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给布特勒的信雨果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重点难点1、重点:(l)、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2、难点:英法为什么要再次发动战争?三、教学设想 用朗读法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用引导法教育学生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一)、字词知识恍 hung 若 晨曦 x 瞥 pi 见 箱箧 qi 惊骇 hi 劫掠 l 荡然无存(dng)(二)词语不可名状:没法用语言来形容。荡然无存:形
2、容原有的东西全部失去了。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惊骇:惊慌害怕。赞誉:称赞。二、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小说家、政治活动家,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 60 年以上,作品包括26 卷诗歌、20 卷小说、12 卷剧本、21 卷哲理论着,合计 79 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1831 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
3、的思想;1852 年拿破仑第三恢复帝制,大肆镇压革命群众,雨果因激烈抗议而遭迫害,流亡国外近20 年;1862 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以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现实。1870 年,雨果重返家园,1872 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 年,雨果痛逝于巴黎。 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 15 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
4、,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三、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三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扩大侵略权益,要求增加沿海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1856 年 10 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第二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在俄美的“调停”下,于 1858 年对大沽炮台
5、发动突然攻击。大沽失陷,英法联军直逼天津城下,扬言要攻打北京。清朝咸丰皇帝惊惶失措,急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1858 年,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签订以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让奕昕留守议和,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一路烧杀,于 10月占领北京,并放火烧毁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四、关于圆明园: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 5,200 余亩(约 350 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 150 余年间,所创
6、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园于 1860 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五、课文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
7、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六、整体感知课文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 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点明写信的原因:巴特勒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第二部分:(210)写“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第二部分又中分三层:第一层:(
8、23)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第二层:(45)写两个强盗劫掠了圆明园。第三层:(610)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们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2、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3、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4、本文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
9、话语还不准确。) 5、本文中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么作用?(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6、雨果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从文中找出依据!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这里的答案可能是: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课文中“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依据)这表现了
10、雨果珍视人类的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7、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么?(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么品质? 、极大的勇气,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敬重。、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8、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二、板书设计 给布特勒的信历史上的圆明园作者想象的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布特勒的态度作者的态度:三、练习设计 (一)随堂练习设计1、给加点的字注音。恍若( ) 箱箧( ) 晨曦( ) 瞥见( )2、作者对英法联军的这次远征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与提示:极大讽刺和强烈谴责。3、圆明园在作者眼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答案与提示:东方艺术的奇葩,世界艺术的典范。(二)个性练习设计1、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从中得出的最大的历史教训是什么?答案与提示:落后就要挨打。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答案与提示:艺术是超越国界的。3、谈谈你对作者的这种不为当朝者讳的精神的见解。四、教后记: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么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