艺,增大了微生物的生物量及接触面积,提高了氧传质速率和利用率,缩短了污水的生化停留时间, 污水中的 污染物在移动床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有效去除,出水指标优于一级 B 标 。该 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村镇污水处理设备产业化升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美丽 广西 ”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5.环保效果:多级复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C-MBBR)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其主要技术性能参数指 标为:(1)系统适用于小城镇、农村地区分散型生活

49、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规模:5000 吨/天。(2)进水水质要求:CODCr250 mg/L、SS110 mg/L、BOD5110 mg/L、NH3-N25 mg/L。(3)处理出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B 标 准:pH6 9、 CODCr60 mg/L、BOD520 mg/L、NH3-N15mg/L、SS20 mg/L。6.技术示范情况: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 1200 吨/天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上林县镇圩瑶族乡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位于镇圩瑶族乡镇马村三冬庄,设计处理规模 1200m3/d,厂区占地面积 1700m2,设计服务区域为镇圩瑶族乡集镇所在地及附近村委,设计服务人口 8000 人。 2014 年 11 月通过验收至今,各 级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多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一体化处理设备运行正常,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良好,处理出水水质各项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