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课 型:新授课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3 年 3 月 6 日,星期 三 ,第 三 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课件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适时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孕育新知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点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现在我们来简单的回顾一下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生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师:如何判断的?生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根据点与圆心之间的距离 d 与圆的半径 r 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dr 点在圆内;d=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外师:也就是用 d 和 r 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点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怎样判断?学生迟疑设计意图:和学生共同回忆以前的知识,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兴趣,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师:直观观察啊同学们可不要忽略了这一点 ,直观的观察往往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开始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在开始学习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象边播放录像,边解说:呵,是太阳要出来了!渐渐地,太阳探出前额,红红的额头,只是没有光亮它好像是很重很重似的,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海面升起慢
3、慢地,一纵一纵地太阳使劲向上升着最后,它如释重负般地跳出海面,整个脸膛儿通红的,红得可爱刹那间,它发出夺日的光亮,强烈的阳光,射得人睁不开眼它旁边的云彩也被镀上一层金边,好似身着红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师:我们的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太阳看成是一个圆,地平线是一条直线,日出的景象向我们完整的展示了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设计意图:营造探索新知的氛围,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并且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定义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画出你认为的直线和圆的不同的位置关系,画的时候注意一下顺序生
4、在练习本上画图,师巡视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图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争取获得更完整的答案来源:学,科,网 Z,X,X,K师安排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生一边展示一边解说:师:谢谢这位同学精彩的解说和精美的绘图(大家鼓 掌)看完这位同学的作品,大家有什么想法吗?生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解说:师:这位同学把日出的景象描述的更加完整但我们单从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来看是不是有重复的呢?同学们能不能把第二位同学的这七副图给分分类学生思考,对以上图形进行分类师:谁有想法?生:我认为和是一类;和是一类;是一类师:那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生:我是根据直线与圆公共点的个数来进行分类的和没有公共点;和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
5、共点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师:实际上这位同学的分类很好的展示了直线和圆的三中位置关系:当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我们称直线和圆相离;当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直线和圆相切,这唯一的一个公共点叫做切点,这条直线称为圆的切线;当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我们称直线和圆相交,这两个公共点叫做交点,这条直线称为圆的割线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23 页,对照课本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的定义来识记一下学生阅读识记师:请大家看着课本 123 页的图 3-24,当直线与圆 相交时,直线上所有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生:交点之间的点在圆内,两个交点点在圆上,交点之外的点在圆外师:相切时呢?生:只有切点在
6、圆上,其余的点在圆外师:相离时呢?生: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圆外师:由此我们通过直观的观察,看直线与圆公共点的个数即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使学生在互相研讨的过程 中,能够准确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练习一:头脑风暴快速判断下列各图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师:第一题?生 1:相离师:没有问题第二题直线和O 1的位置关系呢?生 2:相交师:是吗?直线和O 1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吗?生 2:是相离师:对了直线和O 2的位置关系才是相交第三幅图中直线 AC 与O 的位置关系呢?生 3:相交师:这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果然不假这次同学们看的很清楚,我
7、们平时做题时就是要这样,一定要读清题意才能下结论那在第三幅图中,直线 AB 和圆的位置关系如何?生 4:相切师:是吗?同学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请你到大屏幕前来看一看,我再给你放大一些生:是相交因为直线 AB 和 O 有两个交点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正确判读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在刚才乍一看,AB 和O有一个交点,可是近距离放大观察却发现有两个公共点这说明什么问题?生:直观观察有时候不够准确师:看来我们要另外找一个方法了设计意图:为进一步研究直线和圆的关系的判定做准备(二)探究二判定师:谁有什么想法?生:我们可以测量一下 d 与 r,看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不可以?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生:
8、我是仿照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想到的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有知识类比迁移的本领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数量关系来精确地判断位置关系那请同学们深思一下:用哪些量之间的关系来刻画比较合适?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分别刻画这 3 种位置关系?来源:Z。xx。k.Com学生思考,也有学生不由自主的在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商议师: 有想好的同学请举手生:我想是圆的大小和直线和圆的距离师:是的总要两个量,圆的大小也就是圆的半径是很明显的,那另外还需要一个怎样的量才能分别刻画这 3 种位置 关系呢?你说是直线和圆的距离,具体是指什么?我们如果要测量这个量的话,到底测量哪儿?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含圆心)固定不
9、动,而直线由下而上运动的动画,启发学生思考师:圆有无数个点组成组成,即便是直线和圆都不动,圆上个点到直线的距离也是不尽相同,这个量不好使用,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动画,如果我们需要一个距离来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话,那是那两者之间的距离?生:我想应该是圆心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圆的半径和圆心与直线之间的距离这两个量能不能担任刻画这 3种位置关系的重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分别刻画这 3 种位置关系?请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学生画图,思考讨论,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师:为了方便描述,我们把圆的半径记为 r, 圆心与直线之间的距离记为 d.现在谁来说一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10、进行板书生 1: 当 时,直线与圆相离;当 时,drdr直线与圆相切;当 时,直线与圆相交师:有没有不同意的?没有我们在学习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知道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可以互相推导,那这儿呢?来源:学科网 ZXXK生:也可以师:那我们就可以把箭头换成是“等价于”的箭头了教师完善板书:直线与圆相离 dr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交 师:我还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发现这一结论的?生:我是观 察的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观察还是不够的,能不能推理一下呢?学生沉思师:谁来说一下课件出示:如果O 的半径长是 r,圆形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生 1:当 时,直线上到圆心距离最近的点到圆心的
11、距离都大于 r,那么直线上每一个dr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 r,所以所有的点都在圆外,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根据定义可知,直线和圆相离师:非常棒,这位同学的推理能力很强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这位同学的推理过程验证一下其余的两种位置生尝试说明生 2:当 时,直线上到圆心距离最近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 r,其余的点到圆心的距dr离都大于 r,所以只有一个点在圆上,其余的点都在圆外,也就是说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根据定义可知,直线和圆相切生 3:当 时,直线上有两个点到圆心距离等于 r,这两点之间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 r,这两点之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 r,所以有两个点在圆上,也就是说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
12、,根据定义可知,直线和圆相交师:这是用数量关系来刻画位置关系,那用位置关系来刻画数量关系行不行?生:也是可以的,只要反过来说就可以了师:很好,我们利用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结合在一起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进行了说理同学们的知识迁移的能力真是很强通过以上的说理,我们的底气足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24 页,把我们探究的结论填写在课本上学生完善课本上的结论师:现在我们来看,我们一共有几种方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生:两种一种是定义,一种是用 d 和 r 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位置关系师课件出示结论,组织学生识记课件出示: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 2 个交点 直
13、线 l 与圆O 相离 dr1 个交点 直线 l 与圆O 相切 0 个交点 直线 l 与圆O 相交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快速的完成下面题目,看看你的“牛刀”磨快了没有设计意图:使直线与 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认识更加深刻、进一步得到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直接有效的方法课件出示:1、已知圆的直径为 13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 d :1)若 d=4.5cm ,则直线与圆 , 直线与圆有_个公共点. 2)若 d=6.5cm ,则直线与圆_, 直线与圆有_个公共点.3)若 d= 8 cm ,则直线与圆_, 直线与圆有_个公共点.2、已知O 的半径为 5cm, 圆心 O 与直线 AB 的距离为 d, 根据条
14、件填写 d 的范围:1)若 AB 和O 相离, 则 ; 2)若 AB 和O 相切, 则 ;3)若 AB 和O 相交,则 学生完成后,师组织学生回答(三)探究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师:现在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圆的切线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大家请看课本 124 页,认真思考课本上提出的问题,自己有了想法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课件出示:(1)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2)图 3-24 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你画出 它们的对称轴(3)如图 3-25,直径 CD 与O 相切与 A,直径 AB 与直线 C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师巡视,并适时参与讨论,发现学
15、生讨论成熟后组织汇报生 1:在自 行车上我们就可以找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师利用百度图库调出一辆自行车方便学生汇报和理解) 生 2:这三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是过圆心且垂直于直线 l 的一条直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生 3:直径 AB 垂直于直线 CD因为图 325 是轴对称图形,AB 是对称轴,所以沿 AB 对折图形时,AC 与 AD 重合,因此 BAC =BAD=90,即 ABCD 师:咱们课本上还利用反证法对 AB 垂直于直线 CD 进行了论证,请同学们阅读理解一下学生阅读课本上小亮的证明方法师: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得出圆的切线有怎样的性质,谁能来概括一下生:圆的
16、切线垂直于一条过圆心且过切点的直线师:这位同学描述的很完整,请大家看课本 126 页,看一看课本是怎样描述的,并记忆一下学生阅读,理解,识记相离相交 相切圆的切线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例题分析师:下面我们利用以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下这道题目课件出示:例 1 已知 RtABC 的斜边 AB=8cm,AC=4cm(1)以点 C 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 与O 相切?(2)以点 C 为圆心,分别以 2cm 和 4cm 的长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 AB 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独立试做,尝试解答后师生共同讲评分析:本例是根
17、据 d 和 r 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时应用了三角函数的知识教学时分步画图,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另外,所谓 AB 与圆的位置关系,指的是 AB 所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三、随堂练习,自我肯定师:下 面请同学们快速完成下面的题目,做完的同学给我举手示意一下课件出示:1、已知:圆的直径为 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以下 值时,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 么?(1) 4.5cmA 0 个; B 1 个; C 2 个;(2) 6.5cmA 0 个; B 1 个; C 2 个;(3) 8cmA 0
18、个; B 1 个; C 2 个;2、如图 1,已知BAC=30 ,M 为 AC 上一点,且 AM=5cm,以 M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 r=2cm(2) r=4cm(3) r=2.5cm3、如图 2,已知A 的直径为 6,点 A 的坐标为(-3,-4) ,则 x 轴与A 的位置关系是_, y 轴与A 的位置关系是_图 1 图 2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题目后,师生共同讲评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四、归纳新知,颗粒归仓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生 1:我学会了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并且会用两种方法去判断生 2:我认识
19、到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生 3:在探究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数学结合、类比、知识的迁移等方法师: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停留在直观的感觉上而是进行了深入的说理,使我们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如果大家能本着这样的想法来学习数学,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成功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检测,也让学生自我肯定,从而增强学习数 学的自信心五、知识检测,深化提高1、将下表填写完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图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与半径 r 的关系公共点的名称直线的名称2、在 RtABC 中,C=90,AC=5cm,BC =12cm,以 C 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当
20、r 满足 时,直线 AB 与O 相离当 r 满足 时,直线 AB 与O 相切当 r 满足 时,直线 AB 与O 相交当 r 满足 时, 线段 AB 与 只有一个公共点3、已知O 的半径 r=7cm,直线 l1 l2,且 l1与O 相切,圆心 O 到l2的距离为 9cm.求 l1与 l2的距离 m.六、布置作业,课后巩固A 类:课本 128 页第 3 题B 类:如图,AB 是O 的直径,P 为 AB 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 C为半圆 ACB 的中点, PD 切 O 于点 D,连接 CD 交 AB 于点 E,求证:PD =PE七、板书设计3.5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一、 关系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 2 个交点 直线 l 与圆O 相离 来源:dr学。科。网 Z。X。X。K1 个交点 直线 l 与圆O 相切 0 个交点 直线 l 与圆O 相交 r二、 例题教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问题:从整节课来看,有些前松后紧学生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时用时较长,后半程探究圆的切线的性质时时间就有些紧张了改进:注意时间的分配来源:Zxx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