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 单元练习常见的酸和碱 (8).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6544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  单元练习常见的酸和碱 (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  单元练习常见的酸和碱 (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  单元练习常见的酸和碱 (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检测题参考答案1 D 解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碱溶液的 pH7 ,能使酚酞变红。2 解析: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3 A 解析:常温下,物质显酸性,pH7,故选 A。4 B 解析:治疗胃酸过多,首先应选择一种能够和胃酸发生反应的物质,而且这种物质没有腐蚀性。选项中能够和胃酸即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有:Al(OH) 3、CaO 和 NaOH,但由于 CaO 和 NaOH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不适合用于治疗胃酸过多。5 B 解析:牛奶的 pH 小于 7,呈酸性,鸡蛋清的 pH 大于 7,呈碱性,故选项 A

2、 错误;因为苹果的 pH 小于 7,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用苹果,故选项 B 正确;柠檬汁的 pH 小于 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 C 错误;西红柿的 pH 比苹果的pH 大,其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弱,故选项 D 错误。6 C 解 析:经常降酸雨的地区的土壤显酸性,不适合种植在显碱性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的植物。来源: 学。科。网 7 A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 pH 大于 7,故图像的起点应该在纵坐标 7 的上方,B、D 错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碱性减 弱,pH 降低,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pH 等于 7,

3、如果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时,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趋向于所加盐酸的 pH,故 C 中图像的变化趋势错误,A 正确。8 B 解析: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 A 不合理;毒液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故 B 合理;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溶液的 pH 会变小,故 C 不合理;D 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 Na2SO4+2H2O,故 D 不合理。9 B 解析: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时有催化剂反应速率快,充分反应所需要的时 间短,但有无催化剂并不能改

4、变产生氧气的量,故 A 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Zn+H 2SO4ZnSO 4 +H2, Fe + H2SO4 FeSO4 + H2可知,相同质量的铁粉、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故 B 错误;在没加氢氧 化钠溶液之前稀盐酸溶液呈酸性, pH7,当逐渐加入氢 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 ,当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呈碱性,pH7,故 C 正确;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 化钠先与硝酸反应,当酸完全反应以后,氢氧化钠才与硝酸铜反应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即图像不从原点开始,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就不再产生沉淀,故D 正确。

5、10 B 解析:浓硫酸无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不会看到白雾,故A 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 B 正确;浓盐酸无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故 C 错误;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钡和水,无白色沉淀生成,故 D 错误。11 D 解析:测定溶液的 pH 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的 pH试纸上,并把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得出溶液的 pH,A 错误;浓硫酸放置 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B 说法错误;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进而和

6、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成分发生改变,C 说法错误。12 B 解析: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故说法不正确;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说 法不正确。13 D 解析:消石灰、熟石灰均为氢氧化钙;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14 B15 B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质质量减小,且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小;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使溶液质量增加;食盐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般很稳定,如果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质量会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7、变大。16 C 解析:硫酸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呈酸性,pH 小于 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 大于 7;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大理石不反应,故 A、B、D 均可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而氯化钠溶液不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17 A 解析:从图中曲线可知,三次吃点心后,口腔中的 pH 最小,酸性最强,也最容易发生蛀牙,因此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三次吃点心后。18 D 解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石溶解,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 A 错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8、铁的水溶液为黄色,氧化铁溶解,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 B 错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 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钠和水,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指示剂,故 D 正确。 来源:学科网19 B 解析:B 中引入 Ba2+,成为新杂质。20 A 解析: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A 中是单质 和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来源:学。科。网21 红 三 5122(1 )吸水(2)Fe + H2SO4 FeSO4 + H2Na2CO3 + H2SO4 Na2SO4 + H2O + CO2H2SO4

9、 + BaCl2 BaSO4 + 2HCl (3)解析:(1)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硫酸曝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质量增加,利用这一性质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 (2)铁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可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根据以上各反应的情况,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H+和酸根离子,其中涉及 H+的性质,属于酸的共同性质。(3)盐酸、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都可用于用途;用途涉及氯元素,盐酸含氯元素,硫酸不含氯元素,故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用途若用硫酸会产生 Na2SO4 这

10、种新的杂质,故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23(1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放热 酸碱恰好完全 中和 减小 Na +、H + (3)2NaOH+CO 2Na 2CO3+H2O (4 )CD 解析:(1)甲同学的操作包括了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过程,不能推断为中和反应放热。 (2)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B 点在 温度上是个转折点,也是反应的转折点;A 到 B 稀硫酸逐渐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中性,pH 逐渐减小;B 到 C 的溶液中,是稀硫酸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后生成碳酸钠和水。 (4 )

11、氯化钡会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而使硫酸变质;所有的钾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在水中起不到指示剂的作用。24【得出结论】紫卷心菜(或牵牛花) 牵牛花(或紫卷心菜) 胡萝卜 【拓展应用】 酸 【反思与评价】 pH 试纸(或 pH 计) 来源:学&科&网25 Ca(OH ) 2 微溶于水 Ca(OH ) 2 和 CaCO3 的混合物 酚酞 稀盐酸 溶液变为红色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密封26(1 )探究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2)CuSO 42NaOH Cu(OH) 2Na 2SO4 (3)紫色石蕊溶液(或锌等活泼金属;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写化学式也可)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或碱

12、能与指示剂反应)(5)实验步骤 来源:学科网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取 2 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待测溶液,再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无色酚酞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10%的稀盐酸,计算红色刚 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或用量)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少的(其他合理方案也可)解析:(1)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属于酸碱指示剂,因此实验探究的是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2)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反应完,此时有两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或盐酸过量,要想判断盐酸是否过量可根据酸的性质设计实验,如: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说明盐酸过量。 (4)通过所做实验可总结出碱有以下性质: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碱能与某些盐反应。 (5)5%的氢氧化钠溶液比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弱,因此取等体积的两种待测液分别与等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的稀盐酸要少,可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实验,但 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