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 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重点、难点:来源:学科网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 、为社会进步学习
2、的志向。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在 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 们带来了什么?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观察化学变化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活动 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总结以下几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开展化
3、学研究的基本目的。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三、化学变化的奥秘阅读想象水的构 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 确以下几点: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化 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课堂小结来源:学科网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课后作业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2.完成 P6 交流共享。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来源:学科网 ZXXK课后记 开始学习化学,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