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1 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6).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7843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 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4.1 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4.1 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4.1 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4.1 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致蒋经国先生信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同宗共祖,一脉相传,血浓于水,根叶相连,盼回归、求统一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它绝不会因时代和时局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品味廖承志对蒋经国这一番推心置腹的恳谈,我们将1体味本文微言大义,词短情长的风格,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2深入理解“政躬违和” 、 “珍摄” 、 “毋庸赘言” 、 “旨哉斯言”等文言用语的巧妙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通过朗读体会信中所表达的关怀、批评、反驳、劝说等不同感情。4增强统一中华、兴邦爱国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人,1908 年

2、 9 月 25 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廖承志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 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 年1932 年,在荷兰、比利时、德国汉堡等地组织领导海员运动。1933 年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等人营救获释。1934 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张国焘“左”倾路线,遭拘捕,带着手铐参加了长征。1936 年冬到达陕北后,在红色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编译。1937 年 3 月,任中

3、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参与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19381942 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 年在韶关被捕,先后被关押在江西马家洲集中营、重庆渣滓洞等地。1945 年 6 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6 年 1 月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198

4、3 年 6 月 10 日在北京逝世。二、相关知识1关于廖承志的主要出版物廖承志的一生 (图片集) ,卢学志主编,新华出版社 1984 年 3 月出版。廖公在人间 ,中国新闻社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4 年 6 月出版。廖承志文集 ,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8 月出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0 年10 月出版。廖承志传 ,铁竹伟著,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出版。廖家两代人 ,蒙光励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4 月出版。2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构想“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在一个国家

5、内实行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继续保持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宪法,在本国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分裂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地区主权,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未曾讲过的,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3有关台湾的历史中国有超过四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而记载台湾岛的文献距今 1700 年,那是三国时期吴国

6、人沈莹对东南沿海风土人情的记录,书名为临海水土志 。7 世纪隋朝政府派万余人渡海去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成为大陆到台湾的又一批居民,虽然此前 800 余年,中国沿海某些部落已经有人登岛,先后与该地波里尼西亚岛族人混血成为台湾土著。12、13 世纪中国的宋朝和元朝已经在岛链中的澎湖岛设立行政机构,将台湾岛纳入行政治辖和版图。14、15 世纪中国沿海出现了有组织的海盗与政府对抗,郑氏家族一度占据台湾岛,成为海盗集团主力,后被政府招安成为明朝沿海贸易官员,扮演着中国与外部世界贸易的中介角色。17 世纪初,荷兰海盗以欺骗手段登陆台湾,在台南港建立军事城堡,此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又用传教方式在台湾

7、南部、北部的中国人居住地建立农场,殖民扩张。1662 年郑成功率领明朝海军力量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设立承天府,全面治理台湾岛。承天府到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变为福建省的一部分,1714 年清政府派人到台湾测绘地图,以后一直将台湾岛视为“东南沿海七省之门户” 。19 世纪以后,列强以武力对东亚各国胁迫开关,中国、日本的海港城市先后遭到英国、美国舰队和登陆部队的侵略,其后中日两国采取“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发展军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自保。1871 年,维新后的日本派出伪装成渔民的武装人员登上台湾岛东部,遭到土著居民抵抗,日本借机威逼清政府让出对琉球岛政权的保护权,并对台湾提出领土要求,遭到清政府

8、拒绝。此后,为了巩固台湾岛防御,清政府增加了对台湾岛的移民,并在 1885 年正式成立了台湾省,派出刘铭传治理台湾,刘任内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条海底电缆、第一条输电线路,建立了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电报局,台湾工商业兴盛,现代教育发达,成为当时清政府“洋务运动”中最为先进的一个省,为台湾日后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894 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次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当时的记者报道,全省“哭声震天” ,鸣锣罢市,清政府官员也纷纷留守原职,与当地驻军、民众一道拼死抵抗日本军队的占领,大陆东南沿海人民出钱出力出人参加抗日斗争,以后在日本统治的 50 年中

9、,近 60 万台湾同胞因反抗日本占领,牺牲在日本的屠刀下和监狱中。即使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为了抵制日本殖民统治,以林献堂为代表的爱国者运用议会抗争方式争取做中国人的权力,而蒋渭水等知识分子和教师也在报刊上坚持用中文写作,并宣传中国历史,向台湾同胞弘扬中国人的意识。日本殖民统治者竭力建设台湾的目的,是想让这个富庶岛屿充当它向东南亚和西太平洋扩张的跳板。日本统治期间从台湾掠夺了大量资源和劳动力,台湾工人工资仅仅是日本工人工资的七分之一,大量的木材、煤炭、矿产、钢铁、蔗糖、大米运往日本。日本甚至将台湾土著人视为野兽,使用铁丝网圈围其居住地,并使用迫击炮和毒气弹对其反抗进行种族灭绝。日本教

10、育台湾人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驯服的奴隶,日本人从来就不允许台湾人报考大学的政治、法律类,只能学工科和医科,使其成为日本人的工具。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台湾实施高压统治和类似希特勒纳粹文化的“皇民化运动” ,逼迫台湾同胞改掉中国人姓名、放弃语言和效忠日本天皇及军国主义,而李登辉家族和辜敏宽家族就是日本政策的最好服从者和继承者。日本还征调大批台湾青年加入日本侵略大陆和东南亚的军队,甚至参与对美国珍珠港的袭击。1945 年 8 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及澎湖列岛依照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和中、美、英、苏签署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归还中国。10月 25 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

11、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举行,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台湾及澎湖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当时在台湾的西方记者报道说,台湾岛到处是鞭炮和欢声笑语,到处张灯结彩,人民欢欣鼓舞,庆祝自己又更新成为中国人,他们流着欢喜的泪水,祭告祖先亡灵,庆祝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融入文本一、跨越障碍1字音字形咫(zh) 诠(qun) 泯(mn)伫(zh) 毋(w) 祺(q)2词语注释珍摄 保重身体。珍,珍重。摄,保养。悖谬(mi) 荒谬,不合道理。自勉 自己鼓励自己。苟同 随便地同意。同捐前嫌 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巧言令色 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历历在目 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在眼前。各得其所 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

12、顿。前仆后继 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跟上来。自欺欺人 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段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真谛(d)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梗(gng)概 大略的内容。未雨绸缪(chu mu) 原指趁着天还没有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作好准备。绸缪,修缮。寥廓(lio ku) 高远空旷。抉(ju)择 挑选,选择。3同义词辨析(1)珍摄 珍重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保重的意思。主要区别:“珍摄”使用的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语当中。 “珍重”的适用范围较广,不限于书面语言,此外“珍重”还可以表示爱惜、珍爱的意思。如:我们要珍重人才。本课例句:“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

13、2)梗概 大概两个词都是名词,都可以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的意思。主要区别:“大概”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我把这件事向他作了个大概的介绍。“大概”还可以做副词,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如:从这儿到他家大概要走五分钟的路。 “梗概”不具有上面的这两个特点。本课例句:“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二、整体解读经国吾弟: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先从个人私交谈起,怀念旧事旧情,情深意重,令人心有戚戚。 】三年以来

14、,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提出写这封信的主题,即两党谈判,完成统一大业。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

15、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劝说和平统一的第一层理由。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 、 “屈事” 、 “吃亏” 、 “上当”之说,实难苟同

16、。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劝说和平统一的第二层理由。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

17、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旨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劝说和平统一的第三层理由。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 “寥廓海天,不归何待?”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

18、诸希珍重,伫候复音。【通篇以弟相称,拉近了心理距离;又以年老怀旧,晓之以情。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顺祝近祺!廖承志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开头畅叙阔别情思,以情动人。由私交入手,不计个人恩怨,表现了对收信人的深切关怀。不仅关怀其身体健康,更主要的是关怀其政治前途命运。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对经国的做法以个人的身份提出不同看法,乃出自肺腑之言,发人省思。借用蒋经国自勉之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指出若在其手中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功在国家,其将受到“举国尊敬,世人推崇” , “名留青史” 。信中明确指出,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切不可被外人的

19、花言巧语与伪善所迷惑,以致损害民族利益。信中从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谈到两次国共合作。合则于国家民族有利:根据形势的发展,蒋经国在台主政,第三次国共合作, “大责难谢” 。信中还设身处地为国民党的前途着想:亦应顺乎形势,负起历史责任,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最后,再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 “与先人同在” 。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就会忠孝两全。此处语句感情真挚。饱含殷殷关切深情,须用心领悟,读出感情。眷眷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礼数周到,情理结合。三、问题研讨1这是一篇反映现代政治生活的文言

20、体书信,请谈谈你读后的总体感受。该信写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作者敦促蒋经国“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语言恳切,可谓情真可感,心诚能鉴。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信的开头、结尾畅叙阔别情思,通篇贯之以情,以情动人。信中规劝之言,情真意切。如“局促东隅,终非久计” 、 “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 “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等等,乃肺腑之言,发人深思。再如开头的“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结尾的“人到高年,愈加怀旧” 、 “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 ,真挚之情,溢于言表,感染力很强。2在

21、这封信中,作者一方面以兄弟相称,叙个人旧情,一方面以理服人,谈国家大事。试分析作者的精巧构思。3本文观点鲜明,内容铿锵有力,言简意赅,不卑不亢和情深意浓贯穿全文。在学习中,你感受到哪些艺术特色?甲生:信的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全文气氛凝重,文采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乙生:“愿弟慎思” 、 “望弟再思” 、 “尚望三思” ,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设想周到,关怀备至。此三句作为三段文字的结束语,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丙生:信中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另一方面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进行

22、了反驳。信中针对蒋经国所声言的“三不” ,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作了全面驳斥,还分别反驳了蒋经国所说的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 、 “投降” 、“屈事” 、 “吃亏” 、 “上当” ,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错误言论。此信在反驳蒋经国错误言论时,做到了批评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鼓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原则,又利于对方接受。师评:这是一封用文言写的信,为当代不可多得的文言文佳作。此信公开发表后,即刻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关注与称赞。我们要学习作者的满腔爱国之情以及博大宽广的胸襟。同时,学会恰当运用文言句式、文言词语,增强文言的阅读能力。四、语言品析1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

23、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 (此句从哪些方面畅叙旧情?)先从空间说起,海天相隔,再说时间上是分别多年,回忆往事,令人感念。怀念故人之情,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运用对仗工整的四六字,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热切,更具说服力。2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试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多年世交,从公与私两方面劝说, “敬”表示恭敬、尊敬,语气极为客气。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翻译这句话。 )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

24、重,伫候复音。 (试翻译这句话,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远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程等候回音。时空转变,曾经的亲密无间现在令人怀念。著名的文论家王国维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意思是作文要情景交融,用真情打动人。四字骈句,语气铿锵有力,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四字骈句,以情动人,语言凝练,读来琅琅上口。体验活动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典范的文言文佳作,公开发表之后,立即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注目与称赞。这不仅仅是由于信的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而且全文文采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

25、,余韵久远,其味无穷。试朗读课文的最后三段,体会其中的妙处。因文赋诗 以诗解文文言文是我国民族语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旧体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在今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很少见到有人用传统的文言形式进行写作;但旧体诗词不仅拥有较为广泛的欣赏群体,而且拥有为数不少的新老创作个体。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旧体诗词有着新诗永远也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请你“因文赋诗” (根据文言文而创作旧体诗词) ,又“以诗解文” (将自创的旧体诗词用于该篇文章文言文的学习) 。例:结合当前形势,以本文的情感支点,欣赏满江红遥寄台湾当局及同胞

26、 (乐燎原)一词。极目东隅,魂牵处,日暮风冽。长嗟叹,两岸对峙,金瓯仍缺。海天寥廓桅樯隐,烟雨迷蒙交通绝。空鹄望,引离樽唱晚,音激越。骨肉情,已久别。和谈愿,尤热切。顺民意,一统大责难谢。炎黄后裔心相约,华夏儿女手同携。共期待,红日煜归帆,成伟业。此词上阕痛惜海峡两岸长期分割的局面,下阕抒发企盼统一的真挚情感。致蒋经国先生信与中山陵1947 年,蒋介石率文武百官晋谒中山陵,发现紫霞湖玩珠峰一带,山川之胜、林壑之美皆具,便言日后在此建墓地,并伐木建亭作为标志,后又亲自书写匾额“正气亭” 。后来,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亭子自然荒颓。时至 1982 年,廖承志发表了致蒋经国先生信 。信中有一段述及

27、“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 。这封信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在这种氛围下,中山陵园管理处将正气亭修葺一新,消息传出,海外倍加关注。为此,蒋经国先生曾派人前来察访。远居美国的宋美龄女士也派人以学界人士身份来华,由美国驻华使馆人员陪同到中山陵探察正气亭修复实情。1991 年,蒋经国生前秘书刘番,率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访问团抵宁晋谒中山陵,参观纪念馆,游览正气亭。在此期间,刘先生与陵园负责人谈起:“蒋(经国)先生遗愿是企盼老先生(蒋介石)之灵柩早日从(台渊)慈湖迁安正气亭。老

28、朽愿这一天早日来临。 ”练习全解一、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他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信中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一方面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进行了反驳。信中针对蒋经国所声言的“三不” ,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作了全面驳斥,还分别反驳了蒋经国所说的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 、 “投降” 、 “屈事” 、“吃亏” 、 “上当” ,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错误言论。二、课文中“愿弟慎思” 、 “望弟再思” 、 “尚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课文中用“愿弟慎思” 、 “望弟再思

29、” 、 “尚望三思”三句话,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设想周到,关怀备至。此三句作为三段文字的结束语,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三、说说下列语句的含意,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居处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如若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远望南方的天

30、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真诚等候回音。这是一封用文言写的信,全文语气凝重,文采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收集有关资料,批驳有关“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 、 “台湾独立”的谬论。参考答案略,同学们可畅所欲言。自主实践一、语言实践1填空。本文节选自 1982 年 7 月 25 日的 ,作者是 。2给下列粗体字注音。咫( )尺 把晤( ) 悖谬( )东隅( ) 赘( )言 未雨绸缪( )3解释下列词语。(1)巧言令色: (2)经纬万端: (3)未雨绸缪: (4)束装就道:

31、 4翻译下列句子。(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二、阅读实践(一)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旨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5解释下列文言词语。(1)厝: (2)旨哉斯言: (3)盍: (4)尚: 6老先生指谁?7 “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

32、全。 ”“忠孝两全”具体指蒋经国哪两方面?(二)与妻书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

33、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

34、,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唯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

35、,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汝,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唯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

36、尚有万千,汝可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1911 年 3 月 26 日8解释下列粗体词语。(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吾尝语(y)曰。 (4)更恐不胜(shng)悲。 (5)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6)汝可模拟得之。 (7)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9下列粗体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相和(h) 如晤(w)B彀(gu) 不胜(shng)悲C使之肖(xio)我 必不能禁(jn)失吾之悲D依依旁(bng)汝 恸(tng)10 “其”不是人称代

37、词的一项是( )A吾疑其女也。 B吾亦望其言是实。C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1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12概括全文主旨。三、表达实践13本文是一封用文言写的信,它所使用的语言有不少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常见。试将下面几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2)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3)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4)有识之士,虑己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参考答案1 人民日报 廖承志2zh w bi mi y zhu chu mu3 (1)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2)指形势错综复杂。(

38、3)原指趁着天还没有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作好准备。(4)整装上路。4 (1)居处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2)如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5 (1)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 (2)这话说得对啊。 (3)何。 (4)还。6蒋介石。7蒋经国促使祖国统一为忠,其父蒋介石的骨灰与先祖一起葬在故土为孝,这两方面密不可分。8 (1)敬爱,形容词用作动词。 (2)爱护,形容词用作动词。 (3)相告,告诉。 (4)经得起,受得住。 (5)同“傍” ,靠在。 (6)想象,揣摩。 (7)与其不如,表让步关系。9C 10D11这篇文章写得理

39、真情深,既饱含着诚挚的夫妻之情,又讲诉了深刻的革命道理。全文大致分三层。第一层:篇首至“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自己写信时的悲痛心情以及写信的原因。第二层:“吾至爱汝”至“清净过日而已” ,围绕“吾至爱汝”说明“忍舍汝而死”的原因。第三层:“吾今与汝无言矣”至篇末,企盼灵魂与妻相伴,反复倾诉对妻子的“至爱” 。虽是“无言” ,实则有千言万语,这是作者“忍而舍汝”痛苦到极点的表现。12全书婉转千余字,读之断肠,催人泪下。作者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并由爱自己的妻子对天下有情人给予美好的祝福。但是,当时的中国现状不允许人们享受这种爱情。国难当前,民不聊生,作者没有沉湎于小家庭的安乐,而是为了国家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由一己之幸福到为天下人谋幸福,这是作者的志向,也是他“忍舍汝而死”的原因。既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表现了他忧国忧民,为了中国的前途勇于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13 (1)幼年时的亲密无间,还有你我当年在莫斯科促膝谈心的情景,这一幕幕的往事都还历历在目。(2)你我两家是世交,所以于公于私,我都理当向你提出意见,希望你能够明察。(3)形势虽然非常错综复杂,但是从全局来看,国共两党合作就一定会有利于国家,两党陷入纷争就一定会使民族的元气受到损害。(4)有识之士,已经考虑到这一点。 (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到国民党将来的兴亡存败,希望老弟你能够再考虑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