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鲁教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 、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二、学情分析本届学生是取消小升初考试后的第一届学生,由于没有通
2、过选拔考试,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倡导分层次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人与生物圈”这一主题。 标准明确规定,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问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
3、中,力求以问题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模型、图片、视频、PPT 课件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技能性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情感性目标: 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六、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七、教学准备 1、肺泡的结构模型2、肋间肌舒
4、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5、PPT 课件八、课时安排 1 课时九、教学过程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登山运动员登山、潜水员潜水携带氧气瓶画面,并提出问题:1、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2、 登山运动员登山、或潜水员潜水时为什么都要带氧气瓶?进行总结: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登山运动员和潜水员携带氧气瓶,也是为了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思考,交流展示。创
5、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课题,贴切自然。呼吸系PPT 课件展示:体验与思考 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认真体会憋气时的感受。过渡:可见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要进行呼吸,呼吸对人体非常重要,呼吸由亲自体验憋气时的感受,如实记录自己憋气的起止时间,并进行交流。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 使学生认识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统的组成呼吸系统来完成。PPT 课件出示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指导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 阅读课本,在空格处填上适当名称。2、 为什么说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组织学生进行回答,通过 PPT
6、课件总结第一个问题,通过肺泡模型和 PPT 课件总结第二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有意识的让一部分后进生回答)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下面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走进生活 1、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为什么?2、为什么吃饭时不要高声说话?3、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1、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圈点勾划。2、 结合学案完成两个问题。3、 展示自学成果。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2、 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7、及表达能力。通过有意识的提问后进生及适时的鼓励,增强后进生同学的自信心,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联系生活常识,利用所学新知识来解决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引导学生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组织各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展示,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点拨,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PPT 课件展示:分析与讨论观察图片,进行比较,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加强对新比较图片分析:北欧人的鼻子形状与赤道附近人的鼻子形状有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
8、。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那么它是怎样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呢?PPT 课件展示:体验与思考先将双手轻放于两肋处,进行深呼吸,感受肋骨的运动与胸廓的关系;然后将手轻放于胸骨处进行深呼吸,感受胸骨的运动与胸廓的关系;再将手轻放于腹部做深呼吸,体会腹部的变化与胸廓的关系。组织学生交流体验的感受: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演示呼吸运动电动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肋骨位置变化、胸廓的大小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1、 什么是呼吸运动?2、 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分别有哪些?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然后通过PPT 课件展示呼吸运动与胸廓的关系,归纳
9、总结什么是呼吸运动,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并提出问题:1、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呢?2、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呼吸,还是呼吸引起了胸廓的变化呢?根据多媒体课件的提示,进行体验和 交流。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呼吸运动电动模型,并通过阅读课本对问题进行解决。小组间进行讨论,统一本组意见并进行交流展示。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受胸廓的变化,从而引起质疑,呼吸与胸廓有什么关系,激发起其求知的欲望。通过直观教具,再现动态生理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形象,进一步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提出问题,自然过渡到呼吸运动的过程的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学生的结论可先不做评价,充分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然后通
10、过模型进行探究。模型演示 1、肋骨的运动、1、 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2、 演示模型。、3、 (3 )指导学生演示模型并测量“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分析与讨论:描述肋间肌舒张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将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对讨论问题的见解。PPT 课件出示肋间肌处于舒张和收缩时的模型图片。并动态演示肋间肌处于舒张和收缩时“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归纳总结:肋间肌收缩舒张胸廓增大缩小胸廓容积增大缩小肺扩张回缩肺容积增大缩小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高于外界气压吸气呼气过渡:肋间肌的舒缩改变的是胸廓横径的变化,膈肌的舒缩又会引
11、起胸廓怎样的改变呢?模型演示 2、膈的运动(1 ) 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2 ) 预测下拉橡皮膜、松开橡皮膜时,小气观看老师演示小组成员合作演示,并测量“脊柱”到“胸骨”的距离。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观看老师演示,小组成员合作演示, 讨论问题,得出结论。对学生的回答先不做出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演示模型,观察演示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球的变化。(3 ) 演示模型指导学生演示模型。分析与讨论:描述膈肌舒张和收缩时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展示。PPT 课件展示膈肌运动模型,动态演示下拉橡皮膜、松开橡
12、皮膜时小气球的变化。归纳总结:膈肌收缩舒张膈顶部下降回升胸廓扩大缩小肺扩张回缩肺容积增大缩小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高于外界气压吸气呼气再一次回到原来的问题:1、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呢?2、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呼吸,还是呼吸引起了胸廓的变化呢?组织学生对问题进一步讨论、分析、并进行总结。过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吗?组织学生表达交流,并给予鼓励性评价,PPT 课件展示结论: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即肺的通气)组织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再一次对问题进行探究,小组
13、成员达共识。学生或思考、或看书,完成老师的问题。结合课本、学案对本节课进行梳理、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对疑难问题再组织讨论、分析,很自然的解决了重点,突了破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描述、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随堂反馈略 略 对所学知识巩固训练。附: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 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清洁、温暖、湿润空气支气管肺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吸肌收缩和舒张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吸气动作 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呼吸运动 过程 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呼气动作 气体进出肺泡吸气和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