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技(第 1 课时)林嗣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难点 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语(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口技漫话,了解口技的渊源典故,并作相应的补充介绍)口技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的一种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的结果。在我国明、清时较为流行
2、。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之后,又称“隔壁戏”。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一场在屏风后表演的绝妙口技。(二)简介作者、作品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等书。口技原是他的秋声诗的序言。(三)朗读课文1 试读课文。要求:分成两人以上的学习小组,一人读,其他人指出读音有误或停顿不当的地方。意见不统一时,可查阅工具书。2 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放声读,力求朗读顺畅。教师可就部分容易读错的字予以正音:吠()、呓()、叱()、齁()、间()、曳()。3 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及停顿。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四)翻译全文1 自译课文。要求:在学习小组中由一名学生借助注释串讲,
3、其他学生随时指出不足之处,如有争论,可做好记号,以便全班讨论时提出。2 学生质疑。要求:学生针对疑难词句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统一意见。除注释外,理解有困难的大致有以下字词:但(只) 哗(喧哗) 乳(喂奶)(奶头) 是(这) 走(跑)3 请一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文。4 教师点评,指出长处,矫正缺漏。点评内容:情节是否脱漏,口齿是否清楚,表情是否自然。(五)课内练习本文以时间前后为顺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既表明事件的时间关系,也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请分类填写:1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2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3 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俄而4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5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既而少顷未几(完成练习三)(六)布置作业课后反复熟读课文,并与同桌互相复述课文的故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