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素周期律教案 PPT篇一:元素周期律说课稿元素周期律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节课的整体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在学生已经学习Na、Mg、 Al、Fe 、Cu 等金属元素的单质,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的重点教
2、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2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 )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归纳的科学方法。(2 )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2 )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以
3、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4、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二、说教法课前发放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画图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来分析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发挥图标作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以达到难点的突破。为了让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提出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探究,采用理论推理假设,试验验证的方法突破。三、说学法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不仅学会,更需要教学生会学”要使学生随老师的设问,观看多媒体课件,自学教材,分组讨论,组间评价,主动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四、教学程序
4、(1 )交流展示,归纳总结分小组交流展示预习成果。把学生分组,让每小组的学生拿出课前的预习作业,先小组内讨论,选出优秀的作业,进行视频展示。把 118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折线图,通过视频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 118 号元素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等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重
5、点观察的实验现象)通过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判断出钠、镁、铝的金属性的强弱。结论:金属性的强弱的顺序 NaMgAl(3 )投影性质 Si PS Cl非金属单质与氢 高温磷蒸汽与氢气能反应 须加热,反应可逆 光照或点燃气反应的条件氢化物的稳定性 SiH4 见空气自燃 PH3 可以用热的玻 H2S 加热到 300分解 1000加热只有璃棒引燃0.01%分解最高氧化物对应水 H4SiO4 H3PO4H2SO4HClO4化物的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比硫酸更强结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SiPSCl(4 )总结论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
6、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非常明显,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最后扩展提高:不仅从 Na 到 Cl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元素也不例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5 )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篇二: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 题 】 元素周期表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材章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 1 章第 2 节元素周期律 【 课 时 】 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 45 分钟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
7、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教学
8、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例子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通过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2 )科学是通过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
9、布规律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教学难点: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教学策略】为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1、 学案导学法:回忆以前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2、 启发式教学法:逻辑推理,求证,引发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推理总结的能
10、力。3、逻辑推理法:让学生通过个别元素学习,从而到普遍。提高推理总结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粉笔,教鞭【 教学过程】篇三:初识元素周期律 课件 1(沪科版高二第一学期) 初识元素周期律课件 1(沪科版高二第一学期)初识元素周期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元素呢?面对刚刚收好的一堆?a href=“http:/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绾蔚敕置疟鹄喾湃胍鲁鳎?/p 1、按类别(裤子、外套、t 恤等)2、按归属(自己的,父母的,爷爷奶奶的等)3、按季节(初、夏、秋、冬)4、按每天的着装(周一一套、周二一套等)面对已发现的一系列元素,该如分类呢?18
11、29 年已发现:54 种元素德贝莱纳的“三素组 ”f2 冷暗处爆炸 h2+f2 2hf hf 很稳定cl2 光照或点燃 h2+cl2 2hcl hcl 稳定br2 高温 h2+br2 2hbrhbr 较不稳定 500光照或点燃注:卤化氢都有刺激性气味,都极易溶于水,水溶液都有挥发性,除氢氟酸外都是强酸 卤素单质与 h2 反应无so2、so3seo2、seo3teo2、 teo3点 燃较高温度下化合不直接化合很稳定不稳定,加热分解300以上分解不稳定 0即分解无h2so4h2seo4h2teo4氧族元素的某些性质反应不如 na 剧烈,生成 li2o反应更剧烈,生成复杂 ko2剧烈,生成 h2(浮
12、)更剧烈,生成 h2(浮)轻微爆炸,生成 h2(浮)剧烈燃烧,生成 na2o2碱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将已发现元素按照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列门捷列夫(俄)发现“每隔七种元素,便有一种元素的性质与这种元素相似”提出“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形态和性质,与元素的原子量数值呈周期性的关系”原子序数当质子被发现之后,人们按照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对于原子而言: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子数如:na 元素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其原子序数即为 11探究活动一根据 1-20 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并尝试寻找原子半径大小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单位:nm)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1、以稀有气体为界, 39 号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1117号元素半径依次减小。